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

《論書》

《論書》摘自《東坡集》,包括蘇軾《論書》、《論古人書》、《自論書》等論述書法的材料。

基本信息

《論書》
文字

 

作者簡介

徐浩(703年~782年),唐書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官至太子少師。時四方詔令,多出於徐浩之手,書法至精。書法得其父親徐嶠之傳授,最精楷法,圓勁肥厚,自成一家。但拘於法度,稍欠韻致,後人評論其筆法如“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存世法書有《朱巨川告身,碑刻有《不空和尚碑大智禪師碑》等。

作品賞析

《周官》內史教國子六書,書之源流,其來尚矣⑴。程邈變隸體,邯鄲傳楷法,事則朴略,未有功能⑵。厥後鍾善真書,張稱草聖,右軍行法,小令破體,皆一時之妙⑶。近世蕭、永、歐、虞頗傳筆勢,褚、薛以降,自《鄶》不譏矣⑷。然人謂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歐得其骨,當矣。夫鷹隼乏彩,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⑸。翬翟備色,而翱翔百步,肉豐而力沉也⑹。若藻耀而高翔,書之鳳凰矣⑺。歐、虞為鷹隼,褚、薛為翬翟焉。歐陽率更云:“蕭書出於章草。”頗為知言,然歐陽飛白,曠古無比⑻。
徐浩自言:餘年在齠齔,便工翰墨,力不可強,勤而愈拙,區區碑石之間, 矻矻几案之上,亦古人所恥,吾豈忘情耶⑼!德成而上,藝成而下,則殷鑑不遠,何學書為⑽?必以一時風流,千裡面目,斯亦愈於博弈,亞於文章矣⑾。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筆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側⑿。側豎令平,平峻使側,捷則須安,徐則須利,如此則其大較矣⒀。
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⒁;永師登樓不下,四十餘年⒂。張公精熟,號為草聖;永師拘滯,終著能名⒃。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盡美。俗云:“書無百日工。”蓋悠悠之談也⒄。宜白首攻之,豈可百日乎⒅!

作品評價

《論書》一篇,是徐浩留給子孫的經驗談,為世人所重。文章推崇“藻耀而高翔”的書風,他說:“夫鷹隼乏彩,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翬翟備色,而翱翔百步,肉豐而力沉也。若藻耀而高翔,書之鳳凰矣。”他還特彆強調用筆與結字,並闡明學書非百日之功,須終生努力。

作品譯文

《周禮上記載,內史教公卿大夫子弟學“六書”,可見書法的源流由來已久了。程邈將大篆變為隸體,邯鄲淳致力於將隸體法度化,以為楷模,但由於初創,所以沒有大的影響。其後鍾繇善寫真書,張芝稱為草聖,王羲之創變行書之法,王獻之的行草“破體”,都是當時的妙跡。近世蕭子云智永歐陽詢虞世南,頗得王羲之筆勢,褚遂良、薛稷以下便不足論了。但有人說虞世南得王羲之字的筋,褚遂良得其肉,歐陽詢得其骨,這種評價是比較確切的。鷹隼雖無華麗羽毛,卻能在空中高飛,是因為它骨骼強勁氣勢勇猛,山雉雖然絢麗,卻只能飛翔百步,是因為它肉多體重。如果既文彩絢爛又能高飛空中,這就是書法中的鳳凰了。歐陽詢、虞世南為鷹隼,褚遂良、薛稷為山雉。歐陽詢說:“蕭子云的書法出於章草。”此說很有見識,然而歐陽詢的飛白書,自古以來無人能比得上。
徐浩自己說:我在少年時,就學習書法,力不可以勉強,勤奮能勝過笨拙。學書局限在碑石之間,勤勞不懈地伏在几案之上,也是古人所羞愧的事,我怎么能無動於衷呢!道德的成就為上,藝術的成就為下,前人的借鑑不遠,應當怎樣去學習書法呢?如果必定以一時的風采韻致,而面目不變,這也只是勝過下棋,僅同於文字的書寫了。初學書法的時候,應先立筋骨,筋骨立不起來,肉附在哪裡呢?用筆要特別注意藏鋒,藏不住鋒,字就會出毛病,毛病都去不掉,還能寫什麼字呢?字不能寫得太疏,也不能寫得太密,字不能寫得太大,也不能寫得太小。字形小的,使其伸展變大,大的讓該字縮小。筆畫少的要寫得肥厚茂密,筆畫多的要寫得瘦細疏朗,這是寫字的一般法則。用筆不能過快,也不能太慢,不能太平直,也不能欹側。字形欹側的字要注意寫得端正,平正的字結構安排上要有欹側之態。用筆太快則要能使安穩,用筆徐緩應求勁利,這就是書法的大致要領。
張芝臨近水池作書,池水都被染黑了。智永在樓上寫字,四十年未下樓。張芝精熟書藝,人稱“草聖”。智永默默無聞,最後還是聞名天下。由此可見,書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成功的。俗話說:“書無百日工。”這話說起來輕鬆。學書應靠一輩子的努力,不是百天所能成功的!

 

古代著名書法理論著作

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古代的書法理論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也是我國藝術理論中的最寶貴的遺產。
《書斷》
《書品》
《畫禪室隨筆》
《藝概》
《論書》
《六體書論》
《法書要錄》
《宣和書譜》
《翰墨志》
《續書譜》
《書譜》
《四體書勢》
《廣藝舟雙楫》
《法書論》
《采古來能書人名》
《評書》
《九勢》
《筆論》
《述書賦》
《書後品》
《書論》
《續書斷》
《書旨述》
《非草書》
《廣川書跋》
《負暄野錄》
《筆陣圖》
《法書考》
《學古編》
《書訣》
《書估》
《書議》
《鈍吟書要》
《書法約言》
《書學捷要》
《藝舟雙楫》
《與梁武帝論書啟》
《古今書評》
《寶章待訪錄》
《草書勢》
《古今書人優劣評》
《說文解字序》
《語例字格》
《懷素上人草書歌序》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二字訣》
《筆勢論十二章》
《送高閒上人序》
《授筆要說》
《臨池訣》
《撥鐙序》
《記白雲先生書訣》
《五十六種書》
並序《書述》
《心成頌》
《八訣》
《海岳名言》
《三十六法》
《傳授法》
《用筆論》
《晦庵論書》
《筆髓論》
《古今文字志目》
《翰林要訣》
《衍極並注》
《筆法訣》
《指意》
《論宋十一家書》
《閣帖跋》
《春雨雜述》
《王羲之傳論》
《書法雅言》
《論書表》
《奴書訂》
《草書狀》
《隸書體》
《二王等書錄》
《承晉齋積聞錄》
《古今法帖論》
《評書帖》
《初月樓論書隨筆》
《分隸偶存》
《義門題跋》
《筆意贊》
《書學》
《南北書派論》
《文字論》
《觀鍾繇書法十二意》
《臨池管見》
《臨池心解》
《評書藥石論》
《于右任論書》
《啟功論書》
《沈尹默論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