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

世界性三大宗教為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而其它宗教則主要為民族性宗教或地域性宗教。中國人習慣上稱中國有五大宗教,即天主教、基督教(指基督新教)、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而實際上只是在世界三大宗教基礎上加上了中國傳統宗教——道教。天主教與新教(中國人俗稱基督教)乃基督敦三大致派中的兩大敦派,另一大派是東正教。這三大敖派雖各自獨立、自成體系,但仍被視為同屬一教。

基本信息

世界宗教

當然,社會上也流行有世界七大宗教或十大宗教之說,但分法不一,大體包括有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猶太教印度教(及其前身婆羅門教)、神道教、摩尼教(基於瑣羅亞斯德教)、錫克教、天主教等。西方人還將中國人傳統信仰“儒教”也算作一大宗教,它在中國有兩千多年的主導歷史,直到雖然經歷了文革的破壞,但是作為中華文明的偉大傳承,儒家思想依然是新中國直至今日的核心價值觀。這些宗教都是由民族宗教或古代宗敦發展演變而來,與它們各自的文化進程和歷史命運息息相關。

世界宗教世界宗教

宗教的目的

宗教的目的為求人類與自然界的融洽,因此宗教中有求雨去乾旱,歇地震以及其他消除災害的祈禱方式,同時也崇拜河流山脈、岩石森林等。例如,對印度教的教徒來說,最神聖的是恆河;喬登河對基督教徒又有特殊的意義;日本的神道教崇拜富士山,而墨西哥人崇拜火山。麥加的穆斯林人將“黑石頭”視為神聖,認為它是安拉自天上賜給人們的。在基督教的儀式中,常青樹作為一種象徵永生的標誌經常被種在墓地里。佛教之於蓮花和菩提樹;日本神道教,對於針葉樹都連帶有經濟影響。
人們對牛的崇拜可能和月亮有關,尤其是印度教,有人推論,這是因為牛角的形狀,頗似新月形。因對牛的崇拜導致了人類祖先對牛的馴養。
自然界的災害常使宗教有各種不同的祈禱形式。美國的大平原區的教堂,在乾旱年代有求雨的儀式,以求甘霖。中國的華北地區常受蝗蟲之害,因此當地建了許多的猛王廟,有的地區竟多達900多座,以期蝗蟲離去,保佑穀物豐收。

宗教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三個重要的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都是一神教。有些地理學家想從自然環境中解釋其原因:這三種教都發源於中東的沙漠地區。在佛教分支中,最相近於一神教的喇嘛教也發源在中國西藏、蒙古的沙漠地區。這些希伯來人、阿拉伯人、中國西藏人、蒙古人整年整月放牧於單調的自然環境之中,茫茫沙漠,一片寂靜,而月明星皎,種種肅穆容易使牧民相信萬物為一人所主宰。
美國地理學家曾經調查過美國西南部教徒對自然界的看法。大致說來,大部分(72%)西班牙後裔的天主教徒認為人類應該歸順自然;摩門教(55%)認為人類應與自然尋求和諧,其方法是正常生活,不喝酒,不吸菸,而且努力工作;而一半盎格魯後裔的德克薩斯的新教徒(48%)認為,人們控制自然界的能力是可以避免自然界的災害的;2/3的印第安人則認為人類應該尋求與大自然的和諧。

宗教對國家政治的影響

宗教的信仰,深深地影響著人類的活動。在國際政治中,印度與愛爾蘭國內的分離,以色列的建立,以及德國、荷蘭與加拿大法語地區少數民族的分歧,都和宗教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
1947年,當英國允許印度獨立後,印度馬上就分裂為二,一為印度教的印度;一為穆斯林教的巴基斯坦,因兩個宗教的教徒不能容忍對方的教義。以色列與愛爾蘭成為獨立的國家完全是宗教造成的。在以色列,只有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才能成為公民。在挪威,憲法上規定路德教是國教,因此路德教的牧師和官吏一樣都是政府的雇員。有的國家教堂實際上統治國政,教皇就是統治者。這種政府可稱為神權政治國家,象梵蒂岡占羅馬城的一部分,但又是獨立的國家,為教皇所統治。希臘正教的主教實際上控制著賽普勒斯的政府。

宗教對婚姻制度的影響

除了政治,其他人類的典章制度、法律規範,無一不受宗教的影響。伊斯蘭教實行一夫多妻制,而基督教只允許一夫一妻制,多數印度人則禁止寡婦再嫁。這樣宗教對人們婚姻的看法就影響了家庭的大小,間接的也關係到人口的消長。

宗教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宗教崇拜和人類的經濟生活尤其息息相關。比如說在歐洲和美國的基督教集會中常有飲酒的儀式,象徵酒是耶穌的血,而葡萄是釀酒的主要原料,這樣就促使葡萄遍布於地中海的沿岸,不只限於阿爾卑斯山的南麓了。從6~9世紀,又移到德國萊茵河。同樣,北美洲的天主教徒也將葡萄移種到西岸加利福尼亞州。事實上,酒與宗教的關係在基督教興起以前就已非常明顯。葡萄園的種植和酒的釀造在史前時期從地中海地區向西方發展與崇拜上帝是息息相關的。
宗教和牲畜的養殖關係可從直布羅陀海峽隔開的西班牙和摩洛哥兩地看出來。在西班牙羅馬天主教地區,豬的養殖極為普遍,可是在非洲這一邊的伊斯蘭教盛行的摩洛哥,就見不到豬的蹤影了,因為伊斯蘭教是禁食豬肉的。
信仰印度教的人對牛極為崇拜,不能宰殺作為食物,因此大批牛的存在妨礙了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同時宗教儀式通常選擇在播種作物或者捕魚的日子裡舉行,這種宗教假日或禁止某種食物自然影響到一地的經濟發展。
羅馬天主教徒在周五禁食肉類,因此大大地促進了漁業的生產。基督教對魚是十分重視的,並在傳統上崇拜漁夫,因此在天主教的國家裡,捕魚業極為發達,這也促進了魚類的航業運輸,從沿海運往內地。相反,印度教的信奉者是不吃魚的。雖然印度經常缺乏食物,而其沿岸地區的魚類極多,但並不能促進印度捕魚業的發展。
伊斯蘭教不準飲酒,可是基督教的各支派對禁酒各有看法,有的是可以通融的。在美國,象聖公會、美以美會、摩門會和安息會都是贊成禁酒的,可是,羅馬天主教、路德教以及其他支派允許飲酒。這種對酒的不同態度,對於酒的銷售影響極為明顯。美國的德克薩斯州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在德克薩斯州的北部居民,大都為天主教和路德教徒,酒的銷售量極大,被稱為“濕”區,而該州的南部多為聖公會和美以美會的信奉者,酒的銷售量急劇減少,被稱為“乾”區。這種宗教與經濟的關係,在地域分布的比較之下是十分有趣的。

宗教對旅遊、交通和貿易的影響

 宗教對旅遊、交通和貿易運輸都有密切的影響。宗教的發源地常是信徒朝拜進香的聖地,因此成為旅遊中心。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和麥地那,是穆斯林的朝拜聖地,麥加只是一個人口不足20萬的小城,可是1968年,從各地前來朝拜的人竟達37.5萬。可以想像,這種大批的朝聖者自然對交通的發展和貿易的繁榮都有促進作用。在中世紀的歐洲,道路與橋樑的修建有許多是因為朝聖的緣故,僧侶往往幫助修建,並且建造旅館。在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聖·哥特哈得通道仍有許多旅舍的遺蹟。朗特是一個位於法國南方的小鎮,人口只有1.6萬,可是每年有2萬多羅馬天主教徒前來朝聖,它的旅館之多僅次於巴黎。印度的瓦拉納西位於恆河沿岸,是印度教的朝拜聖地。日本的伊勢則是神道教的聖地。加拿大的博普里則是羅馬教徒的朝拜聖地。

宗教對農村聚落形式的影響

宗教也影響了農村聚落的形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鄉間大都是散村,這是受到新英格蘭的清教徒的影響。可是在宗教集團密集之區,就形成了集村聚落,因為聚集居住,便於宗教禮拜節日和其他活動。美國西部的大平原的村落大部是散村而摩門教徒聚集之地,就變成集村了。

宗教對教堂建築的影響

宗教在地面建築最突出的表現是它的教堂。各式教堂的面積、功用、式樣、材料都各不相同,羅馬天主教的教堂,被認為是上帝的居住地,一般說來,比較寬敞高大,裝飾繁華,十分醒目。同樣,在天主教及東正教的區域裡多有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圖像、十字架和神殿,以及各種各樣的宗教標誌,然而在新教區就沒有這樣的標誌和殿堂了。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就沒有基督教那么講究的教堂。猶太教長期與基督教共存,教堂建築也受其影響,比較高大而醒目。

宗教對死者歸宿方式的影響

各種宗教對死者的歸宿方式也各不相同。印度教、佛教和神道教實行火葬而不用墳墓,讓人死後不在地面上留下任何痕跡。然而埃及就用金字塔來埋葬他們的英雄,大都建造在不能耕種的土地上。基督教、伊斯蘭教都用土葬並立墓碑。中國西藏的喇嘛教則實行“天葬”。將死者的屍體斬碎割裂,和以麵粉任由老鷹取食後,飛向天空,認為是最好的歸宿。

世界宗教列表

亞伯拉罕諸教
猶太教
基督宗教
天主教
拉丁禮
奧古斯丁派
本尼狄克派(本篤會)
克呂尼修會
耶穌會
多明我會
方濟各會
東方禮
東正教
俄羅斯正教會
希臘正教會
新教
冉森派
加爾文派
阿里烏派
貴格會(教友派、公誼會)
公理宗
安立甘宗
基督復臨派
歸正宗
路德宗
虔敬派
浸會(浸禮會、浸信會)
衛斯理宗
阿明尼烏派(抗辯派)
一位論派
科普特教會
重浸派
普救派
真耶穌教會
亞美尼亞教會
原始基督教
安息會
五旬節會
基督教科學派
摩門教
耶和華見證會
拜上帝教,中國的洪秀全建立。
景教,古基督教聶斯脫利派。
伊斯蘭教
蘇非派
尼札爾派
白山派
什葉派
伊斯瑪儀派
德魯茲派
栽德派
十二伊瑪目派
艾巴德派(一般認為它屬於哈瓦利吉派)
易巴德派
哈瓦利吉派
遜尼派
穆爾太齊賴派
萊瓦菲祖派
巴布派
白哈派
穆爾吉埃派
瓦哈比派
南亞·東亞·中亞
婆羅門教,印度
印度教
錫克教
虔誠派
耆那教
佛教
天台宗
山門派
寺門派
淨土宗
白蓮教
八卦教
天理教
弘陽教
黃天教
龍天教
無為教
密宗
唯識宗
地論宗
華嚴宗
法相宗
真言宗
禪宗
曹洞宗
溈仰宗
臨濟宗
黃龍派
楊岐派
雲門宗
法眼宗(合稱“五家七宗”)
律宗
俱舍宗
成實宗
涅盤宗
毗曇宗
三論宗
三階教
攝論宗
藏傳佛教
薩迦派(花教)
格魯派(黃教)
噶當派
教典支派
教授支派
教誡支派
覺囊派
希解派
覺宇派
廓扎派
夏魯派
噶舉派(白教)
寧瑪派

噶瑪巴支派
小乘佛教
部派佛教
朝鮮佛教
大乘佛教
印度佛教
中觀派
瑜伽行派
日本佛教
越南佛教
上座部佛教
大眾部佛教
尼泊爾佛教
歐美佛教
中國佛教
斯里蘭卡佛教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道教
全真道
樓觀派
龍門派
遇仙派
太平道(宗教)
五斗米道
正一道
天師道
上清派
靈寶派
太一道
真大道教
淨明道
茅山派
無為教
在理教
儒教(孔教)
神道教
神社神道
教派神道
民俗神道
瑣羅亞斯德教(又稱祅教)
摩尼教(已消失)
天道教
台灣民間信仰
恩主公信仰
城隍爺信仰
王爺信仰
三太子信仰
媽祖
越南道教
天理教
薩滿教
伏都教
巴哈教
原始宗教
祖靈崇拜
自然崇拜
生殖崇拜
巫覡信仰
阿茲特克宗教
埃及宗教
白族宗教
本教
玻里尼西亞宗教
布朗族宗教
布依族宗教
瑤族宗教
彝族宗教
印加宗教
壯族宗教
德昂族宗教
侗族宗教
獨龍族宗教
腓尼基宗教
高山族宗教
仡佬族宗教
哈尼族宗教
西臺宗教
基諾族宗教
迦南宗教
景頗族宗教
拉祜族宗教
黎族宗教
傈僳族宗教
羅馬宗教
珞巴族宗教
瑪雅宗教
毛南族宗教
美拉尼西亞宗教
美索不達米亞宗教
苗族宗教
仫佬族宗教
納西族宗教
怒族宗教
普米族宗教
羌族宗教
薩滿教
畲族宗教
氏族部落宗教
水族宗教
土家族宗教
佤族宗教
希臘宗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