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背點棘赤刀魚(學名:Acanthocepolalimbata)為赤刀魚科棘赤刀魚屬的魚類。分布於日本、台灣島以及中國南海等海域,生活習性為底棲。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點棘赤刀魚,體甚延長而側扁,呈帶型,體長可達體高7.4倍以上。口裂寬大而傾斜,吻極短。頜齒細弱,1列,尖端微向後彎;鋤骨及齶骨均無齒。前鰓蓋骨下角具1棘,後緣鋸齒狀,約具6-7強棘。前頜骨與上頜骨間無黑斑。鰓裂大,鰓膜彼此分離,且與峽部分離。肛門位於胸鰭下方。體被細小圓鱗。背鰭及臀鰭基底長,並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僅有鰭條,但分節不明顯,後端鰭條也不分支;背鰭軟條數102-104;臀鰭軟條數105-107;尾鰭尖形。體一致為橘紅色,背部色深,腹部較澹;體側無任何斑紋;背鰭前部具一明顯大黑斑點。
棲所生態
背點棘赤刀魚棲息於深度在80-100公尺處之砂底或泥底質水域的底棲性魚類。通常挖掘洞穴,藏身其中,並以頭上尾下的立姿於洞穴周緣捕食獲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自日本本州中部至台灣。台灣主要分布於西部、東部及東北部之海域為主。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是較常見之魚體。在日本的產量頗多,日本某些地方將其打成魚漿做成魚餅食之,台灣一般以煎食使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