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威尼斯》

《魂斷威尼斯》

由義大利導演維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執導,Nicola Bandalucco與導演一同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托瑪斯·曼(Thomas Mann)的同名小說《魂斷威尼斯》(《死於威尼斯》),是一部結合了電影與文學敘事成就的藝術電影。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魂斷威尼斯》劇照《魂斷威尼斯》劇照
影片描寫一位藝術家因為沉醉於追求青春與美,而不幸喪失性命。電影大師盧西亞諾.維斯康堤將人對事物的種種看法以高明的藝術技巧,徹底的表現出來。在1911年,有位德國作曲家阿巴森斯哈到威尼斯來休養,起初他對這裡的一些景像極為看不順眼,後來在旅館裡遇到一位美少年塔基歐時,使他原本萎靡的精神為之一振。此後在他的心中一直都對塔基歐留有深刻的印象。由於威尼斯的灰暗氣氛使阿森巴斯哈感到難以忍受,於是決定離開這個地方,但由於行李無法及時運送而不得不再停留一段時間。這時,北非所流行的霍亂傳到威尼斯,阿森巴斯哈不幸染上,高燒不退,神智昏迷,還經常夢見塔基歐和他的母親為了躲避這場災難而準備離開。一天,當阿森巴斯哈神智不清,坐在沙灘上的椅子上時,恍忽中看見塔基歐穿著泳衣要游到遠方去,他起身攔著他卻因為體力不支而摔倒在沙灘上,氣絕身亡。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GustavvonAschenbach 德克·博加德DirkBogarde ----
Tadzio 伯恩·安德森BjornAndresen ----
FrauvonAschenbach 馬里莎·貝倫森MarisaBerenson ----
Hotelmanager RomoloValli ----
Governess NoraRicci ----
Esmeralda(asCaroleAndre) CaroleAndré ----
Tadzio'smother 肖瓦娜·曼加諾SilvanaMangano ----
TravelAgent LeslieFrench ----
Barber FrancoFabrizi ----
Vagrant AntonioAppicella ----
Jaschu,Polishyouth SergioGarfagnoli ----
Hotelclerk CiroCristofoletti ----
Scapegrace LuigiBattaglia ----
Englishtourist DominiqueDarel ----
Russiantourist MashaPredit ----
Noblemanathotelparty(uncredited) MarcelloBoniniOlas ----
Trainstationemployee(uncredited) BrunoBoschetti ----
Littlegirlattable(uncredited) NicolettaElmi ----
Hotelguest(uncredited) MirellaPamphili ----
Manwhofaintsatstation(uncredited) MarcoTulli ----
Tadzio'soldestsister(uncredited) EvaAxén ----

職員表

導演 盧奇諾·維斯康蒂LuchinoVisconti
編劇 托馬斯·曼ThomasMann、盧奇諾·維斯康蒂LuchinoVisconti、NicolaBadalucco
製作人 盧奇諾·維斯康蒂LuchinoVisconti、RobertGordonEdwards、MarioGallo
攝影 PasqualinoDeSantis
剪輯 RuggeroMastroianni
美術設計 FerdinandoScarfiotti
服裝設計 PieroTosi
副導演(助理) AlbinoCocco、PaoloPietrangeli

上映信息

香港1973年1月25日
英國1971年3月1日
義大利1971年3月5日
法國1971年6月4日
美國1971年6月17日
瑞典1971年8月11日
芬蘭1971年9月10日
日本1971年10月23日
匈牙利1972年7月6日
東德1974年4月12日
捷克2002年1月18日
英國2003年2月14日
法國2003年10月8日

背景介紹

《魂斷威尼斯》海報《魂斷威尼斯》海報
本片改編自1929年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二十世紀德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托瑪斯·曼(THOMAS MANN)的同名小說《魂斷威尼斯》,這是一部在作曲家馬勒去世之後,托瑪斯·曼以他為原型創作的一部同性戀小說, 馬勒到底是不是同性戀,誰也說不清,但托馬斯·曼在聽了第八交響曲後,激動地發現了其中的同性戀傾向,感到“自己黑暗的激情突然明亮了”。
《魂斷威尼斯》其實是托馬斯·曼的自傳,在他死後公布的日記中,人們才終於發現了那看似甜蜜的家庭生活背後的真正秘密,他的愛情對象原來從來就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一位年輕的提琴手、畫家保羅·恩伯格。六十年後,曾公開自己雙性戀身份的維斯康蒂在風燭殘年將 《魂斷威尼斯》搬上了銀幕。大概只有這部作品才能表達他初見美少年伯格時的傾慕之情。那一年,他五十八歲,伯格二十四歲。之後的十年中,伯格成為他電影中的主角,亦是他生活的伴侶。
《魂斷威尼斯》中美少年塔齊奧的扮演者是從三千名少年中精選而出,憂鬱而纖弱,簡直是至美的化身,從他身上我們可以想見伯格在維斯康蒂心目中的地位。這一次,古斯塔夫從托馬斯·曼的代言,變成了維斯康蒂的代言。在托馬斯·曼的筆下,古斯塔夫死得疲倦,而在維斯康蒂的鏡頭中,美少年在海灘上嬉戲,而古斯塔夫遠遠地望著他,在霍亂的折磨中伸出手去想要抓住那瞬間的美景,卻咽了氣。背景音樂是馬勒 《第五交響曲》 ,據說後來很多同志愛人選擇去威尼斯殉情,必要聽這首交響曲。經過小說、電影的多重文本的演繹,馬勒本人是不是同性戀已經越來越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音樂為同志藝術家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靈感,而其最權威的演繹者亦都是同志,比如伯恩斯坦,比如米特羅普洛斯,比如MTT。也許,只有有了同志間細膩、惆悵、不同尋常的感情經歷,才能體會馬勒那神經質的奇妙藝術,他對美、愛與死的迷惘之情……

幕後製作

根據托馬斯·曼中篇小說《威尼斯之死》改編而成,內容描寫一位藝術家因為沉醉於追求青春與美,而不幸喪失性命。電影大師盧齊亞諾·維斯康堤將人對事物的種種看法融入高明的藝術技巧。影片把原著中的作家改成作曲家,以便採用馬勒的第三和第五交響樂,尤其是美得酥心的柔板,為影片增添了無限的遐想。本片用英語拍攝,後被配音成其他歐洲語言。

穿幫鏡頭

·連貫性:就在阿斯陳巴赫看著塔德佐離開時,可以看到有兩個手牽手的男孩朝著攝影機走過來。在接下來的鏡頭中,只有其中一個男孩走在阿斯陳巴赫的前面。

·連貫性:當阿斯陳巴赫第一次問旅館老闆關於威尼斯的形勢時,老闆是這么回答的“這兒沒有什麼好擔心的(There's nothing to worry about)”。他的眼鏡還在臉上。場景切了幾個不同角度的鏡頭,然後是老闆的回答“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nothing to worry about)”,但是他正用雙手拿著他的眼鏡。

·時代錯誤:在一個場景中,威尼斯人的房頂上可以很明顯看到電視天線。

影片評論

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藝術家關於生命主題的電影,作曲家馬勒──作家托馬斯·曼──導演維斯康蒂──作曲家古斯塔夫,這一系列與這部電影有關的藝術家,他們同為藝術家的身份,同為同性戀(或是雙性戀)的性別角色, 他們象是上帝塑造的雌雄同體者,既有男性身上的焦躁與暴虐,又有女性身上的嬌弱與陰柔,於是我們在感知他們對青春與美的敏感的同時,更能感覺到對生命與時光流逝面前的脆弱與恐懼……
對於影片本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導演維斯康蒂高超的講故事方式,故事只有兩個主人公,而在兩個主人公之間幾乎沒有語言,甚至發生任何實質性的接觸與衝突,但故事卻講的扣人心弦,探究其技巧,你會發現導演在片中暗藏了兩條非常具有敘事意義的懸念線索:第一、兩個主人公之間的情感糾葛到底將如何發展,源自於作家曲家內心的愛情的渴望究竟是否能夠從精神層面走向現實;第二,就是作曲家對於威尼斯霍亂病情的質疑與調查。這兩條線索不但使觀眾充滿好奇與充滿興趣地隨著導演的鏡頭進入故事本身,更讓霍亂籠罩下的威尼斯不但成為故事的情節推進線索更有機地成為故事的背景與主人公的情緒波動的外動力,更在影片的影像風格上立下汗馬功勞,消毒、火燒地水城、潮熱躁動的天氣,不但加劇了作曲家的焦躁和沮喪、感官與精神的最後搏鬥,更讓他對生命流逝的痛惜之感極致到蒼白無力與奄奄一息。那個如希臘神話中的美少年一般的男孩塔齊奧拯救了古斯塔夫的生命感,也將他送上掙扎的極限,塔齊奧在故事中看似曖昧甚至挑逗的展現過程,觀眾們會慢慢發現原來所有的愛情根本不是發生於現實,一切僅僅發生於古斯塔夫的內心,是古斯塔夫意想中自編自導自演的愛情故事而已,塔齊奧是一個在古斯塔夫目光中跑動的完美形體,他是愛與美的具體化身,是古斯塔夫燃盡生命的導火線,其實完全是古斯塔夫生命中迴光返照的瞬間的而已,如同賣火柴的小女孩子眼前的那壁爐里那一爐暖暖的火,這一切僅僅是古斯塔夫悲劇生命樂章的華彩的最後幾個小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導演設計的兩個主人公的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鏡頭在主、客觀之間轉換,在古斯塔夫與維斯康蒂之間自如嫻熟的頻繁轉換,讓 古斯塔夫的精神性力量,--頹敗的力量,不斷地自言自語讓人進入了一個純粹的內心世界,而忘記影像裏海灘、遊客、餐廳、禮儀等等可見的存在。同時維斯康蒂對這個物的存在依然使用他偏愛的大幅度橫搖鏡頭,從事物之上、從人們面前一一經過,他總是要把一個完整的世界留下來,並從這個現實的物的世界抵達另一端。同時影片中對於情感的實質沒有任何語言的表現,只是充滿了馬勒的音樂,音樂成為影片中的另一個角色,另一個敘說者,導演把與這部影片有關的馬勒以這種方式帶入進來,主觀音樂的鋪陳,影片中客觀音樂的表現,塔齊奧看鋼琴表演,自己彈鋼琴,小樂隊的表演等等,都使得影片中的愛與美、生命的鮮活與垂老的無力的演繹增添了無盡的力量……

同名歌曲

基本信息

歌曲:魂斷威尼斯
歌手:楊千嬅
作詞:黃偉文
作曲:林二汶
專輯:《makeup》
語言:粵語
發行時間:2003年7月
發行公司:新藝寶

內容介紹

Ha~A~Ho讓這個我在水裡葬下交換那一個浪花”這句歌詞讓我想起了同名電影裡作曲家迷戀美少年的悲劇。也許,有些美,是值得我們為之死去的。人山人海總喜歡以小說電影為題,《魂斷威尼斯》則是當中最有原著神髓!以17的盧凱彤的《龍爭虎鬥》開篇,《林二汶的《魂斷威尼斯》收尾。可得出歌者與作曲人的交情不淺。曲末兩分鐘的海浪聲,為這張實驗味濃厚的大跌畫上了句號。

專輯介紹

繼3月在台灣推出了國語專輯《揚眉》,樂壇天后楊千嬅終於放下手頭電影的工作,推出了2003年全新粵語大碟《Makeup》。千嬅這張廣東大碟,全碟12首歌曲,率先主打歌“龍爭虎鬥”,曲調輕快,正如歌名一樣,歌詞雖帶點“火藥味”,卻不失千樺的鬼馬的一面!另一首主打歌則是她與吳彥祖合演暑假猛片《新紮師妹2之美麗任務》的主題曲-“咬唇”!
楊千嬅新專輯擺烏龍
新唱片印製過程工序出錯,引致原本打算推出市面售賣的唱片數量減了一半
楊千嬅首次自己監製的新粵語專輯《Makeup》於7月4日發片,這張專輯的製作班底包括黃耀明、雷頌德、林夕、陳綺貞、黃偉文、at17、于逸堯、陳輝雄、人山人海、梁翹柏。主打歌包括《新紮師妹Ⅱ》主題曲《咬唇》、《龍爭虎鬥》、《滿場飛》、《飛女正傳》等。
專輯推出的第一天,已有很多歌迷買不到唱片,他們打電話去唱片公司投訴缺貨情況,有些旺角唱片公司更將原本100元港元炒高至150港元以上。唱片公司表示,因為印製唱片過程中工序出錯,引致原本打算推出市面售賣的唱片數量減了一半,所以才會有供不應求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唱片公司立即加印唱片,昨天已再次推出市場。

新唱片解構

名稱
楊千嬅對唱片名稱的解釋:“我覺得太陽曬出來的膚色比粉底更均勻;真心的笑容,比唇線筆畫出來更性感,自信的眼神比眼影更迷人。相由心生,心地好,比彩妝更加防水,更加立體,更加有靈魂!"
風格
楊千嬅的新碟名是《Makeup》,卻是反諷地不是玩排場、玩裝扮,而是反樸歸真做回自己。雖然這次是和唱片公司約滿前最後一張碟,契約動向未明,不少人都認為要鋪張隆重地做得好看。“排場大家要看的,以前都看過了,真懷疑大家還有多少興趣要看,不如放開這些表面功夫,做自然一些表現出來。”
製作
這次的音樂班底依然有蔡德才、林夕等一班舊人,質素有保證;但是楊千嬅特意請來兩組樂壇新秀at17和假音人為她作曲,期望有火花之餘,也希望他們能夠帶給歌曲有更生活化的感覺。
封面
新唱片封面的化妝和髮型都是楊千嬅一手包辦。

盧奇諾·維斯康蒂作品集

義大利導演。父親是公爵,母親是大企業家的女兒,從小受貴族教育,青年時代熱愛戲劇。1936年在法國給導演雷諾瓦當助理,自此開始從事電影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