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相傳在清朝同治年間,乘載著十七人及一隻狗的帆船遭遇海難,而漂流至今日石門區乾華里,當時人員皆已溺斃,唯獨船上的狗兒幸運存活,經居民發現之後遂將十七人遺體合葬於山腳下。狗兒見主人皆亡,而後也隨之跳入墓穴中,因而殉難,居民也將其一併合葬。十七人的身份,有商人、香客、漁民等說法。每逢年節,附近居民便紛紛燒香祭拜,尊稱“王公”,稱為十八王公。由於靈驗事跡,之後檀越信眾也慢慢擴及整個基隆北海岸,終而成為北台灣最知名的有應公廟。在大家樂與六合彩流行的時候,香火十分興盛,而且當時還有關於十八王公的電影。1963年,信徒捐建一座十台尺寬,六台尺深的小拜亭。1971年,台電公司因為選定該處附近設立核一廠,原本的小拜亭被拆除,後於1975年重建落成,也就是如今所見的靈盛馳名的十八王公廟廟觀。1986年,由於每日參拜人車眾多,恐影響核一廠及交通安全,擲杯請示神諭,決定於茂林村坪林五十二號另建新廟,稱為乾華新十八王公,廟旁蹲坐一隻約有數層樓高的“黑龍義犬”塑像,惟香火不如舊廟。
近況
每天入夜以後,是十八王公舊廟香火最盛的時刻,每到深夜捧香、擲筊、看香灰者甚眾,蔚為壯觀,尤其六合彩玩家、從事特種行業女子更是篤信不疑。該廟也帶動石門的粽子生意,據劉家肉粽業者說,王公們在海中遇難,泡在水裡畏寒,於是信眾以油飯、麻油雞供奉去寒氣,後來為了便於攜帶,油飯改為粽子。來此遊客絡繹不絕,也常造成淡金公路的大堵車,後開闢王公橋才紓緩。
軼事
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當時取得日本米果大廠合作,但卻為了公司取名而困惱,於是到十八王公廟參拜,看到神犬時有了靈感,加上蔡愛狗,便把狗叫聲諧音“旺旺”作米果與公司名。時至今日,蔡衍明仍是十八王公的忠實信徒,會帶領公司成員去參拜。中國時報集團成為旺中集團一員後,《中國時報》的媒體主管也須參與艋舺龍山寺、行天宮和十八王公廟參拜之旅。
參考文獻
1.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石門區.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5-02-02](中文(台灣)).
2.簡榮聰.台灣的狗崇拜.《台灣月刊》95年4月號.2006-04[2015-02-02](中文(台灣)).
3.蔡衍明三百億致富傳奇.《時報周報》1567期.2008-03-04[2015-02-02](中文(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