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國際接軌,與產業接軌的新型國家科研機構。根據中央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戰略目標和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結合中國科學院科技布局調整的要求,圍繞深圳市實施創新型城市戰略。2006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友好協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組織機構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先進技術院由集成技術研究所、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開放技術平台、工程中心、行政管理部門等部分組成,同時設立學術委員會、工業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集成所”)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協商共建,致力於現代裝備製造業及服務業的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醫工所”)為先進技術院的主要研究單元之一,致力於低成本、集成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的創新醫療設備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數字所”)為先進院的核心研究單元之一,是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市政府共同支持下建立的、我國規模最大的以“計算科學和工程”為核心的研究機構。數字所面向中國快速城市化和工業信息化的國家戰略需求,基於高性能計算、網路和可視化技術發展數字城市和數字工程等方向的套用基礎和核心關鍵技術,推動從數字生活向數字城市轉型過程中相關技術的產業化。

開放技術平台由一系列基於儀器設備支撐的實驗室組成,為先進技術院科技活動提供測試、調試、加工等技術支撐與服務,並向企業和其它科研單位開放。

工程中心開展技術轉移、成果轉化與企業孵化等相關工作。依託院一流研發團隊,尋求一流企業合作,以工業價值鏈有效嵌入為手段,追求最大的成果轉化效率和效益;與一流品牌企業合作,以SPININ和SPINOUT方式實現成果與產業的無縫接軌;以市場和工業需求引導院科研方向,切實建立以項目管理為中心的工業化管理體系,建設工業平台,保證合作夥伴的滿意程度和產業接軌的成功。

現任領導

院長:樊建平

1963年11月生於內蒙古,198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1990年獲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學位。1990進入中科院計算所工作,歷任計算所課題組長、智慧型中心副總工、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中心主任,1998年起被聘為計算所副所長。2006年起任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現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二級研究員。目前任《計算機研究與發展》雜誌主編,南開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信息產業部國家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專家組成員,北京技術預見行動計畫專家組成員,北京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信息化協會副理事長,中科院青年創新聯合會委員。近年主辦並擔任2007年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大會主席、GCC2008大會主席。現為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樊建平研究員在高性能計算機及套用領域具有深厚研究基礎,作為曙光系列高性能計算機的奠基人之一,先後主持和參加研製成功了曙光1號並行計算機、曙光天演伺服器、曙光1000、曙光3000、曙光4000系列國產高性能計算機和伺服器系統,為曙光計算機達到和保持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共完成國家863和攻關項目十幾項,申請專利11項,已授權專利4項,專著1本,發表文章70餘篇。歷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優秀青年獎等殊譽,先後被評為863計畫先進個人,國家九五攻關計畫先進個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副院長:徐揚生

1982年及1984年分別獲浙江大學學士、碩士學位。1989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1989年至1997年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任教,1997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歷任副教授、教授、講座教授。徐教授所研究的領域為空間機器人、智慧型系統與控制、人機界面。他設計並開發了30多個機器人及智慧型系統,其中包括:空間站跨步式機器人、單輪式陀螺穩定機器人、分拆式月球機器人、家庭服務的機器人、穿戴式人機界面、全方位轉向混合動力車。徐揚生教授主持了30多個由政府和企業界資助的研究開發項目。在這些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徐教授發表了3部專著、1部編著、93篇國際期刊論文、193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0篇文集論文。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IEEEfellow。
黨委書記、副院長: 白建原
1956年生於北京。曾任中科院京區黨委幹部培訓辦公室副主任、中科院高技術企業局綜合處副處長、中科院高技術企業局綜合處處長、中科院高技術促進與企業局綜合處處長、中科院高技術產業發展局綜合規劃處處長、中科院高技術產業發展局局長助理兼綜合規劃處處長、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長助理兼綜合規劃處處長、中科院院地合作局高級業務主管(四級職員)。
紀委書記、副院長:呂建成
1965年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1988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學位,研究員。曾任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工廠總工辦副主任、支部書記,西安光機所威海光電子基地副總經理、支部書記,西安光機所開發部高級工程師,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所長助理,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副所長,西安分院和陝西省科學院副院長,陝西省西安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副院長:許建國
1962年生於福建,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曾任深圳市經濟發展局產業規劃處副主任科員,深圳市經濟發展局加工貿易處主任科員,深圳市經濟發展局加工貿易處副處長,深圳市貿易工業局技術發展處處長,深圳市貿易工業局計畫財務處處長,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計畫財務處處長。曾在國家經貿委外經司掛職鍛鍊。

發展定位

使命和願景--建設一流的工業研究院

提升粵港地區及我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工業的建立,成為國際一流的工業研究院。

目標--“一個引領、兩個接軌、三個一流”

“一個引領”--在國家創新體系和區域源頭創新活動中起骨幹和引領作用,包括核心技術、產業共性技術、人才教育、企業孵化等多方面的示範作用,成為新型國家研究機構的典範。

“兩個接軌”--與國際學術水平接軌、與珠三角的產業接軌,是實現“一個引領”的前提條件,頂天才能立地。

“三個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是實現“兩個接軌”的基礎。

經過五至十年的建設,先進技術院將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卓越的研發隊伍,擁有一支由研究生、博士後、訪問學者組成的高水平流動人員隊伍,擁有一套先進、高效的管理體制和合理完善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產生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領域頂級研發組織及專家的廣泛認同,轉化的科技成果被企業廣泛接受與套用,培養的專門人才得到社會廣泛認同與歡迎,成為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的國家研究機構。

科研隊伍

海納百川,招賢納才。先進院承載著建設“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工業研究院的使命,“人才一流”是基礎,如今先進院已經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的多元化團隊,已成為高端人才聚集的新高地。截止2010年12月,先進院已達到1199人的規模,其中員工640人,學生559人。
員工學歷構成--制定全球招聘策略,確保博士員工60%以上從海外招聘。(截止為2010年5月,至2010年末,現已有中高級人才327名,其中有博士學位者258位,182位擁有海外經歷。)
人員配置構成――人才結構不斷最佳化,形成了以青年為主體的合理隊伍結構。

院士專家2人

IEEEFellow10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

“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千人計畫基地)

中科院“百人計畫”7人,已儲備12人

深圳市“雙百計畫”7人

廣東省引進首批海內外創新科研團隊1個團隊核心成員:張元亭李光林蔡林濤、王立平、王磊、王戰會、邱本勝、張春陽、鄭海榮
廣東省引進首批海內外領軍人才1人

中國科學院-國家外國專家局創新團隊1個

入選深圳市“國家級/地方級/後備級”高層次人才42人

國家‘千人計畫’+中科院‘百人計畫’+‘青年科研骨幹’”三層結構的人才梯隊。建立“HK教授”、“AF教授”機制,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三級人才梯隊。作為共建單位,香港中文大學共派入教授24位;與此同時,先進院加強與國外及港澳台地區一流高校的深入合作。邀請美國、芝加哥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13位教授擔任“AF教授”,在海外華人科技界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先進院在世界集成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計算工程學術領域已搭建起較完備的人才梯隊。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中國科學雜誌社
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青島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廬山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陝西省秦嶺植物園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