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作者簡介
徐浩(703年~782年),唐書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官至太子少師。時四方詔令,多出於徐浩之手,書法至精。書法得其父親徐嶠之傳授,最精楷法,圓勁肥厚,自成一家。但拘於法度,稍欠韻致,後人評論其筆法如“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存世法書有《朱巨川告身》,碑刻有《不空和尚碑》、《大智禪師碑》等。
作品賞析
《周官》內史教國子六書,書之源流,其來尚矣⑴。程邈變隸體,邯鄲傳楷法,事則朴略,未有功能⑵。厥後鍾善真書,張稱草聖,右軍行法,小令破體,皆一時之妙⑶。近世蕭、永、歐、虞頗傳筆勢,褚、薛以降,自《鄶》不譏矣⑷。然人謂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歐得其骨,當矣。夫鷹隼乏彩,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⑸。翬翟備色,而翱翔百步,肉豐而力沉也⑹。若藻耀而高翔,書之鳳凰矣⑺。歐、虞為鷹隼,褚、薛為翬翟焉。歐陽率更云:“蕭書出於章草。”頗為知言,然歐陽飛白,曠古無比⑻。
徐浩自言:餘年在齠齔,便工翰墨,力不可強,勤而愈拙,區區碑石之間, 矻矻几案之上,亦古人所恥,吾豈忘情耶⑼!德成而上,藝成而下,則殷鑑不遠,何學書為⑽?必以一時風流,千裡面目,斯亦愈於博弈,亞於文章矣⑾。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筆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側⑿。側豎令平,平峻使側,捷則須安,徐則須利,如此則其大較矣⒀。
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⒁;永師登樓不下,四十餘年⒂。張公精熟,號為草聖;永師拘滯,終著能名⒃。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盡美。俗云:“書無百日工。”蓋悠悠之談也⒄。宜白首攻之,豈可百日乎⒅!
作品評價
《論書》一篇,是徐浩留給子孫的經驗談,為世人所重。文章推崇“藻耀而高翔”的書風,他說:“夫鷹隼乏彩,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翬翟備色,而翱翔百步,肉豐而力沉也。若藻耀而高翔,書之鳳凰矣。”他還特彆強調用筆與結字,並闡明學書非百日之功,須終生努力。
作品譯文
《周禮》上記載,內史教公卿大夫子弟學“六書”,可見書法的源流由來已久了。程邈將大篆變為隸體,邯鄲淳致力於將隸體法度化,以為楷模,但由於初創,所以沒有大的影響。其後鍾繇善寫真書,張芝稱為草聖,王羲之創變行書之法,王獻之的行草“破體”,都是當時的妙跡。近世蕭子云、智永、歐陽詢、虞世南,頗得王羲之筆勢,褚遂良、薛稷以下便不足論了。但有人說虞世南得王羲之字的筋,褚遂良得其肉,歐陽詢得其骨,這種評價是比較確切的。鷹隼雖無華麗羽毛,卻能在空中高飛,是因為它骨骼強勁氣勢勇猛,山雉雖然絢麗,卻只能飛翔百步,是因為它肉多體重。如果既文彩絢爛又能高飛空中,這就是書法中的鳳凰了。歐陽詢、虞世南為鷹隼,褚遂良、薛稷為山雉。歐陽詢說:“蕭子云的書法出於章草。”此說很有見識,然而歐陽詢的飛白書,自古以來無人能比得上。
徐浩自己說:我在少年時,就學習書法,力不可以勉強,勤奮能勝過笨拙。學書局限在碑石之間,勤勞不懈地伏在几案之上,也是古人所羞愧的事,我怎么能無動於衷呢!道德的成就為上,藝術的成就為下,前人的借鑑不遠,應當怎樣去學習書法呢?如果必定以一時的風采韻致,而面目不變,這也只是勝過下棋,僅同於文字的書寫了。初學書法的時候,應先立筋骨,筋骨立不起來,肉附在哪裡呢?用筆要特別注意藏鋒,藏不住鋒,字就會出毛病,毛病都去不掉,還能寫什麼字呢?字不能寫得太疏,也不能寫得太密,字不能寫得太大,也不能寫得太小。字形小的,使其伸展變大,大的讓該字縮小。筆畫少的要寫得肥厚茂密,筆畫多的要寫得瘦細疏朗,這是寫字的一般法則。用筆不能過快,也不能太慢,不能太平直,也不能欹側。字形欹側的字要注意寫得端正,平正的字結構安排上要有欹側之態。用筆太快則要能使安穩,用筆徐緩應求勁利,這就是書法的大致要領。
張芝臨近水池作書,池水都被染黑了。智永在樓上寫字,四十年未下樓。張芝精熟書藝,人稱“草聖”。智永默默無聞,最後還是聞名天下。由此可見,書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成功的。俗話說:“書無百日工。”這話說起來輕鬆。學書應靠一輩子的努力,不是百天所能成功的!
古代著名書法理論著作
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古代的書法理論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我國藝術理論中的最寶貴的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