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玄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
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為點必收,貴緊而重。
為畫必勒,貴澀而遲。
為撇必掠,貴險而勁。
為豎必努,貴戰而雄。
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為環必郁,貴蹙鋒而總轉。為波必磔,貴三折而遣毫。
側不得平其筆。
勒不得臥其筆,須筆鋒先行。
努不宜直,直則失力。
趯須存其筆鋒,得勢而出。
策須仰策而收。
掠須筆鋒左出而利。
啄須臥筆而疾掩。
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
夫點要作稜角,忌於圓平,貴於通變。
合策處策,“年”字是也。
合勒處勒,“士”字是也。
凡橫畫並仰上覆收,“土”字是也。
三須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凡三畫悉用之。
合掠即掠,“戶”字是也。
“口”乃“形”、“影”字右邊,不可一向為之,須背下撇之。
“艾”須上磔扭鋒,下磔放出,不可雙出。
“多”字四撇,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巧在乎躪礫,則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輕浮,則薄俗而直置。採摭箐葩,芟薙蕪穢,庶近乎翰墨。脫專執自賢,缺於師授,則眾病蜂起,衡鑑徒懸於暗矣。
作者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千古一帝,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後人稱他在貞觀年間的統治為“貞觀之治”。古代著名書法理論著作
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古代的書法理論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我國藝術理論中的最寶貴的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