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是一部反映緝毒內容的影片。由威廉姆·弗萊德金執導,金·哈克曼,費爾南多·雷伊,羅伊·謝德爾,托尼·比安科主演,講述主人公警探托伊爾無視執法規則,喜歡用自己的一套來對付販毒者的故事。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馬塞,地中海的一顆明珠。可是在這個風光旖旎的地方卻潛伏著一個販毒集團──"法國販毒網"。販毒集團頭子叫

《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
夏爾涅,紳士打扮,蓄著山羊鬍子。他獲悉 電視明星德布羅將赴紐約聯繫拍片事宜,便想利用他的合法身份進行一大宗海洛因走私。毒品就藏在德布羅專用的 林肯牌轎車里。法國販毒網跟紐約的販毒地區有密切的聯繫。
該市警察局 緝毒科派出兩名得力探員-吉米和帕蒂調查此案。他們通過竊聽電話知道販毒老手薩爾將同夏爾涅會晤,馬上進行跟蹤,但被老奸巨滑的 毒販子甩掉了。據黑市行情,每公斤海洛因賣價八千美元,夏爾涅走私進來60公斤純海洛因,加水稀釋,再賣出去可以賺3200萬美元。

一天,吉米去追查毒販,在高架鐵橋下,突然兩槍劈頭打來。吉米四下張望,發現兇手正在逃跑,緊追不捨。兇手跳上高架列車,吉米驅車追,終於在車站將兇手擊斃。警方拉緊了對毒販活動的搜尋網,甚至把電視明星的轎車拆開,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現。於是根據線索直搗販毒基地-伍德島。正當毒販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時候,警車呼嘯著追來。毒販們紛紛逃進樓房,緊接著是一場激烈的槍戰,雙方互有傷亡。警察施放催淚彈,在煙霧的掩護下,吉米與帕蒂等衝進樓房……

槍聲漸漸平靜了,毒販們舉著雙手走了出來,唯獨夏爾涅不見了,吉米又提槍潛入,良久只聽見一聲槍響,而後是死一般的沉寂……狡猾的夏爾涅漏網了。

幕後製作

片中火車鐵軌下的追車場景最為人津津樂道。本片取材於真實事件,是美國60年代後期崛起、到70年代方興未艾的“新電影”運動的代表作。導演突破了好萊塢傳統警匪片的格局,以新穎的手法,賦予影片以明快的視覺風格和現代感極強的節奏。影片也反映了吸毒問題的嚴重性及毒品走私的猖獗。本片榮獲第4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1975年的續集把主角送到法國,繼續追捕毒販。

相關評論

《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
Doyle is bad news - but a good cop.

A $32,000,000 chase turns into the American thriller of the year!

The time is right for an out and out thriller like this.

There are no rules and no holds barred when Popeye cuts loose!

影片的內容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在70年代,美國 電影中以警察和刑事案件為題材的影片充斥影壇。而在此之前,出版社也相繼出版了大量警察和刑事案件方面的紀實小說。這些影片和書籍,有不少都揭示了警察內部的腐敗和變化。在充斥著暴力的美國,警察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以暴制暴的工具。警察的行動,也往往大大超越了法律的限制。暴力已成為他們最常採用的執法手段。

《法國販毒網》是一部反映緝毒內容的影片。片中的主人公警探托伊爾被塑造成一位以暴制暴的孤身英雄。他無視執法規則,喜歡用自己的一套來對付販毒者。為此他還被停了職。在片中有著大量的槍戰和暴力鏡頭,結尾部分的槍戰場面尤為激烈。托伊爾擊斃毒販頭目的鏡頭更是給人以驚心動魂之感。影片可謂是開新式警匪動作片之先河的作品。全片情節曲折,懸念迭出。自然音響和剪輯技巧出色運用更是給影片造成了良好的視聽效果,極大的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

在34年後的今天來看,1971年的美國影片《法國販毒網》依然引人入勝,毫不過時。雖然無法與科波拉的《教父》(1972年)比肩,但仍然是上乘之作。亮點有兩個,一個是手持攝影的恰當運用。手持攝影在今天的電影業已被用濫了,但在這部老片子裡在警察追酒吧里跑出來的小嘍羅以及開車追火車的時候,導演克制而放肆地使用手持攝影完美地增加了追逐戲的緊張感和驚險度。尤其是追火車的一段,拍得很棒。另外一點是導演的現實主義角度。演得確實是以剷除販毒團伙為己任的一對紐約警察,但影片塑造的警察形象卻一點也不完美:暴躁、濫用暴力、私生活放蕩,片末還包括誤殺聯邦探員。正是這些不完美,才使得到了21世紀看這部片子仍不覺得乏味。

精彩影評

這部囊獲了1972年奧斯卡5項大獎的電影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平淡,但流暢的劇情、紀錄片式的風格、演員精湛的演技,以及如影史教科書般的追逐場面,還是能激起人們巨大的觀影快感,藉助“波恩”系列復興的硬派動作電影,可以從這部影片中找到發端。

影片根據1960年代發生在紐約的真實案件改編,1971年威廉•弗萊德金拍攝此片時,特意把案件的經辦人——兩個紐約緝毒警探請到了拍攝現場,在再現每一個真實細節的同時,也著力捕捉辦案時那種緊張、亢奮的氣場。法國販毒組織藉助電視明星入境美國可以攜帶免檢汽車的機會,將大量海洛因藏在車體內,到達紐約後,被緝毒警探多爾和魯索跟蹤,在警匪角力的過程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貓捉老鼠的好戲。

《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
這部影片能夠在1972年擊敗藝術性超強的《發條橙》,榮膺最佳影片等5項奧斯卡大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揭示了當時愈加泛濫的 國際犯罪組織進行跨國毒品交易的現實,主題的時效戰勝了藝術的永恆,這也是在奧斯卡情理中的事情。為了追求影片的真實效果,威廉•弗萊德金採用了類似於 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據說全片用的都是手提攝影,但並不像現在的手提那般晃,而是時常有輕微的震動,一切以營造現場感為宗旨,沒有炫技的成分。在導演闡述中,威廉•弗萊德金還表示,在他同演員進行排演時攝影師並不在場,而當真正拍攝時,導演要求攝影師自己根據演員的走位來捕捉畫面,以此來呈現紀錄片式的真實場景。因此 攝影軌道便被活動更靈活的輪椅所取代。
當然最能體現 影片風格的還是其中警匪角力的幾場戲。有一場戲堪稱標準的三角跟蹤示範。多爾、魯索和他們的同行對頭穆德里克一同跟蹤大毒梟查尼爾,三人在街上成三角排列,一人跟蹤疑犯,另外兩人在街對面尾隨,以備隨時交叉替換跟蹤。這場戲的場面調度不遜於現在的大片。 大毒梟查尼爾藉助捷運擺脫多爾跟蹤的一場戲現在已成為跟蹤與反跟蹤場面的樣板,在捷運即將出站的十幾秒時間裡,心知肚明的兩方你來我往、你進我出,不知被後來的電影模仿過多少遍。

當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多爾駕車追蹤輕軌中的歹徒一場戲。架設在車內的主觀鏡頭實時傳遞出急速行駛的汽車的危險感,再穿插客觀鏡頭比照汽車與架橋上的輕軌並行的場面,把一場警匪鬥智鬥勇的好戲表現得淋漓盡致。多爾和魯索,這兩個傳奇的警探拍檔在電影中的性格被塑造成一靜一動,一個爆裂一個縝密,一個張揚一個沉默,非常有看頭。當然影片著重表現的還是張揚的那個,也就是給吉恩•哈克曼帶來影帝殊榮的多爾一角。

吉恩•哈克曼的表演不像現在有些警匪片,把警探的爆裂表現得如同兒戲。他的爆裂是一種生存需要,面對窮凶極惡的毒梟,任何一點軟弱都會導致喪命。他生活的全部意義就在於緝毒,工作之餘漫無目的地跟蹤一個騎腳踏車的女孩,然後把她帶到床上。這種側筆描寫委婉地反映了多爾的內心世界,也讓影片在粗厲之餘有了很多餘味。

影片在藝術創新之外,也有很高的思想成就。多爾的原型埃迪•伊根在影片中飾演了自己的頂頭上司,粗暴地對待下屬,這種安排既戲謔又反諷,看後讓人莞爾。影片結束前多爾藉故槍殺了自己厭惡已久的同僚穆德里克,傳神地表達出對這個罪惡世界的控訴。最後的一幕,多爾走向黑暗,槍聲響起,影片結束,毒梟出人意料地逃脫,這種意在言外的留白產生出一種不可名狀的思想張力。

《法國販毒網》對以後的警匪片、槍戰片、動作片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喜歡這一類型的影迷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其中的搭檔設定、警匪追逐、情節安排、場面調度、氣氛營造等都堪稱經典,但遺憾的是,這種影響沒有延續到它的續集當中,枉費了毒梟逃脫的絕妙伏筆。

劇情分析

總體看來,出色的娛樂片一般傾向於採取非寫實的風格,因為寫實往往會削弱情節的戲劇性和視聽的愉悅感,但正是由於寫實手法的這一局限,使得1971年包攬五項奧斯卡的《法國販毒網》脫穎而出,為娛樂片到來了新的形式。

影片開始於馬賽,但主要情節是在紐約展開的。兩個普通警察意外發現了一樁跨國販毒的蛛絲馬跡,於是展開層層追蹤、調查,在此過程中照例遇到來自犯罪一方和警局內部的阻力,但主人公鍥而不捨,最終將罪犯繩之以法。從這個方面看,《法國販毒網》與老套的犯罪偵破片沒有什麼區別,包含的元素也不外乎個性迥異的兩個警察搭檔、槍戰、追車、暴力等,甚至於,導演不但沒有為影片注入更新的元素,反而將這些偵破片的符碼高度簡化成一點,即“追逐”這一母題上。全片至少有四分之三的篇幅用在描寫正協雙方追逐與反追逐的較量上。

影片除了開始的機場起交待作用的戲外,主要是由六場“追逐戲”結構起來的。

《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
一、跟蹤遊戲:用警探道爾自己的話說,“就是個遊戲”,這次跟蹤緣起於他在酒吧盯上了一個 義大利人,職業嗅覺使他對這個人產生了懷疑,但同時,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他在酒吧前的廣場輕鬆地啃著麵包,與陌生女人搭訕,他扔給魯索的一頂經常出現於早期警匪片中的 草帽,以及那些好似打賭的對白,魯索對這次跟蹤的厭煩都可以感受到它的遊戲性,導演的目的也在與此,實際上,他沒有在影片中提出任何道理,而僅僅是遊戲。

在這場戲中,導演採用了兩組鏡頭,對跟蹤者道爾兩人紀錄片式的跟拍,對被跟蹤者義大利人遠景式的偷拍,大量的主視鏡頭產生了一種被侵犯感,然而就同在《放大》中一樣,正是這種偷窺欲導致一次重大發現,與這種某頓相符的是影片採用了壓迫感和切割感都很強的主鏇律中加入輕快鋼琴的配樂,暗示著這場遊戲的真正意義。

二、初次交手:在這場戲中,導演幾乎使用了所有紀錄片的攝影方式,快速變焦、大幅度迅速搖移,跟拍,以及提前放置在高處的攝影機。配樂被去掉,代之以自然的環境音效,鏡頭基本對雙方都保持了客觀的距離,主視鏡頭大量減少,而且與普通遠景鏡頭的界限模糊,因為在這場戲中,勢力雙方處在相似的境地,被跟蹤的阿蘭.夏赫尼爾一方需要擺脫跟蹤,偵探一方同樣不能暴露身份,甚至在這場追逐中,道爾一方反而處於劣勢,所以他們經常被遮擋在其它物品或隱藏在茫茫人群中。拍攝夏赫尼爾的鏡頭也相對比較穩定,他的心理處於優勢。由於這是一次多對多的較量,故而鏡頭的運動和鏡頭內人物的運動都顯得靈活多變,例如在交待警方四個人的方位時,採用了快速橫移的俯拍全景鏡頭,在三個方向上連續運動;而玻璃櫥窗前的一場戲,先是道而站在那裡,接著夏赫尼而從右側轉過來,路過道爾向左,道爾向右前方出畫,鏡頭向右橫搖,將魯索框如畫面,接著魯索向鏡頭方向跑過來,路過鏡頭,攝像機再向左搖。

三、雙雄爭鋒:這次“追逐”緊張中充斥這一些戲謔的輕鬆成分,這是道爾赫夏赫尼爾之間第一次正面交鋒,也是一場追蹤與反追蹤的好戲。一方要擺脫跟蹤,另一方則要努力不暴露身份。

進入捷運車站之前,鏡頭分別對兩人進行了跟拍,只有兩次為了交待兩人的實際距離,將道爾和夏赫尼爾並置在一個鏡頭內,夏赫尼爾好像是遙遠的地平線,可以看到,但怎么也追不上,特別是在進入捷運前,導演將道爾和夏赫尼爾匆匆走過街道的腿部特寫交叉剪輯在一起,將這種概念推到及至。一直到夏赫尼爾上了捷運有走下來,道爾也跟著下車,兩人同時出現,然而,這一同時出現並不是道爾的順利,相反,原本這種距離雖然給跟蹤造成了麻煩,但不至於讓夏赫尼爾發現自己,而現在,這種獨立空間不存在了,夏赫尼爾站在前景靠右的位置,試圖張控局勢,而道而則顯得有點措手不及。接著在道爾打電話的那個鏡頭中,夏赫尼爾主動走到原本只屬於到爾的空間,這是他的第一次挑釁,同時也暗示了他已胸有成竹。最精彩的部分發生在夏赫尼爾再次登上捷運,道爾也跟了上去,他兩再次被放在一個鏡頭中,道爾處在前景的虛焦點中,夏赫尼爾雖然在後景中顯得很渺小,但焦點卻清楚了給了他,這樣道爾看似主動出擊的行為其實並沒有張控局勢,只是虛幻的勝利,結果,夏赫尼爾再次下車,道爾跟下來,夏赫尼爾上車,道爾上車,夏赫尼爾的手杖抵開車門,下車,道爾下車,夏赫尼爾上車,車門關上,列車開走。夏赫尼爾從車門後對被耍的道爾挑釁的招手,道爾氣氛地跟著車跑,接著,攝影機跟著捷運將道爾遠遠地拋在後面,鐵道的黑暗逐漸吞噬畫面,在這場較量中,老謀深算的夏赫尼爾像魔術師一樣,用一根手杖決定了勝負,黑暗戰勝了正義。這場戲並不是完全寫實的,因為攝影機顯得過於聰明,而且出現了太多含意,除了寫實的打光,寫實的音效外,捷運的這場戲可以說是擁有寫實外形和感覺的表現主義,導演要傳達的娛樂元素已經暗渡陳倉的直擊觀眾心理。

四、速度與激情:這是全片中最令人激動的段落,也是電影史上經典的一幕追車戲。攝影機重新回到紀實的角度和位置,應當注意到的是,攝影機的角度和位置是這場戲充滿速度與力量的關鍵,除了個別幾個鏡頭,導演基本使用了主視鏡頭,譬如列車車頭,這個位置雖然在影片中沒有確切的觀察者,但這是因為如此,觀眾才很自然的取而代之;此外是道爾車頭的位置,這個位置接近於道爾的主視鏡頭,但由於更貼近地面,而顯得不同尋常,此外還有道而的主視鏡頭,這兩個鏡頭加上火車頭前的機位,將這個段落表現得即真實而且不乏視覺衝擊力。此外還有列車上人群騷亂和列車撞擊時的兩組鏡頭在整個平面的速度衝擊中再掀起層層漣漪,使影片再生激情。

最終,正邪雙方在樓梯口相遇,音樂出現,導演開始採用正反打鏡頭以及風格化的動作設計,給這個寫實性的段落畫上了一個藝術化、易辨認的結尾。而歹徒被槍擊中是那個向外放射狀的動作構圖也為《法國販毒網》貼上了一個獨特的標籤,同時也使得道爾和觀眾在長達7分多鐘的追擊產生的熱血沸騰突然釋放。

五、埋伏:這場戲沒有追逐,但守株待兔也是追逐的一種形式,場景設計在一條陰暗的、杳無人跡的巷子中,用光和物體造型頗有“黑色電影”的風格,尤其是從煙囪和下水道上冒出的煙霧,一方面使這種黑色風格更加形式化,另一方面給這條安靜的街道增加的幾分不確定性和神秘感。這個場景似乎是導演對傳統警匪片的敬禮。

六、結束:在這場戲中,道爾已經一種瘋狂的狀態中,在那間陰暗、骯髒,充滿玄機的庫房裡,道爾完全不顧周圍的危險,他的表演與魯索的表演形成了對比,現實了他在整個追逐過程中日益增加的憤怒與仇恨,他不想再一次被夏赫尼爾甩掉,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攝影機靜止在那裡,任憑道爾獨自一人走向畫面深處充滿危險的環境,再此之前,道爾已經誤殺了自己人,這個鏡頭顯然對道爾此時的瘋狂顯得無可奈何,這種任他而去的態度,顯示了道爾在這場較量中已經走的太遠,已經失去了理智。而至於孰是孰非,孰勝孰擺,鏡頭沒有再做任何表現,這使得最後的槍聲顯得格外落寞與無可奈何……

演職人員

《法國販毒網》 威廉·弗萊德金
導演:

威廉·弗萊德金  William Friedkin

出生日期: 1935年 8月29日 

出生地點: Chicago, Illinois, USA

星座: 處女座

威廉·弗萊德金曾執導過《十二怒漢》(12 Angry Men)和《魔鬼保姆》(The Guardian)。

主要演員

《法國販毒網》 吉恩·哈克曼

吉恩·哈克曼 GeneHackman

出生:1930年1月30日
星座:水瓶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身高:188cm

出生在一個破裂的家庭,16歲的他報名參軍,在海軍陸戰隊服了三年役,退役後他前往紐約,一開始只是攬一些雜活,後來進入伊利諾斯州大學學習新聞和電視製作。吉恩直到30歲才決定從事演藝事業,他加入了加利福尼亞的Pasadena劇院,據聞,他和同學兼室友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曾雙雙被認為是最沒前途的演員。哈克曼回到紐約後在夏令劇目和非百老匯劇中擔任演員。1964年他被選中在百老匯舞台劇《Any Wednesday》中扮演年輕的原告,他也因此獲得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主演的1964年影片《亂絲情網》(Lilith)中的一個小角色。比蒂在下部影片《邦妮和克萊德》 (Bonnie and Clyde)中再次選用哈克曼扮演他的兄弟,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此後吉恩再次憑藉1970年影片《我永不為父親唱歌》 (I Never Sang for My Father)獲得該項提名。1972年他終於以《法國販毒網》 (The French Connection)贏得奧斯卡獎。

哈克曼40歲時出演《夜行客》 (NightMoves)、 《咬緊子彈》 (BitetheBullet)、《海神號遇險記》(ThePoseidonAdventure)等影片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和深度。作為一個演員的哈克曼可謂是個多面手,既能演《新科學怪人》(YoungFrankenstein)這樣的喜劇,又能演《超人》 (Superman)中邪惡的大反派;既是《非常手段》(ExtremeMeasures)中工作重於一切的醫生,又是《赤色風暴》(CrimsonTide)中面臨核毀滅危機的隊長。一開始拒絕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不可饒恕》(Unforgiven)片約,哈克曼最終接受了小比爾這個角色,憑藉出色的演技他贏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此後也不再對西部片抱有偏見,並出演了《格羅尼默:一個美國傳奇故事》(Geronimo:AnAmericanLegend)、《執法悍將》(WyattEarp)和 《致命快感》 (The Quickandthe Dead)等影片。

解構劇作

首先先把這部片子看幾遍,然後把與劇情無關的部分去掉,就會發現這部100分鐘的片子竟然其中只有6分鐘與劇情有關係。這裡我只對前20分鐘進行一下,如果如果感興趣你可以自己動手也作一下,畢竟,學電影是個自己動手的過程。

鏡頭1歐洲港口城市
2---9是法國警探監視頭號毒販
10--17警探回家
18--27警探被殺
這27個鏡頭中也就6個鏡頭與情節有些關係,尤其是第10個鏡頭到第17個鏡警探回家這段,與劇情沒有任何的關係,就是他在路上繞來繞去。不停的從縱深走來又走向縱深。但這樣的運動有縱深,好看。如我們把第9個鏡頭與第17個鏡頭接在一起中間的全刪掉,情節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
28--78主要角色出現從開始的酒吧外逗小孩到毆打毒販,這段50個鏡頭與情節根本就沒有任何關係。而且42到63。這21個鏡頭只是為了表現追逐的過程。雖然整個運動的過程,節奏很好。79--84這6個毒販在碼頭的鏡頭與情節無關。
85-86兩個鏡頭是汽車駛向縱深與從縱深駛來再駛向縱深,與情節無關,但很好看。
87--95毒販回家與妻子聊天。雖然也有對話,但是它與整個故事沒有直接關係,可有可無,可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第88個鏡頭,背景由灰綠的山搖到灰藍色的海面,光線由順光搖到逆光。變化很豐富。毒販家的環境同時也出來了。毒販妻子的白毛衣在逆光下很有質感。
96--100警探下班要去酒吧,這段勉強可以算到情節中。但是如果我們刪去他同樣不影響劇情的發展。

101---138酒吧內警探開始注意毒販。影片在這裡讓我們看到了3個黑人女歌手,他們黑色的皮膚白色的低胸裝,以及毒販那個漂亮的女朋友,包括歌手唱的歌都很好看,好聽。劇情可以說從這裡才開始,此時的放映時間已經到15分鐘了。這段如果從劇情來考慮只需要2到3個鏡頭就夠用了。
從139開始警探跟蹤毒販,電影上有一段她戲弄玩過路女人回到自己的車裡,從他開始向車走到進車兩個鏡頭就夠用了,而他進車用了9個鏡頭。那中間的這些鏡頭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完全是為了看的需要。包括他進車後向后座扔去的那個淺黃色的帽子,都是為了更好看,與情節沒有任何關係,這個帽子在後來的跟蹤中出現,不過也是為了平衡一下畫面的顏色。
157開始路上跟蹤到211結束跟蹤。這段與劇情有關的鏡頭是警探跟蹤毒販看到他們換車,在見到他們換車前電影用了35個鏡頭來表現跟蹤。然後再跟蹤他們到隱蔽用的糖果商店,這裡用了8個鏡頭,包括警探把車開到遠處再拐回來。而全部這個跟蹤過程用8個鏡頭就可以說清。那其他六十多個鏡頭用來做什麼?全部是為了好看。此時電影已經進行了20分鐘30秒了,我們可以看到真正與劇情有關係的鏡頭不過30個左右,而其他180多個鏡頭被用來安排記錄各種與情節無關的運動,但是這個部分很好看,要是一部娛樂電影到現在還不能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或許就沒有看的必要了。

數鏡頭實在是太累了,呵呵,這部片子總共100分鐘。他講了一個法國毒販把毒品藏到汽車內然後運到美國進行交易被美國警探破獲的故事,整個與此相關的部分也就6分多鐘,而從43分開始到52分結束的盯梢,55分開始到62分鐘結束的跟蹤以及68分開始到77分鐘結束的汽車追火車都是與情節都沒有關係的。但是他們拍的很好看,而且也是這部娛樂片最好看的部分。沒有這些只為了“看”而安排的鏡頭,這部娛樂電影根本就不會在當年賣座。

精彩對白

Jimmy 'Popeye' Doyle: The son of a bitch is here. I saw him. I'm gonna get him.

《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
[Popeye presses his search of the abandoned crematorium]

Jimmy 'Popeye' Doyle: Son of a bitch.

Buddy "Cloudy" Russo: You wanna play "hide the salami" with his old lady?

Jimmy 'Popeye' Doyle: You dumb guinea.

Buddy "Cloudy" Russo: How the hell was I supposed to know he had a knife.

Jimmy 'Popeye' Doyle: Never trust a nigger.

Buddy "Cloudy" Russo: He could have been white.

Jimmy 'Popeye' Doyle: Never trust anyone!

[first lines]

Jimmy 'Popeye' Doyle: Merry Christmas. What's your name little boy?

Little Boy: Eric.

Jimmy 'Popeye' Doyle: Uh-huh, Eric. What do you want for Christmas Eric? Hmmm?

Jimmy 'Popeye' Doyle: [conficating drugs in a bar] What is this a fuckin' hospital here?

Jimmy 'Popeye' Doyle: Hey you! Haircut! Where are you goin'?

穿幫鏡頭

連貫性:汽車/列車追逐四次經過相同的學校,兩次在各自的方向。

連貫性:在追逐場景中的捷運列車車廂是R-42系列的。在與汽車相撞的時候,列車車廂直接掛在Popeye汽車的上面,可以看到是由老式的R-32 車廂組成。

影片續集

《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續集》海報
片名: 法國販毒網續集
英文名:French Connection II
導演: 約翰·弗蘭肯海默
主演:吉恩·哈克曼
類型:犯罪 劇情動作
上映:1975年01月21日
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法語
評分:6.4/10(1605) 
顏色:彩色 聲音:Mono
時長:119分鐘
分級: 瑞典:15 澳大利亞:M 英國:18

劇情簡介:由於《法國販毒網》在當時引進了很大的轟動,其主演吉恩.哈克曼再次扮演美國“卜派"前往法國馬賽港追輯上集中逃脫的販毒頭目。可惜這次他卻是虎落平陽,竟被毒販抓到了,並且給他注射了海洛因,使他也成了一個癮君子。在導演約翰.弗蘭肯海默的別出心裁的安排和處理下,本片在人物性格和心理描寫方面大獲成功,特別是卜派在與毒癮作對抗時的場面真的很驚心動魄,當然本片較上集的動作場面已經相對減少。

經典海報

                           

《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

精彩劇照

《法國販毒網》《法國販毒網》
《法國販毒網》劇照

奧斯卡歷屆最佳影片

影片名第81屆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第80屆 《老無所依》、第79屆 《無間道風雲》、第78屆 《撞車》、第77屆 《百萬寶貝》、第76屆 《指環王3》、第75屆 《芝加哥》、第74屆 《美麗心靈》、第73屆 《角鬥士》、第72屆 《美國美人》、第71屆 《莎翁情史》、第70屆 《鐵達尼號》、第69屆 《英國病人》、第68屆 《勇敢的心》、第67屆 《阿甘正傳》、第66屆 《辛德勒的名單》、第65屆 《不可饒恕》、第64屆 《沉默的羔羊》、第63屆 《與狼共舞》、第62屆 《為戴茜小姐開車》、第61屆 《雨人》、第60屆 《末代皇帝》、第59屆 《野戰排》、第58屆 《走出非洲》、第57屆 《莫扎特》、第56屆 《母女情深》、第55屆 《甘地傳》、第54屆 《火的戰車》、第53屆 《普通人》、第52屆 《克萊默夫婦》、第51屆 《獵鹿人》、第50屆 《安妮·霍爾》、第49屆 《洛奇》、第48屆 《飛躍瘋人院》、第47屆 《教父II》、第46屆 《騙》、第45屆 《教父》、第44屆 《法國販毒網》、第43屆 《巴頓將軍》、第42屆 《午夜牛郎》、第41屆 《奧立佛》、第40屆 《炎熱的夜晚》、第39屆 《四季之人》、第38屆 《音樂之聲》、第37屆 《窈窕淑女》、第36屆 《湯姆·瓊斯》、第35屆 《阿拉伯的勞倫斯》、第34屆 《西區故事》、第33屆 《桃色公寓》、第32屆《賓虛》、第31屆 《琪琪》、第30屆 《桂河大橋》、第29屆 《環球旅遊80天》、第28屆 《馬蒂》、第27屆 《在江邊》、第26屆 《永垂不朽》、第25屆 《戲中之王》、第24屆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第23屆 《慧星美人》、第22屆 《一代奸雄》、第21屆 《王子復仇記》、第20屆 《君子協定》、第19屆 《黃金時代》、第18屆 《失去的周末》、第17屆 《與我同行》、第16屆 《卡薩布蘭卡》、第15屆 《忠勇之家》、第14屆 《青山翠谷》、第13屆 《蝴蝶夢》、第12屆 《亂世佳人》、第11屆 《浮生若夢》、第10屆 《左拉傳》、第9屆 《歌舞大王齊格飛》、第8屆 《叛艦諜血記》、第7屆 《一夜風流》、第6屆 《亂世春秋》、第5屆 《大飯店》、第4屆 《壯志千秋》、第3屆 《西線無戰事》、第2屆 《紅伶秘史》、第1屆 《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