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現有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濕法冶金清潔生產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綠色過程與工程重點實驗室以及過程工程研發中心、生物質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
2010年,過程工程所科技開發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共簽訂技術契約178份,契約金額1.8731億元;實現橫向收入6038.6萬元,較2009年增長約21.55%。全年共申請國內外專利222項,獲得國內專利授權84項,軟體授權6項,國外專利授權3項。科技開發工作也形成了良好局面,全年與地方政府或企業開展科技交流活動168次,與地方政府或企業新建15個聯合實驗室或研發基地;與國內相關行業的骨幹企業共同組建了鋁資源、清潔燃氣、製糖和矽材料等14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了“產學研合作辦公室”和“產業促進辦公室”,科技開發工作輻射到全國27個省區市;廊坊中試基地順利獲得建設項目三證,正在進行建設方案規劃等工作。
特色
過程工程所面向國家過程工業戰略需求,面向世界過程工程科技前沿,針對制約過程工業發展的共性科技問題,提出了“過程工業綠色化與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和“一個核心、四個層次”的科研布局,即以時空多尺度結構為核心,突破關鍵性科學難題;在共性問題和方法學、數據信息和實驗計算平台、工藝和過程調控、工程套用四個層次,系統研究與發展過程工程科學,形成資源高效清潔轉化和產品高值化製備的過程工程平台。“一個核心”與“四個層次”是有機、開放的整體,旨在落實戰略目標,突破科研—開發—設計—工程/分離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實驗室成果產業化,輸出高效清潔的物質轉化新工藝、新過程/新設備和集成技術,帶動過程工業的技術升級換代和生產模式根本變革。規模
截至2010年年底,過程工程所共有在職職工621人。其中科技人員466人、科技支撐人員84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66人,副研究員114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計畫(千人計畫)入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19人。過程工程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設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和材料學、環境工程兩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博士生導師42人、碩士生導師55人,博士研究生200人、碩士研究生228人,在站博士後30人。
2010年,過程工程所共有在研項目365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2項、參加11項,承擔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項目2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5項;國家科學技術部、環境保護部等單位重大項目6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項目53項;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11項等等。2010年新增項目60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課題1項,國家重點863項目1項,國家重點863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8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項目3項;其它項目6項。全年縱向到款1.678億元,較2009年增長40%,新增契約留所經費1.48億元。
特點
由趙兵與秦皇島長勝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蘆筍皂苷提取分離工藝研究》項目順利通過河北科技廳鑑定,本項目解決了蘆筍廢棄資源生物煉製過程中關鍵的科學問題,實現了物理、化學及生物過程集成和蘆筍廢棄資源的高值化、資源全利用,開拓了蘆筍廢棄資源利用的新領域,為產業化套用奠定基礎,推動蘆筍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由許光文主持完成的《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方法與分析儀》項目順利通過中科院鑑定,提出了利用微型流化床作為反應器構建氣固反應分析方法與分析儀的思想,首次成功建立了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方法、研製了分析儀,利用新型分析方法與儀器實現了氣固反應的等溫、微分、快速原位與低擴散影響等技術特點。由曹宏斌主持完成的《高濃度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及工程示範》項目順利通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鑑定,該技術在有色冶金行業、食品加工行業、製藥業、印染行業、焦化行業等高濃氨氮廢水排放行業推廣套用後,可大幅減少氨氮污染物排放量,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資源化回收氨氮資源可大幅減少相關行業銨/氨原料的消耗量,實施企業經濟效益明顯。
研究成果
與此同時,多尺度模擬仿真計算技術逐步在國內外大型企業得到套用,亞熔鹽技術成功套用於污染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離子液體技術在清潔化工和新型能源領域逐漸推廣,動態高溫鋼坯防氧化中試裝置試車成功,功能粉體及塗層的套用領域空前拓展,秸稈煉製建立30萬噸級產業化生產線,氰化廢渣資源化高效利用取得產業化成功,PEG修飾蛋白質藥物技術及產業化在天津進展順利,特種生物規模化培育基地落戶鄂爾多斯,上述科技開發項目帶動了我國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與進步。
中國顆粒學會掛靠過程工程所,所內主辦《過程工程學報》、《顆粒學報》(PARTICUOLOGY)和《計算機與套用化學》三個學術期刊。
榮譽
2010年,過程工程所共取得科研成果22項,獲國際、國家、省部級成果獎15項。其中,由張鎖江、王鍵吉、張香平、呂興梅、董坤完成的《離子液體的構效關係及其化學工程基礎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該項目在長期從事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離子液體套用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研究,率先建立了離子液體物性資料庫,獲得了其物性隨結構的變化規律;揭示了離子液體氫鍵網路結構,獲得了對離子液體微觀相互作用科學本質的新認識;建立了多個功能化離子液體的分子力場,設計合成了新型離子液體催化/分離介質;建立了離子液體傳遞-轉化研究裝置,研究了反應-分離耦合規律,為離子液體規模製備、乙二醇合成等清潔工藝的研究開發提供了科學基礎。由朱廷鈺、荊鵬飛、何京東完成的《內外雙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技術》項目,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技術為我國大量的工業鍋爐窯爐脫硫技術提供了可靠技術支撐,對於減少我國二氧化硫污染,實現國家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盤點有關工程研究所
工程是科學和數學的某種套用,通過這一套用,使自然界的物質和能源的特性能夠通過各種結構、機器、產品、系統和過程,是以最短的時間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對人類有用的東西。於是工程的概念就產生了,並且它逐漸發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和技藝。 |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