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球化學研究所以資源、環境科學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以礦床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行星地球物質演化及地質流體作用地球化學為主攻方向,主要研究地球物質循環的地球化學過程及其與礦產資源形成分布和人類生存環境變化的內在聯繫以及這一過程在地球歷史中的演化規律。現設有地球化學、礦物學博士點,套用地球化學、地球化學、礦物學碩士點和地質學博士後流動站。
機構設定
現設有:中國科學院礦床地球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整治和災害預測遙感開放中心、地球與行星物質演化研究部以及流體作用地球化學研究部。
科技開發方面現有2個公司和2箇中心,即新技術開發公司、科技開發公司和非金屬材料研究開發中心以及超臨界CO2萃取研究開發中心。
科研設施
重要的科研設施及裝置有:X螢光光譜實驗室、電子探針實驗室、高分辨離子?體質譜實驗室、分析電鏡實驗室、包裹體成分實驗室、岩礦鑑定實驗室、穩定同位素實驗室、放射性核素實驗室、同位素質譜實驗室、元素分析實驗室、分子光譜實驗室、原子吸收光譜實驗室、化學分析實驗室、微生物檢測室、X衍射實驗室、紅外光譜實驗室、構造地球化學實驗室、成岩成礦實驗室、深部地質高溫高壓實驗室。
圍繞“知識創新工程”,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所根據調整後學科方向和近期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改革,調整機構、分類管理實行量化考核,實行績效分配製度,突出自己學科特色,集中科研力量,完成了1999年科研任務。
科研歷程
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課題)138個,經費909.964萬元。其中國家攻關與攀登劃項目(課題)2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7個,院重大與重點項目17個,貴州省和雲南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18個,國際合作項目4個,部門委託課題15個,博士後課題5個,開放室3個,所長擇優支持基金7個。1999年新增課題共38個,經費1000萬元。其中有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個;國際科技部專項項目1個;中科院“西部之光”項目1個;貴州省和雲南省項目5個;國家“863”項目子專題1個;國際合作項目2個;其他項目2個。
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科研人員分別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自然科學進展》、《礦物學報》、《地球化學》、《環境科學》等國內國外重要的75種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15篇。外文期刊發表130篇,其中國外學術期刊發表12篇。被《SCI》收錄的論文有103篇。出版著作4部,168.90萬字,其中專著3部,論文集1部。
學術活動與國際合作交流方面,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所共派出11批14人次前往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比利時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接待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俄羅斯、德國、朝鮮等國家的專家、學者9批20人次到我所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邀請國內專家、學者來所作學術報告和講座20餘次。
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所招收博士生16人,碩士生15人。博士後進站7人。
地球化學研究所是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和科學時報貴州記者站的掛靠單位。編輯出版“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礦物學報》、《地質地球化學》和《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
研究隊伍
百人計畫
劉耘 劉再華 漆亮 宋謝炎 萬泉 吳沿友 楊元根 鍾宏
傑出青年
馮新斌 劉叢強
研究員
洪業湯 黃智龍 季宏兵 李和平 李世傑 李心清 連賓
林劍 劉叢強 劉世榮 劉耘 劉再華 歐陽自遠 彭建堂
肖唐付 謝鴻森 楊元根 曾毅強 張國平 張輝 張乾
副研究員
MostofaKhan 安寧 仇廣樂 代立東 馮彩霞 馮家毅 符亞洲
付紹洪 傅平青 傅文武 洪冰 侯燕 胡健 胡靜
黃榮生 黃萬才 蔣國豪 金志升 郎贇超 黎廷宇 黎文
李社紅 李思亮 李曉彪 李曉東 梁重山 梁寧 梁小兵
羅泰義 莫彬彬 彭紹松 戚華文 秦朝建 任小莊 商立海
現任領導
所長 胡瑞忠
黨委書記李世傑
副所長王世傑
副所長任小莊
所長助理馮新斌
所長助理陳敬安
所長助理 李和平
院士專家
歐陽自遠 院士
侯德封院士
塗光熾院士
郭承基院士
劉東生院士
傅家謨院士
安芷生院士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