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白族宗教Bainationalreligion
中國白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113萬人(1982),主要聚居於雲南,少數散居於貴州和湖南。佛教和道教傳入較早,但該族固有的宗教特別是本主崇拜仍然流行。
本主崇拜
本主是一村或數村的最高社神。常被尊為天神、聖母、龍王、皇帝、帝母、太子、夫人和老爺等。建廟宇、立牌位,或彩塑神像。認為人們的生死禍福、衣食起居和五穀六畜無不受其管轄和庇護。
本主大致可分為自然神、部落神和英雄神三類。自然神大多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驅霧神、龍王、龍母等。英雄神中,很多是同蟒蛇鬥爭,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如大理縣周城供奉的本主杜朝選、羊皮村的本主段赤城,相傳都是同蟒蛇進行鬥爭的傳奇英雄。至於部落神,各地供奉的十八堂本主、七十二景帝等,幾乎都是南詔、大理國的君主或宰臣。
迎本主是本主崇拜中最隆重的祭祀儀式。各地迎本主的日期不盡相同,規模也略異。多在春節舉行,有的則在本主誕辰日舉行。如在春節舉行,各村在頭年農曆十二月就聚會公推主祭人(提調)。然後以提調為首,下設財務、值日、採購、文書以及有關工作人員。各村籌備耍龍或舞獅等娛樂活動。農曆除夕由提調主持,舉行啟神儀式,將本主的牌位或塑像從神龕取出放在供台上,設供祭祀。正月初一迎本主回村,一般歷時三天。在此期間,多在本主廟前演戲唱曲和耍龍舞獅。
農業祭祀
祭山神
祈求豐收和牲畜平安。為種蕎麥而祭山神,稱為開山門。下種前一天,各家都要用帶色的米粉片、粉條、雞蛋、米粉餅和飯作祭品,祈求山神保護蕎麥成長,不受野獸糟蹋。為祈求羊群不受侵害,在農曆五月初一到初十的十天期間,由牧羊老人以雞向山神獻祭。祭前,禁止上山放羊。有些地區還以農曆六月廿三日為祭羊魂日,以豬頭、公雞和饅頭為祭品,由牧羊老人主祭。屆時在祭壇旁的樹樁上懸掛羊毛氈,表示羊魂接受祭祀。
動土祭
亦稱開社祭。每年春節,按照該年被認為大吉大利的方位和日子舉行祭祀。該日各戶家長持飯、肉、酒、香等到田園祭祀。祭畢,揮鋤動土,表示一年耕種從此開始。祈天保佑,風調雨順,莊稼豐收。
祭龍
白族認為龍是雨水的象徵。每年立夏在“龍潭”祭龍。各地的龍王神號通稱“本境得道龍王”。凡水潭、水井旁都立有龍王牌位。農曆八月初八,有的村寨還到山上祭祀被認為是主管冰雹的天神白龍,祈求不下冰雹損害莊稼。
祭青苗
昆明地區白族各村皆有五穀廟,在農曆六月初六,各村集體在五穀廟祭祀“青苗太子”。
祭牛王
農曆十月十一日,各村殺豬宰雞在五穀廟內舉行祭牛王會。各家春耕春種結束時,也要在牛圈門口殺雞供祭,並在牛圈上插青松枝和白花,對牛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