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西安分院是中國科學院機關在西安的派出機構,西安分院成立於1954年7月,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

簡介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西安分院是中國科學院機關在西安的派出機構,負責聯絡和協調中國科學院在西安地區的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地球環境研究所及共建單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秦嶺國家植物園。
西安分院成立於1954年7月,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197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成立中科院西安分院,與陝西省科學院合署辦公。

中科院西安分院目前協助中科院管理的單位有: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陝西省中科院秦嶺植物園。建有“瞬態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的學科領域主要有:光電子學、光學與精密機械、瞬態光學、空間光學技術、全球環境、第四紀地質、土壤學、水土保持、旱地農業、農業水土工程、高精度授時技術與授時服務、電子學。在黃土及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瞬態光學技術研究,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高精度授時等研究領域在國際、國內有一定的特色。

歷史沿革

一、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籌備委員會(1953.07—1957.05)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即派出西北科學考察團,對西北地區的科學事業和發展狀況進行考察。
1953年,甘肅省委宣傳部部長吳文麟、陝西省委書記張德生、中共西北局書記習仲勛分别致函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張稼夫,建議成立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
1953年7月,中國科學院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建議:“西北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基地,但工業基礎很差,科學遺產很少,大部分地區均屬空白區,連最基本的科學資料也沒有,因而在國家建設上造成不少困難。為了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的開展,中國科學院在西北籌建科學研究機構是非常需要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53年12月30日批覆:“同意中國科學院‘關於籌備建設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的意見’[(53)政文習字第43號文]”,並批示:“由中國科學院和西北行政委員會共同開展工作。”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籌備工作開始時,地址設在西安市解放路西京招待所。
1954年7月16日,西北分院籌委會在西北行政委員會會議大樓會議室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宣布西北分院籌委會主任委員由張德生(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西北局統戰部部長)擔任;副主任委員由辛樹幟(西北農學院院長兼)、盛彤笙(西北行政委員會畜牧局局長、留德獸醫博士)、董傑擔任。由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聘請十六名西北地區各高等院校著名專家、學者擔任西北分院籌委會委員。
1954年7月17日,西北分院籌委會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研究組織機構、基本建設,調查西北地區科學工作等問題。會後,籌委會搬遷到西安市建國路仁愛巷7號。
1954年8月,西北大區撤消,西北分院籌委會的黨政關係移交陝西省委和陝西省人民政府管理。
1956年4月西北分院籌委會遷往蘭州(1958年7月29日,經中國科學院第九次院務委員會議研究決定,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籌委會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為適應國家在陝西地區發展科學事業的需要,根據中國科學院的指示和陝西省委的意見,西北分院籌委會搬遷蘭州的同時,在西安市建國路仁愛巷7號設立了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籌備委員會西安辦事處,編制20人,實際人數13人,規格為地師級,負責人為梁得柱。
二、中國科學院西安辦事處(1957.05—1958.04)
根據中國科學院1956年12月召開的分院座談會的意見,為了提高效率,加快科研事業的建設速度,1957年3月,經陝西省委決定,成立“中國科學院西安辦事處”。西安辦事處的行政業務直接由中國科學院領導,黨的關係由陝西省委管理;規格為地師級單位。辦公地址仍在西安市建國路仁愛巷7號。
三、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1958.04—1962.09)
1958年,根據中共中央成都會議精神,為了適應工農業生產大躍進的形勢和國防建設的要求,中國科學院協商陝西省委於1958年4月11日決定:成立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
1958年4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在西安舉行了500多人參加的陝西分院成立大會。
1958年5月19日,中國科學院通告:“茲經1958年4月30日院務常務會討論,經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批准,同意成立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原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即行撤銷[院廳科字(58)192號檔案]。”趙守一(中共陝西省委書記)任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院長,崔哲任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黨組書記。
陝西分院規格為地師級。院務委員會由24名委員組成,設院長1人,副院長5人,正副秘書長各一人。
陝西分院機關設五個處室:辦公室、人事處、器材處、行政管理處、基建辦公室;另外還管理一個工廠: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機械儀器修配廠。
陝西分院協助中國科學院管理的單位有38個,初步創造了研究所的物質條件,開展了一定數量的研究課題。三年自然災害,特別是中蘇關係破裂,致使許多項目被迫下馬,大批人員被調整到大專院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基層。陝西分院也深受其累,下屬各所有的被撤銷,有的被拆散,有的交給高校,有的被合併。保留下來的僅有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安精密機械加工研究所、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西安植物園、西安計算技術研究所、西北化學所等五個單位,後交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管理。
1962年4月,中國科學院協商西北局、陝西省委,決定撤消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1962年9月1日,陝西分院正式停止對外辦公。
四、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1962.09—1970.07)
1962年,我國處於國民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根據當時的形勢,中國科學院與西北局商定:撤消陝、甘、寧、青四省(區)的分院,以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和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為基礎,成立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考慮到新疆地區偏遠,少數民族多而集中和資源豐富,保留了新疆分院的建制,歸屬西北分院領導。
1962年4月9日,中國科學院在蘭州同時為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和西北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稱西北局科委)舉辦了成立大會。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科學院在西北地區的直屬研究所和大區重點研究所的領導幹部、科學家、科技人員代表;新疆分院、陝西分院、蘭州分院的領導幹部,共70人。西北局書記處書記王林同志在會上講了話;國家科委、西北局宣傳部和西北局科委的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作指導。西北分院負責同志分別傳達了“廣州科學會議”精神和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的講話。中國科學院秘書長郁文同志參加了會議,作了講話,並和中共西北局研究了西北分院的設定、人員精簡等事項,對今後的科研工作任務提出了建議。在這次會議上,正式宣布了成立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的決定。西北分院地址在蘭州市盤鏇路寧臥莊。
1962年12月下旬,中國科學院與西北局和陝西省委商定:西北分院遷至西安市南郊邊家村。1963年元月1日,西北分院正式對外辦公。時逸之任黨組書記兼院長,徐勁、董傑任副院長。1964年後,按中央精神,中科院西北分院成立中共西北分院黨委,建立政治部,時逸之任黨委書記兼院長,陳舜瑤(時任中共西北局宣傳部副部長)任黨委副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黃華青任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徐勁、華壽俊任副院長。
西北分院遷至西安後,由於在蘭州的中國科學院所屬單位較多,西北分院在蘭州市盤鏇路寧臥莊設立了“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蘭州各所公共事務管理處”,其主要職能是為蘭州的中國科學院各研究單位提供水電暖衛、環境管理、維修等服務。
文革初期,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黨政領導班子和組織機構運轉正常。“大串聯”開始後,民眾組織相繼成立,原有的科研秩序被衝破。
1970年7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下文:“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我院各大區分院。分院人員及所屬單位由所在省市負責安排處理[(70)科字第19號檔案]”。
五、西北分院留守組(1971.05—1978.10)
1971年5月,西北分院正式被撤消,成立了西北分院留守組,先後於1971年9月、1972年9月、1973年8月、1976年6月,分別將人員、房屋、財產、物資等移交給陝西省科技局、陝西省地震局和甘肅省科技局。
六、西安分院、陝西省科學院(1978.11—)
1978年11月,中國科學院根據新形勢的需要,經協商陝西省委省政府報請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地址設在西安市小寨東路3號;2003年3月,地址遷往西安市鹹寧中路125號。
1978年2月28日,陝西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向陝西省委報告,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精神,加強對我省綜合性科學單位的領導,需儘快成立省科學院,負責管理原省科技局領導的(包括中國科學院在我省的雙重領導單位)和即將成立的科研單位,並正式向陝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成立陝西省科學院的請示[陝科黨發(78)009號檔案]。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1978年4月30日,陝西省科學院成立,與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合署辦公,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的運行機制。

特色

西安分院把組織協調分院系統研究所發揮整體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加強與企業的技術合作與科技成果產業化,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職責。在為研究所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積極組織開展中科院的研究所與當地科研院所和企業、大專院校間的合作;根據中科院的部署協調中科院與山西省、內蒙古和寧夏自治區等地政府、科研院所和企業、大專院校間的院地合作項目,為經濟建設服務。在促進院地合作,發揮科技優勢,促進區域科技和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和西安分院所在地區的特點,2003年,西安分院進一步把院地合作的發展目標定為在兩個合作領域,一是生態環境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合作,另一是高新科技成果產業化與技術服務;同時開展科技、共建、人才等多形式、多層次的合作。

西安分院協助中科院與陝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試驗示範區”。在延安市和榆林市選擇了典型的丘陵溝壑區域,共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試驗示範區。分別開展建立高效設施型生態農業,農果複合型生態農業,林牧型生態農業,水資源與坡地建設高效利用等示範模式,受到了當地的歡迎,為國家和陝西省在黃土高原治理工作方面作出了前瞻性、創新性的套用研究示範。西安光機所與西安市科委聯合共建的“西安特種光電器件及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光機電一體化產品、光電材料、特種光學材料、電子儀器、醫療設備等的研究,製造和銷售為主,為西安市的光電子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與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合作,在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長安產業園組織飛秒光電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利用光機所的科技成果、中化總公司的資金實力、西安市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公司已進入正式生產,成為產學研結合的典範。西安分院利用中國科學院西安網路中心在西安的網路平台優勢,組織了陝西省信息網路與軟體工程中心和陝西省信息網路專家工作站。中心開展的軟體製作、網路接入、系統集成等多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西安分院充分利用與地方科學院合署辦公便於組織協調兩院科技隊伍的優勢,積極協助中科院組織落實與陝西省合作共建“陝西省中國科學院秦嶺植物園”;該項目集知識創新、科學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人才培養為一體,在中國植物園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中國科學院與陝西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合作共建協定書。

主要職責

在中科院黨組及所在省黨委領導下,協助做好所在地區院屬單位領導班子建設等工作。以中國科學院為依託,積極組織和協調院屬單位採取各種方式開展院地合作,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重點學科領域

光電子學、光學與精密機械、瞬態光學、空間光學技術、全球環境、第四紀地質、土壤學、水土保持、旱地農業、農業水土工程、高精度授時技術與授時服務、電子學。

人才隊伍

西安分院系統現有在職職工1391人,其中科技人員847人,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5人,高級研究人員279人,現有在站博士後19人,在讀博士研究生137人,碩士研究生140人。

榮譽

西安分院多次成功地組織了中科院參展團參加“中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博覽會”,共有12個分院及京、滬地區50多個研究所和單位參加,舉辦了中科院科技成果項目專場發布會並進行了發布會網上直播。集中展示了中科院近幾年來研究開發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的農業科技成果。為表彰中國科學院展團出色的組織工作和在農高會所上的突出貢獻,大會組委會多次授予中國科學院展團“優秀組織獎”和“優秀展示獎”、“優秀成果獎”。

西安分院組織專家到山西省有關企業進行考察調研,進一步加強與分工區域的合作聯繫。在山西省太谷縣轉讓的真空凍乾生產技術與設備現已投產,在晉中進行的無公害大棚菜的試驗召開了現場觀摩會,為擴大種植建立了示範樣板。在山西省開展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解決企業生產中所遇到的問題,不僅為企業的生產提供服務,對宣傳中國科學院在國家科技創新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展示中國科學院的綜合實力,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中國科學雜誌社
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青島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廬山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陝西省秦嶺植物園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