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爾-M1
|
道爾-M1系統由俄羅斯安泰公司研製,其論證工作始於70年代末,在當時就把射擊的目標緊緊瞄準了2000年前後的先進空襲目標,尤其是各種低空飛行的精確制導武器。1984年設計定型時的系統稱為道爾(該系統只能同時攻擊一個目標),並於1986年裝備前蘇聯陸軍部隊;之後經過不斷的改進,道爾-M1於1991年裝備部隊(該系統可同時攻擊2個目標)。道爾/道爾-M1系統的俄羅斯代號為9K330/9K331,其相應的飛彈代號為9M330/9M331。道爾-M1的最新改型為道爾-M1A。
道爾-M1的系列型號
表1:道爾-M1武器系統裝備一覽表 | ||
道爾-M1 武器裝備 (10部車輛) | 作戰系統裝備 (集中於1部裝甲戰車上) | 作戰車輛(9A331-1) |
飛彈模組2個(9M334) 飛彈9M331 發射箱Я281 | ||
指揮系統裝備 (集中於1部裝甲車輛上) | 一體化連指揮站(9C737) | |
保障系統裝備 | 運彈裝填車 (9T244,包括成套索具) | |
運彈車(9T245) | ||
連技術維修車(9B887-M) | ||
團技術維修車(9B887-1M) | ||
模擬訓練車(9Ф678) | ||
機械維修車 | ||
全套備件車 | ||
綜合測試車 |
道爾-M1整個武器裝備包括3大部分10部車輛:作戰系統裝備、指揮系統裝備和保障系統裝備。前2大系統各為1輛戰車,後1種系統包括8部車輛,詳見表1。
為提高道爾-M1對不同防禦目標作戰時的效費比,安泰公司以道爾-M1單部戰車式系統為基本型號,推出了價格更低的道爾-M1T系列,即道爾-M1TA輪式卡車式、道爾-M1TB牽引式、道爾-M1TS固定式三種型號,從而形成了道爾-M1和道爾-M1TA、道爾-M1TB、道爾-M1TS作戰裝備系列型號。
由於這4種型號作戰裝備的構成模組是通用的,所以它們的主要作戰性能基本相同,儘管道爾-M1T系列不如其基本型號道爾-M1的作戰機動性強,但卻具備價格低、對橋樑壓力小、發射與指控點可分置等其他一些優點,詳見表2。可根據不同的防禦需要和實際的作戰環境、條件等選用不同的道爾-M1型號,以實現最大的作戰效費比。
道爾-M1作戰武器裝備
表2:道爾-M1系列型號性能比較表 | ||||
性能\型號 | 道爾-M1 | 道爾-M1TA | 道爾-M1TB | 道爾-M1TS |
作戰單元數量(個) | 1 | 2 | 2 | 2 |
控制模組重量(噸) | 37 | 16 | 9 | 5 |
天線/發射模組重量(噸) | 14 | 14 | 10 | |
作戰部署時間(分) | 3 | 8 | 10 | — |
—撤出部署時間(分) | 2 | 12 | 15 | — |
成本(道爾-M1的%) | 100% | 72% | 70% | 66% |
對道路、橋樑最小 安全壓力要求 | 最大 | 較大 | 最小 | — |
發射點與指控點可否分離 | 否 | 能 | 能 | 能 |
機動運輸能力 | 強 | 較強 | 較低 | — |
適於對付的目標 | 野戰高速 機動作戰 時對付各 種低空目 標 | 攻擊低速 運動的軍 事目標, 保衛控制 點和軍隊 集結區域 | 保衛重要 的軍事和 民用點狀 目標 | 保衛重要 的民用和 工業目標 |
道爾-M1戰車組成
安泰公司以其高超的設計製造水平,向國際同行推出了技戰術性能與構造、外觀都堪稱靈巧精美的道爾-M1垂直發射低空近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其飛彈、雷達、制導站集中在一輛自行式履帶裝甲車上。從總體構成上看,整個道爾-M1戰車分成兩大塊,一塊是飛彈與雷達天線等的組合,一塊是裝甲戰車底盤(含制導站顯示與控制台)。其具體構成包括目標搜尋雷達和天線穩定設備、敵我識別裝置、制導雷達和電視-光學瞄準設備、垂直自動發射裝置、專用數字計算機、同指揮車的連線設備、一次電源配電設備、定向定位和導航設備、操作和信號控制設備、戰車設備功能檢測裝置、信息顯示設備、液冷和加熱設備、空氣冷卻設備、超壓設備、檔案記錄設備、模-數和數-模轉換器、履帶裝甲底盤和戰車電源設備、生命保障設備、通信設備、防火設備、觀測儀器、備件工具和附屬檔案等。
道爾-M1武器系統戰車底盤
道爾-M1的履帶式裝甲戰車底盤是該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配置戰車設備和儀器,保證武器系統具有高度越野性能和快速機動能力,並向武器系統提供220伏、400赫茲的交流電。該底盤重26噸,極限載荷11噸,行駛最大爬升角35度,越過壕溝寬度2米,涉水深度1米。
|
9A331戰車通常具有6種工作狀態:戰鬥作業狀態、自動和手動功能檢測狀態、校飛工作狀態、運動目標和飛彈控制狀態、電子目標狀態,以滿足作戰、各種參數調整檢測和臨戰訓練的需要;在實施作戰時,通常包括以下階段:接通供電設備、設備功能檢查、搜尋發現目標、外推目標軌跡、分析判斷空情、截獲跟蹤目標、飛彈發射準備、發射制導飛彈、飛彈擊毀目標。
此外,與該戰車配套使用的裝備有:團用指揮車、團用目標指示雷達、連用指揮車、飛彈模組、運輸裝填車、運彈車、成套索具、配套油機(8千瓦、12千瓦、100千瓦等)、連級技術維護車、團級技術維護車、機械維修車、備件車、模擬訓練車、綜合測試車等。
道爾-M1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道爾-M1武器系統與法國的新一代響尾蛇、英國的長劍2000等先進的現役主力低空近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相比,其主要性能指標在總體上占優,見表3。由於9M331飛彈採用單室雙推力發動機,在飛行初段4秒鐘以內其最大飛行速度雖然僅為850米/秒,但其發動機續航時間可達12秒,所以,其主動飛行距離可達9~10千米,可對付飛行速度700米/秒、機動過載達10g的空襲目標,其殺傷區最遠達到12千米;而新一代響尾蛇系統的VT-1飛彈由於使用工作時間4秒的發射發動機,儘管在最初飛行4秒鐘內飛行速度最大達到1250米/秒,但其主動飛行距離僅為5千米,所以只能對付飛行速度420米/秒、機動過載6g的空襲目標,殺傷區最遠為10千米。
表3:世界典型低空近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性能比較一覽表 | ||||||||
指標數據 | 系統名稱、代號和研製使用國 | |||||||
美國 小榭樹 | 英國 長劍2000 | 德國 羅蘭特5 | 瑞典 RBS90 | 法國 新一代 響尾蛇 | 瑞士 天空衛士 | 俄羅斯 SA-8B | 俄羅斯 道爾-M1 | |
可攻擊 目標類型 | 飛機 直升機 | 飛機 直升機 | 飛機 直升機 | 飛機 直升機 | 飛機 直升機 | 飛機 直升機 | 飛機 直升機 小尺寸目標 | 飛機 直升機 精製導武器 |
目標速度 (m/s) | 310 | 500 | 550 | 300 | 420 | 650 | 0~500 | 700 |
目標過載 (g) | 2 | 3 | 3 | 3 | 6 | 3 | 8 | 10 |
同時攻擊 目標數 | 1 | 1 | 1 | 1 | 1 | 1 | 1 | 2 |
反應時間 (s) | 8.5~12 | 6~12(6~8) | 6~12 | 5 | 6.5 | 10~12 | — | 4~10 |
殺傷距離 (km) | 0.8~6.0 | 0.7~6.5 (0.5~8) | 0.5~12 | 7.0 | 1~10 | 1.7~10 | 1.5~10 | 1~12 |
殺傷高度 (m) | 15~3000 | 15~4000 (4500) | 15~6500 | 15~3000 | 50~6000 | 15~5500 | 25~5000 | 10~6000 |
飛彈最大速度 (m/s) | 750 | 660 | 1250 | 540 | 1250 | 700 | — | 850 |
飛彈平均速度 (m/s) | 480 | 500 | 900 | 400 | 700 | 530 | — | 600 |
戰鬥部重量 (kg) | 11.3 | 2.7 | 11 | 1.0 | 13 | 33 | — | 15 |
發射架上和 車載飛彈數 | 4/4 | 8/8 | 4/12 | 2/2 | 8/8 | 4 | 6/6 | 8/8 |
目標跟蹤模式 | 紅外 | 雷達/電視 | 雷達/光學 | 雷射 | 雷達/電視 | 雷達 | 雷達/電視 | 雷達/電視 |
飛彈制導模式 | 紅外尋的 | 無線電指令 | 無線電指令 | 雷射 | 無線電指令 | 半主動 雷達尋的 | 無線電指令 | 無線電指令 |
道爾-M1的目標搜尋雷達、制導站和飛彈模組
道爾-M1的目標搜尋雷達、制導站和飛彈模組構成了作戰裝備的主體部分,目標搜尋雷達和制導站的天線部分以及2個導
|
道爾-M1目標搜尋雷達和制導站
目標搜尋雷達用於戰車行進或停止期間,對給定空間進行圓周搜尋、探測、跟蹤,測量空中目標的方位角、高低角和距離坐標,並與敵我識別器配合識別已發現目標的國籍,同時跟蹤9個目標航跡和1個有源干擾,自行分析判斷敵空中目標的威脅程度,並按危險程度進行排序,為制導雷達提供目標指示信息。
制導站具有相控陣天線,用於補充搜尋和自動跟蹤1~2個目標,同時可自動捕獲、跟蹤2枚飛彈並給其傳送控制指令,制導2枚飛彈攻擊1個或2個空中目標。電視光學瞄準系統用於在氣象能見距離條件下,顯示、觀測其作用距離(21千米左右)內的空中目標,輸出形成目標偏離空間電軸的角度誤差,在角度上對目標進行跟蹤,提高對低空超低空目標的跟蹤能力。
道爾-M1的飛彈模組
每個飛彈模組由1個運輸發射箱和4枚9M331飛彈組成,每輛戰車上裝2個飛彈模組,是道爾-M1武器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飛彈用於直接摧毀空中目標,運輸發射箱用於存放、運輸和發射飛彈。運輸發射箱由發射箱殼體,前、後蓋,前、中、後隔框,可擊穿防護蓋,運輸偽裝固定基座,起吊組件,電接頭機構,導軌等構成;箱內分隔成4個裝有發射彈射裝置及接外掛程式的單獨部分,彈射裝置由火藥、活塞、活塞桿、彈簧、剪下銷等部分組成。飛彈裝入箱內後充以乾燥空氣密封。
表4:9M331飛彈主要技術指標 | |
彈重 | 167千克 |
彈長 | 2895毫米 |
彈徑 | 235毫米 |
翼展 | 650毫米 |
戰鬥部 | 高能破片式,重17千克,破片數1870塊,每塊約3克,飛散角約40度,殺傷半徑15米 |
引信 | X波段無線電近炸脈衝體制引信,作用距離10~20米 |
機動過載 | 30g |
工作壽命 | 50次接通 |
使用年限 | 10年(無需檢測) |
飛彈模組重 | 1017千克(含飛彈) |
9M331飛彈由5個艙段組成:從彈頭至彈尾依次是整流罩艙、控制艙、儀器艙、發動機艙和彈翼組合艙,呈鴨式氣動布局。彈頭為尖形鏇轉體,由便於無線電引信發射天線工作的透波材料製成;控制艙為錐形,內部的舵隔框上裝有4個燃氣舵機,其上的4個差動舵面通過偏轉改變燃氣控制力矩,為飛彈垂直發射後迅速轉彎提供條件,同時亦可通過舵面差動實現飛彈滾動穩定;儀器艙里裝有彈上無線電控制設備、自動駕駛儀、無線電引信、化學電源、電機變流器、戰鬥部及保險-執行機構;發動機艙為單室雙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一級工作時間約4秒,二級工作時間約8秒,在發動機工作後約4秒將飛彈推進到850米/秒的最大飛行速度;彈翼組合艙可相對於縱軸自由轉動,其轉動程度取決於作用在彈翼上的氣動力不對稱性。
道爾-M1系統可配兩種飛彈:一種是無線電指令制導飛彈,另一種是主動雷達尋的制導的飛彈。前者供出口用,後者供國內用。道爾-M1的新改型道爾-M1A的最大作戰距離和高度分別增加15和9千米。
道爾-M1飛彈作戰過程
作戰中,飛彈的基本工作過程具有5個階段:發射準備、彈射離架、轉向目標、控制飛行、摧毀目標。目標搜尋雷達將目標信息指示給制導雷達,在制導雷達穩定跟蹤目標後即發出發射準備的信息,藉助戰車上的自動發射裝置在5~6秒內完成戰車和飛彈的功能檢測,車上電源向彈上設備輸電,並向彈上自動駕駛儀輸入飛彈轉彎指令(該指令在飛彈飛行時自主產生)。根據“發射”指令,彈上電源啟動,起爆彈射器將飛彈垂直彈射到15~20米時,根據轉彎自主指令在燃氣舵作用下彈體轉彎,發動機稍超前已開始工作,使飛彈即刻加速飛行。制導雷達自動截獲飛彈並轉入自動跟蹤狀態,並嚮導彈傳送控制指令將其引向目標,制導站輻射一束探測脈衝並根據發射信號來實現目標跟蹤;在瞄準目標時刻,制導站傳送控制指令和詢問脈衝給飛彈,彈上應答機發出應答信號後,制導站就根據該應答信號形成飛彈的跟蹤誤差信號,按此信號,戰車專用計算機計算出控制指令並通過指令傳送設備將此指令傳送到彈上自動駕駛儀,以確保對飛彈的精確制導。當飛彈接近目標達到戰鬥部有效殺傷距離時,無線電引信便適時引爆戰鬥部將目標摧毀。飛彈在2.5秒內若未接受到控制指令便自毀;沒有命中目標、飛行22秒也自毀;導引飛彈的過程、跟蹤目標與飛彈的質量和命中目標的情況,在指揮員顯示器及跟蹤顯示器上顯示出來;戰車檔案編制系統將作戰過程中指揮程式的語言信息和數字信息給予記錄,為戰後評估和作戰分析提供依據。
道爾-M1指揮車和各種保障車
道爾-M1的戰鬥保障裝備主要是履帶裝甲式連指揮車,訓練保障裝備主要是輪式模擬訓練車,後勤保障裝備主要是運輸裝填車、運彈車和連維護車、團維護車等。
連指揮車
道爾-M1的每輛戰車既可以獨立作戰,也可以4輛戰車協同作戰,其中一輛戰車可作為 主戰車協同其他3輛戰車作戰,但4輛戰車若能最大限度 地發揮作用,則需要在連指揮車9A331統一指揮下進行作戰,一般戰車間隔5千米。9A331是道爾-M1地空飛彈連的機動指揮所,主要用於採集和處理本級雷達信息;接受處理指揮所或雷達站、直升機警戒系統提供的上級空情信息;給出目標指示並進行目標分配和射擊扇區分配;指揮、控制和協調全連作戰裝備的行動,實現連作戰指揮自動化。該車為輕型裝甲車,由自動化系統、通信系統(通信距離5~12千米)、供電和生命保障系統、軟體系統、載車底盤及各種備附屬檔案組成。
道爾-M1的各種保障車
道爾-M1的模擬訓練車可模擬複雜空情和各種干擾情況,培訓戰車班班長和操作手的射擊指揮和戰鬥技能,可同時對戰勤班班長、1號操作手和2號操作手進行戰鬥操作訓練。該車還拖有1部配套油機。車載模擬訓練設備也可用於學校在教室內的教學訓練。
運輸裝填車用於運送和儲存2個完全準備就緒的飛彈模組,裝填和卸轉飛彈模組;運彈車用於運輸和儲存1~4個飛彈模組。
為保障吊裝和裝卸飛彈模組,運輸裝填車還配有成套索具。
技術維修車分為連用和團用兩種,利用車上的單套備附屬檔案和成組備附屬檔案對9A331戰車進行技術維護,對戰車各組合和組件進行維修和更換,分析戰車檔案編制系統的信息,保證戰車電子設備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
中國主要防空飛彈
防空飛彈已成為現代防空中主力攔截武器。隨著空襲方式的改變,防空飛彈的發展重點已逐步轉向反導系統。新一代的防空飛彈更加突出反導能力、電子對抗能力和快速機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