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島鎮

石島鎮

石島鎮位於山東膠東半島東南端,瀕臨黃海,因“背山靠海,遍地皆石”而得名。石島以港聞名,以漁強鎮,經濟實力雄厚。轄5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00568人,其中非農人口28260人,農業人口72308人。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1‰。有蒙、滿、土、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69人,占人口總數的0.07%。石島鎮歷史悠久,民間藝術源遠流長,世代相傳。石島鎮對外開放成績顯著。石島名勝古蹟眾多。石島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名勝古蹟眾多。赤山法華院由韓國人張保皋建於唐代,"張保皋紀念塔",成為許多韓國及日本友人的朝聖之地。此外還有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天后宮等20多處人文自然景觀。

基本信息

概況

石島鎮石島鎮
石島鎮位於山東膠東半島東南端,瀕臨黃海,因"背山靠海,遍地皆石"而得名。早在隋唐時期,石島便成為與日、韓交往的重要商埠,貿易文化往來持續繁榮。清康熙年間(公元1644年)於石島建商港、漁港。建國前後先後設立石島特區、石島市、石島縣,1958年撤縣設鎮,1999年1月1日石島鎮與石島灣開發區實行鎮區合併,2000年6月28日石島鎮與斥山鎮實行鎮鎮合併,2001年4月9日與王連鎮、東山鎮實行鎮鎮合併,屬榮成市建城區之一。

石島以港聞名,以漁強鎮,經濟實力雄厚。早在民國初期,孫中山在《治國方略》中將石島與上海、廣州並列為中國東方三大港口,漁業現擁有包括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石島漁港在內的17處漁港、碼頭,擁有漁業企業39個,擁有各類漁船820條,其中350馬力以上大型捕撈漁船100對,國際銷鮮直運船25艘、大洋魷釣船、拖釣船41艘,漁業冷庫210座,庫容15萬多噸,養殖海面13560畝。漁業總資產80 億元,年總收入過億元的漁業企業16 處。2003年水產品總產量達21萬噸,漁業總收入51億元。

石島鎮工業已基本形成以機械、化工、食品、建材、造船等為主的22個門類、50多個自然行業、2000多個品種的工業生產體系。現擁有257家骨幹企業,固定資產總值達40億元。銷售收入過千萬元或利稅過百萬元的企業達90家,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123億元,利潤13億元。

石島鎮對外開放成績顯著。石島地處亞太經濟圈西環帶的重要位置,是對外開放的前沿。其對外商務交往由來已久,早在民國初年,石島港就作為自由貿易港口,接納來自日本及東南亞各國的商船,物阜民豐、貿易發達。轄

石島鎮石島新港
區內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港-石島商港、石島新港和石島灣省級旅遊度假區、石島漁貨貿易區兩個省級開發區,海關、進出口檢驗檢疫、石島海事處、邊檢等口岸聯檢部門一應俱全,已與5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資合作和貿易往來關係,建起了水產品、水果、蔬菜、水貂等10大出口創匯群體,出口創匯企業達100多家。其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17家,出口產品達20大類,120多個品種。自1987年第一個三資企業誕生至今,利用外資項目累計達81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億多美元,已開業三資企業81家,利用外資1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40個。2003年出口創匯達8400萬美元。

石島名勝古蹟眾多。石島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名勝古蹟眾多。赤山法華院由韓國人張保皋建於唐代,日本高僧圓仁法師曾在此修行多年,是中、日、韓三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1993年韓國崔珉子女士投資、前任總統金泳三題字的"張保皋紀念塔",現已成為許多韓國及日本友人的朝聖之地。此外還有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凝聚石島千百年來海文化的天后宮,有奇石崢嶸、雲霧繚繞的天門潭,有萬米銀灘石島灣天然海水浴場,有著名的畫村牧雲庵、漁村大魚島、花村車腳河等 20多處人文自然景觀及赤山山脈的"送將口"、"武將地"、"養馬夼"等正在開發的40多處景點。

沿革

石島鎮漁島

明天啟年間(公元1627年),於碼頭村(今屬人和鎮)建立小鎮,名為沙島。清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遷至石島今址。因背山臨海,遍地皆山石,故名石島。清末,屬榮成縣雲光都。民國初期,屬第六區。1930年,屬第七區。1945年9月,屬石島特區石島區。1946年11月,屬石島市石島區。1954年4月,屬石島縣石島區。是年7月,屬石島縣石島鎮。1956年3月,劃屬榮成縣石島區。1958年9月,屬石島鎮人民公社。1982年2月,設立石島鎮。1998年12月,石島鎮與石島灣開發區合署辦公。2000年6月,石島鎮與斥山鎮合併為石島鎮。

自然人口

石島鎮石島鎮衛星圖
地理位置 石島鎮位於黃海之濱、榮成市南部,距榮成市政府40公里,東與寧津鎮、東山鎮相接,西與人和鎮交界,北與王連鎮接壤,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距威海機場40公里,距煙臺機場150公里。

自然狀況 石島鎮地處山區丘陵地帶,東、中部峰嶺林立,怪石嶙峋,主峰土步山,海拔411.9米,東南沿海和西部有少量海積平原,北部、東北部為準平原,地勢較平緩。東西最大距離12.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1.25公里,全鎮總面積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35公傾。主要河流有王門河、車腳河和斥山河,境內流長10公里,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和大豆、高梁、穀子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以及蘋果、梨、板栗核桃等。

全鎮轄5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00568人,其中非農人口28260人,農業人口72308人。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1‰。有蒙、滿、土、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69人,占人口總數的0.07%。有王、張、劉、孫、李、宋、於、曲、姜、徐、周、車、畢、趙等100多個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農業:早在春秋時期,管仲相齊就大興漁鹽之利,沿海居民建灶煮鹽。到清代道光年間,才引進小麥、玉米,但產量低下。至辛亥革命後,全鎮農業生產仍無較大發展,1944年糧食畝產不足60公斤,總產僅103萬公斤。1959年,修建水庫23座、塘壩41處、渠道80條、截流5條,蓄水總能力達240萬立方米,水澆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75%,當年糧食畝產210公斤。1958年國務院授予“農業現代化建設先進單位”。1959年省委、省政府授予“農業

石島鎮漁業
現代化建設先進單位”“小麥生產先進單位”,煙臺地委、行署授予“小麥豐產單位”。2000年糧食畝產545公斤。果園面積達333公頃,果品產量8000噸。建起冬暖大棚30公頃,發展花卉、瓜果、蔬菜、藥材等特色種植業面積130公頃,畝產值1.5萬元。

漁業:石島漁業生產歷史悠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編修的《榮成縣誌》中曾有記載。民國初年,石島漁業在榮成乃至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所產海米、海參干貝等海產品全國聞名。2000年全鎮共有各類漁船587艘,其中大馬力漁船222艘,海上走鮮直運船隻28艘,大洋魷釣船7艘,漁業冷庫81座,總容量20萬噸,漁業固定資產18.6億元,全鎮水產品產量達到36萬噸。重點漁業公司:山東大魚島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屬國家級鄉鎮企業集團,2000年有2300戶,6606人,固定資產3億元;有捕撈、養殖、加工、運輸貿易、造船、繩網製造、特種動物養殖、建築、飲食等30餘處下屬單位,其中捕撈船隊有大洋魷釣船3艘,5000餘馬力,其它遠洋捕撈船隻40餘艘,2萬餘馬力;2000年公司共完成總收入5.6億元,利稅1.2億元。

第二產業

石島鎮私營手工業歷史悠久,尤以木工、鐵業、刺繡、縫紉、紡織較為興盛。2000年全鎮共有167家鎮村工業企業,其中鎮辦企業10處,村辦企業157處,有4處國家級企業集團。第二產業從業人員21587人,全年完成工業銷售收入46.8億元,工業利潤4.5億元。

石島鎮海山機械製造
榮成市海山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前身是市直屬全民企業-山東海山集團總公司。2000年7月17日,斥山水產集團投資2300萬元買斷該企業,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2000年有職工500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50人。企業占地15萬平方米,有四條國內先進的拖拉機加工裝配流水線和一條現代化手扶拖拉機底盤流水線。投產一個月,生產小四輪拖拉機800多台,手扶拖拉機300多台,銷售收入500多萬元,利稅80多萬元。

第三產業

石島商業貿易的繁盛始於清代。至清末民初,已形成行棧、漁行、土產、醃魚、飯店、細雜貨等20餘個行業,商號達到200多戶,從業人員1500多人。1978年以後,隨著各項經濟政策的不斷落實,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1989年9月10日,石島港正式對外開放,為國家一級開放港口。90年代以來,鎮政府先後投資3億多元,建起港口濱海國際貿易區和北方水產品批發市場等。1992年在石島灣畔建立28平方公里的石島灣省級旅遊度假區。1993年在城區石島港南側成立占地0.34平方公里的石島國際漁貨貿易區。石島鎮10餘處名勝古蹟進行了修葺,拉開了旅遊業發展的序幕,並成立了由70人組成的石島黃海旅行社。2000年全鎮共有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等各類服務網點3812戶,從業人員1.6萬人,年創產值28億元,利稅4億元。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

1931年秋,中共黨員孫季周在石島建立中共榮成特支,孫季周任書記。1935年11月29日(農曆十一月四日),中共膠東特委舉行半島大暴動,榮成大隊進攻石島,因被發覺而撤離,王良璧等8人壯烈犧牲,中共黨組織遭到破壞,時稱“一一·四”暴動。1936年,上級黨組織在原六區成立分區委,賽風同志任書記,地址設在尹格莊。到1940年,有夏家泊、尹格莊、大泊子、南窯、盛家等25個支部,黨員發展到292名。1945年8月石島全境解放,共有黨支部25個,黨員552人,至1949年底,發展到49個黨支部,921名黨員。2000年全鎮共有基層黨組織106個,有黨員4772人。

基層政權

石島於1945年8月解放,成立石島特區。1949年成立石島市。1951年改劃榮成縣石島區。1954年設立石島縣。1956年撤縣劃為榮成縣石島鎮。1958年9月由32個高級社聯合成立石島鎮人民公社。1982年2月撤銷人民公社改為石島鎮至今。

科教文衛

1995年石島鎮大魚島幼稚園成為山東省實驗和示範幼稚園,南車幼稚園和玄鎮幼稚園成為威海市實驗和示範幼稚園。2000年全鎮共有各類中國小校32處,其中,高中1處,職業中學3處,國中6處,國小22處,在校學生16114名,教職工1232名。各中國小校已全部實行電化教學,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累計為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3200名,其中本科生1200名,大專生400名。

2000年境內有榮成市水產科學技術研究所、石島氣象台等科研機構。石島鎮共有專科學歷以上人才300多人。1978年以來獲獎科技成果100多項,於1991年3月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9月獲國家級“七五”攻關集體榮譽獎,1992年11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另有石島漁業機械廠與榮成水產研究所協作開發的XTL型裙帶菜燙煮機、大魚島漁業公司與榮成水產研究所完成的遠東沙丁魚流網生產試驗、石島紅光電器廠與榮成水產研究所開發的SY1-2漁船艙底水位報警器獲省(部)級獎。

石島鎮歷史悠久,舞蹈地方戲曲藝書法繪畫雕刻剪紙民間藝術源遠流長,世代相傳。京劇愛好者甚多,是榮成京劇興起的發源地。2000年石島已形成以大魚島為代表的現代化“漁村”,南車、西車為代表的“花村”,以牧雲庵為代表的“畫村”等四個文化特色村,以及根藝、書畫、奇石、剪紙、女紅創作、盆景和各類收藏為主的文化典型戶和藝術創作群體,逐步構築起了鎮、村、戶三級聯動,以點帶面的文化網路結構。

截止2000年,全鎮有市級醫院1處,鎮級衛生院2處,村級及個體大型衛生院4處,有門診、病房樓12幢,醫務工作者1200人,病床2000多張,年門診病人74000人次,住院診療9100人。此外有村衛生所47個,個體診所11處,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09人。其中大魚島村的王秀珍獲得全國鄉村醫生先進個人稱號。

小鎮榮譽

石島以港聞名,以漁強鎮。早在民國初期,孫中山在《治國方略》里就將石島與上海、廣州並列為中國東方三大港口。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石島漁港和國家一類開放港-石島商港在內的17處各類漁港、碼頭。石島地處黃海中部,海洋漁業資源豐富。至2000年,漁業純益連續17年、工業利潤連續8年、財政收入連續20年居榮成市首位。1994年被列為全省百強鄉鎮第九名。全鎮榮獲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全國小城鎮建設先進鎮、全國文化藝術之鄉、剪紙之鄉、山東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山東省中心鎮、山東省安全文明鎮、山東省“三八”先進集體、山東省計生工作先進單位、威海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威海市黨建先進鎮、威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

相關詞條

王村鎮 庵上鎮 泉林鎮 垛莊鎮 枳溝鎮 費城鎮 探沂鎮方城鎮 臨沭鎮 曹莊鎮 坪上鎮 界湖鎮 大莊鎮 青駝鎮 地方鎮 仲村鎮 馬站鎮 四十里堡鎮 南坊鎮 石島鎮 王台鎮 邵原鎮 孫店鎮 鄭郭鎮

(註:濟南市青島市副省級城市。)

(參見:山東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劃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