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書之妙道,神採為上⑴,形質次之⑵,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⑶。以斯言之,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忘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⑷。乃為《筆意贊》曰: 剡紙易墨⑸,心圓管直。漿深色濃⑹,萬毫齊力。先臨《告誓》⑺,次寫《黃庭》⑻。骨豐肉潤,入妙通靈⑼。努如植槊⑽,勒若橫釘⑾。開張鳳翼⑿,聳擢芝英⒀。粗不為重,細不為輕⒁。纖微向背,毫髮死生⒂。工之盡矣,可擅時名。
注釋
(1)妙道:精妙的道理。神采:精神風采,指書法的精神面貌。
(2)形質:字的形體結構成要素,即書法的點畫形象。
(3)紹:承繼。
(4)彰:顯明。
(5)剡紙易墨:剡紙,浙江紹興剡溪用藤料製作的紙。晉時有名,宋代已失傳。易墨,河北易水所產的松煙墨。
(6)漿深色濃:指墨色濃重。
(7)《告誓》:相傳王羲之小楷書跡《告誓文》。
(8)《黃庭》:相傳王羲之小楷書跡《黃庭經》。
(9)骨豐肉潤:骨肉豐滿,指書法雄強有力,點畫勁健。入妙通靈:達於妙境通於神靈。
(10)努如植槊:努,直(豎)畫。槊,長矛。形容豎畫要像長矛一樣挺拔健勁。
(11)勒若橫釘:勒,橫畫。橫釘,用橫釘釘物,形容橫畫的堅勁。
(12)開張鳳翼:開張即張開,舒展。指書勢要像鳳凰展翅一樣舒展開張。
(13)聳擢芝英:擢,聳起。芝英,靈芝,指瑞草、仙草。形容某些筆畫形勢像突出的靈芝一樣鮮麗。
(14)粗不為重,細不為輕:粗的筆畫不是因為重按,細的筆畫不是因為輕提。指書寫時要靈活、有變化。
(16)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指行筆的細小向背,都關係著每一筆畫及整個字的優劣與成敗。
翻譯
書法的最高境界,神采第一,形質第二。二者兼之,才能承繼古人。以這個標準要求,真正的書法作品哪可多得?真正的書家必須使心忘情於筆,手忘情於書,心手能表達情意,作書時不妄想,這就是所謂追求不到,但細品其作品,仔細考察,就能明顯地看出它的神采來。於是作《筆意贊》: 剡溪的紙,易水的墨。筆心圓,筆管直。墨飽色深,萬毫落紙齊著力。先臨《告誓文》,再寫《黃庭經》,骨肉豐滿筋力勁,達於妙境通於神。豎如槊,橫如釘,左右開張如鳳翼,筆力聳拔似芝英。粗而不濁重,細而不浮輕。纖細向背有法度,一絲一毫總關情。如此精工,可享聲名。
作者簡介
王僧虔,琅琊臨沂人。南朝齊書法家。字簡穆,王羲之四世族孫。官至尚書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書。書承祖法,豐厚淳樸而有骨力。《齊書》本傳稱:“僧虔善隸楷書,宋文帝見其書素扇,嘆曰:‘非惟跡逾子敬,方當器雅過之。’”唐代張懷瓘《書斷》稱:“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澗含冰,岡巒被雪,雖極清肅,而寡於風味。”竇臮《述書賦》稱其書:“致豐富,得能失剛。鼓怒駿爽,阻負任強。然而神高氣全,耿介鋒芒。髮捲伸紙,滿目輝光。”墨跡有《王琰帖》。著有《論書》等
作者生平
王僧虔(426~485年),字簡穆,祖籍琅琊臨沂,南北朝時期人,仕宋、齊兩朝,書法家,官至尚書令。為王導五世孫,王羲之四世族孫。曾祖父王洽,東晉吳郡內史,善書。祖父王珣,東晉司徒,善書。父親王曇首,右光祿大夫。王僧綽之弟。喜文史,善音律,解星象,工真、行書。書承祖法,豐厚淳樸而有骨力。墨跡有《王琰帖》,著有《論書》、《伎錄》等。
宋孝武帝大明時期,授御史中丞。甲族向來多不居御史之職,王氏子弟居於烏衣巷的仕宦稍差,王僧虔得授此官,說:“此是烏衣諸郎坐處,我亦可試為耳。”
《南齊書》本傳稱:“僧虔善隸楷書,宋文帝見其書素扇,嘆曰:‘非惟跡逾子敬,方當器雅過之。’”齊高帝蕭道成善書,即位後仍篤好不已。曾就書法詢問王僧虔:“誰為第一?”僧虔說:“臣書第一,陛下亦第一。”高帝笑道:“卿可謂善自為謀矣。”另有一說,高帝問:“我書何如卿?”僧虔答道:“臣正書第一,草書第二;陛下草書第二,而正書第三。臣無第三,陛下無第一。”高帝大笑說:“卿善為辭;然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唐代張懷瓘《書斷》稱:“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澗含冰,岡巒被雪,雖極清肅,而寡於風味。”竇臮《述書賦》稱其書:“致豐富,得能失剛。鼓怒駿爽,阻負任強。然而神高氣全,耿介鋒芒。髮捲伸紙,滿目輝光。”
永明三年(485年),去世,時年六十。追贈司空,侍中如故。謚簡穆。
古代著名書法理論著作
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古代的書法理論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我國藝術理論中的最寶貴的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