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魚簡介
刀魚,魚如其形,體形側扁狹長如刀。有以下兩種解釋:1、魚名。即鮆魚,亦名刀鱭。形似刀,故名。鯡形目,鯷科,鱭屬的一種魚。
2、魚名。是常見的觀賞魚,屬於骨舌魚目,弓背魚科。
在一些地方,將白帶魚也叫刀魚。
鱭屬刀魚
拉丁學名:Coiliaectenes
俗稱:刀魚,刀鱭,毛花魚,野毛魚。
英文名:Estuarinetapertailanchovy
刀魚,大部份種類的刀魚分布在東南亞、南亞的熱帶地區,只有少數品種的刀魚分布在非洲地區。長江刀魚和鰣魚、河豚和鮰魚一起被譽為“長江四鮮”。“清明”後,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
刀魚的背鰭細小而透明,臀鰭自腹部開始一直延伸至尾鰭,猶如一片極薄的裙邊,就象刀鋒一樣結合在一起。
刀魚的體色基本上以銀灰色為主,也有少數白化品種的刀魚呈金色,它們嘴裡有細小的牙齒,雖然習性並不兇猛,但依然會吞食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因而只適合與大型種類的魚類一起混合飼養。
刀魚還具有獨特的輔助呼吸器官--氣囊,可以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這一點無疑顯示它們極其強韌的環境適應能力。刀魚屬於夜型性魚類,喜歡在幽暗的光線下遊動、攝食,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飼養也很簡單,20℃以上的弱酸性水質環境即可保證它們的健康生長。刀魚只接受動物性活餌,小魚、小蝦都是它們喜愛的餌料。
刀魚的雌雄鑑別和繁殖都很難,據說只有在繁殖其間,從雌魚略顯膨脹的腹部才能鑑別出其特徵,其他的體型差異無從參考。據資料介紹,刀魚會將魚卵產在水族箱中的岩石、沉木上,產卵後成魚會輪流看護,直到大約6-8天以後,受精卵孵化出仔魚。但是,在國內還沒有成功繁殖的記錄。
黃河刀魚
黃河刀魚,又名刀蠐或毛刀魚,因它總是逆流而上,故而又稱倒魚。形似單面尖刀,背厚腹薄,體側扁,尾延長,吻短而圓突,細鱗小肚,全身呈銀白色,系回遊性魚種,體長為20厘米~40厘米,肚脊寬約6厘米,厚約2厘米,體長為體寬的5倍~7倍,為頭長的5.8倍~6.5倍。最大的重約250克。此魚生活於河海交匯處,懷卵量2萬~10萬,每年春季產浮性卵,當年孵化後的幼魚3年成熟。每年農曆三月中旬,成群結隊的刀魚,陸續由黃河入海口處游進黃河,逆流而上,經東營市境內游到東平湖去產卵、孵化。等卵孵化為幼魚後,又順著黃河來到入海口,在渤海生長和越冬。刀魚經過這種回遊往返,兩三年才能長成成魚。這種魚性情激昂,游如飛梭,離水即死,可謂“貴而難得”。由於刀魚在回遊途中攝食較少,體力消耗卻很大,所以只有在黃河下游補充食物後才最肥。這就是東營的黃河刀魚為什麼名揚天下的原因吧。刀魚越往上游,不但逐漸消瘦,而且魚刺也越變越硬,直至又回到東平湖,便產卵繁殖,如此循環。黃河刀魚性甘平,有健脾、益胃、益氣養血之功效,是幼兒、老年人和腎病患者的有益補品。常見的吃法是將整魚洗淨,除去內臟,粘一些雞蛋糊或麵糊,放在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做成“乾炸刀魚”。黃河刀魚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資源較多,河口地區年產量在百萬斤以上。7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由於乾旱和上中游用水失控,黃河尾閭經常斷流,產量逐年銳減。位於山東省墾利縣東端的黃河入海口,由於受渤海和黃河的雙重關照,水產資源極為豐富。這裡常年流入大量的黃河淡水,海水含氮量高,有機質多,餌料充足,加上鹽度季節性變化大,浮游生物異常繁盛,從而成為魚類繁殖、覓餌、生息的良好場所,有“百魚之鄉”的美稱。這裡主要出產梭魚、鮁魚、海馬等,而列百魚之首的則是黃河刀魚。刀魚在中國黃海、渤海、東海也時常可見,但黃河支流繁多,沿途匯集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尤其是山東境內東平湖中的麥穗魚、渤海中的枝角類、輪蟲、糠蝦及幼魚等齊集黃河入海口處,成為黃河刀魚的主要餌料,使它與其他地區的刀魚比起來,大而肥,鮮而純。
黃河刀魚多油,脂肪豐富,肉質細嫩、多刺,熟後鮮味奇佳,濃香異常,是上等的名菜佳肴。並且具有強心補腎,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腦止瀉、消除疲勞、提精養神之功能,可治療和防止多種疾病,謂之“天下一絕”。山東的東平湖是黃河刀魚的主要產卵地。這裡,魚蝦眾多,浮游生物豐富,自然成了黃河刀魚的天然繁育基地。黃河刀魚每年都在東平湖產卵、孵化,順黃河入海,在黃河口附近水域生活。黃河水中的麥穗魚及浮游生物匯集在入海口處,為黃河刀魚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餌料。每年3月底,長大育肥的成魚便由其生長地———黃河口,又進入黃河,逆流而上,向東平湖洄游。
黃河刀魚肉質細嫩,鮮味奇特,濃香異常,既有海產品那樣的鮮味,又有黃河魚類特有的香味,無論是烹炸煎炒都可以做成美味佳肴,當地傳統的用小蔥鮮韭炒的黃河刀魚,更是濃香可口,醋烹刀魚色味俱佳,既可冷吃,也可熱食,是當地人招待客人的拿手菜。
長江刀魚
“清明前魚骨軟如綿,清明後魚骨硬似鐵”,說的是位列“長江三鮮”之首的刀魚(另兩鮮為鰣魚、河豚),其肉嫩味鮮,有“天下第一鮮”的美譽。長江刀魚,學名長頜鱭,又稱刀鱭。其身長而側扁,腹銀色而多脂,因形似一把尖刀而得名。分布於長江及近海半鹹淡水區,生殖季節從河口進入淡水,沿幹流上溯至長江中游產場作生殖洄游,最遠可達洞庭湖,有的在江河幹流產卵,也有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產卵。產卵後親魚分散在淡水中攝食,並陸續緩慢地順流返回河口及近海,繼續肥育。長頜鱭的幼魚也順水洄游至河口區肥育。冬季,長頜鱭不作遠距離洄游,而聚集在近海深處越冬。是典型的洄游魚種。相對而言,人們更熟悉與它同屬的另一種魚———鳳尾魚,這是鳳鱭的俗稱,和刀鱭一樣,作為近親的兩種魚,平時棲息於中國東部接近江口的淺海,每年春夏間溯水而上產卵,是典型的洄游魚種。七星刀魚
學名:notopterus chitala
又名弓背魚、東洋刀魚,原產泰國、緬甸、印度等地,屬駝背魚科。體長80-90cm,頭尖,背部弧線呈弓形。臀鰭等寬較長,由胸鰭後方一直延伸到尾鰭,像一把薄刃的快刀。體灰黑色,體側後半部各有7個鑲著白邊的黑色圓斑,特別顯眼。飼養水溫22-28℃,喜微酸性軟水。餌料有小活魚、魚肉、水蚯蚓等。性情溫和,可與個體相仿的魚類混養。在水族箱中很難繁殖。
簡介: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
特徵:體長80~90厘米。前半身寬厚,尾部尖小,背微弓形隆起。體灰黑色,體側由頭到尾部有3~10個鑲白邊的黑色斑點,數目不定,因魚而有所增減。幼魚期體表並無黑色斑點,只有10~15條淡淡的斜紋,成魚後才變成黑色斑點。
飼養特點:性情溫和,夜行性,可與個體相仿的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2~28℃,水質弱酸性。喜食活小魚、小蝦等。
繁殖特點:人工繁殖較困難。
刀魚其它的常見種類有:斑紋刀魚、非洲刀魚、帝王刀魚、金刀魚(白化種)等等。
弓背魚科
我們平常說的觀賞魚“刀魚”都屬於弓背魚科(Notopteridae)(弓背魚科屬於骨舌魚目)。很多資料稱其為“刀魚科”,事實上生物學分類上並沒有“刀魚科”,刀魚只是人們形象的叫法,如常見的七星刀,學名應該叫弓背魚。
英文名稱:IndianKnifefish
學名:Notopteruschitara
原產:亞洲的泰國、緬甸、柬浦寨的湄公河、湄南河等流域以及非洲部分地區的水域均有出產。一般成魚體長60-100公分。
日本秋刀魚
秋刀魚,英語名Pacificsaury,日語念做sanma,脊背青黑,腹部銀光閃爍,通常三四十厘米左右,身姿精悍細長。秋天代表性魚類,故名秋刀。夏末自鄂霍茨克海峽隨千島列島寒流南下產卵,以動物性的浮游生物為食,因而脂肪含量豐富。北海道八月中旬即能漁獲,九月下旬至東北宮城縣一帶,十月到十一月至東京附近的房總半島,次年三月到達日本南部的九州,直至沖繩。秋刀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和鐵質,對心腦血管有益,因此有“秋刀魚出,不用按摩”這一俗語。
美食烹飪
清炸黃河刀魚
所屬菜系:魯菜
特點:色澤金黃,外香脆,里鮮嫩,用花椒鹽蘸食滋味更好。
原料:黃河刀魚1000克。精白麵粉25克。紹酒20克、精鹽5克、花生油200克、花椒、鹽、各10克。
製作過程:將刀魚從口中取出內臟,去淨鰓沖洗乾淨,加紹酒、精鹽腋漬入味,炒鍋內放入花生油,用中火燒至六成熱(約150℃)時,將刀魚均勻地沾上一層精白麵粉,放入油鍋中炸至微黃色撈出,待油溫升高至九成熱(約220℃)時,投入已炸過的刀魚炸呈金黃色時撈出裝盤,外帶花椒鹽上桌即成。
清蒸刀魚
主料: 刀魚2條(共重400克左右)
輔料:熟火腿片5克,筍片25克,水發冬菇4隻,生豬板油丁50克,紹酒20克,精鹽5克,醬油、蔥結、薑片各1克,雞湯50克。
製作:
1)將刀魚颳去魚鱗,用兩支竹筷從魚鰓處插入魚肚裡,卷出內臟和鰓,用清水洗乾淨,放入八成熱的水鍋里燙一下撈出,用刀輕輕颳去魚身上粘液(不要刮破魚皮),再用清水洗淨,用刀在魚身的2/3處切下魚尾待用;
2)將刀魚整齊地擺放在湯盆里,魚上先放筍片鋪平,火腿片放在筍片上,再放上冬菇、豬板油丁、蔥結、薑片,加鹽、醬油、紹酒,上籠用旺火菜10分鐘左右,魚熟立即出籠,揀去蔥結、薑片,將滷汁潷入鍋內,加雞湯50克,燒滾後倒入魚盆里即成。
特別提示:刀魚嬌嫩,處理的時候,總是靠兩支竹筷從魚鰓處插入魚肚,卷出內臟和鰓。清洗前需要放入八成熱的水裡燙一下撈出,輕輕颳去魚身上粘液。雖說刀魚自己就是個美味,不過如果加上筍片、火腿一起蒸,自然更是如虎添翼,倘若再講究一些的,最後還要澆上雞湯,待遇非一般小魚可比擬。
刀魚餛飩
刀魚餛飩的製作“工藝”主要是做餡:將新鮮刀魚剁成肉餅狀備用,再將鮮嫩的秧草在開水鍋中處理一下,切細擰去多餘水份,然後,將刀魚肉餅倒入,倒進適量熬過的熟油,打幾隻鮮雞蚤投入,加味素、食鹽,拌和均勻,這樣,精美的餡就完成了。考究一點的做法:刀魚要挑早春出水的鮮貨,儘可能選肥碩的雌魚;秧草要選當日清晨割下的,最好是頭茬帶露水的嫩頭,雞蛋務必是三五天內生下的,使用時以剔除蛋黃只留蛋清為好。“三鮮”合而為一,吸引力可想而知,如果有香噴噴的熟豆油拌人的話,令人垂涎欲滴。至於餛飩皮,則當然以全國聞名的塘橋小麥磨製成的精白麵粉為原料最理想。這樣裹成的餛飩,是地地道道的張家港名點,其他地方都難以吃到。刀魚的細刺這么多,做成餡可能不會大口吞下,可預備好狹長的新鮮豬肉皮一塊,先將刀魚的主骨、頭部剔除,然後將刀魚平攤在肉皮的肉質層,用刀子輕輕地逐一橫向下剁,結果軟刺全部嵌在肉皮里,留在皮層上的純乎是一段刀魚肉,做餡做丸子,很是方便。清明之前,春江漸暖,有心人不要錯過品嘗有地方特色的張家港刀魚餛飩的好機會。
價格跳水
2013年3月,新華社記者在上海最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銅川路水產市場發現,刀魚由2012年最高價位每斤8000元跌至目前400元,多位經營者表示:公款吃喝受到遏制,致使刀魚價格暴跌。
日本刀魚
中國古人秋風一起,就有蓴鱸之思,在日本則是在超市看到秋刀魚。秋刀魚,英語名Pacificsaury,日語念做sanma,,脊背青黑,腹部銀光閃爍,通常三四十厘米左右,身姿精悍細長。秋天代表性魚類,故名秋刀。夏末自鄂霍茨克海峽隨千島列島寒流南下產卵,以動物性的浮游生物為食,因而脂肪含量豐富。北海道八月中旬即能漁獲,九月下旬至東北宮城縣一帶,十月到十一月至東京附近的房總半島,次年三月到達日本南部的九州,直至沖繩。秋刀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和鐵質,對心腦血管有益,因此有“秋刀魚出,不用按摩”這一俗語。
刀魚據冢田國之《魚類物語》,秋刀魚廣為食用是在江戶時代中葉以後,是因為有了新的捕獲方式,所謂舷掛網或者棒受網方式,加以燈光誘惑,可以大量漁獲。又因其價廉,武士一般不吃,只是大眾平民代表性食物。秋刀魚的食法中,最有名的就是不去內臟,塗上鹽,在炭火上烘烤,這樣油脂滲出,魚肉散發濃郁香味,而內臟又略帶清苦味道,吃時佐以蘿蔔泥,也有不少地方愛用酸橘柚子檸檬汁之類。現在運輸保鮮技術發達,秋季時也常作為生魚片了。秋刀魚特有的清苦味,實際來自肝臟,鮮度喪失後苦味漸出。
提到秋刀魚,必然令人想起作家佐藤春夫的《秋刀魚之歌》。
詩歌開頭是:淒淒秋風啊,你若有情,請告訴他們,有一個男人在獨自吃晚飯,秋刀魚令他思茫然。
佐藤春夫年輕時代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和繪畫。以李白為題材的作品很得谷崎潤一郎的賞識,就決定以文學為業,後來出版了中國古代閨秀詩人的譯詩集《車塵集》,也到過台灣、福建等地。佐藤春夫當時寄宿於谷崎潤一郎在小田原的家,結識了其妻子,藝伎出身的石川千代以及他們的女兒鮎子。後谷崎又戀上了千代的妹妹,具有異國情調美貌的せい子,藝名葉山三千代。以培養她為名,15歲時讓她過來同住。後來谷崎以給せい子出演的電影寫劇本為藉口,與其在電影公司同居不歸。佐藤春夫因此與千代接近,因同情而生愛。谷崎起初還極力鼓動這種關係,表示願意將妻子讓給佐藤春夫。後來三千代厭倦了谷崎,谷崎回家開始反悔,不願意佐藤和妻子相好。佐藤一怒之下與谷崎絕交,文學史上稱"“田原事件”,1921年回到故鄉和歌山縣,懷著對千代的思戀與同情,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歌:
秋刀魚,秋刀魚,在上面灑上青橘汁,是這個男人家鄉的習慣。這習慣不可思議,卻又令人懷念。一同吃晚飯的女人,幾次把青橘去掉。可憐啊,快被人遺棄的妻子,和被妻子背叛的男人圍坐在桌前,該有父親愛憐的女孩,苦惱地拿著小小的筷子,請求不是父親的男人給她夾秋刀魚的內臟。
佐藤回憶了他與千代的交往後,悲哀地發問,難道這樣的團圓只能是夢境么?又接著回到現實:“淒淒秋風啊,請告訴沒有失去丈夫的女人,沒有失去父親的孩子,有一個男人在獨自吃晚飯,眼淚滴在秋刀魚上面。秋刀魚,秋刀魚,到底是苦還是鹹?在秋刀魚上撒落熱淚,是哪一個地方的習慣?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太過奇怪?”
佐藤這段哀愁的愛戀留下了《秋刀魚之歌》這首不朽的名篇,收入他的《殉情詩集》中,也在故鄉新宮市留下了同名詩碑。而這段感情變故令谷崎寫下了《痴人之愛》,以及《食蓼蟲》。小田原事件後的幾年間,佐藤春夫因為灰心失望在家鄉結婚又離了婚。後來聽說谷崎打算讓千代與其弟子結婚,急忙趕來商談,結果弟子憤然退出,佐藤決意和千代結婚。1930年的8月19日,佐藤,千代和谷崎在《朝日新聞》上發表谷崎與千代離婚,孩子鮎子和母親一同生活,千代與佐藤結婚的聲明,這就是著名的“妻子讓渡事件”。此後,谷崎依然追逐理想的女性,再次短暫結婚又離婚,幾經周折後與愛慕已久的,比其小17歲的根津松子結婚,開始一生中最為穩定和高產的時期。而佐藤作為文學家,後來入選藝術院會員,有門下弟子三千之稱,著名的有太宰治,檀一雄,吉行淳之介等。72歲那年在家中錄製自敘傳節目時,說到"我這一生很幸福"時突發心肌梗塞不治。
刀魚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名篇《秋刀魚之味》,並沒有出現秋刀魚的鏡頭,據說是電影公司問起下部影片的打算,匆匆命名為《秋刀魚之味》。拍攝過程中母親去世,小津的日記寫道:“春天在晴空下盛放,櫻花開得燦爛。一個人留在這裡,我只感到茫然,想起秋刀魚之味。殘落的櫻花有如布碎,清酒帶著黃連的苦味。”孑然一身思親而想起秋刀魚之味,甚帶佐藤春夫詩歌風味。
魔鬼刀魚(Apternotusalbifrons)體色除尾外全黑,尾柄細長如棒狀,上有2條白色帶。無背鰭。眼睛退化,幾乎看不見東西,只能感覺明暗。游泳時,前進後退自如。原產地: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習性:溫和友善,但成魚有時會吞食小魚。水質:喜偏酸性的軟水,適宜水溫22-28℃。飼料:食性較廣,乾的人工飼料,冰凍餌料,活餌料均喜食。體長:最大可達47厘米。繁殖:已在水族箱內成功。
江蘇鎮江揚中有刀魚。
相關菜品
刀魚好處
魚肉富含豐富蛋白質,可以幫助幼兒生長發育。生病或身體有傷口時,吃魚可以幫助恢復及癒合;
魚肉中EPA及DHA可降低血脂質,免於心臟病威脅。
魚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D,特別是魚的肝臟含量最多。魚類也含有水溶性的維生素B6、B12、菸鹼酸及生物素、礦物質。
清炸黃河刀魚
各式菜品
【菜名】清炸黃河刀魚
【菜名】清炸黃河刀魚
【所屬菜系】魯菜
【特點】色澤金黃,外香脆,里鮮嫩,用花椒鹽蘸食滋味更好。
【原料】黃河刀魚1000克。精白麵粉25克。紹酒20克、精鹽5克、花生油200克、花椒鹽10克。
【製作過程】將刀魚從口中取出內臟,去淨鰓沖洗乾淨,加紹酒、精鹽腋漬入味,炒鍋內放入花生油,用中火燒至六成熱(約150℃)時,將刀魚均勻地沾上一層精白麵粉,放入油鍋中炸至微黃色撈出,待油溫升高至九成熱(約220℃)時,投入已炸過的刀魚炸呈金黃色時撈出裝盤,外帶花椒鹽上桌即成。
【菜名】紅燒刀魚
刀魚【所屬菜系】魯菜
【原料】刀魚蔥,姜,蒜,少許鹽,少許糖,料酒,水澱粉
【製作過程】1.刀魚清潔乾淨,切6公分左右段,用少許鹽,料酒,略醃製15分鐘
2.取一個乾淨小碗,放入蔥,姜,蒜,少許鹽,少許糖,料酒,水澱粉待用
3.取另一個小碗,放入一個雞蛋攪拌均勻待用.
4.炒鍋放油,待到8成熟,放入兩片姜,將醃好的刀魚裹上雞蛋放入油鍋內煎至金黃。
5.把準備好的(2)內碗汁倒入煎好的魚鍋里,大火燒開,再轉入小火,魚易熟,只要稍等,湯汁變粘糊狀,就可以盛盤吃了。
【菜名】白炒刀魚絲
【所屬菜系】山東菜
【特點】:魚絲潔白,加以三絲調和,色彩悅目,軟嫩潤滑,味美可口,為初春佳肴。
【原料】刀魚、水發冬菇、綠葉菜、蛋清、火腿、紹酒、蔥薑汁、精鹽、水澱粉、味素、豬油
【製作過程】
1.刀魚治淨,批下兩面魚肉,皮向下平放砧板上,用刀背輕捶魚肉,致魚刺粘在皮上,再用刀刮下魚肉略斬成茸,加入紹酒、蔥薑汁、精鹽、蛋清和水澱粉調拌上勁,灌入用牛皮紙做的漏斗內;
2.炒鍋上火燒熱,放熟豬油,燒至三成熱(約66℃)時,將漏斗內的魚茸從小孔中慢慢擠入油鍋,至熟時撈出,改成4厘米長的段;
刀魚3.將配料切成絲,放入原鍋中煸炒,力口紹酒、精鹽、蔥薑汁、雞湯和味素,倒入魚絲,晃動炒鍋,用水澱粉勾芡,淋熟豬油翻鍋裝盤即成。
【菜名】刀魚餛飩
【製作過程】刀魚餛飩的製作“工藝”主要是做餡:將新鮮刀魚剁成肉餅狀備用,再將鮮嫩的秧草在開水鍋中處理一下,切細擰去多餘水份,然後,將刀魚肉餅倒入,倒進適量熬過的熟油,打幾隻鮮雞蚤投入,加味素、食鹽,拌和均勻,這樣,精美的餡就完成了。考究一點的做法:刀魚要挑早春出水的鮮貨,儘可能選肥碩的雌魚;秧草要選當日清晨割下的,最好是頭茬帶露水的嫩頭,雞蛋務必是三五天內生下的,使用時以剔除蛋黃只留蛋清為好。“三鮮”合而為一,吸引力可想而知,如果有香噴噴的熟豆油拌人的話,令人垂涎欲滴。至於餛飩皮,則當然以全國聞名的塘橋小麥磨製成的精白麵粉為原料最理想。這樣裹成的餛飩,是地地道道的張家港名點,其他地方都難以吃到。刀魚的細刺這么多,做成餡可能不會大口吞下,可預備好狹長的新鮮豬肉皮一塊,先將刀魚的主骨、頭部剔除,然後將刀魚平攤在肉皮的肉質層,用刀子輕輕地逐一橫向下剁,結果軟刺全部嵌在肉皮里,留在皮層上的純乎是一段刀魚肉,做餡做丸子,很是方便。清明之前,春江漸暖,有心人不要錯過品嘗有地方特色的張家港刀魚餛飩的好機會。
飲食宜忌
【性味】性溫,味甘。
【歸經】歸脾、胃經。
【功效】補氣虛,健脾胃。
宜:體弱氣虛,營養不良者宜食;兒童宜食。
忌:濕熱內盛,或患有疥瘡瘙癢者忌食;病人忌食。
淡水魚世界
淡水魚是最常見的淡水生物,種類異常豐富,占總魚類的 41.2% ,本任務介紹部分淡水魚,讓你認識魚類,了解自然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