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艦諜血記》

《叛艦諜血記》

《叛艦諜血記》是一個發生在英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事件,述說的是在邦蒂號軍艦上由於年輕的海軍士官拜姆和大副克里斯蒂不滿艦長的兇殘虐待而帶領水手們發起叛亂。

基本信息

《叛艦諜血記》《叛艦諜血記》

譯 名:《叛艦喋血記》
片 名:Mutiny on the Bounty
導 演: 弗蘭克·勞埃德 Frank Lloyd
類 型:冒險 / 劇情
主 演查爾斯•勞頓 Charles Laughton
克拉克•蓋博 Clark Gable
大衛•尼溫 David Niven
弗朗肖•托恩 Franchot Tone
唐納德•克里斯普
編 劇查爾斯•諾德霍夫 Charles Nordhoff
詹姆斯•諾曼•霍爾 James Norman Hall
出 品:美國
片 長:132 min
發行時間:1935年11月08日(美國)

獲獎:1935年第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劇情簡介

1787年,著名的英國皇家海軍兵艦“龐迪號”運載著麵包果樹苗從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駛向牙買加。“龐迪號”艦長剛愎自用、殘忍兇狠。因兵艦在航行途中遭到風暴,眼看不能按期抵達目的地,布賴十分急躁,他不顧部下死活,強迫他們全速駛船。這件事引起了年輕的海軍士官生拜姆和大副克里斯蒂的不滿。克里斯蒂在水手們中間很得人心,大家都樂意跟他交朋友。布賴陷入孤立,對克里斯蒂恨之入骨,動輒就欺侮他,事事與他作對。當“龐迪號”卸完貨再次起航時,有幾名水手不堪艦長的虐待,準備逃跑,但被布賴發現。他對他們嚴酷懲罰,激起了水手們極大的憤慨。以克里斯蒂為首的絕大多數人都起來造反,經過激烈搏鬥,布賴及其死黨就擒,被扔進了一艘小艇,放逐到汪洋大海中。正當起義的水手們沉浸在幸福中返回塔希提島時,布賴等已被英國海軍救起並準備對克里斯蒂他們下毒手了……

幕後花絮

影片通過一個富於冒險和浪漫色彩的軍事題材故事,把矛盾衝突集中在一次充滿驚濤駭浪的航行中,塑造了艦長和大副克里斯蒂兩個性格鮮明的銀幕形象。該片的情節發展緊張激烈,節奏明快,因而獲第8屆奧斯卡(1935)年最佳影片金像獎。本片中的三個男主角,查爾斯•勞頓、克拉克•蓋博、和弗朗•托恩演出精彩,同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是奧斯卡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紀錄。

精彩評論

《叛艦喋血記》的劇情改編自真人真事。在1930年代初,美國作家麥爾斯•諾霍夫詹姆斯•諾曼霍爾將英國軍艦“獎金號”叛變的事件寫成小說,米高梅公司買下攝製著作權,花了200萬美金將它搬上銀幕,成為此事件的第一個電影版本。1962年,導演劉易斯•邁史東將同一故事重拍成三小時長片,由屈佛•霍華和馬龍•白蘭度主演,主要人物和劇情的細部處理與第一個版本稍有不同。到了1984年,同一事件第三度搬上銀幕,由澳大利亞導演羅傑•唐納森率當紅的澳大利亞小生梅爾•吉勃遜和英國巨星安東尼•霍普金斯等主演,故事則改編自理察德•霍夫的小說《布萊艦長》,英文片名改為(The Bounty)。

《叛艦諜血記》《叛艦諜血記》
本片故事發生於1787年,英國皇家海軍兵艦獎金號奉命自朴斯矛茲港出發,前往大溪地找尋一種名為“麵包樹”的植物,然後將它送往牙買加,讓東印度公司在當地大量繁殖。負責此項任務指揮的是威廉•布萊艦長,他是一個典型的冷血軍官,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帶兵方法極為嚴酷,具有偏執狂的驚人意志,凡事一意孤行,以至作出種種違反人性的命令,最後導致獎金號的叛變。

跟威廉•布萊艦長採取相對立場的是大副弗萊徹•克里斯琴,他是年輕開朗,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優秀軍官,對下級船員採取尊重態度,眼看他們受到艦長的獨裁統治而生不忍之心,但同時他也具有謹守分際的理智,希望透過正當的進言來改變船上惡劣的氣氛。直至布萊艦長一再虐待船員,視人命如草芥,克里斯琴才忍無可忍揭竿而起,率領飽受欺凌的手下占據獎金號,把布萊艦長和他的親信趕下小艇,然後將船開到南海天堂般的大溪地。

夾在正反兩大力量之間扮演平衡角色的是海軍少尉候補見習官羅傑•拜漢。拜漢是個理想主義青年,出身書香世家,對人生懷抱著樂觀的期待,不料首次登上軍艦出任務,就碰上了航海史上最激烈的一次軍艦叛變行動。對於布萊艦長過份粗暴和非人道的管理方式,拜漢也深感不滿,但他並沒有倒向克里斯琴那邊參加叛變行動。他一直扮演冷靜的第三者角色,跟克里斯琴維持朋友關係,但遇到機會他也堅持要回到英國說出叛變事件的真相。可是,具有偏執狂的布萊艦長在遍尋不獲克里斯琴劫持的獎金號之後,竟然拿拜漢當代罪羔羊,讓他在軍事法庭中以叛變罪被起訴,最後還被判死刑。拜漢為了爭取正義和人性尊嚴在法官面前慷慨陳詞,指出布萊對待船員有如奴隸,克里斯琴與船員的叛變不過是爭取成為“自由英國人”的逼不得已手段。最後,拜漢獲得英國皇宮特赦,再次充滿信心地登上另一艘軍艦進行新的任務。

在導演弗蘭克•勞埃德的處理下,本片的結構明顯地分為前、中、後三段,重點各有不同。前段主要是介紹人物性格,並以層層升高的方式建立布萊艦長與克里斯琴大副互相對立的氣氛。一開始克里斯琴負責到酒館去找船員上獎金號出任務,以及他規勸不忍離開嬌妻幼子的年輕水手巴克斯,都可看出克里斯琴宅心仁厚,擅長人際關係的個性。因此他得到下級船員的信任,最後並推舉他成為叛變事件的首領,便是順理成章的發展。相對而言,布萊艦長在獎金號尚未啟航之前便已展露出其不近人情的冷酷性格,竟然明知道被懲罰的船員已去世仍下令鞭屍,讓目睹此情此景的船員留下極深刻的印象。軍艦離港後,布萊為了確立其絕對權威,一再發出不近人情的命令,並且不容別人抗辯。例如他為了處罰打架的船員,命令他爬到高高的前桅上,縱使遇到大風雨幾乎喪命仍不準下來;年老的船員因病躺下休息,但布萊命令船員在甲板集合時堅持每個人都要參加,結果老人硬撐著上了甲板,但隨即便命喪在克里斯琴的懷中;年輕船員要求喝水,布萊便下令把他拋下海中喝海水,終於一命鳴呼。這些事件一再發生,在船員之間普遍醞釀了一股反對布萊艦長的情緒,而克里斯琴不滿布萊的情形也逐漸達到了公開決裂的地步。正當兩人面臨攤牌之際,獎金號終於抵達了大溪地這個目標島嶼。緊張的氣氛登時一轉,進入全片最具浪漫柔情氣息的中段情節。

《叛艦諜血記》《叛艦諜血記》
中段的主景是熱情洋溢的熱帶海島,不但風光明媚,令人心曠神怡,漂亮的土著女郎更為船上官兵帶來靈與欲的滿足。個性冷酷的布萊艦長除了在酋長登船接觸的一段主持大局之外,其餘時間便彷佛失了蹤影,改由克里斯琴與拜漢到海島上施展英俊小生魅力,跟酋長的漂亮女兒展開浪漫風味的戀愛故事,其它船員也各自得其所哉。本來最主要的買賣麵包樹情節,在此被男女交歡的場面反客為主。就戲劇作用而言,本片中段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艷陽天,既為觀眾抒解前段的壓抑情緒,也為獎金號叛變後的未來去處留下了伏筆。

船上的官兵回到獎金號,有如由天堂回到地獄,他們從島上帶回來的禮物和水果全部被布萊艦長下令充公,甚至酋長女兒送給克里斯琴大副的一對珍珠也硬是被扣下,再次掀起了兩人決裂的序幕。接著,為了十個椰子失蹤,布萊艦長不問情由鞭打船員,逼使克里斯琴揭竿而起,率眾占領獎金號。當被虐待的船員喊叫著要對布萊艦長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時,克里斯琴卻理智地將布萊及隨行親信驅逐到救生艇上,並給予足夠的水和食物,祝他們能夠回到英國。此舉讓克里斯琴的叛變之舉在道義上站住了腳,也維持了這個角色的正面形象。

相對而言,布萊艦長對克里斯琴的仇恨卻已根深蒂固。當他有機會乘坐另一艘軍艦前往大溪地群島找尋獎金號時,他的復仇怒火已經完全遮蔽了理智。為了捉到克里斯琴,布萊不惜在暴風雨中命令船長繼續前進,就算船毀人亡也在所不惜,結果船真的撞毀了,幾乎讓囚禁在船艙里的拜漢少尉等人在怒海中陪葬。克里斯琴深知布萊的偏執個性,最後決定燒毀獎金號,結束他們的海上逃難,在無人荒島上開始他們的新生命。

本片的壓軸高潮是英國海軍法庭的軍事審判,布萊艦長雖然贏得了訴訟,令無辜的拜漢被判叛亂罪問吊,成為克里斯琴的代罪羔羊。然而,拜漢在法庭上表現出視死如歸的大丈夫氣慨,為了說明克里斯琴等人被逼叛變的原因而慷慨陳詞,指責布萊艦長為了兩塊乾酪和十個椰子而將船員當奴隸一般虐待,實在有違正義。這一段結辯的對白寫得鏗鏘有力,震撼人心,弗朗•托恩也演得出色。所以,布萊在勝訴之後得意地趨前向軍事法官祝賀他有一個成功的審判,卻被法官對他羞辱了一頓。反映出布萊雖然在法律上贏了,但拜漢(以及他所代表的克里斯琴)卻在道義上獲勝。最後,拜漢獲得了特赦,總算大快人心,讓觀眾對“人間正義”重新產生了希望。

本片一共獲得八項金像獎提名,其中包括三位最佳男主角,演冷血艦長的查爾斯•勞頓、演瀟灑大副的克拉克•蓋博、演理想主義軍官的弗朗•托恩。這是奧斯卡歷史上僅有的一次紀錄,可惜三人因同片演出而分散了票源,最後輸給了《革命叛徒》的男主角維克多•克拉客倫。導演法蘭•洛德和編劇、剪輯、配樂都獲得了提名,但最後都沒有獲獎,使本片成為一部“光桿最佳影片”。事實上,本片勝在主題明確,演員出色,製作上也相當嚴謹,開啟了海上冒險巨片的先河。但導演方面的表現只是中規中矩地說故事,並沒有拍出藝術上的特色,尤其在多年後重看更明顯地變得落伍,觀賞趣味也有點相形失色。

本文引自:http://blog.chinatimes.com/c4liang/archive/2008/03/10/255132.html

本片導演

《叛艦諜血記》弗蘭克·勞埃德
弗蘭克·勞埃德 Frank Lloyd

男,生於1886年2月2日 英國蘇格蘭 星座:水瓶座

逝世於1960年8月10日 (美國加州聖莫尼卡)

弗蘭克·勞埃德1886年2月2日出生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市。1909年隨父母到加拿大,1913年到美國,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同年在第一部電影短片《陰影中生活》出演角色,接著在《聖母的貧民窟》《死胡同》《冤枉被告》《涉嫌》《間諜》以及《最後一次小夜曲》出演主角或配角,但這些電影大部分都是短片。到1916年四年間已經演出影片61部,其中一部分還是編劇或製片人、場記等。他一邊做演員,一邊學導戲。他的導演處女作是1914年的短片影片《法律需要物證》當時他才28歲。本年度共拍了10部短片,如《墨西哥的最後行動》《生活中的另一天》等等。1915年開始拍攝長片,它的第一部電影是《10000美元》,隨後1917年的《雙城記》1918年的《賽車手的紫色聖人》《彩虹步道》1920年的《淪落風塵一婦人》以及1922年《孤雛淚》和1924年的《海鷹》都不難看出他在一天天積累著舞台經驗與導演實踐,並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身價。

1929年由他導演的三部影片《厭倦河》《女神》《寄生蟲的阻力》在1930年第二屆奧斯卡上同時亮相,均獲最佳導演提名,其中《女神》獲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影星科琳·格里菲斯獲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接著由他導演的影片《亂世春秋》在1933年第六屆奧斯卡頒獎會上獲最佳導演獎。同時該片獲得最佳影片;威廉·S·達琳獲最佳藝術指導等三項大獎。影星黛安娜·溫亞德獲最佳女主角提名。1935年由他導演的影片《叛艦喋血記》在第八屆奧斯卡又獲得最佳導演;克拉克·蓋博、查爾斯·勞頓、弗朗肖·托恩三位最佳男主角;Margaret Booth最佳電影剪輯;Nat W. Finston最佳音樂;朱·弗思曼、塔爾博特·詹寧斯、凱莉·威爾遜最佳電影劇本等七項提名。影片最終榮獲最佳影片將稱號。

這些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他艱辛地工作和堅信不疑的信念。另外有他導演的影片還有《東部四季》《伯克利廣場》《如果我是國王》《太陽之血》《上海故事》《最後指揮》都是很上座的影片。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還聘請他為該院董事。他一生導演影片130多部,編劇40多部。做製片人27部。1942年由他擔任製片人與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任合作拍攝了電影《海角驚魂》 。有關他的介紹“世界電影導演”第一冊683—688頁。他的星光大道位置是6669好萊塢的友情。

相關評論

1935年的《叛艦喋血記》獲得該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號稱那個時代最好的電影。這部電影中使用了很多開創性的電影語言,今天依然被視為經典。

《叛艦諜血記》《叛艦諜血記》
不過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觀影者,所謂的電影的歷史價值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只是關心電影本身是否好看。這部電影中,人物眾多,情節波瀾壯闊,然而敘事依然非常清楚,有條不紊。故事講得錯落有致,非常抓人。再一想,這是1935年的電影,就覺得她的確是非常了不起。

《叛艦喋血記》據說是按照真實事件改編的。18世紀,一艘英國軍艦奉命前往大溪地購買麵包樹,計畫航行兩年。艦長是一個非常嚴厲的軍官,信奉依靠刑罰與恐懼了控制船員。引起船員的極大不滿。終於在返航的時候,大副帶領部分船員發起叛變,奪取了軍艦。

對於軍隊,特別是一艘軍艦來說,常年航行在外,與外界部分隔絕,而形勢又千變萬化。理所當然,紀律和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使得在這個小型社會中,傾向於一種獨裁的管理方法。艦長擁有絕對權力。然而如果所有的獨裁制度一樣,在高效的同時,也背上了巨大的風險。尤其當這個獨裁者失去理智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個人被推上了一個艱難的選擇的境地。是順從還是反抗,是逆來順受還是選擇個人尊嚴,這似乎是另一種的《肖申克的救贖》。

這種對制度化和自由意志的拷問,使得《叛艦喋血記》不只是一部驚險片,也不只是討論軍隊的制度,而帶有更深層的思考。《叛艦喋血記》後來被重拍了兩次。而其本身的橋段在後來的《紅潮風暴》或者《怒海爭鋒》中也能見到蹤影。《叛艦喋血記》對於氣氛的營造非常突出。暴風雨中的驚險,無風帶的沉悶,船上的壓抑,大溪地的自由奔放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尤其大溪地,被描述地猶如世外天堂一般。儘管我知道這只是電影製作人的幻想,不過還是覺得很受感染。

電影中的幾個演員表演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克拉克蓋博飾演的大副,他在這部電影中還很年輕。後來1963年版的《叛艦喋血記》中,這一角色是由年輕的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感覺這兩個人還真的有點想像。

我所看的這張DVD的花絮中包括一個看起來像紀錄片的東西。講述叛艦上的大副和船員後來藏身的小島的現狀。據說這個大副帶領船員和他們在大溪地取到的新娘藏在這個小島上。後來由於爭風吃醋而自相殘殺。現在島上留下的是他們的近親結婚產生的後代,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這個短片中的很多部分看起來非常可疑,例如島上的教堂、學校、衣著等等。我非常懷疑這是一個惡搞的偽紀錄片

影片欣賞

電影下載: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3%80%8A%E5%8F%9B%E8%89%A6%E5%96%8B%E8%A1%80%E8%A8%98%E3%80%8B&id=0

線上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wODgwNTY=.html


奧斯卡歷屆最佳影片

影片名第81屆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第80屆 《老無所依》、第79屆 《無間道風雲》、第78屆 《撞車》、第77屆 《百萬寶貝》、第76屆《指環王3》、第75屆 《芝加哥》、第74屆 《美麗心靈》、第73屆 《角鬥士》、第72屆 《美國美人》、第71屆 《莎翁情史》、第70屆 《鐵達尼號》、第69屆 《英國病人》、第68屆 《勇敢的心》、第67屆 《阿甘正傳》、第66屆 《辛德勒的名單》、第65屆 《不可饒恕》、第64屆 《沉默的羔羊》、第63屆 《與狼共舞》、第62屆 《為戴茜小姐開車》、第61屆 《雨人》、第60屆 《末代皇帝》、第59屆 《野戰排》、第58屆 《走出非洲》、第57屆 《莫扎特》、第56屆 《母女情深》、第55屆 《甘地傳》、第54屆 《火的戰車》、第53屆 《普通人》、第52屆 《克萊默夫婦》、第51屆 《獵鹿人》、第50屆 《安妮·霍爾》、第49屆 《洛奇》、第48屆 《飛躍瘋人院》、第47屆 《教父II》、第46屆 《騙》、第45屆 《教父》、第44屆 《法國販毒網》、第43屆 《巴頓將軍》、第42屆 《午夜牛郎》、第41屆 《奧立佛》、第40屆 《炎熱的夜晚》、第39屆 《四季之人》、第38屆 《音樂之聲》、第37屆 《窈窕淑女》、第36屆 《湯姆·瓊斯》、第35屆 《阿拉伯的勞倫斯》、第34屆 《西區故事》、第33屆 《桃色公寓》、第32屆《賓虛》、第31屆 《琪琪》、第30屆 《桂河大橋》、第29屆 《環球旅遊80天》、第28屆 《馬蒂》、第27屆 《在江邊》、第26屆 《永垂不朽》、第25屆 《戲中之王》、第24屆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第23屆 《慧星美人》、第22屆 《一代奸雄》、第21屆 《王子復仇記》、第20屆 《君子協定》、第19屆 《黃金時代》、第18屆 《失去的周末》、第17屆 《與我同行》、第16屆 《卡薩布蘭卡》、第15屆 《忠勇之家》、第14屆 《青山翠谷》、第13屆 《蝴蝶夢》、第12屆 《亂世佳人》、第11屆 《浮生若夢》、第10屆 《左拉傳》、第9屆 《歌舞大王齊格飛》、第8屆 《叛艦諜血記》、第7屆 《一夜風流》、第6屆 《亂世春秋》、第5屆 《大飯店》、第4屆 《壯志千秋》、第3屆 《西線無戰事》、第2屆 《紅伶秘史》、第1屆 《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