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派

上清派

上清派是道教宗派中極有影響力的一個派別。上清派約形成於東晉時期,以專門傳播習煉《上清經》而得名。上清派經文特點文詞華麗。上清經是由《黃庭經》而衍生出的道經系列,也稱《大洞真經》。上清派以存神服氣為修行方法,輔以育經、修功德。立意暢玄皆本“道法自然”為根基,不攝或少引佛學,保持發揚道教的傳統特色,屬於保守派。

簡介

關於‘上清經‘的來源,《雲笈七籤》卷五李渤撰《真系》,及陶弘景《真誥》卷十九《真誥敘錄》均稱:東晉興寧二年(364),有魏華存等眾仙真下降,魏將清虛真人王褒所授‘上清‘眾經三十一卷並諸仙真傳記、修行雜事等授弟子琅琅王司徒公府舍人楊羲(331~386),楊得魏華存所傳,用隸書寫出,傳護軍長史丹陽句容許穆(305~376)。許穆再傳子許翽(341~370)。《真誥敘錄》云:‘凡三君手書。今見在世者,‘經‘、‘傳‘大小十餘篇,多掾(許翽)寫。《真授》四十餘卷,多楊(羲)書‘。由此可見上清派始創過程中,楊、許經書造作之一斑。實際上‘上清‘眾經、諸仙真傳記、並修行雜事等即揚羲的扶乩降

筆。二許去世後,翽子臨沮令黃民(361~430)收集先世所寫經符秘籙,於東晉元興元年(402)奉經入剡,為馬朗、馬罕禮敬供養。至東晉末,有道徒王靈期等向許黃民求經。王等遂在所得幾卷經書基礎上,竊加損益,盛其藻麗,再次造撰,凡五十餘篇。這是繼楊、許扶乩降筆之後,又一次‘託言真授‘的造經活動。從此‘上清經‘流傳甚廣,‘舉世崇奉‘。於是,一個以皈依上清經籙的新道派--上清派漸次形成。

此時許黃民見王靈期經書卷帙豐厚,門徒殷盛,乃‘鄙閉自有之書,而更就王求寫‘,致使‘許王齊轡,真偽比蹤‘。

南朝宋元嘉六年(429),許又封其先世真經一櫥留馬家。後又為嘉興殳季真所得,以付陸修靜。陸又兼得《靈寶經》、《三皇文》,遂總括《三洞》為世宗師。泰始七年(471),陸撰《三洞經書目錄》,繼又‘撰經義百有餘篇‘,於是上清派‘孫經宗壇,教法大備‘。後陸又以‘三洞‘並楊、許真書授弟子孫游岳(398~489)。至梁代,陶弘景(456~536)又師事孫游岳。於永明六年(488)在茅山獲楊、許手書。八年,傳又得真人手跡十餘卷。十年,陶弘景隱居茅山,自稱華陽隱居。

為弘揚上清經法,他在顧歡《真跡》的基礎上,以‘真人口授之誥‘為名,編《真誥》一書,其《真誥敘錄》對‘上清經‘之源流及傳授過程作了較詳細的敘述。陶更廣集上清法術,纂《登真隱訣》二卷,使上清經訣較之陸修靜時更為完備。由於陶弘景為陸修靜二傳弟子,對上清派又作出較大貢獻,遂成上清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此後‘茅山‘成為上清派的中心,世人改稱上清派為‘茅山宗‘,而進入上清派發展的新階段。

上清派最早崇奉的主要經典是《上清大洞真經》(一稱三十九章經),謂讀之萬遍即可成仙,被譽為‘仙道之至經‘。

《正統道藏》收《上清大洞真經》六卷,系南宋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之校勘本。謂‘苦齋三年,乃得讀之‘,而誦詠萬遍即可‘乘雲駕龍‘而升天,是謂‘上登上清‘。蓋道教認為:天有玉清、太清、上清三境,皈依上清派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師道的‘太清‘更高。該經首敘修煉者登齋入靖,誦詠《大洞真經》前,應經叩齒、咽津、行氣,存思(一稱存想)、咒祝等一套程式,以及‘存思日月法‘、‘存思二十四星法‘等。‘存思‘,乃早期上清派的典型修煉法,出於魏晉間的《黃庭內景經》。該經也是上清派崇奉的另一重要經典,是一部以中國醫學臟腑學說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體百脈關竅各有主神,需用‘存思‘法以存守身神的修煉專著。儘管經中缺乏具體作法,功理、功效也多有不實之辭,但借‘存思‘身內諸神、身外諸物來集中意念,達到精神內守,神不外馳,正體現了上清經法的根本。

上清派尊元始虛皇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微天帝大道君、後聖玄元上道君、上相青童道君、上宰總真道君、小有清虛道君為‘上清經籙聖師七傳真系之譜‘。奉魏華存為開派祖師,‘嗣上清第一代太師‘。楊羲為第二代玄師,許穆為第三代真師,許翽為第四代宗師,馬朗、馬罕為第五、第六代宗師,陸修靜為第七代宗師,孫游岳為第八代宗師,陶弘景為第九代宗師。

上清派的開創人物均為士族出身,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統治階級上層亦有聯繫,但東晉王朝對江南士族懷有戒心,因而仕途多不得志,而崇道入教。上清派多重於個人精、氣、神的修持法,不重符籙、齋醮和外丹、貶斥房中術,易為士大夫和統治階級所理解和接受,也正是該派能較快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上清派的出現,反映了民間道教轉向士族道教發展的變化。後經陶弘景的闡揚,形成茅山宗之後,由於人才輩出,成為隋唐時期影響最大的道教派別。

上清派在道教諸派中理論最為繁富,經戒、科儀、符籙、齋醮、煉養、金丹、醫藥等無所不備,對道教教理、道教修煉理論、道教的發展貢獻很大。該派直到陸修靜整理天師道,匯集道教所有經典,而後陶弘景繼承發展陸的思想,有意識地構造以上《上清派》自身的傳授系統和演變歷史,並總結和發展了遺留到他手裡的上清派經典,集其大成,作成《真靈位業圖》,把神仙劃分等級,以眾真告誡的方式宣布上清派的成立。上清派始大盛於天下。 畫符的步驟是:焚香請神、念敕水咒、念敕紙咒、念敕墨咒、念敕筆咒,然後持筆書符,一邊持咒,後下符膽,書畢,念敕印咒,蓋下符印,再催念敕符咒,最後擲 “筮”求準,若準(聖筮)則此符有靈可使用。在整套修練的過程中,除了畫符、念咒,還得存思(觀想)、打手訣(手印)、頓腳(於念咒畢都得頓腳,左右腳各有分別)、敕法水、焚化符籙或整張吞服,顯出其不同的色彩。亮一個個“微夢想”,共同追逐炎黃子孫的“中國夢”。 如“學業、事業“符,從上端頂部看,類似於一個“八”字,這是畫符的開筆,是敕令的意思,因為這是天神的旨意,上部中間寫有“魁星點斗”,魁的意思:科舉考試中,進士第一名稱狀元,也稱作“魁甲; 圖中人形暗含“正心修身、克己復禮”八字,一隻腳踩“螯”字,一隻腳踢“斗”字,所以全稱“ 魁星點斗”這道符昌神一樣,深受讀書人的崇拜。過去,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魁星樓、魁星閣。因“魁”又有“鬼”搶“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張牙舞爪的形象。傳說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所以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 “合家歡樂”符,先來說下這兩位,和合二仙是民間傳說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聖。您看,圖案上一男一女滿面笑容,多么幸福,這是祈求婚姻美滿,家庭和睦的。 “求子符”,上部頂端都是畫符的開筆,上端中間寫有“觀音送子”,下端是畫著民間婦孺皆知的慈航道人,底端是個類似於花籃的圖案,“籃子籃子”和“男子”也是諧音,以祈求早生貴子。 “平安符”符籙上端兩側分別寫有“鎮宅辟邪,護身平安”符籙下端畫的是鍾馗,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賜福鎮宅聖君,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醜;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平素為人剛直,不懼邪惡。鍾馗就成了捉鬼名將。到了唐代,鍾馗成了鬥神。所以這道符是人們喬遷新居或是在本命年求護身的。 “招財符”中間有漢字“雷公明”:是武財神 趙公明,左右兩側分別寫有“神霄玉賜”、龍虎玄壇”,符籙下方畫著一隻趙公明的坐騎,一隻老虎,這道符預示著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祈壽符”,上部頂端都相同,左右兩側分別寫有“四時無災,八節有慶”,中間寫有“星壽吉輝”下端畫著一個老壽星,眉毛鬍鬚栩栩如生,而且在老壽星的圖案中暗合“祿”和“壽”字,“符”和“福”是諧音,寓意老人-----“福祿壽其全”。這一般是祈求老人健康長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符籙是天神的文字,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驅鬼,降妖鎮魔,治病除災。

上清派的重要經典《黃庭經》分內、外兩篇,全名《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和《太上黃庭外景玉經》。《黃庭經》是茅山派的重要經典,也是後代全真道派的功課經。《黃庭經》是前代修煉養生經驗的總結,又為後世的內修提供了基本理論和方法,被稱為“壽世長生之妙典”。《黃庭經》的經文都是七言韻文,主張“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無為何思慮”,追求恬淡無為的修煉方式而達到長壽的目的,修煉關鍵是男藏精,女藏胎,認為人以精為本,以氣為根,使人“完堅”不喪,滋補元氣,則老而可壯。它的修煉方法就是調息和存神,其調息法,就是“太和陰陽氣”能上清派的《黃庭經》通過運行,上達黃,庭至丹田,再返歸黃,庭神守之。其“存神”方法,融合古道經和醫經的五臟有神的說法,存思諸神,就可以通靈達神,洞觀自然,養神鍊氣,乘雲飛仙。

《黃庭經》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經典,屬於洞玄部。現傳《黃庭經》有《黃庭內景玉經》、《黃庭外景玉經》、《黃庭中景玉經》三種,因中經出現較晚,可以暫置不論,關於內外經的作者、成書年代及其相互關係,向來有多種說法。今人王明先生在《黃帝經考》中曾作詳細考證,認為魏晉之際,民間已有私藏七言韻語體《黃庭》草本。大約在晉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女道士魏華存得到這個《黃庭》草本並加以注述;或有道士口授,華存筆錄而寫成定本《黃帝內景經》。晉成帝鹹和九年(334年),魏華存去世,《黃庭外景經》約在這前後問世,它是在《內經》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作者不祥。這是主張《內經》在《外經》之前出現。歷史上也有人認為《內經》在《外經》之後出現的,如歐陽修等。

上清派是在晉朝時形成的一個道教派別。以《上清經》(《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為主要經典,奉魏華存為開派祖師,以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為最高神。在上清派發展史上,發展和傳播上清經系的主要是楊羲,許謐和許翽等。上清派強調人體內精氣神的修煉,重登齋入靖、存思諸神形象,不重煉外丹。該派開創人物認為依上清法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師道的“太清”更高。上清派的出現,反映了民間道教轉向士族(士大夫)道教發展的變化。

東晉興安二年(364年)道士楊羲聲稱南嶽魏夫人魏華存傳授給他上清眾經31卷。到東晉末年,道士王靈期加以增飾,開始廣泛流傳。至陶弘景時,茅山成為上清派活動的中心,因此這以後的上清派被稱為茅山宗。

上清派素有“道門華陽亦儒門洙泗”和“茅山為天下道學之所宗”之美譽,並被標舉為道教的代表,其法術體系和修道思想幾乎涵蓋了道教史各個時期的內容,因而極具典型。

信仰

上清派信奉的最高尊神是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並尊南嶽夫人魏華存為第一代宗師,上清派奉持的主要經典有《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等。道教教義與醫學相柔合的養生、修真古籍,以七言韻語描述人體五官、五臟,六腑諸神,更推廣至全身八景神及二十四真之形象與作用,恆誦經典中神名及存思諸神形象,可以消災怯病,不怕豺狼虎豹、又能臟腑安和,卻老延年,其修煉內容有胎息,固精煉炁,符錄諸術等,但主要內容還是以存思、存神為主要內容,即以精思凝想守護己身之神和存思與符錄並重的合二為一的修持方法。其實,在上清派發展史上,發展和傳播上清經系的是楊羲,許謐和許翽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