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真鯛( 鯛科 )Pagrosomus major
拉文種名:Chrysophry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種名:Red sea bream
其他中文名:嘉鱲魚、正鯛、加臘、加蚋
地方名:加吉魚、紅加吉、銅盆魚、大頭魚、小紅鱗、加臘、赤鯽、赤板、紅鯛、紅帶鯛、紅鰭、紅立、王山魚、過臘、立魚、(有的地區還叫海鯽魚)
形態特徵:體側扁,呈長橢圓形,一般體長15~30厘米、體重300~1000克、自頭部至背鰭前隆起。體被大弱櫛鱗,頭部和胸鰭前鱗細小而緊密,腹面和背部鱗較大。頭大,口小、左右額骨癒合成一塊,上頜前端有犬牙4個,兩側有臼齒2列。前部為顆粒狀,後漸增大為臼齒;下頜前端有犬牙6個,兩側有顆粒狀臼齒2列、前鰓蓋骨後半部具鱗、全身呈現淡紅色,體側背部散布著鮮艷的藍色斑點。尾鰭後緣為墨綠色,背鰭基部有白色斑點。
生活習性:近海暖溫性小型珊瑚礁魚類。世界900餘種,如條紋和紅斜紋及細紋蝴蝶魚,青、金、線蝴蝶魚, 鴛鴦和單斑及雙絲蝴蝶魚等。中國20餘種。
產地、產季: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中國近海均產之,但近年產量不多。黃、渤海漁期為5~8月份和10~12月份;東海閩南近海和閩中南部沿海漁期為10~12月份,11月份是盛產期。
經濟價值:真鯛系中國名貴魚類,但由於資源衰減產量下降,市場上少見。真鯛每百克肉食蛋白質19.3克、脂肪4.1克,肉肥而鮮美,無腥味,特別是魚頭顱腔內含有豐富的脂肪,營養價值很高。除鮮食外還可製成罐頭和熏製品。真鯛是出口品種,輸往國別和地區:日本。出口口岸:山東、河北、遼寧、福建、廣東。
棲息深度:10-200米
最大體長:約110cm
種群分布
印度洋北部沿岸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島以及中國沿海等
介紹
真鯛(pagrosomus major),硬骨魚綱,鱸形目,鯛科,真鯛屬。地方名:加吉魚、紅加吉、銅盆魚、大頭魚、小紅鱗、加臘、赤鯽、赤板、紅鯛、紅帶鯛、紅鰭、紅立、王山魚、過臘、立魚。是中外馳名的名貴魚類。真鯛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每百克可食部含蛋白質19.3克,脂肪4.1克,味道特別鮮美,素有“海雞”之稱。真鯛體色鮮紅,日本稱紅加吉,有吉祥喜慶之兆。真鯛兩側臼齒2行,體紅色。紅加吉。後鼻孔橢圓形。體扁平橢園形。背鰭12棘10軟條,臀鰭3棘8軟條,側線鱗婁53—59,尾鰭邊緣黑色。犬齒上顎前部2對,下顎前部3對,體側背部散布有鮮艷的蘭色斑點。真鯛為近海暖水性底層魚類,喜棲息於水清而鹽度較高的岩礁、沙礫及貝藻叢生的水域,一般水深30~40米。真鯛喜結群,游泳較迅速。生殖季節游向近岸,性兇猛,食性較雜,主要攝食底棲甲殼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小魚蟹及海藻等。真鯛生活的適宜水溫22℃~27℃。真鯛對鹽度的適應範圍為16‰~33‰。,體長12厘米以上,以重500一1000克者居多,壽命較長,有的可達30齡,長達1米。目前主要養殖方法為網箱養殖,經深水網箱養殖,其生長速度為自然海區的2倍。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中國近海均產之,但產量不多。黃、渤海漁期為5~8月份和10~l 2月份;東海閩南近海和閩中南部沿海漁期為10~12月份,11月份是盛產期。
生物學特性
形態特徵
真鯛體側扁,呈長橢圓形,一般體長15~30厘米,體重300~1000克。自頭部至背鰭前隆起,體被大弱櫛鱗,頭部和胸鰭前鱗細小而緊密,腹面和背部鱗較大。頭大,口小。左右額骨癒合成一塊,上頜前端有犬牙4個,兩側有臼齒2列,前部為顆粒狀,後漸增大為臼齒;下頜前端有犬牙6個,兩側有顆粒狀臼齒2列。前鰓蓋骨後半部具鱗。尾鰭後緣為墨綠色,背鰭基部有白色斑點。全身淡紅色,體披中等大小的圓鱗或弱櫛鱗;頰部和頂部具鱗片,側扁體的背部散布若干藍綠色斑點,游泳時閃現藍光,體形和色澤優美。
生活習性
真鯛為近海暖水性底層魚類。棲息於水質清澈、藻類叢生的岩礁海區,結群性強,游泳迅速。真鯛主要以底棲甲殼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小魚及蝦蟹類為食。適溫範圍為9-30度,最適水溫18-28度。有季節性洄游習性,表現為生殖洄游。養殖的適宜鹽度為17-31‰。鹽度低於16‰時對真鯛生長不利。
經濟價值
真鯛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每100克魚肉中含水份74.9克、蛋白質19.3克、脂肪4.1克、碳水化合物0.5克、鈣64毫克、磷175毫克、鐵l毫克、硫胺索0.02毫克、核黃素0.14毫克、尼克酸3.41毫克、熱量l16千卡。真綢除供鮮食外,部分製成罐頭和熏製品,是海魚食用品種中的上上之品。真鯛系中國名貴魚類,但由於資源衰減產量下降市場上少見。無腥味,特別是魚頭顱腔內含有豐富的脂肪,營養價值很高。真鯛是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Genuine porgy,日文名為マタィ。輸往國別和地區:日本。出口口岸:山東、河北、遼寧、福建、廣東。
山東蓬萊人民有加工、食用真鯛的悠久歷史。蓬萊傳統名吃“蓬萊小面”開鹵用的主料即為真綢。民間習慣以真鯛製做喜慶宴席菜看,有增加吉利(加吉)的寓意。真鯛頭部特別鮮美,眼睛尤佳,有“加吉魚頭鮁魚尾”之諺,並有“一魚兩吃”的習慣:整魚上席後,席間取出魚頭,製成鮮、酸、辣懼全的醒酒湯,既解饞,又醒酒,妙不可言。清蒸最能保持真鯛自然的鮮美度,“清蒸加吉魚”即蓬萊“八仙宴”的一道名看。更有趣的是,許多民間婦女和廚師為了繪客人助興,還能即席用真鯛魚骨拼製成形態逼真的一隻鳳凰或二隻山羊,令人拍案叫絕。蓬萊沿海所產的真鯛,為渤、黃海群體,春汛在五六月,秋訊在九十月,故有“椿芽一寸,加吉一溫”的說法,入夏後零星不絕,直至深秋。
據史料記載,民國以前蓬萊沿海真鯛資源極為豐富,於蓬萊閣下垂釣,可得尺余長的真鯛,因而那裡常有三五老翁垂綸而釣,得魚掏水而烹,樂極而歌,此唱彼和,形成蓬萊十大景之一的“漁梁歌釣”。1914一1945年,大批日本汽船在蓬萊沿岸漁場酷捕,真綢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近20年,真鯛作為兼捕對象,年產量僅有噸余,因而愈加珍貴。
繁殖習性
中國南北海區有2個不同的真鯛生殖群體, 生殖季節相差近半年。北方黃渤海區的真鯛生殖期為5~7月, 盛期在5月下旬; 福建沿海的真鯛生殖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盛期在11月; 廣東省沿海為12月初至2月底,1月和2月各有一個產卵高峰。產卵水深一般在10~40米。大部分體重約500克左右的3齡魚達到性成熟, 少數個體在2齡已成熟。性腺發育的特點是分批成熟,多次產卵。懷卵量20萬~110萬粒,高的可達300萬粒,隨魚體的生長而增加。卵浮性, 球形, 卵徑0.95~1.10毫米, 油球1個, 淡褐色, 油球徑0.19~0.27毫米。受精卵的孵化時間隨水溫而有變化, 水溫21.8~24℃範圍內, 26小時孵出; 17~22℃時, 36小時孵出;13.5~18℃時,60小時孵出。孵化適溫為18~24℃。初孵仔魚1.94~2.6毫米。
真鯛肉質嫩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19.3克、脂肪4.1克,還含有鈣、磷、鐵及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成分,而其魚肉滋味似雞肉鮮美,故不少地方稱它為“海底雞”,廣州人還稱它為“海底雞項”,加之其色澤鮮艷而深受人們青睞。在中國沿海省區市、港、澳、台及日本等地,尤其酒樓食肆,都把真鯛視為上等海鮮佳肴,也因它有加吉魚之名,故人們每逢節日或結婚喜事,酒宴上也設法加一道菜:加吉魚,這是吉利的象徵。真鯛還具有清熱消炎、補氣活血、養脾祛風之功效,食法有清蒸、清燉、紅燒等多種,味道鮮美好吃,所以頗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因此,根據國內外市場需要積極發展真鯛的人工養殖,這對於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和出口創匯,都很有作為。
苗種培育技術
培育池
使用容積為25立方米~100立方米的方形或園形水泥池,池內設定上水、充氣及加溫管閥,排水口位於池中央通於池外排水溝。培育池使用前用高錳酸鉀或次氯酸鈉消毒,日光暴曬。放養密度以初孵子魚1萬尾/立方米~2萬尾/立方米為基準布池。
常規水質指標
子稚魚培育期間使用沙濾海水,前期培育時,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使用紫外線消毒海水。培育期間每日兩次檢測池內水質情況,常規水質指標控制如下:水溫18℃~20℃,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總氨氮(NH4-N)1.0毫克/升以下。
1.遮光。
培育期間在培育池上方設定可調或遮光幕,控制光照強度在2000lx以內。育苗期間自投餵輪蟲之日起,在培育水中添加小球藻,以保持池內殘留輪蟲的活力,防止飢餓和營養的下降,並維持良好的飼育環境。池內小球藻維持在50萬cell/ml~100萬cell/ml為宜。
餌料系列
1.輪蟲。子魚開口時(孵化後第3天)開始投餵輪蟲,按飼育水中3個/毫升~5個/毫升投餵。子魚全長7毫米~8毫米時,攝食量很大,培育池內餌料密度難以維持,可增加投餵次數。輪蟲餵至子魚全長為12毫米左右為止。
2.鹵蟲無節幼體的投餵。子魚全長6.5毫米左右時開始投餵鹵蟲無節幼體,每日兩次。投餵量按飼育水中0.5個/毫升~1個/毫升投喂,以後隨魚苗的生長而漸增加投餵量。在子魚大量攝食鹵蟲時,應增加投餵頭足類、魚卵、初孵子魚及配合飼料等。
3.魚蝦肉糜的投餵。子魚全長8毫米~9毫米時,開始投餵糠蝦肉糜,顆粒要小,少量多次投喂,根據魚的攝食情況逐漸增加魚肉糜的投餵量。投餵魚蝦肉糜時要注意水質變化,防止缺氧。另外,投餵肉糜時需添加多種維生素。在餌料轉換時,要根據魚苗對新餌料的適應程度,調整各種餌料的投餵時間和投餵量,防止個體差別加劇和忽然斷餌造成死亡。
4.生物餌料的營養強化。真鯛子稚魚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餌料的營養價值要求較高,而輪蟲、鹵蟲無節幼體內所含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HUFA)較低,特別是EPA和DHA的含量不足,常造成育苗成活率低,畸形率高。因此加強餌料的營養強化是苗種生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輪蟲的營養強化方法:輪蟲按3億個/立方米~10億個/立方米的密度投入2000萬細胞/ml的小球藻中,加入乳化烏賊肝油,培養12小時後使用。鹵蟲無節幼體則置於加入乳化魚油的新鮮海水中培養12小時以上使用。如果營養強化時再加入脂溶性維生素和卵磷脂效果更佳。
5.充氣量及開鰾期的管理。真鯛是有鰾魚類,開鰾期對充氣量的要求與通常不同。育苗期間氣石的布置為每1.5平方米~2.0平方米1個,開鰾期採取微弱沖氣(50ml/分鐘),充氣量過大會阻礙子魚上浮開鰾或誤吞水中氣泡或雜物造成假開鰾或氣泡病。開鰾期子魚長為3.5毫米~5.5毫米,子魚完成開鰾行為必須自身具備充分的活力,這就要求初期餌料的營養價值高,否則開鰾率低會造成大量死亡或形成畸形魚。子魚完成開鰾後應逐漸加大充氣量。提高子魚開鰾率的幾個措施:適當的充氣量(50ml/分鐘);保持水面清潔;投餵營養價值高的初期餌料;選擇活力強的初孵子魚。
其他管理措施
1.換水:培育初始水量為總容積的3/4~4/5,前5天逐漸加水至滿池,5日齡開始微流水方式換水,換水率20%;以後隨魚苗的生長逐漸加大換水量,10日齡時換水量為50%;20日齡時100%;25日齡開始投餵魚蝦肉糜時,換水率增加至200%,以後隨魚的攝食肉糜量的增加,換水率增加至500%。
2.環流培育:子魚全長6.5毫米左右時已具備一定的游泳能力,此時可在培育池內設定環流板,開始環流,環流速度隨魚苗的生長逐漸增大。環流的形成可促進魚苗的生長和發育及新陳代謝。
3.清底:約12日齡後培育池底部的糞便、殘餌、死魚等積累增多,應及時清底。清底一般2天~3天一次,後期1天~2天1次。
4.弱小苗的分離:在高密度培育情況下,因各種原因極易出現個體大小的差異。在全長10毫米~15毫米時,魚苗開始進入稚魚期,在生態食性等方面產生變化,生長良好的大型個體極易攻擊生長慢的小個體,造成體表、鰭、眼等部位受傷致使細菌感染而發病,從防病的角度出發隨時將被攻擊的小個體去除。此時大中個體苗多在水的中下層,小個體苗則在表層活動,可利用這一特點將小個體苗移至其他小容器中培育。
5.計數:從初孵子魚至全長8毫米以前(20日~23日齡前),利用夜間子魚分布均勻時,用柱狀取樣器在池內均勻多點取樣計數,並推算出全池數。全長8毫米以後,魚苗游泳能力增強,逃避迅速,上述計數法難以把握,誤差過大。此時可利用吸底計數死魚的方法推算池內魚苗數量。出池時可用小圍網將魚苗網住逐漸撈出於70升左右的容器內,精確計數,然後以標準樣為準且測其他各樣,直至計出全池數量。
6.出池:在水溫18℃~20℃的條件下,約經50天左右培育全長可達25毫米~30毫米,此時為最佳出池規格。此時應及時出池,轉入中間培育。出池方法可先降低培育池水位至50厘米,用小圍網圍住魚苗,再用質地柔軟的小撈網和燒杯逐步將魚苗撈出並計數。
親魚培育
親魚可以從天然海區捕撈,但現在天然親魚已很難捕到。人工網箱養殖的親魚是目前人工育苗的親魚主要來 源。一般採用養殖4齡以上的親魚,養殖的3齡親魚雖可用激素進行催產,但產卵量少。
親魚養成飼料的蛋白質含量為45%為宜,養成飼料的營養組成直接影響卵的質量。產卵前及產卵期間的飼料尤為重要,投餵烏賊粉和冷凍南極磷蝦、小雜蝦製成的配合飼料能明顯提高產卵量、上浮率和孵化率。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200克/公斤飼料)可以改善卵質。
苗種生產
親魚性腺成熟已達4期,可用帆布桶或木桶運回,先在小型水泥池內暫養,待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加鯉魚垂體或釋放激素類似物後。放入的水泥池內進行進行流水暫養,經16~21小時,親魚成熟排卵。目前人工養殖的真鯛可不經注射激素自選排卵、受精。真鯛的卵為浮性卵,無色透明,卵徑為1.1~1.毫米,油球1個。水溫21.8~24℃,比重1.020時,受精卵經26小時孵出。孵化時間隨著水溫的降低而延長。剛孵出的仔魚全長1.~2.6毫米,卵黃囊大。仔魚很少活動,一般側臥於水面。第3天仔魚,全長3.0~3.2毫米。卵黃囊較小,已開口,游泳活潑,整個水體都有分布。第5天仔魚,全長3.2~3.4毫米,卵黃及油球完全吸收。第36天魚苗,全長9.2~10毫米,體型已與成魚相似。第66天魚苗,全長達2百厘米。
仔魚培育
剛開口哨的真鯛投餵貽貝或牡蠣幼體;魚苗達4毫米以上,主要投餵輪蟲;魚苗達7毫米時可增投橈足類;魚苗達1厘米時除餵橈足類外,可投餵少量碎魚肉;魚苗達2厘米,餵碎魚肉。
仔魚剛孵化時微量充氣,待仔魚開鰾結束後(約20日齡),要加大充氣量至第噸水體350毫升/分,後期增至2500~5000毫升/分;培育開始時每天換水5~10%,6日齡起換水30~50%,到前期培育結束時為100~200%;仔魚8~12日齡每天數次除去水面油膜和輪蟲屍體,或用沐浴方式沖淋水面,以利於仔魚在水面吞食空氣開鰾。池底吸污在10~20日齡後進行,每2~3天吸污1次,投餵魚糜起每天1次;從仔魚孵化至15日齡每天添加小球藻液,育苗池水呈淡綠色(小球藻密度30~50萬細胞/毫升)。添加小球藻可起到作為輪蟲餌料、淨化水質和補充溶氧的作用。
幼魚運輸
幼魚運輸時水質處理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1.溶解氧。真鯛幼魚在靜止狀態時每小時耗氧量為1500~400ml/kg。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易溶於水,使水呈酸性,會導致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難以排出,血液的血紅蛋白獲氧能力降低。因此,運輸途中要更換海水或使用緩衝劑。
3.氨。氨對魚有害,可用降溫不來抑制魚的代謝,以減少氨的排泄。
4.排泄物。在運輸前停止投餌,夏季要停餌5~7天;冬季2~3周左右。另外還應注意搬魚時避免損傷,儘量減小振動,避免環境激變。
5.陸路車運裝備和運魚量。大型專用卡車配備有溶氧和PH測定儀,以及保溫降溫裝置,冬季水溫維持13~15℃,夏季水溫降為15~20℃。魚苗運輸密度因魚體大小及運輸時間長短而靈活掌握,一般為1~3萬尾/噸(水體)。
6.航空運輸。租用貨機或倉位進行空運。包裝容器為高強度塑膠袋和泡膜箱。夏季要保冷,或經預冷處理。魚苗用雙層塑膠袋,真鯛密度為30克/升,充氧量為水體量的1.5倍。最好能在海水加入10%的海水冰。
養殖技術
方式
目前國內外真鯛的養成方式以網箱養殖為主。
養殖海區選擇
選擇水質好、潮流平穩、水流暢通、流速適中,避風浪,無污染的海灣設定網箱,流速大潮為5cm/s~15cm/s,溶氧量5ml/l為宜。真鯛攝食生長的最佳水溫為18-28℃,15℃以下食慾減退,10℃以下基本不攝食,6℃以下即會逐漸死亡。北方海區水溫低於12℃時應移入室內升溫越冬。真鯛喜歡較高鹽度、水質透明度較高的海區。水深要求低潮時水深應在7m以上。要儘量選擇餌料供應和運輸方便,海上治安良好的海區。良好的海區是網箱養殖真鯛成功的首要條件。因此,養殖之前,必須以避風條件、水深、流速、水色、水溫、透明度、比重、PH值,污染源等因素為選擇養殖海區的依據。
1.避風條件:必須能抗禦12級以上的颱風及其波浪。
2.水深:在一般情況下,養殖海區的水深要比風箱的嘗試大一倍,即3米深的網箱,最低潮位要有6米水深,5米深的網箱,最低潮位要有9-10米水深,網箱的深度是由水深決定的,沒有一定的水深就不能保證正常的水色和透明度。
3.流速網箱養殖海區的流速一般為5-15厘米/秒,最適宜的流速為6-8厘米/秒。如果沒有流速,底部容易淤積殘餌和魚的排泄物,破壞魚場環境且氧不足,影響魚的生石長速度。反之,如果流速太大,雖然氧氣充足,但魚的能量消耗大,也會影響魚的生長速度。而在於且在流速大的海區養殖,魚排網箱容易損壞,安全係數低。
4.水色。13-15號之間。
5.透明度:1米以上。透明度差魚網容易附著泥土和其他雜物,不利魚類生長。
6.鹽度:真鯛屬廣鹽性魚類,沒有特大洪水侵入的不第區都能適應。養殖的適宜鹽度為17-30‰。鹽度低於16‰時,對真鯛生長不利。
7.水溫:水溫範圍在9-32℃之間,最適20-28℃,低於13℃時,真鯛基本處於休眠半休眠狀態。
8.酸鹼度:海水的酸鹼度即PH值,是直接影響真鯛生理狀況和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因素。真鯛對PH值的最佳要求是7.6-8.4,低於或高於這個範圍都會影響其正常生長。
9.溶解氧:海水溶氧量應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如果溶氧量降至3.5毫克/升以下時,將會使魚感覺不適或停止攝食,甚至出現浮頭死亡。
真鯛養殖
真鯛又叫赤板、加臘、王山魚。其營養豐富,味道特別鮮,體色艷麗美觀,素有“海雞”之稱。日本人在祝壽及婚禮時習慣用真鯛宴客,以表示吉祥之意,因此,真鯛在日本市場非常暢銷,每公斤售價都達22美元,產品供不應求,每年須從中國及朝鮮等國進口大量真鯛。真鯛在港澳、內地及東南亞市場也很暢銷。真鯛種苗人工繁殖現已經成功,飼料也很豐富,很適宜利用我省廣闊的淺海開展網箱養殖。現將真鯛人工育苗和網箱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種苗生產 真鯛養殖種苗生產工序是:親魚育成→采卵→孵化→仔魚飼養→海上養成。親魚飼養以浮式網箱育成為主。有兩種育成方式:一是從自然海區捕獲天然親魚,注射激素,進行人工采卵。二是通過人工飼育使親魚性腺成熟,自然產卵受精,從而大規模進行種苗生產。在陸上加溫循環水池裡,可使親魚提早1~2個月產卵。真鯛產卵的數量和質量與親魚的餌料有很大關係。飼育親魚以人工配合餌料、冷凍魚蝦肉為主。餌料中蛋白質最低含量不應低於50%。親魚在陸上產卵池(50~70噸)內自然產卵,產卵親魚為1~1.5千克(尾叉長35~42厘米)較合適,每個產卵池親魚密度為1~1.5千克/米3。采卵盛期,如果每個產卵池收容1千克的雌雄親魚各40尾,每天可得400~500萬尾仔魚。在比重1.0213情況下,受精卵一般漂浮在水的中上層,未受精卵及死卵則下沉。受精卵的收集,是在產卵池外設一篩絹撈網(目徑為0.5毫米),上浮受精卵隨水從出水口流入撈網,計數後進行孵化。一般採用室內玻璃鋼水槽(50噸)靜水充氣孵化。受精卵在水溫15.3~16.8℃時,孵化時間為58小時。種苗培育分為二個階段,採用室內水槽育苗和海面浮式網箱育苗二種方法。第一階段。魚苗出膜後,第1~2天靠體內卵黃供給營養,第二天后,真鯛幼苗消化系統健全,開始攝食。主要餌料為輪蟲、豐年蟲幼蟲及人工配合餌料。飼養初期,仔魚的飼育密度為每立方米1.5~5萬尾,養到10毫米(30日齡)的生存率約50%。其後為避免同類相殘,放養密度下降為1~1.5萬尾/米3。第二階段培育是在浮式網箱中進行的。魚苗出膜後,經40天培育,體長可達15~20毫米,此時,就可從陸地水槽移到海上浮式網箱中飼養。可採用虹吸的方法,用直徑50毫米,長300米的軟管,把魚苗從陸上水槽移入到浮式網箱中,同時計算魚苗數量。小網箱的網目為0.5~0.7毫米,規格一般為6~24米3,放養密度為2000尾/米3左右,投餵動物性餌料(加營養添加劑)、人工配合餌料。不同地區魚苗生長率變化很大,與環境條件及餌料有關,尤其是水溫變化對仔魚和成魚生長率有較大影響。大規模稚魚中間育成。建造天然稚魚培育場,即選擇半封閉內灣,採用電極網路攔截灣口,形成天然網箱。把稚魚放養在用電極網圍住的內灣水域裡,用自動投餌機投喂,每天4次。並根據條件反射原理,進行音響馴化投餌,即在水下設定1個揚聲器,放出特殊頻率的聲波(50~200Hz),魚能在半徑1公里範圍內聽到,稚魚聽到聲波就開始攝食,從而達到利用聲波管理漁場的目的。同時,在岸邊監控室內利用微機進行自動化管理。這種中間培養方式效果較好,可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作為餌料源,種苗接近天然化。生物餌料的培育。仔魚初期的餌料,主要是皺褶臂尾輪蟲、豐年蟲無節幼體及日本虎斑蚤等。在水溫30~33℃時,輪蟲經過48小時培育,能生產胞囊,它的營養價值較高,易於培育。輪蟲的營養價值取決於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僅用釀酒酵母培育輪蟲,輪蟲缺乏不飽和脂肪酸。用小球球藻培育輪蟲,效果較好。一般1噸海水(每毫升內含細胞500~1000小球藻)可培育5~6億個輪蟲,需靜水充氣培養。另外,可用乳酸菌、烏賊肝油對輪蟲和豐年蟲進行二次營養強化培養,培養1小時,再用這種輪蟲投餵真鯛仔魚,可獲得最佳生長率。
成魚養殖 真鯛成魚養殖方式有二種,一種是在海面浮式網箱中養殖;一種是築提式水池養殖。目前,普遍選擇浮式網箱進行真鯛成魚養殖。浮式網箱的規格如表。
網箱的規格
網箱網目隨魚體的生長而變化,如養到3年魚(1~1.5千克),網目約14~50毫米。所以要準備幾種類型的網箱。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7~10千克。餌料與生長。養成商品魚500克~1千克,一般需1~2年。主要投餵冷凍魚肉糜(生餌)和配合餌料。如投餵生餌,從種苗到成魚的16個月間,增肉係數為11.3。據測定,真鯛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增肉係數不同,當年魚5.1,2齡魚9.7。體色調整。為使人工養殖的真鯛體色桃紅鮮艷,出售時獲取較高價格,一般在銷售前2個月,在配合餌料中添加1~2%的蝦青素二酯(從磷蝦油中提純)投餵真鯛,或者用南極磷蝦添加到魚粉餌料中,能防止真鯛魚體褪色。用黑色聚乙烯板遮蔽水池或網箱,避免陽光直射,也能防止褪色。
網箱
其基本結構主要是由框架、浮子、網衣、沉子組成。框架:多為木製框架,一般由厚8cm,寬25cm左右的木板用鐵板和螺絲連線成3m×3m或4m×4m組合連體框架,四邊固定有50cm×90cm的泡沫塑膠浮子(浮力150kg)。這種網箱適用於風浪平穩的海區。
網衣:多為化纖材料製成,形狀多為3m×3m×4m及4m×4m×4m與框架相配,網衣底部由墜石或底框固定形成。網衣的網目與養殖魚的體長點。
真鯛的生長適溫為17~28℃。13℃以下停止攝食。一般來說死亡水溫為5~8℃以下,在靜止的海水中,水溫緩慢降至5℃也不會死亡;如果海水流動快,水溫降至7℃左右,真鯛即會死亡。水溫29℃以上攝食量變動大,容易發生生理性障礙。因此越冬時水溫在12℃以上為佳。
真鯛對低比重海水適應力較弱,在1.020以下時,魚的耗氧量顯著減少,攝食不旺盛。養殖海區比重在1.020以上是比較理想的。真鯛耗氧量和海水流量關係看,尾重500克的真鯛每小時需流量(溶氧5毫升/升)10.7升,安全流量為15升。
適合真鯛養殖的海區必須具備如下幾個條件:
1.水深一般為網箱深度的2倍以上
2.海水流動緩,潮流交換暢通
3.周年水溫變化在12~28℃範圍
4.無大量淡水注入,以及工業污水排入
5.不受台和激流影響
6.餌料來源方便,成魚出售運輸便利
7.無偷盜和航運影響
8.無赤潮發生。
魚體大小與網目、放養量的關係如下:魚體全長1~1.5厘米,網目1~2毫米(窗紗),放養量3000尾/立方米;魚體5厘米以上,網目1厘米,放養量500尾/立方米(網箱規格3×3×3米);體重25克以上放養量一般為6~8公斤/立方米(參見表格)。
真鯛養殖的餌料可分為鮮活餌料和人工配合飼料。鮮活餌料常用的有沙丁魚、竹莢魚、鮐魚、小帶魚、玉筋魚和小雜蝦。
使用鮮活餌料時,應注意鮮度。以防容易引起營養性疾病。使用冷交凍魚要充分解凍,用海水清洗可加速解凍,還可洗去凍魚表面的脂肪和污物。人工配合餌料有硬顆粒和濕軟顆粒兩大類。目前市售的硬顆粒飼料常見成份為粗蛋白45%、粗脂肪3%、粗灰分15%、鈣1.8%以上、磷1.2%,以及多種維生素。
真鯛養殖的每天投餌量與水溫變化和魚體大小有直接關係。每天投餌率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水溫,其次是魚體大小的差異。投餌率以每天投餌量對養殖魚的體重之比來表示。體重2克左右的幼魚投餌率為20%;冬季投餌率為1~3%;體重85克以上的魚,在適溫期投餌率為5~8%。
真鯛屬雜食性魚類,可用網箱養殖,每立方米水體養殖10公斤,每天投餵鮮雜魚1~2次。投餌時速度要慢。吃完後再投,以免浪費餌料。也可用人工配合餌料與鮮雜魚交叉投餵。
隨魚體的長大,20天左右換一次網,網目逐漸增。注意經常洗刷網衣,以免網目堵塞。
病害防治
真鯛苗種生產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常導致疾病的發生,一旦發病常導致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因此在育苗期間做到以防為主,若發現病兆,準確判斷、及時治療,這樣可大大減輕病害造成的損失。
在苗種生產過程中要注意:
1.培育池及育苗用具使用前後要消毒,最好各種用具要專池專用。
2.禁止過度充氣、水流、換水、光照、水溫、振動等物理性刺激。
3.加強餌料生物的營養強化,確保餌料生物的活力。
4.加強培育水質及培育池底的管理。
5.選用良好的受精卵及孵仔魚。
6.對培育水體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病原體實行嚴格監控和處理。
真鯛養殖中已發現的疾病有如下幾種:
1.肝胰腺壞死病(IPN)
病魚表現體色加深,鱗片疏鬆,鰭膜破裂出血,表皮也有瀰漫性出血。病魚遊動緩慢,身體失去平衡,腹部朝上,急速亂竄,打鏇。肝臟貧血,淡紅色,電鏡檢出病毒包涵體。糞便白色。
2.腹部脹滿症
病魚胃部特別膨大,有的腹脹破裂。致病菌為溶藻酸弧菌。可投餵抗菌藥物和加強池水消毒。
3.皮膚潰瘍病
體表皮膚潰瘍,食欲不振,緩慢遊動或四鏇狂游。病魚不攝食,嚴重者2~7日內下沉死亡。主要應謹慎操作,防止魚體受傷,同時應定期用100×10-6的漂白粉消毒魚池和定期施用預防藥物。
4.腹水病
病魚腹部膨脹,腹腔內積水,肝臟出血,腎臟肥大。病原菌為愛德華氏菌屬。經常保持水質清潔,投餵藥餌如土黴素4%-5%,氯每素3-4%。
5.眼病
病魚眼球白濁,甚至眼球一側或兩側脫落。為補撈或運輸操作不慎所致。使用濃度為1~2ppm的氯黴素全池潑灑,亦可在餌料中添加抗生素、魚肝油或維生素等藥物防治。
6.鏈球菌病
病魚眼球充血、白濁、突出、鰓蓋、軟條骨間皮膜充血發紅、上下顎充血。為β溶血性鏈球菌屬的一種感染所致。保持水體清潔,投餵藥餌。
7.澱粉卵甲藻病
病魚鰓上有許多大小不勻顆粒狀百點,為澱粉卵甲藻寄生所致,表現為鰓蓋開閉不規則,呼吸頻率加快,鰓呈白色,病魚不攝食,游泳力弱,有時跳出水面。可用淡水浸溶2~3min或用1~4ppm硫酸銅全池潑灑。
8.車輪蟲病
車輪蟲寄生引起鰓部或體表粘液增多,鰓上皮增生,最後引起呼吸窒息而死。可用0.3ppm醋酸銅或17-20ppm硫酸銅全池潑灑,亦可採用濃度較高的藥液浸浴殺滅。
9.單殖吸蟲病
被寄生魚鰓絲殘缺不全並分泌大量粘液,鰓張開游泳遲緩,體消瘦,最後窒息而死。可在海水中加6%的食鹽浸浴1.5min,蟲體可脫落80%,亦可用0.3~0.5ppm的敵百蟲全池潑灑殺滅。
10.寄生甲殼動物病
如魚虱、東方魚虱、鯛魚虱等寄生,魚體被侵襲後出現急躁不安,遊動失常,亂躥亂跳,引起呼吸困難窒息而死。必須徹底清池,用2.5%的敵百蟲浸浴30min可使蟲體脫落。
體色調整
由於餌料及環境的原因,成魚的體色較自然魚差,會影響市售價格。在真鯛收穫上市前1-2個月內應採取遮光和增加投餵蝦類餌料的措施,可使魚體逐漸再現鮮紅色,這時餌料中的魚蝦比例為1:1。
巴斯德氏菌病
病因與症狀:病原體為巴斯德氏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不運動,大小0.6~1.2×0.8~2.6微米。病魚的外觀症狀是眼球到鼻孔周圍的部分,以及尾柄部、背鰭基部、胸鰭其部出現大小不等的膿瘍,膿暴露出,涉及範圍較深,大多數病灶擴散到骨頭。內臟剖檢可發現腎臟、脾臟的腫大,有許多白色粟狀結塊。初病的魚,食欲不振和出現體色變化,運動緩慢、離開魚群靠近水面處游泳。有時呈狂燥狀態,有時呈螺鏇形狀游泳。身體和鰭基部等處出現發紅,充血斑、出血點等,隨著病情的發展患部產生濕症,糜爛,最終表皮破壞,產生出血性潰瘍。在病魚中,有的眼球突出,內液里混有血液的情況。肛門會發紅擴大,流出黃色的粘液,胃各腸子空空呈黃白色,腸黏膜褶變少變薄。肝臟、脾臟、腎臟等處大都明顯淤血腫大。
治療方法:鹽酸土黴素(土黴素鈣)、紅黴素、磺胺間甲基嘧啶(或磺胺間甲基嘧啶鈉)。
弧菌病
症狀與病因:由弧菌侵入血液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病魚外部症狀是魚體皮膚上皮剝離,同時發生炎症,鱗片損壞、脫落、眼球突出、白濁。各鰭條出現發紅和充血斑,背鰭條端部裸露,大多數魚體表面退色。尤其在水溫低時,初期症狀大體如此。其次是魚體內部的症狀,內臟各器管被侵襲,往往出現點出血情況。尤其是腸炎、肝臟和腎臟的病變顯著,重者大多數魚的內臟失色、脆弱化或變成半融解狀態。膽囊由淡綠變成透明、肛門出血開口、鰓貧血等;患病的魚食欲不振、游泳無力,逐漸離群,最終所有病魚形成不規則的游泳行動。大多數病魚在死亡之前作鏇轉、狂奔動作。
防治方法:措施是防止外傷而繼發感染。海捕苗“機傷”多,入網箱之前要把苗種藥浴一次。藥浴採用呋喃西林1~2ppm。
適用藥物:鹽酸土黴素(土黴素鈣)、紅黴素、磺胺間甲基嘧啶(或磺胺間甲基嘧啶鈉)。
滑走細菌病
病因與症狀:病原體為滑走細菌,菌體細長桿狀,無鞭毛,柔韌可屈由,靠滑行運動,一般大小0.5~0.6×4~20微米,長的達30~ 40微米,革蘭氏染色陰性。病魚頭部吻端皮膚糜爛發白或呈黃白色,尾鰭蝕損。此菌常於弧菌並發。
防治方法:紅黴素、呋喃唑酮50~60mg/kg體重。任選一種每天一次,連續5~6天拌餌投餵。
黃脂症
病因與症狀:該病多發生於養殖2年以上的成魚,脂肪由黃褐色變成黃紅色,內臟與腹膜粘連。頭蓋骨中的脂肪也變黃,由此,頭部骨骼壞死,也有朝體外開口的情況。病魚一般食慾顯著下降,儘管食欲不振卻能長期拖延,而身體逐漸消瘦,死亡時外部無異狀。該病的起因是長期投餵變質餌料或多脂肪餌料,是餌料性的脂肪酸中毒,由口進入的變壞脂肪質進入了魚的脂肪組織,魚出現炎症。
防治方法:是投餵添加複合維生素的餌料,以及新鮮優質餌料。
淋巴囊腫病
病魚體表現出大量小水泡狀物,同時可在各鰭發現水泡塊狀。小球狀的硬,結互相游離或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時,從外表看就好象呈花菜形狀。發育到異常大的胞細,叫作“淋巴細胞”。患病輕的魚,在攝食和游泳等方面無特別異常的狀態,介較容易發現各鰭異常及退色。患病的魚,在各鰭條棘之間出現水泡樣的淋巴腺細胞列,但症狀發展下去,則體側表形成淋巴腺細胞塊。
綠肝病
病因與症狀:魚長期絕食導致膽汁倒流肝臟;粘液胞子蟲膽管內大量寄生造成膽汁回流受阻;長期投餵變質餌料導致肝臟病變。病魚外觀魚體變黃,剖檢肝臟部分或全部呈綠色。症狀嚴重的魚會死亡。
治療方法:投餵添加複合維生素的餌料,以及新鮮優質餌料。
淋巴性白血病
人工養殖的真鯛中有的 魚體體色變白,離群獨游於水面,體表有潰瘍病灶。解剖魚體檢查其腎腫大,並有綠肝症狀、腹腔內帶有血液的腹水。真鯛發病後死亡率可達10~20%。
目前還沒有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但當真鯛發生這種疾病時,應及時投餵抗菌素和大量的複合維生素,可減輕死亡,降低經濟損失。 密切關係,放養密度疏些會減少疾病的發生。養殖期間採取人工定期拉疏魚的養殖密度,保證良好的飼養環境,是防治真鰓此病的最好方法。
雙陰道蟲病
1.主要病原
真鯛雙陰道蟲。
2.主要症狀與診斷
肉眼可見到黑褐色蟲體。蟲體吸食 魚血,寄生數量多時,宿主嚴重貧血,鰓絲變為蒼白,肝腎變色。病魚粘液增多,運動失調,頭部左右擺動。鰓蓋張開,食慾銳減,最後呼吸困難而死。肉眼觀察並結合鏡檢方法確診。
3.流行情況
雙陰道蟲病是嚴重危害真鯛養殖的病害之一。在山東,廣東、福建等地均時有發生,甚至水族箱中的真鯛亦可受害。以當年魚發病較為嚴重,春季、冬季常見。
4.防治方法
①可用濃鹽水(在海水中另加6%的食鹽)浸泡15分鐘,但注意勿使患病魚受傷;
②1%的過氧化焦磷酸鈉海水溶液浸洗病魚1分鐘(水溫18~19℃時),蟲體可全部脫落;
③水族箱中,可用濃度為17毫克/升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為25%~30%)浸泡病魚,並關閉循環水40~60分鐘(水溫18~25℃時),每日用藥1次,連用5次。
釣魚技巧
“釣真鯛基本重點”:
1.將誘餌一口氣的多打入所定的目標點,使魚浮上較淺的層次。
2.要考慮潮流的速度,為了使釣餌在浮標的前方行走,一定要給予適當的控線,給予主線適當的煞車。
3.若要攻擊大型的真鯛,不仿使用多變化的釣法,當“潮底開始動”的時候,也就是最好的時機到了! 要好好把握那個機會!
4.細子線也可以釣到80公分以上的真鯛,逃竄力度強勁!只須設法壓抑第一次的逃竄力量,就基本是沒大障礙了。
在中國南方的冬天裡最冷的時候,也就是真鯛出現的時候。但在季節來臨的時候,中國的釣場就首推漁山群島及舟山群島了!
真鯛是季節性較強的魚類,在中國來看,舊曆年,南方釣場常有釣到真鯛的訊息出現,接著就是四五月份開始的漁山群島釣季,接著就是五六月份的舟山群島的釣季。這樣看來不難想像到時期而言,春天是南向北行,而秋天是北向南行。(先是九月舟山群島的漁訊,再就是十月漁山群島的漁訊。)
真鯛和黑鯛一樣,兩者都喜歡在岩石及沙質地交錯的水域回遊,而不喜歡在岩質的海底回遊,了解真鯛的習性無形中可將選擇釣點的範圍縮小很多了!
釣真鯛有浮游磯釣法及誘餌籠釣法。在適當的場合,採用適當的釣法。
誘餌籠釣法的技巧:只要有真鯛的釣場裡都可以通用的方法。
釣組的設定:磯竿最好選用3 號的硬調磯竿,魚竿的長度雖然基本是5.3 米,但使用6.3米的魚竿比較好操作。若有一根5.3 米且可伸長到6.3 米的3 號竿,那么在使用上就可以很方便了。因為若想遠投時,將魚竿伸長到6.3 米,但考慮到身後有礁石時,可縮短至5.3 米。在釣到魚時,若將竿伸長到6.3 米,起魚時更容易起到魚。
魚絞的絞輪沒有一定的指定,只要是5號的主線,能絞上100米以上就可以了。
浮標可使用火箭筒式的浮標及棒式浮標,負荷浮力最好是12號到15號的。
子線最好使用5 號以上的三潯(約4.5 米)! 雖然最好是四潯(約6米)長的子線!但考慮到魚竿的長度及取魚時的不方便! 所以最大限度是3 潯(約4.5 米)! 為什麼要使用長子線呢? 這裡有幾種原因的:一是長子線在乘流時漂動性較大!可使真鯛除掉警戒性而一口氣將釣餌吃下去! 另一原因是釣真鯛而使用的誘餌籠 因一口氣可以落到攻擊的釣棚!而一口氣落到目標釣層時可避開雜魚的干擾 ! 但在有雜魚來到時若子線太短則使釣餌誘餌籠太近則釣餌很容易被雜魚吃掉! 若子線夠長當誘餌籠到達目標後誘餌開始向外散出時!因子線夠長使得釣餌和誘餌有一定的距離! 使得釣餌不容易被其它的雜魚吃掉!
磯釣時,可將火箭型的浮標和誘餌籠直接連線使用!而船釣時或水深時 可以使用小型天坪以免釣組打結而纏在一起!
魚鉤最好一口氣使用大號的!最常用的是伊勢尼12號鉤(我在漁山時用的切割黑毛12號鉤)! 因為它的軸較粗有相當的強度! 而不會因釣到大型的真鯛而折斷!另一是使用大鉤時不會因真鯛吃鉤向外沖時因而容易脫鉤! 所以目標魚是大真鯛時儘量使用大鉤!
技巧方面:
所謂的在礁石上磯釣真鯛時!整套釣組不必考慮到幼細問題!或者刻意的去配合!一般粗線大鉤的釣組就可以的!如果以掛鈎率來說!使用大鉤比小鉤要好很多!
磯釣真鯛的重點:
首要討論的是裝誘餌的誘餌籠!到現在為止在磯釣釣真鯛的場合里! 所有的誘餌籠都是一些尼龍做的網籠! 但若釣十五米或十八米以上的深度時!要到那深度的釣棚要很長的時間! 是一個很大的缺點!因從水面到釣棚的時候!誘餌在中途一點點散掉!實際到達釣棚時誘餌已所剩無幾而達不到實際誘魚的效果!這不是釣真鯛的一個好方向!
隨而出來的產品是用塑膠製成的產品!而此誘餌籠下部內藏鉛丸!可迅速的抵達釣棚!因而減少誘餌在下沉中途的損失!這種誘餌籠有各種號數!若要以十五米以上的釣棚為主時!主要以十號或十二號的誘餌籠比較容易使用!
真鯛釣法
磯釣真鯛時,有時上了礁石上真不知從何處開始下手該好! 若有探魚器探測到魚存在的位置固然最好!為了節省時間!基本以離底二米到四米設為開始釣棚!若釣到黑鯛則調淺1.5~2米為基礎!然後在找出適當的釣層隨著潮流將釣組放流出去等魚上鉤!不必要做各種的引誘!但一定要保持釣餌比浮標先行!不需要做複雜的想法!誘餌籠里的誘餌撒出來的時候!只要稍微給予適當的煞車或一些伸張! 讓釣餌先行就很容易了!
流速快時時時刻刻給一點煞車! 若流速慢時只要讓釣組停住一分鐘下面的子線自然伸的很直!然後放流三十秒停一分鐘的步驟放出五米!
然後將釣組收回看看釣鉤上有無釣餌!若釣餌不存在時!第二次放流在四米處收回!循環的5M~4M~3M~~~~5M~4M~3M 一直確認釣餌在不在鉤上!這樣可以題高效果!
相反若首次放流出去! 在五米處收回確認釣餌時若釣餌還存在! 則第二次放流放出六米!第三次七米!5M~~6M~~7M~~8M~~9M ~~~5M~~6M~~7M~~8M~~9M ! 慢慢加長放流的距離!但不要超過十米以上!因放流時間越長則誘餌量會少了很多! 而不會起到引誘真鯛的效果!所以要按當時的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就可以了!
當魚吃餌時,為了確實證明中魚,最好等著拉動魚竿後在揚竿,然後同時儘量使魚早一些浮出水面。
鯛類魚始終都是近底層,若不早一點讓魚浮出水面,則很容易被水中暗礁將線割斷。等魚浮出,基本上已沒有大障礙了。等魚嗆幾口水,再撈魚就可。一般五號子線70 ~80 公分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所以可以按部就班的不用太著急的起魚,若旁邊的釣友釣到真鯛時,可問一下釣棚的深度,然後再確認自己的釣棚深度就可。
誘餌方面使用南級蝦就可以,不要將蝦鏟碎,保持原狀放入誘餌籠里,從尾部向頭的方向,將鉤由蝦背穿出。將蝦肚向外。
淡水魚世界
淡水魚是最常見的淡水生物,種類異常豐富,占總魚類的 41.2% ,本任務介紹部分淡水魚,讓你認識魚類,了解自然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