歷史溯源
雲南有長達四千餘年的制陶史,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曼斗寨、勐罕曼巒站寨、勐海曼紮寨及勐龍寨等地均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傣族傳統制陶技藝。傣族制陶技藝最突出的特色為慢輪手工製作,器物表面均用有紋的木拍拍打出印紋,這與南方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印紋陶器相一致。
傣族自古喜愛用陶,制陶在傣語中稱為“板磨”,俗稱“土鍋”。明初錢祖訓所著《百夷傳》稱: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制陶是由婦女世代相承的。
藝術特色
傣族制陶主要工具有轉輪、木拍、竹刮、石球等,主要技藝流程包括舂土、篩土、拌沙、滲水、安裝轉盤、制坯、打坯、乾燥、準備燒陶、燒陶等環節,所生產的陶器按其用途可分為生活用具、建材、賧佛用具等種類。傣族陶器在用料上亦有講究,主要以泥土加砂石料來改善成型性能。其焙燒方式也有自己的特點,包括露天焙燒和封閉半焙燒等多種方法。成坯方法呈多樣化特點,有無轉輪制坯、腳趾撥動慢輪、手撥動轉輪等方式。這些遠古時期的制陶技術,至今仍為傣族傳承使用。
傳承意義
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來,國內外著名的考古學家多次對傣族制陶進行專門調查,認為傣族傳統制陶是中國原始陶藝的代表,是解開中國新石器時代燒陶之謎的鑰匙。但是,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深入,除了少量用於建築物屋脊的裝飾品和佛教禮器外,在其他場合已不大容易看得到傳統的傣族陶器。另外陶器製作的經濟效益不理想,所以學習和從事制陶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在西雙版納,只有少數村寨的幾戶人家還會製作陶器,原始制陶術已處於即將消亡的狀態,亟待拯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玉喃囡:傣族傳統手工制陶術慢輪制陶的傳承人,十多歲時她便在母親的教導下掌握了制陶的流程和技藝。結婚後,玉喃囡開始學習燒制各種陶製品到市場上銷售,制陶技藝逐漸提高。其所在的曼朗村是一個以燒制土陶為傳統副業的傣族村寨,該項技藝在村中的歷史十分久遠,但由於製作陶器的流程比較複雜,並且經濟效益不高,仍在燒制土陶的家庭已經不多。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 石灣陶塑技藝 |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 磁州窯燒制技藝 |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 | 宋錦織造技藝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蜀錦織造技藝 |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 土家族織錦技藝 |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 | 壯族織錦技藝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 苗族蠟染技藝 | 白族扎染技藝 |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 |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 保全族腰刀鍛制技藝 | 景泰藍製作技藝 |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明式家具製作技藝 |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 |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 雕漆技藝 |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 廈門漆線雕技藝 | 成都漆藝 | 茅台酒釀製技藝 |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 |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 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 | 武夷岩茶 |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 皮紙製作技藝 | 藏族造紙技藝 | 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 | 竹紙製作技藝 | 湖筆製作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歙硯製作技藝 |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 | 雕版印刷技藝 |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 | 制扇技藝 |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 樺樹皮製作技藝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