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百老匯首演:1975年6月3日
場次:936場(24場預演)
地點:第四十六街劇院(46thStreetTheatre)
創作團隊
作曲約翰·坎德爾(JohnKander)
作詞弗雷德·艾伯(FredEbb)
編劇鮑伯·佛西(BobFosse)和弗雷德·艾伯(FredEbb)
根據穆玲·達拉斯·華金斯(MaurineDallasWatkins)話劇《芝加哥》改編,取材於20世紀20年代末芝加哥地區真實謀殺案及法庭審判事件。
導演鮑伯·佛西(BobFosse)
編舞鮑伯·佛西(BobFosse)
舞美設計托尼·瓦爾頓(TonyWalton)
服裝設計帕特里西亞·茲普魯特(PatriciaZipprodt)
燈光設計朱爾斯·費雪(JulesFisher)
音響設計阿比·雅格布(AbeJacob)
演員 格溫·沃登(GwenVerdon),契塔·里弗拉(ChitaRivera),傑里·奧巴赫(JerryOrbach),巴尼·馬丁(BarneyMartin),M·奧豪海(M.O'Haughey)
百老匯重排:1996年11月14日
場次:至今仍在上演(25場預演)
地點:1996年11月14日至1997年2月9日在理察·羅傑斯劇院(RichardRodgersTheatre),1997年2月11日至2003年1月26日在舒伯特劇院(ShubertTheatre),2003年1月29日至今在大使劇院(AmbassadorTheatre)
劇本改編大衛·湯普森(DavidThompson)
導演沃爾特·鮑比(WalterBobbie)
編舞安·瑞金(AnnReinking)依循鮑伯·佛西(BobFosse)風格創作。其中《狂熱吊帶舞》採用鮑伯·佛西在原版演出中的編舞。
舞美設計約翰·李·比蒂(JohnLeeBeatty)
服裝設計威廉·埃薇·朗(WilliamIveyLong)
髮型設計羅納爾多·比亞錢普(RolandoBeauchamp)
燈光設計肯·比靈頓(KenBillington)
音響設計斯科特·利赫爾(ScottLehrer)
首演演員 安·瑞金(AnnReinking),碧比·紐沃斯(BebeNeuwirth),喬爾·格雷(JoelGrey?),詹姆斯·諾頓(JamesNaughton),D·莎貝拉(D.Sabella?)
倫敦西區演出:1997年11月18日
場次:演出至今
地點:1997年11月18日至2006年4月在阿德爾菲劇院(AdelphiTheatre),2006年4月至今在劍橋劇院(CambridgeTheatre)
該版本與1995年百老匯版是同一個創作團隊
首演演員 魯西·亨雪爾(RuthieHenshall),烏特·倫泊爾(UteLemper),亨利·古德曼(HenryGoodman),奈格爾·普蘭納(NigelPlaner),查爾斯·威利斯(CharlesVerllis)
創作背景
1926年,芝加哥發生了一起重大謀殺案,嫌疑犯在律師高超的法庭手段幫助下被判無罪,逍遙法外,並因此成為當時的風雲人物。記者穆玲·達拉斯·華金斯(MaurineDallasWatkins)深入調查案件始末,出色的完成了新聞報導,以此為藍本創作了話劇《芝加哥》,取得巨大轟動。1942年,話劇搬上銀幕,更名《羅西·哈特》。
1953年,因為《康康舞》名揚百老匯的格溫·沃登被電影《羅西·哈特》,希望將其改編為音樂劇。儘管諸多投資商願意為已經成名的沃登投資新戲碼,卻紛紛因為故事題材過於大膽而退卻。同時華金斯拒絕出讓改編著作權。20世紀60年代,華金斯去世後,沃登與丈夫鮑伯·佛西共同得到著作權,著手改編。同時邀請到約翰·坎德爾(JohnKander)和弗雷德·艾伯(FredEbb)擔任詞曲創作。儘管艾伯與佛西同時擔任編局,佛西實質上包攬所有決定權,艾伯主要做執行。佛西將故事建構在異常黑暗的社會背景基礎上,用徹底顛覆的風格處理情節和人物。坎德爾與艾伯從20年代歌舞雜耍中吸取靈感,用歌舞雜耍構建全劇的音樂布局,將社會事件娛樂化,更突顯佛西的黑色幽默特徵。
演出排練因為佛西的健康狀況惡化而擱置,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佛西回到劇組,以自己親身情感起伏為基礎,向故事創造了更黑暗的結尾。讓兩位女殺人犯聯手,共同揚名芝加哥,並授意坎德爾與艾伯將尾聲曲由簡單的熱鬧改成“謳歌”生命的偉大,將故事的反諷意味推向了極至。
1975年《芝加哥》在百老匯隆重首演,布萊希特式間離風格讓當時的觀眾難以適應,過分露骨的表演也影響了演出的傳播度。不過演出票房良好,直到格溫·沃登因喉嚨問題住院,主要依仗明星導演,演員魅力吸引觀眾的《芝加哥》面臨落幕的危機。麗莎·明內莉(LizaMinneli)出手相助,擔任女主角直到沃登康復。演出不幸遭遇當時最為轟動的《歌舞線上》,《歌舞線上》通過充滿人性關懷的情節和人物感動了觀眾,讓充滿辛辣諷刺的《芝加哥》難以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同。在托尼獎角逐中,《芝加哥》全面惜敗《歌舞線上》。兩年後,演出落下帷幕。
1995年,紐約城市中心舉行的《喝彩》系列演出中,《芝加哥》以演唱會形式搬演,沃爾特·鮑比(WalterBobbie)擔任導演,鮑伯·佛西的前女友兼得意門生安·瑞金(AnnReinking)遵循其風格為演出編舞。儘管只有兩周時間排練,同時演出幾乎沒有布景道具,服裝設計簡約,仍然引起巨大轟動。創作團隊開始考慮將演出搬上百老匯舞台。製作人芭利與弗蘭·偉斯勒(Barry&FranWeissler)看中了演出的巨大潛力,為其投資,並希望保留演唱會的簡約風格。儘管同時期風行百老匯舞台的是清一色高投資大製作音樂劇,《芝加哥》傑出的歌舞和辛辣的諷刺,和改良版編舞蹈的含蓄,更受到觀眾的喜愛。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並終於得到托尼獎應有的肯定。
1997年,同一製作在倫敦西區開演,延續了百老匯的轟動。隨後演出在各國扮演,翻譯成10種語言,風靡全球。舞台版的巨大成功吸引了好萊塢的關注,2002年,電影《芝加哥》問世,並成為奧斯卡獎的最大贏家。
劇情介紹
歌舞雜耍明星維爾瑪·凱利(VelmaKelly)吟唱著爵士春秋向觀眾介紹20年代芝加哥的紙醉金迷,並見證了群舞女郎羅西·哈特(RoxieHart)謀殺情人弗雷德·凱瑟利(FredCasely)。羅西向丈夫艾莫斯(Amos)謊稱自己殺死了搶劫犯,艾莫斯決定幫妻子頂罪,但隨即發現妻子謀殺情人的真相,他將羅西送進了監獄。監獄裡,羅西聽到了各個女囚因為五花八門的理由謀殺了丈夫或者情人的故事,也包括維爾瑪。監獄看守莫頓媽媽(MamaMorton)是個典型的貪官,在接受羅西賄賂後,她將維爾瑪的律師比利·弗林(BillyFlynn)介紹給羅西,此君號稱具有能幫耶酥洗清罪名的能力。
因為羅西案件的巨大價值,比利迅速冷落了維爾瑪,他在報社記者陽光瑪利(MarySunshine)幫助下,杜撰了諸多故事,將羅西改造成一個受人同情的女性,輿論無不認為羅西的謀殺情有可原。羅西因此成為風雲人物,搶盡維爾瑪風頭。維爾瑪試圖說服羅西出獄後,與她一起演出,遭到拒絕。新的殺人犯出現,開始搶奪羅西的風光,於是她假稱懷孕,再度吸引媒體關注。
羅西的丈夫非常興奮自己即將成為父親,但比利暗示他並不是孩子的父親,他憤怒的決定離婚,從而感慨自己淒涼而渺小的人生。維爾瑪向比利展示自己將在法庭上使用的贏得陪審團的花招,卻被告之對她的審判被拖延。比利將維爾瑪的招數教給羅西,兩人完美配合,把法庭變成了他們展示才華的雜技劇場。維爾瑪眼見自己的一切被羅西搶走,卻無能為力,惟有在監獄裡和莫頓媽媽感嘆世風日下。儘管羅西被判無罪,但因為新的謀殺案出現,她被人遺忘,為了再度獲得輿論的注意,她與維爾瑪聯手,兩位女囚共舞,再度震撼芝加哥。
曲目介紹
第一幕:
序曲(Overture) 爵士春秋(AllThatJazz) 滑稽小心肝(FunnyHoney) 監獄探戈(CellBlockTango) 當你對媽媽好(WhenYou'reGoodToMama), 輕拍舞(TapDance) | 我所關心的是愛(AllICareAboutisLove) 一丁點好心(ALittleBitofGood) 我們同時沖向槍(WeBothReachedForTheGun) 羅西(Roxie) 我不能獨自完成(ICan'tDoItAlone) 我本人最好的朋友(MyOwnBestFriend) |
第二幕:
間奏曲(Entr'acte) 我認識一個姑娘(IKnowaGirl) 我和我的寶貝(MeandMyBaby) 玻璃紙先生(Mistercellophane) 當維爾瑪佐證(WhenVelmaTakestheStand) | 金光閃閃(razzleDazzle) 經典(Class) 現如今(Nowadays) 狂熱吊帶舞(HotHoneyRag) 尾聲(Finale) |
所獲成就
百老匯首演版榮獲
1976年托尼獎(TonyAward)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編劇,最佳音樂劇曲譜,最佳音樂劇男主角,兩項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舞美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燈光設計,最佳編舞,最佳音樂劇導演提名。
1976年戲劇世界獎(DramaDeskAward)傑出燈光設計獎和傑出音樂劇男主角提名。
百老匯重排版榮獲
1997年托尼獎最佳重排音樂劇,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燈光設計,最佳編舞,最佳音樂劇導演獎,最佳音樂劇女配角,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1997年戲劇桌獎傑出重排音樂劇,傑出音樂劇女主角,傑出音樂劇男配角,傑出編舞,傑出音樂劇導演,傑出燈光設計獎,傑出音樂劇男主角,傑出音樂劇女配角提名。
其劇組錄音獲得格萊美獎(GrammyAward)最佳音樂劇唱片獎。
烏特·倫泊爾(UteLemper)作為演出後來的演員之一獲得了1999年戲劇世界獎(TheatreWorldAward)最佳音樂劇女主角獎,這種以非原班演員身份獲獎的情況非常少見。
倫敦西區版榮獲
1998年勞倫斯·奧利弗(LawrenceOliverAward)最佳音樂劇製作獎,和傑出音樂劇女主角獎。
相關評價
20世紀70年代,《芝加哥》因為黑暗的題材和過於大膽的舞台處理,沒能得到應有的肯定。90年代,因為明星兇殺醜聞層出不窮,觀眾已經開始逐漸接受類似題材,同時新版表現方式更為含蓄,容易被更廣泛的觀眾群接受。
在宏偉巨製充斥百老匯的時代,《芝加哥》沒有華麗的布景和服裝,也沒有讓人咋舌的舞台奇觀,完全憑藉劇本和歌舞的藝術魅力贏得觀眾並獲得巨大成功,是對百老匯舞台奇觀化製作風潮的有力反擊。
《芝加哥》現成為百老匯音樂劇歷史上最長壽的重排,和演出擋期第七長的演出。2006年,2007年,百老匯和倫敦西區分別慶祝了上演10周年,它成為倫敦西區最長壽的百老匯音樂劇。
《芝加哥》已經在荷蘭,瑞典,奧地利,匈牙利,巴西,塞普路斯,南非,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亞,挪威等國家進行駐地演出,並在亞洲歐亞國家進行大規模巡演。
《芝加哥》本身的影響力吸引了大量明星,美國電影明星,流行歌手普遍顯示出加入劇組的熱情,他們的加盟也為演出本身增添光彩。諸多非美國演員因為在本國版《芝加哥》中的傑出表現被製作人看中,他們因此獲得了在百老匯演出的機會,來自墨西哥,澳大利亞,德國,荷蘭的演員,都憑藉《芝加哥》敲開百老匯大門。
2002年,電影版《芝加哥》問世,羅伯·馬歇爾(RobMarshall)擔任導演,理察·基爾(RichardGere)扮演律師比利,蕾妮·齊威格(RenéeZellweger)扮演羅西,凱薩琳·澤塔-瓊斯(CatherineZeta-Jones)扮演維爾瑪。所有歌舞段落通過羅西的幻想來呈現,刪除了《一丁點好心》,《我本人最好的朋友》,《我認識一個姑娘》,《我和我的寶貝》,《經典》5首歌,並將羅西角色的黑暗程度予以淡化。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輯等多項大獎。
視頻欣賞
歐美經典音樂劇
歐美音樂劇是當今世界舞台上非常成功的戲劇藝術。歐美音樂劇,包括《歌劇院魅影》在內一大批精品音樂劇及享譽世界的音樂劇大師們,以其精妙絕倫、令人痴迷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億萬觀眾,創造了票房的奇蹟。2008年10月百老匯原裝音樂劇《阿依達》,登入中國,參演在江蘇南京舉辦的第31屆世界戲劇節,成為國際頂級演出的一大看點和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