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是中國的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蕪湖自古鐵冶業發達,有“鐵到蕪湖自成鋼”的美譽,蕪湖鐵畫製作技藝即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

基本信息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文化遺產名稱: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所屬地區: 安徽 · 蕪湖
遺產編號:Ⅷ-39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安徽省蕪湖市
遺產級別: 國家

概述

鐵畫是以低炭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它吸取了中國傳統國畫的構圖法,將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各種藝術的技法溶為一體,以低碳鋼作原料,“以鐵代墨,以錘代筆”,千錘百鍊,鍛制而成,其風格剛勁挺秀、樸實雅健、黑白相間、虛實相生、神似國畫。採用中國畫章法,黑白對比,虛實結合,另有一番情趣。精工製成山水、人物、花卉、蟲魚、飛禽、走獸等各種藝術品。

歷史溯源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並逐漸享譽四海,已有340多年歷史,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蕪湖瀕臨長江,交通便利,曾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來冶鐵業就十分發達,而發達的冶鐵業和高超的鍛技,為蕪湖鐵畫的創造提供了有利條件。

蕪湖鐵畫始於清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鵬與蕪湖畫家蕭雲從相互砥礪而成。據清代《蕪湖縣誌》所錄《鐵畫歌·序》載,蕪湖人湯鵬“少為鐵工,與畫室為鄰,日窺其潑黑勢,畫師叱之。鵬發憤,因煅鐵為山水嶂,寒汀孤嶼,生趣宛然。”湯鵬從國畫中受到啟迪而創出鐵畫。

鐵畫一經問世,不僅“遠客多購之”,而且“名噪公卿間”,士大夫階層人士把它作為“齋壁雅玩”之物欣賞,文人墨客更是推崇備至,賦詩著文加以讚揚。清代金石家朱文藻在《題鐵畫》一詩中作了生動的描述:“乍看似墨潑素絹,山水人物皆空嵌。風飄秀色動蘭竹,雪催老桿撐松杉。華軒逼人有寒氣,盛暑亦欲添衣裳。最宜樺燭曉風夜,千枝萬蕊發翠岩。元明舊跡共諦視,轉覺暗淡精神減。”他認為元明時代丹青高手之畫與鐵畫相比也黯然失色。清代詩人梁同書稱鐵畫“無不入妙”,“世罕見之”。他作《鐵畫歌》云:“誰叫幻作繞指柔,巧奪江南鈞巢筆。……采繪易化丹青改,此畫錚錚長不毀。”

工藝發展

蕪湖鐵畫先後參加過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和匈牙利布達佩斯造型藝術展,並赴日本、科威特、義大利、奈及利亞、沙特、香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1958年,毛澤東、劉少奇先後在安徽省博物館欣賞了蕪湖鐵畫,稱讚鐵畫藝術技藝精湛,提出要將之加以發展。

1959年至1960年,老藝人儲炎慶和幾位弟子製作的大型鐵畫《迎客松》、《梅山水庫》和鐵書法《沁園春·雪》陳設在人民大會堂,以及陳列於毛主席紀念堂的鐵書法《長征詩》,都是蕪湖鐵畫的傳世經典之作。

製作技藝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蕪湖鐵畫源於國畫,具有新安畫派落筆瘦勁簡潔、風格冷峭奇倔的藝術特徵,純靠手工鍛打完成。

鐵畫吸取了中國傳統國畫的構圖法以及金銀首飾、剪紙、雕塑等工藝技法,以熟鐵作原料,藝人們以錘為筆,以爐為硯,以鐵為墨,以鑽為案,鍛鐵為畫,依據畫稿取料入爐,經冶煉後,再經過鍛打、焊接、鑽銼、整形、防鏽烘漆,然後襯以白底,裝框成畫。畫面保持鐵的本色,不塗彩,精緻而成山水、人物、花卉、蟲魚、飛禽、走獸等各種藝術品。其特點既有國畫、水墨畫之境,又有強烈的藝術立體感,黑白分明,蒼勁凝重,被稱為“巧奪萬代所未有”。鐵畫既有國畫的神韻,又有雕塑的立體美,還表現了鋼鐵的柔韌性和延展性,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中華一絕”。

鐵畫的品種分為三類:一類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蘭、竹、菊、鷹等為題材,這類鐵畫襯板鑲框,掛於粉牆之上,黑白分明,線條剛勁挺秀,結構清晰,更顯端莊醒目。第二類為燈彩,一般由4至6幅鐵畫組成,內糊以紙或素絹,中間可以點燃蠟燭,光彩照人,富於情趣。第三類為屏風,多為山水風景,古樸典雅,蔚為壯觀。

傳承意義

鐵畫的構圖採用中國畫的章法布局和筆意,遠景賦以疏細線條,近物則以粗獷布勢,使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能得透視之感,人物能具傳神之態,花鳥能顯栩栩之姿,錘鍛之巧與畫理相通,繪畫與工藝品結合。

蕪湖鐵畫經過300多年的承傳和發展,在傳統形式的尺幅小景、畫燈、屏風等基礎上,又創有立體鐵畫、盆景鐵畫、瓷板鐵畫、純金和鍍金鐵畫等,形成了座屏、壁畫、書法、裝飾陳設和文化禮品等五大系列200多個品種,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在藝壇獨樹一幟。

但是,當今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不斷影響著鐵畫質量,加上兼備國畫和文學修養的鐵畫藝人出現斷代,蕪湖鐵畫面臨技藝變形、失傳的困境,亟待國家給予支持和扶助。

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 石灣陶塑技藝 |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 磁州窯燒制技藝 |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 | 宋錦織造技藝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蜀錦織造技藝 |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 土家族織錦技藝 |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 | 壯族織錦技藝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 苗族蠟染技藝 | 白族扎染技藝 |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 |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 保全族腰刀鍛制技藝 | 景泰藍製作技藝 |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明式家具製作技藝 |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 |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 雕漆技藝 |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 廈門漆線雕技藝 | 成都漆藝 | 茅台酒釀製技藝 |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 |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 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 | 武夷岩茶 |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 皮紙製作技藝 | 藏族造紙技藝 | 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 | 竹紙製作技藝 | 湖筆製作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歙硯製作技藝 |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 | 雕版印刷技藝 |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 | 制扇技藝 |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 樺樹皮製作技藝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