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識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裴行立始壘石為關,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建關城,歷代均有加固、重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發生過9次戰役,最大而且十分慘烈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崑崙關之戰”。
1939年12月18日,中日雙方在這裡展開大戰,雙方主戰的都是善打硬仗的部隊:日方主力是參加過台兒莊戰役的坂垣舊部,被譽為“鋼軍”的第5師團;中方主力是當時裝備最精良的、由杜聿明將軍率領的第5軍。中國軍隊在當地民眾的支援下,血戰十餘天,終於收復了崑崙關。
這是抗日戰爭期間繼平型關、台兒莊作戰勝利後的又一重大勝利。戰後,人們在山下修建了一座三門四柱石碑坊,山頂上也建有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碑亭,從牌坊到山頂有一道331級的石級道。國民黨軍政要人蔣介石、李宗仁、李濟深、白崇禧、杜聿明等人有題詞、題聯或書刻碑文紀念這一戰役。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有許多學生、民眾到這裡憑弔、瞻仰和祭掃。
地理地形
位於南寧市東北方59公里處,崑崙山東側。它是邕柳(南寧--柳州)、邕梧(南寧--梧州)公路必經的隘口。崑崙山巍峨峻險,谷深坡陡,地勢險要,是南寧東北面的自然屏障,有“南方天險”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山體主要為花崗岩。
歷史鉤沉
路出崑崙關,林中不見天,巢卑幽鳥護,樹老怪藤纏。(明朝魯鐸)北水歸臨浦,南方控古邕。一關通鳥道.萬仞鎖螺峰。(清朝.張鵬展)
崑崙關所在的崑崙山被稱為“崑崙台地”,海拔僅有300多米,為大明山余脈,周圍群山環拱,層巒疊嶂,蒼峰似海,綿亘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崑崙關正復壓在迂迴曲折的山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來之要塞,民國十五年(1926年)開闢南柳公路經山下繞關而出,順坡直下,崑崙關成為桂越國際交通線上控制著賓邕公路的重要關隘,素有“
雄關獨峙鎮南天”之譽,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天險,故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崑崙關建置歷史
崑崙關始建於何時,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說法不一。一說是“相傳秦代尉屠睢征服嶺南後所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西甌越人終於被秦兵擊敗,秦統一了嶺南,在廣西、廣東設定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修建了崑崙關。另一說是東漢時馬援所建,據《廣西一覽》:“崑崙關,在邕賓路旁,距南寧約百餘里。上有台。傳為馬援所造。”而今無法確定崑崙關設定時間,但秦漢之際,崑崙關已經設建了,這是毫無疑義的。
(1)唐代建成關塞雛形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西原州黃峒壯族首領黃少卿起兵反唐,攻陷邕管十八州,占領賓州、巒州等地。元和十四年,桂管經略史裴行立奉命進剿黃少卿等部,在“邕管界首賓州”視察地形地勢時,看到此處險惡形勢,於是便在此地“繕兵補卒,增壘閉途”,建成既可守又可攻的互為犄角的軍事防線,不但堵截黃部由賓州經此地進攻邕管,而且還從此進軍賓州。這是唐代在崑崙關附近地段壘石為關的開始,只是還未命關之名稱而已。
(2)崑崙關名稱開始出現
宋景佑二年(1035),邕州仍為廣南西道、邕管的首府。為保衛廣南西道重鎮邕州的安全和加速軍情傳遞,宋皇朝在邕州東北通往汴京的宣化縣境內的陸路上,設定崑崙關、長山驛、大央嶺驛、金城驛、歸仁驛等驛站關隘。這是開始出現崑崙關名稱的時期,也就是崑崙關的鼎建時期。
(3)崑崙關聞名於世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廣源州儂智高攻廣州不下折回廣西,十月路經賓州取道崑崙關返邕州,對崑崙關毫不介意。十二月初一,在金城驛打敗宋將陳曙。後來儂智高偵悉宋仁宗派狄青率大軍南下,於是搶先派兵占據崑崙關,加緊修建為堅固的關塞,憑藉險關來抗拒宋軍。
(4)王守仁重修古關建樓
明嘉靖七年(1528),“八寨”壯族人民舉義,明嘉靖帝派新建伯王守仁率兵前來鎮壓,王屯兵於崑崙關,重修關城,新建關樓,遣兵經賓州、上林進軍“八寨”。
(5)明桂王重建崑崙關
明永曆二年(1648,清順治五年),明桂王(永曆帝)朱由榔在桂林被明將郝永忠率兵入城劫驅,南下南寧,駐蹕南寧府衙設行在,命副總兵朱桓、趙康轔屯兵崑崙關,重建關城,以防南下的清軍,保衛其南寧行在的安全。(原朱桓、趙康轔所刻的“崑崙關”關名額碑倖存,今鑲於新建的關城北門上首。)
(6)宣化縣重修關城、重建關樓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宣化縣知縣柳際清,巡視崑崙關,以關城年久殘破,乃撥款重修關城,並重建關樓三楹(二柱三道桁條木),又在關南口數丈處,跨驛道建亭一座。關樓上,奉祀狄青、余靖、孫沔三位征南主將神像。清光緒年間,九塘百姓改奉關帝、關帝太子、周倉三神像。
(7)邕寧縣人民政府重建崑崙關
1976年5月,崑崙古關被毀。1980年12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文物管理處決定將崑崙關文物維修和管理工作,交由邕寧縣負責。1981年6月,自治區文化廳隨文撥給邕寧縣崑崙關文物維修費1.4萬元,不足由邕寧縣負責開支。維修工程於1982年9月30日竣工,定為邕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7月8日,崑崙關戰役遺址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崑崙關戰事史略
桂南天險的古戰場崑崙關,古往今來不僅是交通要道,而且是兵家必爭的戰場和要塞,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
(1)宋狄青上元間道絕崑崙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廣源州儂智高起兵反宋,欲得邕桂七州節度使,不果。四年(1052)占邕州,建“大南國”,鏇掠巒、橫、貴、潯等九州,圍廣州城,汴京震動。宋朝庭即先後派余靖、孫沔、狄青等將率兵南下廣南。因崑崙關被儂智高部署占領,已修建為堅固堡壘,而且附近山頭,均駐有守兵,居高臨下,宋軍多次衝鋒,傷亡慘重,結果敗陣北逃。
皇佑五年(1053)元宵節,善於用兵的狄青宣布全軍休息十天,以慶祝佳節,犒賞三軍,安排各營大事張羅,飲宴三天。正月十六日晚,部分校尉還在飲宴,狄青卻突然悄悄傳令整頓隊伍,一面派出小部隊佯攻崑崙關,一面親自率領先鋒部隊,用時一晝夜,從賓州繞道潛行崑崙關東約十華里的佛子坳,經長山驛,在關山堡消滅一守軍後,大軍直抵歸仁鋪,與儂智高親率從邕州傾巢而出的步卒展開激烈的戰鬥。狄青施用“間道絕關”的戰略,成功越過崑崙關,迫使邕州儂智高手足無措,歸仁鋪一役一敗塗地,直至最後滅亡。這就是使狄青傳名於世的“上元三鼓奪崑崙”之舉。
(2)交趾李常傑潛兵占崑崙
宋熙寧九年(1076),交趾(今越南北部)王李乾德派李常傑入侵廣南,圍困邕州,屠城掠婦。敵將李常傑派兵從欽廉橫巒間道潛兵襲據崑崙關,截斷從桂州(今桂林)來援邕州已進駐大夾嶺驛的宋將張守節部。張聞交寇企圖占崑崙關斷後路,急急回兵以期保關。不料交寇已先占據,張部至崑崙關前,被伏兵首尾夾擊。此處兩邊高山,無路可逃,全軍復沒,張守節死陣。
(3)八塘團練固守崑崙關
清鹹豐九年(1859),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從金陵(今南京)率部折回廣西,其驍將賴裕新經賓州圖取南寧,領軍二萬之眾欲渡捷徑崑崙關。不料被八塘團總歐陽光、韋懷玉率團練據關守險。賴部強攻數日夜,傷亡很重,不能取勝乃退兵,只得繞道武鳴高峰隘前往南寧。
(4)桂軍勇奪崑崙關
1925年2月,滇軍進攻廣西,占領南寧,派兵扼守崑崙關。5月16日,桂軍李宗仁等部分兵進攻崑崙關。一支由馬嶺直接正面攻擊關的北面,另一支繞道包抄九塘圩,從南面進攻崑崙關。兩軍在崑崙關地段血戰一晝夜,滇軍經受不了首尾夾擊,不得不棄關,向南逃竄。桂軍咬尾不捨,追至八塘,又勇擊滇軍一晝夜。
(5)滇軍枉守崑崙關
1930年7月,滇軍再次圍困南寧城,又派兵據守崑崙關和高峰隘。10月,駐桂林、柳州的桂軍李宗仁、白崇禧部企圖馳救南寧被困的桂軍,但因崑崙關和高峰隘駐有滇軍重兵,無法通過。李、白桂軍轉而取道忻城縣至武鳴縣境,找識路徑之人當嚮導,選擇在兩處險隘之間的山林小徑,跨過高峰山脈,抵達邕郊。在內外夾攻的形勢下,滇軍終於10月13日撤離南寧。而扼守崑崙關、高峰隘的滇軍,枉然空守。
(6)崑崙關抗日大戰役
1939年冬,侵華日寇為了切斷中國與國際聯絡的桂越國際交通線,威脅中國抗戰大後方,迫使中國政府結束戰事,派出其第五師團、台灣混成旅團在廣東省防城縣及欽縣一帶登入。11月24日連陷南寧、四塘、五塘,28日陷八塘。12月4日,崑崙關要隘被日軍中村旅團占領,交由其第四十二聯隊駐守,並立即對崑崙關及其周圍的外圍據點構築堡壘工事,漫山遍野布滿鐵絲網、戰壕、掩體、暗堡等。日軍占領了南寧,並對其門戶崑崙關、高峰隘布防,顯有長期占據的跡象。這樣,一來柳州、慶遠、貴陽、桂林、全州各地均受到日軍的威脅;二來西南、桂南國際補給線被敵切斷,對中國長期抗戰,補給軍需物資甚為不利。國民黨政府當局極為關注,立刻從各地抽調部隊趕赴廣西,首要任務是奪回南寧的東北門戶崑崙關。
崑崙關戰役,以第三十八集團軍為北路軍,擔任對邕賓公路正面攻擊崑崙關及八、九塘守敵;以第十六集團軍為西路軍,截斷日軍背後聯絡線:以第二十六集團軍和第六十六軍為東路軍,破壞邕欽公路交通並截擊日軍之後續部隊。國軍經過十多天浴血奮戰,攻克了桂南天險崑崙關。崑崙關戰役,是中國軍隊對日軍攻堅作戰的首次重大勝利,給日本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這一偉大的勝利,徹底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據史籍記載,崑崙關歷史上曾發生過9次戰役。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狄青夜襲崑崙關和抗戰期間的崑崙關大捷。
詩人曾留詩崑崙關。
宋朝陶弼作題"早登崑崙望戍兵北歸",詩曰:
春風歸未得,默坐廢台間,
居易衷腸結,安仁兩鬢斑,
峰沖新葉去,燕引舊雛還,
帳下誰更戍,旌旗出亂山。
明李東陽亦題:
崑崙關頭戰骨枯,龍衣染血紅模糊,
軍中喧言老儂死,不捉彼儂焉有此,
君不見,漢王一赦軍中守,武將紛紛皆藉口。
"上元三鼓奪崑崙",是狄青南征決勝之捷,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在近代抗日戰爭時期,崑崙關發生了一場規模更加宏大的爭奪戰--崑崙關戰役。
1939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軍在安藤利吉的指揮下,出動10萬餘兵力,100餘架飛機,50餘艘艦艇,進犯欽州、北海、防城,發動了桂南戰役,妄圖截斷我桂越國際交通線。日軍攻陷南寧後,即由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領重兵據占崑崙關。國民黨政府則由桂林行營主任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為總指揮,第五軍中將軍長杜聿明為副總指揮,調兵四十萬,以崑崙關為主戰場,從當年12月18日至31日,與日軍鏖戰,斃中村正雄及其以下將士5000餘人,取得大捷,克復崑崙關,並進逼南寧。後因日軍大力增兵,偷襲甘棠防線,崑崙關復告失守。戰後,國民黨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五軍派工兵連到崑崙山上建立第五軍抗戰陣亡將士墓、紀念塔、牌坊等建築物。
第五軍抗戰陣亡將士墓建在崑崙山(原名太保山)上,山的南面建有331級花崗岩石階,台階前是一個三門四柱的牌坊。牌坊中門前後橫額都寫著:"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志墓園",中門左右兩柱正面分別刻著"芳烈長流為國家盡忠民族盡孝;英豪繼起倍抗戰必勝建國必成"蔣中正的題聯。背面則分別為于右任題聯:"崑崙關下英雄記,革命軍前金石光"。牌坊東西門外柱正面分別是村聿明題:"血花飛舞苦戰兼旬攻克崑崙寒敵膽,華表巍峨揚威萬里待清倭寇慰忠魂",背面是顧祝同題聯:"戰績令人懷壯烈,國殤為鬼亦雄奇"。東西兩門的正背橫批分別銘刻有徐永昌、張發奎等人的題詞。
沿花崗岩石階拾級而上,至山頂便是紀念塔,它座北朝南,高10餘米,分上中下三層。塔的上層呈三刃劍狀直指藍天,每側劍面頂端都刻有國民黨黨徽,接著刻著"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十七個大字,落款"杜聿明題"。塔的中層比上層略大,建成六面。正南面左上側書"崑崙關戰役陣亡紀念"一行小字,中書"碧血千秋"四個大字,左下落款"蔣中正'。東南面是白崇禧所撰的碑文。東北面是何應欽題"氣塞蒼冥",西南面是李濟琛所撰的碑文。西北和正北兩面則無題字。塔的下層為塔基。紀念塔的北面建有三座平台型陣亡將士墓,各樹一大型長方碑石,分別篆刻著榮譽第一師、第十二師、軍直單位陣亡將士的名字。在紀念塔東北約半里宋代崑崙台舊址,建有一座六角石亭,亭內豎有杜聿明撰寫的碑記,備載奮戰經過。
山的北面亦建有牌坊,牌坊正背兩面分別有張治中、陳誠所題橫批"不朽是為"和"氣壯山河",牌柱正背兩分別有黃旭初和林蔚的題聯:"編成戰史勛名重,合葬雄關俎豆新"、"百戰尚留萇氏血,九攻更軼狄青勛"。
杜聿明在奪回崑崙關後不久即寫絕句一首,藉以抒懷:
北海風建騎道士,崑崙月葬太和魂。
扶桑萬里櫻花節,夜兩千家數淚痕。
崑崙關收復後不久,田漢先生由五十四軍陳烈軍陪同長到賓陽慰問,並視察了崑崙關,回來後,他寫下"詠崑崙關之戰",詩云:
一樹桃花慘澹紅,雄關陽塞驛樓空。
倭師幾處留殘壘,漢幟依然卷大風。
女山頭奇石聳,特丹嶺上陣雲濃。
莫雲南向輸形勢,樞相當年立戰功。
崑崙啊!崑崙,巍巍的雄關,記載著歷史的滄桑。
狄青夜襲崑崙關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自稱仁惠皇帝,招兵買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廣東
。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征討,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3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宋仁宗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並親自在垂拱殿為狄青設宴餞行。
當時,宋軍連吃敗陣,軍心動搖。狄青受命之後,鑒於歷朝借外兵平叛後患無窮的教訓,首先向皇帝建議停止借交趾兵馬助戰的行動。他大刀闊斧整肅軍紀,處死了陳曙等不聽號分之人,使軍威大振,接著命令部隊按兵不動,從各地調撥、屯集了大批的糧草。依智高的軍隊看到後,以為宋軍不會進攻,放鬆了警惕。而狄青卻乘敵不備,突然把軍隊分為先、中、後三軍,自己親率先軍星夜火速出擊,一舉奪得崑崙關,占取了有利地形,接著命令一部分軍隊從正面進攻。他執掌戰旗率領騎兵,分左右兩翼,繞道其後,前後夾攻,一戰而勝。
夜襲崑崙關是儂智高與北宋作戰的轉折點。自此以後,儂智高部形勢急轉直下,最後被全部殲滅。崑崙關成為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的滑鐵盧。
崑崙關大捷
抗日戰爭時期的“崑崙關大捷”是在這裡發生的又一次驚天動地的戰役。1939年12月18日,國民黨軍隊在廣西崑侖關殲滅日軍5000餘人的戰役,也稱桂南戰役。這是抗戰相持期間中國軍隊首次取得攻堅戰的勝利。
1939年秋,日軍為封鎖中國後方,阻止中國取道越南運送物資,同時積極準備發動桂南戰役,以侵占中國通往西南大後方的沿海交通線。11月15日,日軍集結10餘萬人,由北部灣開拔,向廣東北海(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大舉進犯。日軍第五師團及台灣旅團主力在海、空軍掩護下,在欽州灣登入。11月16日登入日軍占領防城,17日占領欽州。11月24日,日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在空軍掩護下,攻占南寧。隨後,日軍北犯桂南要隘崑崙關。崑崙關在南寧東北50公里處,山巒起伏,地勢險要。從南寧至柳州的公路從此通過,是由桂南進入桂中腹地必經之道,是南寧的重要門戶。從11月29日起,日本空軍出動五六十架飛機分批輪番轟炸中國守軍陣地。12月4日,日軍占領崑崙關,即以一個旅團的精銳部隊扼守,並在該關以北的仙女山、老毛嶺、四四一、六五三、六○○、羅塘南等高地,以及立別嶺、枯桃嶺等地,修築據點式的堡壘工事,企圖固守。雙方處於對峙狀態。
國民黨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奉命率部擔任對邕(寧)賓(陽)路的正面攻擊,意在先行擊破崑崙關及八塘附近之敵。其作戰部署是:以鄭洞國榮譽第一師正面戰鬥;戴安瀾二○○師為總預備隊;邱清泉新編第二十二師迂迴敵後進出南寧以北,向六塘守敵攻擊,以截斷南寧、崑崙關交通聯絡,孤立崑崙關之敵。第五軍在戰車、炮火掩護,對崑崙關日軍發起攻擊。鄭洞國師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首先占領仙女山。當晚,各部乘勝夜襲,相繼占領老毛嶺、萬福村、四四一等高地,最後攻占崑崙關。19日午後,日軍在飛機掩護下,進行反撲,奪取崑崙關。雙方展開反覆爭奪。27日,是崑崙關爭奪戰最激烈的一天,中國空軍第三大隊出動6架飛機支援陸軍戰鬥。雙方傷亡甚重。杜聿明經過縝密的觀測,了解崑崙關周圍地形和敵陣地兵力火力,決定採取"要塞式攻擊法",逐步縮小包圍圈。其部署是:令第二○○師副師長彭壁生率部從公路左側越過崑崙關,形成包圍之勢;邱清泉師把戰車埋伏在公路兩旁的叢林地帶;鄭洞國師則加強右翼攻勢,進入崑崙關內敵軍縱深陣地,將敵指揮部及炮兵陣地摧毀,並乘勝攻擊,大敗敵軍。
經過18天的激戰,至31日日軍被迫向九塘方面退卻。崑崙關戰役勝利結束。據日本戰後公布的材料說,此役日軍第十二旅團班長及軍官死亡達85%以上,士兵死亡4000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在崑崙關南5公里的九塘被鄭洞國師第三團擊斃。中村正雄臨死前在日記本上寫道:“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更強的軍隊。崑崙關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自武漢失守以來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崑崙關戰役第五軍軍直屬部隊陣亡官兵題名錄
裝甲兵團
上尉連長席尉賡上尉指導員張鵬翼中尉排長馮子揚張兆源
李元澤少尉排長向壽增股建章
士兵馮有生符子華周騰文彭印易承之朱仁富
劉興鳳秦群尤榮金鄭貫初劉玉田李輝華張昌壽
陳雲峰彭克仁寧明波李道昌陳世德莫錦山李年青
王樂善陳茂龍劉書策黨獻均梁大恭周炳文劉光明
騎兵團
士兵周金山李化海彭振發袁守貴孫連臣李啟藩
馮春長唐雲甘原彬段形安關明德王先榮第一野戰補充團第一野戰補充團少校營長李桂昌上尉連長岳友生劉蔭祥中尉排長姚忠懷沈順增陳蔭雷雲峰少尉排長劉祖澤張秉殿黃建東士兵魏植蘭熊學君陳乾坤王悅欣吳漢臣李世亮唐光祿黃先誠彭應祠唐新生楊起連蔣忠彬羅美臣胡家太符太紅趙文光王得生黃現生陳治安岳千緒文少軒李華清劉昌達羅大富唐汝盛石昌升龍昌雲祁家祥周邦善何兆章楊志銀楊盛澄周廷雲龍步命王順保李應禮潘隆郎田子保唐智富唐顯瑞曾有田張林蒙元忠蔡澤榮雷盛高徐世周於啟發歐香珍蔣家植黃大德熊注揚周雲張得勝黃午德朱成福龍峰貴李有坤向紹經李葵二李吉榮周岳鳳唐成尾李祥德袁湘鳳隆益祿段起炎高樹林王貞發鄧瑞庭黃士行王修茂駱明臣蔣水開孫鳳名周維晃魏崇德周太三彭隆灼唐松茂黃維良唐正生楚愛吾雷易蘇祿卿蔣正開龍倉朝曾慶余陳得苟肖綿章王昆蔣得勝黎憲有陳孝德李沐青周景榮戴永盛艾文球陶子乾周鳳生李珍言黃冀強徐昭治王中葉王建生車陶昌蔣斌鄧盛玉蘇航周國東吳學羽屈中生陸軍第五軍陣亡將士公墓姚得宣汪群先張順生莫德才劉略生蔣澤培楊立宗王少兮謝仁芳趙昆利曾思堂黃明泗陳維黨劉祖蘭劉興集許曾榮廖忠成莫象翹姜秀旗蘭春仁劉道維李安元池炳煊鄭中心黃通祥伍清賢羅光銀伍玉明何愛略唐心海黃金心何靜龍張祿鳴周重和黃文達劉登富□玉保李齊伍芬利張孝松蔣滿成楊壽盛劉玉士李現德唐玉吉鄧子軒潘吉祥楊吉山伍志成吳驄南劉華甫王正道羅松卿孫義昌黎國卿龍道品何興玉肖三保陳有士李冬生溫義彬謝玉欽陳松元陳遠金陳繼眩劉其祥易福山張才孝陳希賢劉老春第二野戰補充團上尉連長儲懷林石昭儉段茂林士兵劉府成石榮林李天華周慎清劉正光周代華譚昌仙范松和李桂生戴上達陳桂柏張華均賓東成蔣運成何前胐吳會章廖樹炳廖老四王少廷郭可喜鄧雲柳庋雲蔣安青羅茂元劉文吉李達倫林雨升鄭純發楊柏芳吳天縱石懷升曾光梁肖石生龍安宅何致會彭昌秀楊世春宋思人陸德智林昌龍蔣昌先莫承和休進全唐玉輝謝光清劉世文張連森張榮昌宋三娣蒙老友萬承來黃宇如石有田周有升柳葉真黃繼興鄧賢有韓昌有謝品祝姜維鄧玉軒廖光才伍征諫蔣祿淮林玉梁楊本絡薄隆才何新元楊喜福□厚福陳章官蒙雲富肖榮富雷顯密朱寶生何壽隆粟帛齊楊啟環張吉良劉運德張征浩胡旺喜譚德觀高家周陳益廷何福恩唐有恩杜仁化陳雲雨李國民黃大敖謝宗康蔣淥玉鍾靜蕭鴻圖楊春成何啟好梁開光何先階黃樹華劉光河鄧茂臘蔣務順吳綿喜魏老炳吳光全周喬生謝世亭戰車防禦炮營士兵徐立珍劉相陛胡桂劉金奎張春虎張玉山彭成鈞重炮營少尉排長曹來健士兵胡若水李俊清王方章粟君明蘇再榜陳煌榮賴森肖增凱伍明興第二百師陣亡官兵題名錄第五九八團上尉連長蔣恩晏中尉排長張建方少尉排長張之明周茂山劉曉初少尉見習金文騰準尉排長張林士兵王雲福林文彥倪益祥何先柳喬占魁王作林陳生元汪漢卿李德義白克寬陳德君吳順祥魏正春曾高生胡仁甫陳天祥馬鴻朝趙天佑周金喜劉文章陳瑞廷金芝堂李家聲張介相張民亮張保宇周貴春謝壽康黃來龍徐汝春唐代今李海雄鍾長有鍾瑞根李錫茂張貴富王立安徐明學王春清秦占武李金才余新福羅金隆朱義王廷珍宋友堂葉枝芳劉清王成德熊伯仲賈玉甫杜學現張明甫譚懷先劉林春王金生伍炳銀喬長明呂廣元胡連升李樹生楊宗根刑保堂章漢文焦忠如羅天之朱祖胥曾武成魯玉勝徐自中周毓達張言侯正奪尚洪新張盛東何備元敬長春王瑞璋潘雲飛常再鑫王鳳儀蘇金貴彭成忠劉鳳山陳德田胡光國李友生李樹高學文劉文祥黃烈山楊樹清龔林生趙文其王風奎范和李長賓李生和周振鐸王義三蔡明珠張成友李清芳馬占標向凱陳開奎王憲忠陳貴傑周永茂謝德勛王金明劉占印鍾庋靈李震馮保生王新春劉金正王彬林李佩軒張玉魁張玉才司占魁孫有光張德成張丙華陳福貴張景智吳走景福三金淵亮皮草便馬炳三李吉安伍炳岡楊金成楊國禎趙青雲張玉喜陳治海袁印則喬明山楊明宣楊長福丁正義熊文明周成盛戚盛福蘇大喜姬成武范勇信黃長明唐敬之包得高張福至王明亮第五九九團中尉排長滕芳少尉排長吳子述準尉特務長沈義初士兵馬同科張殿青李小合邵福祥張辟功崔太君陳黑旦王國安楊松山陳立長程善松李金龍陶保宣陳玉奎胡金聲余德江彭得新王邦昌陳從合盧文明馬昌平秦文彪李青山唐禎祥劉通達苑乃運魯連升張義富劉林樊樹林尚金貴李才谷芳陳美槐杜鳳林張正懷陳文章呂孜福王光智馬呼來谷成喬李庋德黃明德隆化徐子標張文良田子元鄔昌明黃杰三呂福祥吳正榮路富知高有雲周光本關鎖佳劉玉坤米白超劉占勝程克山王忠黨張金騰周忠義孟憲宏周奎師楊偕龍有柏孫發聚馬全德王克卿胡漢榮馬德義廖代高羅玉生朱春山趙存發白曹虎何月明任士亭楊駟乘秦忠臣伍作民王中秀張青山武良紀王國典孫儉林李金友呂福勝朱占傑張振福白守仁陳金玉徐治國范玉廷喬金堂李民山尚寶章邵漢卿林成鳳高西德黃榮心易敬平陳家福謝吉州寧喜振王元福樊玉容王金彥劉合義郭保勤鄭興德高金福李春華余英傑林懷信李文啟趙玉成鄒吉清張玉山謝尚禮塗吉華王家貴李茂桐夏瑤玉楊耀廷羅以德曾政侯先成李玉山姜大玉徐心中楊光蔡其李文生黃輝梅貴山於本志彭玉生張秉忠曹梓桂周現榮劉正義趙洪恩李茂松王九福胡友興高群齊虎雲鄧昌溶賀壽綿鄧耀列黃文甫張金山李清貴孫校章周貴吳金德蘇清先侯占元第六〇〇團上校團長邵一之少校團附吳其升上尉營附谷冀鵬上尉連長楊彬易琨童湘材宋克寒鄒祖本中尉排長陸肇威蔡瑞基少尉排長鮑思明陳祺元曾先治王傑陳漢文馮桂林王德生顧澤林準尉排長陳新仁少尉見習林蔭林士兵駱復歧胡正桃於四雲段其昌張鴻怡鄧家宣王順新桂枝茂朱暢生唐成梯石德羅盧志平陳自高曹先梅袁世友吳春林方源海王長春楊竹軒唐天壽張新發劉序端陳莫春陳朝棟馮松樹姜天榜朱孔毛綱莪聶漢卿劉玉書徐建光賀有道尹鳳朝尹大倫余家謀黃奎雲唐見國鄭如富楊柱苑耀雲劉志均傅良成陳維堂陳漢清鄭秋水胡詩吉周從之蔡原山李永清郭福林桑青山張霖鄧士林武孝倫張忠堂陽少芝熊春堂李正先黃其孝彭漢青羅占田楊書成張樹剛周庋雲吳有材陳新文胡先慎鄧欽移陳竹廷曾凡富任兆玉鬍子元潘建國劉宇林何金錫賴貴和陳桂橋胡光慎王全東范子龍石得富蔣永功黃雲生彭之周李金樹汪修義傅健李雙成桂子田陳華桂萬春發羅愛卿劉鵬飛張存良魏錦章肖俊華李光發顧天修劉春堂劉啟華李世斌謝滿堂侯光耀葉之新蔡廷雲黃遠香左國衡許意生周仕武程大朋羅燧堯世伯李集雲李世元劉長生唐家告蘭先進陳立恆劉治端肖遠同袁茂生賈宏湘王肇香陶承仕李明盛袁再相聶德勝楊樹清張才品楊方桂戴金雲陳新仁張雲彩李子良喻恩榮劉賢燎桂德品桂昭祥張占武朱成立劉忠厚秦與生李合化師直屬部隊中尉連附齊友良士兵郭意祿彭俊山周清海陳善緒鄧卓雲陳榮李科舉韋和智洪長順第九十六師陣亡官兵題名錄第二八六團中校副團長漫忠實上尉副營長宋福祿蔣忠中尉排長馬奉玉金占民鮑興杜祖堯少尉排長劉勛李萬鑒士兵高輔臣李忠金雷家彬周勝余張大材夏洪金林則卿蔡友和陳杰李紹文文常金陳順王良臣李維元戴安珣趙大禮張少雲蘭正才唐占武謝青雲曾先富羅子云曾興許永培伍少卿王有興胡文均萬瑞成申五林陳少清張樹成魏升程元才余章段炳權曾金成張銀州張樹輝湯銀清姚銀章陳明德李海林袁清河黃天才張玉青劉志雲楊全興劉少成李長興趙雲龍趙鳳全張培欽簡章文請明清王玉林黃茂海羅松柏李成雲饒森甫曹子章魏元順李光傅光成苗萬順何壽有沈三思張祥雲仁國安羅光祥王有成張林劉鏡漢劉明王正武徐祿興譚朴傅有富徐雲茂唐樹雲簡永春陳光青謝國安楊洪發王炳光胡少周鄭海雲魯國福朱振禹羅少雲黃少青劉古雲王海成林少安唐少勛馮懷相鄒銀武劉玉青陳正海吳林鄧少武馮文國張必興侯雲傅中順臧鳳喜劉海田朱慎堯王國珍連永祥劉尚全龍炳林姚建廷陳榮鄧府廷何登科張青雲姚文正李玉田周文選陳汝南楊雨昌何寶山陳青邱章方棟材陳玉元羅俊黃顯章李玉期劉彬朱賢剛趙光球劉炳榮劉聚義馮順祥江少先王金和方因郁李福壯蔣國民張樹雲第二八七團少校團附蔡振毆少校營長施德威中尉排長周吉順少尉排長趙庋雲沈國君準尉排長黃萬年士兵曾少雲李士金鄧富成王懷洲姚青雲毛楷劉正青董成樹張洪興李金全鄒萬清李青雲劉長順張淮清張合清曾少雲曾少卿潘少成袁廷槐周少成肖遠帝周正青楊樹柏魏廣才林海如王澤生劉少廷董華民陳占武董得亮何宜君何子安堯春林王祥侯肖雲成謝銀廷葉興順戴玉盛艾興隆姜萬福羅近章王述文范棟樑曹少青胡少雲王韓富王少臣陳鏡明李樹安黃金山吳成雲李順清何紹青黃全武李華清徐大成李春元何雲楊少金劉正義趙樹雲王興富王青白肖淵明劉開述董景康童海廷高青雲胡九高沈惠賢李銀山夏金成肖子軒廖興發萬和君董海元萬述雲周維新戚瑞安楊玉廷黃庋岩劉德明胡遠祺李懷之白一精肖錫林王平安梁光潤李明久鄭汝良謝輔仁尹華鳳王德義周廷章張復興陳樹堯王澤山邱永安張學林李世興李懷恭周炳貴李少洲謝全方袁克勤余潤第劉孝玉田重發周少青肖興發趙開元游建章黃紹南陶銀洲呂子云傅雲安周蘭均楊玉田劉少奎第二八八團上尉軍醫陳岳東中尉排長鬍樹榮何廷重少尉排長徐金生梁永天徐金章士兵馮聖偕鄧南勛吳志伯羅啟壽楊子儀秦方元吳進喜吳世倫王文合唐雲清羅金成鄭純義李忠仁汪叔雲周樹貴梁述雲鄧宗林黃廷楊國安徐萬清蔡澤友袁炳鳳吳向榮黃正國羅祥其張李培周元清曹大中楊銀成程天輝朱家均李友清姜天才劉紹青李同洪卿山秀陳少雲張步全吳發明何輝清鄒紹武陳宗文張青雲方吉武楊顯達李伯林李春益李少安王青雲邱紹章李祥雲余英吳吉星周凱黃萬發楊振法劉述臣陳海其趙銀章賈國清楊清廷陳萬銀姚壽梅王志成劉祿林澤先文德安銀斌武楊樹宣王學良黃紹青劉瑞萬魏先禮周朝富夏良銀左朝實鄧大龍曹雲輝羅德宴胡大凱薛海雲文本朗余國春向榮孝汪見青柏觀禎馬自周王國成向用福劉子清李春榮曾銀登余樹清黃治君何少雲李少向馬德富李忠達周其明王成之黃南王少熙吳有才張青雲劉玉山師部少校參謀李復全士兵陳光祿林樹培彭海雲張萬青潘國勝劉民強王從順周興發熊君甫田寶臣榮譽第一師陣亡官兵題名錄第一團上尉連長張鹹順容開李海揚中尉排長呂新午黃致忠毛高鵬張國棟少尉排長羅莊許學田李龍謝金曹新德士兵李純青曹少雲陳國春黃金光君楚臣劉友存彭月中陳向珠立球錫李金生張成發璩正田劉江劉雲昌喬成立楊榮細王新元朱萬得李榮陳春生玉正和李嗷喈李玉成陳和萬劉福拄楊占發楊易存石引家張文國吳坤顧寶玉李成志謝俊盛朱臣之周海生臧祥隆王光裕張德標葉祥茂余樹榮王秀鴻劉振海王宣熊木茍王殿勝林福生向森林葉樹堂梁述清王俊王長江左斌許司益易舜生楊富田楊再廷周全三聶紹軒王傑王洪順王鍾劉禮典張治堅邢福安楊中生熊雲卿王標李超張家正楊忠勇鄭自衛王文生楊文斌李昭勝張桂秋牟阿維吳豐富陳良家康雲超善文王庵材蔚榜李煥章李起山劉老敬黃炳文黃太興盧同福陳榮卿耿玉華蔣際富李厚清袁林強李世平資成生曹春袁光安劉俊甘光秩朱清華蔣榮古馮玉海斡雲安於為昌蔡子明金振聲品順橋朱清新楊雲龍薄章成鄧玉廷杜子芳安克仁曹光清王達生吳由保王國起安國紹張國蘭劉子清彭國心王銀山李有福黃正清王止正馬安吉杜川保呂純良毛永清吳正榮戴春發劉文祥李玉祿王勝李德之文鼎三周清仔孔介清毛水生蔡井六何德福杜萍聶汘五賀行吳思再孫良修崔家興舒志忠莫建日王建恆張小寶鄧文李先盛鄒教庫劉發賢鄒清九劉鳳山潘炳馬金丁黃鳳仙徐得朝陳德祥陳宏雲莫更生楊春茂李金泉李文明鄒敦掌陳遠志熊先早錢龍陳光明何禮平歐錦珠王金山李崇相羅金山趙生財張化吉潘榮潘升朱振勝王俊梁有恩李雲生何九如唐福明劉志成黃少初姜長江黃明德習守信鬍子玉譚德松朱凱李占標馮永斌梁玉吉王昌雲謝雙全李茲書胡文清王必成彭德勝李純樸許星祥楊子清黃福祥朱日森王桂昌吳天進賈興得羅平新張益李滋清鄭世昌劉松清何近芳張雄陸軍第五軍陣亡將士公墓張得勝李子明王宏昌孫二茂張大順張子英余振太貝海源吳金山於江第二團上尉連長張鴻昌中尉指導員李高蔭少尉排長劉賜成周伯康黃崇光少尉見習蔡仠先準尉排長蔣國林陳國祺周青準尉特務長陳伯還士兵陳秉正敖永祥張有先孫相國阮芳成劉金奎張鈞湯安才馬應奎喻金來張孝喜蒲高超蔣汝禮黃雷溢曾長興張桂來李惠先蘇明芝趙智奇陳正光張有濟馬有才馮昭明陳有明曹志得鄭鳳林施異劉玉成童安清賈子修鄭海月王福得曾奇長鄔洪林鄭殿升孟文亭顏元福王安成吳家林袁成恩王祥順丁兆文任余川陳惠久蔡現有賈安平肖正成唐天柳許保林楊家聲謝世芳劉玉廷胡云武曾令美潘學友陳文卿賢福林楊永興扈萬梅全禮德蘭海和郭貞鄭浮生朱元清楊光玉劉俊清朱少成唐國才劉福明黃細根李順美盤金達謝子平王如珍楊華潘玉華蔣正清李保臣肖忠清趙金山段興周陳占湖牟永年訾文俊楊振義王英學廖文斌林春山潘要全張俊興帥沛林宋能忠李步生張仕明楊仲明郭庋友周傳德阮登仙羅昌柏張海榮楊仲芳鄧華軒方守才王福胡忠信李玉山馬群王雙寶趙才祿吳才福黃熊艾正名曹振威韋東漢周凱周永德黃佐仁蒲天清鄧國順黃敬虎施瑞林覃有堯黃開正胡方隆彭正福石天柱馬國勛張錦球李雲煥吳添太屈桂生劉章國廖才發蔣文義彭春生汪登榮馮元生杜忠星寧估成劉耀南肖光華楊炳安溫定祥趙長勝余隆張明雲郭奎武鄔鬧魏州黃恆莊王南廷任海山李周貴張宏珠楊天喜伯廷芳王立志周和李福順趙福賢黃福王德祥張茂李順芝王成苗和軒何玉北吳德仁李志青何有明周海清王德興張祥黃有志黃志雄李春光羅利坤周元海周玉福李金甫楊萬興陳木蔣利壽熊善泉劉鹹敵張得地劉坤周景義胡盛清秦發舜趙占山張正發燕敦良李加林宋七該孫米銀李明亮陳金廷羅保斌於佑國孫景和鍾文仕陳金鎖蔡玉川周袁揚陳文明首章達賴高才武殿升羅滿生饒正廷羅光斗歐廷夙徐金全曹茂良唐洪才管子云樂香德張蘭功張文富李棠黃心昌藍元高楊少伯周九旺齊月華張同邠李旭升朱從新聶紛忠曹三仔周心昌段水仁黃九林朱即明李均吉譚一平曾國民龍如義黃正之楊金華陳大貴樊珍唐振湘李廷祥陸成就李金橋徐勝壽李長林金水卓王永林連高玉馬忠良陳良輝張金保湯光明王大華呂水卓林要生李錫則羅自成曹遠俊劉永得曹必能黃明超陳其榮侯國龍趙成之周斌陳成水黃志滿吳啟祿劉尚德梁成張本友魏保同汪伯良吳元高彭家林陳春云何先貴剛定國張子云桂雲榮卿胡錫海梁國生何明輝黃明佑宋宜榮黃玉雄王龍羅雲豐柳除明劉金山王其良張長發楊福安王學友劉超陳占雲易子汝黃忠白超玉胡雙恩賀龍文孫盛廷第三團上尉連長洪運龍曾斌曾紹南譚俊麟中尉排長朱得才黃謀昌少尉排長黃致忠馬紀德曾廉義陳坤丁用禮準尉排長張涉民李昌輝陳明士兵鄭先順凌永興馬相臣何國泰杜又牧周仁蔡明生楊金榮張倫昌王公雨郭向何新明周國勛劉義向李子明王英傑龍文武高生禮張湘於興論劉石周朝起張高黃偉王玉龍吳生均仲兆昌賈復三管家豹李天張平紳龍何生余健左長生謝昆金戎淮史占武楊華花汪長元黎鏡仁劉振坤褚思碩楊會雲劉柱成陳重仁謝至伯王興文張之華張德友張青雲武小江李清憲劉輝陽肖國定楊安東陳阿澤曾置田張培元鄧清明張德勝陳玉林劉漢雲曹家義李子清王天榮曹守福賀桂卿蔡波郭治元姬亞正王玉清李佑相王世七榮萬生周啟勝金鳳海盧志全劉西敦楊成友王春龍林何子良賀雲德林太和錢雙生江昌松盧仁德楊明康楊德政唐桂林邵守業李守法陸士和陳源明徐萬富盧學印陳啟山肖七忠成見恆何來貴盛德明範全江張成之崔保光沈良仁唐滿元劉德懷左求生楊建南譚紹明胡輝祥張正良王貴發羅國華王玉桂賀守祿周家浦高天明劉清雲王義鳳陳金瑞王全趙盟新李光江海楊富明朱中堂周標畢宜忠周來盛杜松林潘光均王洪利劉和清李鴻山李逢春葉德意劉青山廖孔晉吳開祁中和江長發李玉賴琦文王建堂劉春山董鄂韋心進邱國卿李春朱澤鈞丁少舟羅雲成梁三桂楊吉祥向森榮李萬詩王桂平蓋樹林謝貴芳孟子祥鄧群曾正環胡元豐郭雲才張國英蘇光龍李度福韓金生孫耀田張必成魏秀胡壽生馬守印趙賢德魏虎孫善道王濟榜石守希朱自由季富貴唐復林魏德清羅有培朱精劉雲清劉剛蔡能相丁雲周俞社盛劉金照王子昌黃桂林伍光華羅成讓陳善元黃繼三王如玉胡金生楊保勝楊林泉朱喊貴熊天霸關文東玉得勝謝承晁何同順向志能王保生張說信汪得發王濟蘇顏昌惠馬安邦王元雲趙傳新聶牛根趙春芳吳道理蔣玉華肖桂生向華國王少清黃金滿卞朝進肖其胡野生蔣天良朱錫正李振元林忠福蔣道翠聞子貴杜中道陳來賓張少雲楊傑李振祥熊得耀喻若茂惠子云胡國遂郭家侖孝得福陳貴林何昌佩陳松元李權王純翠侯保山唐金山黃成功王維芳陶才春黃祖武劉見毛盧金勝鄭日正吳天佑李正山王長生陸少伯袁如坤孫德鈞李安晉戈達義胡天造何新福黃漢升李得保劉東山張伯濤汪義成姜秀春彭忠順方海松張振喜趙臣元汪樹功魯鴻章張孝西周漢欽黃昌能何甫南王志有李連舟李翼德李游遐趙乃清郭樹清謝治能甘桂君陳能靖黎文松補充團上尉連長張振松中尉排長彭秉良張友明陳祥生李少生薑鳳炳楊明本章南榮準尉排長李石函餘明卿李悅珍士兵譚萬青錢知非帥萬青左弼曹子桂趙榮貴曹克奇張茂生萬福安陳祖貴游之楚吳猛威黃德山李剛席平漢禹葵王雲峰黎成禮唐春雲吳鹹俊丁鹿鳴吳仁堂賀必成劉岳俊李子桂賀楚傑唐立勝謝吉春馬伯豐舒六根馬成鄺仁義餘明初李文彬龔喬生王海雲唐昌喜甘芳名馮魏哉陸定坤彭晚仔趙源泉劉輝泉楊友三陳雲生李玉恆柳重義趙壽民陳有明文清沈文煥董旺玉周守元羅春輝陳春元吳長興賀祖錫支崇章趙文金蔣啟梓朱建清范滿仔襲子喬羅惠康劉春燕陳百仙蔣秀光王品生張天王在魚吳光喜秦漢冬張蔚祖王克敏餘子俊劉梅生薄喜安羅小黑蔣有能朱甫芝馮子喬劉玉亭喻樹成徐國斌劉秀為唐石隆黎國棟洪滿珠蔣榮高肖子堂吳發庋吳梅光武有福李玉衡余國鈞羅國顯吳德三肖見甫梁美玉李榮宗周海良喻元輝劉於卿李海明陳孝明車能元郭俊卿曾駿楊世瑜王少卿王宣前江水先喻緒明李江雲張仲仁王伯輝郭太恆李世漢楊華楚楊樂書劉國俊王光修陳華安李國林熊占武王昌右胡大坤鄭來堂趙孟成禹之府劉國玉吳勇為彭林李成泰屠宗新賈成文陳惠雲李福堂牛盛武李文志褚金台王長庋李民生沈錫林燕永昌李克勤林心明劉章生李賢堂何金志林源漢粟華清劉發良孫城璧王來發彭崇高張紀德李自臣篩長春李人村粟建清鄭寶璠馬林德李能偉周祥五黃端旺陳明寅張倫胡杰陳漢清王記樹袁金傑李文君餘光福唐在京李憲周陳惠林王明徵李祖全黃少武王銀臣馬清海崔金佳任發清陳學禮劉永志夏振興楊清代曾友文鄧輝庭劉泰李小東吳金山陳德運張成金新編第二十二師陣亡官兵題名錄第六四團少校營長李振一上尉營附秦恢上尉連長李植初陸利成中尉排長鄧國雄少尉排長李棟成侯桂生準尉排長徐興凱士兵金呂生唐□欽李良□唐文熙劉正國吳禮發楊樹堂鄧登楊何少林張福高汪聲向許厚生劉宗海劉桂生孫在春陳鄉堂□福卿吳學佑黃金田樊國□黃福洪王江池艾長全李良友吳明香段達周楊金生易排發梁伯柱唐運堂謝全佑陳平合伍添壽劉自如蔣錫姜舒煥慎周維明曾凡宏劉徐舟曾志成夏銘章楊賢宗向再培鄭萬樞劉肋英祝仁滿楊桂臣彭文林蔣在壽孫德山周樹志李金安李良才黃三狗楊鈞莫少富杜家木申閏生何繼堯羅松田張治陸羅桂章左斌一□龍周文卿馬忠良劉助明伍尉克盧志善李德峰周庋再曾成樹楊賢貴黃狗仔鄧敬德劉應玉王源貴楊政才李光站王木翟德隆張文惠肖成懷向家俊黃髮貞劉錫昌潘四鄧書珍劉炳坤陳代榮傅道文李本猷魏向德楊有泉戴桂卿譚若辰楊武和朱禮楊漢光張茂才李桂保唐要化項老桐鄭濟生胡純道吳金山莫玉山何受奇李定昌高仁岑唐鴻金劉九何述郎馬中有唐承先楊潤卿袁伯光趙金中朱順甲朱芝貴劉玉卿蔣月秋陳貴太姚明安李祥谷有安陳玉平陳昆玉張月明李一榮蘇傳章楊雲倫楊通禎劉修凡楊和友周金山周彥賓張運先姚鳳斌何得見黃寶成馮琨祝老三敬宗元蔣貴林唐飛唐超增何已發張傑亨王喜標秦宜長詹發權楊武藩劉裕興鄭庋雲周腮寶姚老六張柱清周迎通陳田古肖道明羅春楊仲煌賀福芳張振賢傅道現傅道運謝玉龍何玉林黃亦岸唐承富陳瑞和盤南旺張世科李盛如劉興和楊漢深羅介相李戍林王鍾隆蔣賢矩陳懷雲謝敬恩甄必信李傳廷彭名津蘇業武譚維新孫梅根吳上記張友文李漢文濃克日羅松軒周光為黎浩雲郭明聲許中興譚克維胡昌德胡福金陳海南羅士生周下田楊中榜吳金照羅治田伍起李開學李年清黃文彬黃秉剛王玉田□元福肖泰湘廖普生劉金夏黃緒純宋德卿阮漢卿孫忠俊陸軍第五軍陣亡將士公墓陳桂生喻大和於壽相謝自南劉佑良廖英張煥南楊信理吳金標張盛明李正清周連慈伍松征蔣道品關冬根張成鳳第六五團上尉副營長劉復興上尉連長李九福曹維儉蔣群奇中尉排長姚得生陸志鰲劉忠卿少尉排長吳衡舟劉少銘周德榮準尉排長羅四維彭玉林舒魁九士兵王光德劉琦趙之屏林火祥李秀陳良廖祿田俞發榮陳得郞朱顯楊楊斌五曹斗生曾振團黃涼耀黃金輝謝雲高周生彭學權劉千金盧德信石元保張金祥朱胡善梁寶珍曹光安許朝德凱五祥張學永鄺滿文陳宅樂鍾教桂劉宗富劉高寵楊承才凃何其李茲先李運堂何建盛劉永恕黃古老王存明許秩發玉春乃尹滿朵曹日新劉永豐曹豐發何運亘胡月斌陳雲安侯宏保高□□歐五福張中才曹發良譚瑜徐雲生袁家作曹茂林曹東生高啟宏唐才大黃光法羅金忠甘自生曾閏清周連石春林曾學聖程世新何美王維統岳太山謝永在曾超化曾昭榮劉安曾鴻標張盛和陸金富張得友余根黃保臘楊中漢鬍子良蔣信桃黃彪蔣聲甘袁麻金楊賀生毛大賢許三貴謝國沛肖體華楊良匯毛立生唐和榜王本祥蔣仁章胡進陽譚元思謝光華李開貴易瑞延龍顯章羅教明劉正連黃炳良曹忠蔣名達王正大許正明陳紀綱張勝利曹先大許英陳紀念張學文李憲成田萬太雷漢余皮周吳緝敬彭美和孫學延肖調還蔣國槐何德富唐克合羅人善戴蔥林王興乃聶生元何先梁李年喜桂生髮王寬興謝世南張以立李文元嵇祥生卮加發王開貴孟成曾省謀符古蔣葵毛尹起政曾國華傅連芳蔣玉生龍鳳高黃泰生鄺飛鄧武顯許德貴黃德貴黃必達王在世岳岱鄺經鍾世美吳高琨舒華章齊勝榮李富有胡亨祺彭文靜周玉章羅細南傅福田唐真榮李萬業甘五仔羅嗣樹賀孝宇資延龍德洪謝朝樂唐文武粟永祿秦先福李榮發玉只林鐘運富嚴新春庚良延唐子福董為有陳民生萬肝茍邱林俚李順生蔣家通謝振武陳木元李華雲嚴春生任少成周維瑾劉大進曾團結黃金質黃玉良楊發輝傅必固劉金輝孫子發袁海才徐簡盈吳繼良趙金生謝丁生周方水張少華陳光潘黃相奇肖芝生王在田彭正智李宜生胡云生劉世旭汪慶雲楊心有黃紹喜鄧家玉張富開鄧情賢李有紀方大綱張述成黃九昌湯正華徐景祥周月容段吉林鄧延春熊禮義丁興坦鄭若卿唐宜成楊忠廷楊國緒唐子全林世守唐國禎徐子龍李松方李福全向迪才車樹榮張軒袁光前陳植錫湯六南劉旦古肖時和劉大宮徐成玉關海波李坤山傅道平周日華黃楷黎卓生鄧賜明吳春富黃水生趙連生關濟昌劉琪玉序金生鍾恩福鍾定剛黃木生劉永生劉永安袁安鳳鄧由天劉兵成曾能茍王春熙第六六團中尉排長成光裕謝明六少尉排長廖明華李慶華準尉排長鄒偉準尉特務長石慶華士兵張振華夏賢海鄒連貴何煥生劉志高周悅祥盤清名唐德保李光明楊又清劉日卿謝仕鴻任明鑫張興謝本文陳永山黃春高謝子民王行數李登川屈魏楊芳廷林本固李昌後陳子堯李兼梓王佑夫向長安張少華趙松青銀醇英徐亨培伍名述石乙仔李竹卿楊石林五少武譚炳生徐紹枝任德勝伍玉敦雷占武陳昌倫何正天鍾子燕吳中良鍾志祥夏定邦萬家要邱玉人謝君初於富成熊向元劉發宗吳子元王志生劉家興賀文忠何勝青李茂古劉金生謝明光黃來祥陳遠仁唐生玉陳德喜郭發元張永亨劉仠成蔣雲寒李長友蔣老四金幫梅何愛勛楊洪高肖國長黃光佑何海明張安定李南生鄭逢金朱超等毛好祖張建才侯德忠肖才道王福君潘光榮謝邦榮蔣龍發劉仁周上世李德林廖宜明程貴寶唐莊王孝寬歐德孝何好受易松林晏豬仔施保明羅正南戚名林王金海張文祥王本富石木養王家坤劉東生向尚旦陳方序黃代貴劉興六陳希陶余昌庭何祖芳朱宗炳李連修肖烈山曠繼生譚際照徐光孫世貴高克謀蔣告恩章世金譚臣甫余振光單夏一蔣遠泉冷時來龍林發雷用順胡光鄧理祥李海陽其時肖玉喜許盛伍龍得友首正光張春青歐文波王明山譚成彬文秋衡周順仁吳和來洪梓林李興漢蔣平茂劉世偕秦漢山張戚朱錫林吳北華何安居阮普昭孫有發黃六初魏芝成胡細倈奉石穌陳少習覃永春莫學賓文武廷張祖明唐書發王忠厚奉孝乾唐文梓陳明德戴喜堂毛炳良伍玉乾唐國發劉玉華謝盛玻李永山周質夫李雨倉周大易唐勛喜羅光凱洪傅祺方世勛曹友生向日亮奉孝成方宋士潘日新陳小田廖師元甘惠民許海南劉秋普劉福州周國卿黃星光潘元龍勝王養室肖秦階趙心田肖正中桑洵德張學忠何士成胡玉遠劉建文李松林彭松柏喬文連邱文皆王金生梁培才伍連生曾德生文振義程啟雲劉培光李樹清劉德勝李樂生梁振英韋孔文劉在來賀仁明潘元彬梁本發程奎方達春王瑞生段漢陽張成玉陸定球袁勝發方振朋胡榮劉守文唐志義桂致全麥永上王文宣陸仁福向遠達張仁治玉金斗申世有陸治生何成長夏春元胡早明鄧老貴鄭堯許僉義周光武余懷德鄧星稀徐才喜謝善祥袁安鳳胡當標袁洪謝慶吾黃愷元劉春林康厚柳祝裕新阮祥富鄧福溪黃孝清梁倫衍施國炳陳金銚李望李雲唐代陸高比魚謝本挾彭長生潘孝友黃秀成李永忠陶澤元譚天中王在禮孫富品甘啟陳遠圭陸遠清唐先海徐明占蔣臣生陳志成李田誠何登號李成發周紹甲餘光田唐國林勵人強楊上達補充團上尉軍醫鍾維周中尉軍需劉景貴中尉排長鬍經綸少尉排長左斌少尉附員彭固勛士兵趙永才尹庭李初喜張永清姚家智周常裕張老夫肖伯楊正鴻範國義鍾福元張雨武何書清尹顯光周順仁趙雲初鄧其義尹顯目曾楚喬康福林李以華趙義仙戴作則唐學宜何克盛羅信甫黃一興周石生孫特權顏家壽唐銀密秦治榮何貴川厲孝良柳秀章陳耀輝周江楚姜任珊吳德潤王培東彭治泉王健陳克順魏勇王自強劉堅向洪均聶庋良覃仁義陶明恕袁愛林楊子元劉金如唐志章劉紹忠唐守松李德貴謝盛祚高柏卿羅盛端王仰止周凱義戴時銀蔣凱趙坤楊建青李得長蔣興國易福元趙松柏彭樹庋唐代勝王玉林鄧達武張金林鄒祖祿蔣昭宏楊禎晚潘克仁李華如張利昌劉承會陳金明劉文隆辜良順工兵營士兵楊勝貴楊訓誥左森雲黃立文李顯武吳定甫葉寬孫正賢簡朝早李任仔李桐寶楊子安黃秀金烏龍昌塗佑禎黃質玉楊居武蘆文明粟通銀張明祥崔榮德黃倡伈劉賢茂曾盛采許漢臣李登河吳雲貴盤心恩劉維光鄭銀英張福德陳仁才周子修向培於定祥特務營上尉連長邱名鎬士兵商春和輜重營士兵李增賢袁長春周琉遠吳政治楊武澤李紹先鄢保臣韓伯漁夏林森王蔣臣石城發劉子書輸送連士兵譚國濟李金陵王益岢王長發李長庚張隆偉王天山楊能才周武劉楷延張福成鄒步先唐篇於月生雷百順李愚人張雲山劉天保唐丁和王英華李小富王益立高玉軒劉長康李芹王世傅何茂盛通迅連士兵黃金山蔣國勝張德金黃三喜羅名相衛生隊士兵陳溥胡仁才朱洪效馬宗昭胡酒祥蔣植王清元陳典發劉運碧何德茂龍飛張理劉宜生馮生文呂安價謝書言鄧必明龍先嘉柏發全盧學男梁源鳳李春光李忠國周克文(陣亡將士題名完)
主要景點
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
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是戰後國民黨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五軍派工兵連在崑崙山(原名太保山)上建造。
山的南面建有331級花崗岩石階,台階前是一個三門四柱的牌坊,牌坊中門前後橫額都由杜聿明題寫"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志墓園",中門左右兩內柱正面分別刻著蔣中正的題聯"芳烈長流為國家盡忠民族盡孝;英豪繼起倍抗戰必勝建國必成"。背面則分別為于右任題聯:"崑崙關下英雄記,革命軍前金石光"。牌坊東西門外柱正面分別是村聿明題:"血花飛舞苦戰兼旬攻克崑崙寒敵膽,華表巍峨揚威萬里待清倭寇慰忠魂",背面是顧祝同題聯:"戰績令人懷壯烈,國殤為鬼亦雄奇"。東西兩門的正背橫批分別銘刻有李宗仁、徐永昌、張發奎、余漢謀等人的題詞。
沿花崗岩石階拾級而上,至山頂便是紀念塔,它座北朝南,高10餘米,分上中下三層。塔的上層呈三刃劍狀直指藍天,每側劍面頂端都刻有國民黨黨徽,接著刻著"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十七個大字,落款"杜聿明題"。塔的中層比上層略大,建成六面。正南面左上側書"崑崙關戰役陣亡紀念"一行小字,中書"碧血千秋"四個大字,左下落款"蔣中正'。東南面是白崇禧所撰的碑文。東北面是何應欽題"氣塞蒼冥",西南面是李濟琛所撰的碑文。西北和正北兩面則無題字。塔的下層為塔基。
紀念塔的北面建有三座平台型陣亡將士墓,各樹一大型長方碑石,分別篆刻著榮譽第一師、第十二師、軍直單位陣亡將士的名字。在紀念塔東北約半里宋代崑崙台舊址,建有一座六角石亭,亭內豎有杜聿明撰寫的碑記,備載奮戰經過。
山的北面亦建有牌坊,牌坊正背兩面分別有張治中、陳誠所題橫批"不朽是為"和"氣壯山河",牌柱正背兩分別有黃旭初和林蔚的題聯:"編成戰史勛名重,合葬雄關俎豆新"、"百戰尚留萇氏血,九攻更軼狄青勛"。
中村正雄墓
這座墓是由杜聿明將軍親手建立的,杜聿明是一個真正的軍人。他知道,戰死的軍人,哪怕是對手,也應該獲得應有的尊重。他把中村正雄的屍體埋葬在崑崙山臨近山腳處,並且親自給這位對手題寫了碑文:“民國二十九年崑崙關戰役陣亡日本第五師團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墓陸軍第五軍軍長杜聿明題”。 據戰後日軍戰史《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的記載,中村正雄在23日上午11時就在七塘西北約2公里處負傷,左側臉頰軟組織被國軍子彈穿透。24日晨8時左右,中村正雄在九塘附近觀察情況時,再次被國軍擊穿腹部造成重傷。而中村正雄的最終斃命則是在25日凌晨。24日當晚日軍軍醫在九塘附近的一座民房裡給受重傷的中村做手術,剛打開腹部,國軍火炮即向該方向射擊,一顆迫擊炮彈不偏不倚擊中該民房的屋頂。雖然日軍軍醫捨身趴在中村的身上,中村似乎並未直接被彈片擊中,但是想來飛沙走石也灌了一肚子。軍醫雖然將手術最終做完,但中村正雄還是於25日凌晨5時18分斃命。中村正雄在從南寧增援崑崙關的短短几十公里的路上,接連三次被國軍擊中(兩次槍傷外加一顆迫擊炮彈),可見崑崙關戰事的激烈,亦可見國民黨第五軍擊斃中村正雄少將,顯然並非偶然,而是廣大國軍將士浴血奮戰的必然結果。
崑崙關戰役博物館
崑崙關戰役博物館坐落在南寧市崑崙關風景區領兵山上,是廣西唯一的抗戰專題博物館,由抗日民族英雄戴安瀾將軍的長子戴復東(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設計。全館建築面積35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1000餘件/套,分為序廳、浴血崑崙廳、支前廳、緬懷廳共四個部分的內容。。該館建成後先後接待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遲浩田上將;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原廣州軍區政治委員張陽上將;全國僑聯原主席莊炎林;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等領導人,以及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
博物館正門外牆的“V”字型結構,用86噸大理石製成,象徵勝利之意。博物館前廣場東面設定的“魂兮歸來”方尖碑陣,記載著國民黨陸軍第五軍陣亡約3400名將士共有220個姓氏。
交通
南寧市朝陽廣場小金山乘崑崙關旅遊專線到達崑崙關景區,南寧市金橋客運站乘南寧至賓陽高客或普客到崑崙關景區下車。
朝陽廣場
市內乘2路、3路、4路、5路、5路區間車、6路、7路、8路、9路、10路、17路、18路、21路、22路、22路區間車、23路、24路、26路、31路、32路、33路、37路、40路、41路、50路、57路、58路、71路、72路、73路、74路、78路、81路、87路、89路、201路、202路、203路、204路、211路、212路、609路、701路
金橋客運站
市內乘20路、22路、22路區間車、42路、66路、67路、75路、81路、83路、202路、215路、606路、608路、801路、803路
火車站到金橋客運站:202路,埌東汽車站到金橋客運站:42路,江南客運站到金橋客運站:81路、802路,安吉客運站到金橋客運站:67路、803路,西鄉塘客運站到金橋客運站:66路
南寧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南寧位於廣西的西南部,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自治區首府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古城,古稱邕州,是紅豆的故鄉,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 |
景點 | 弄崗自然保護區 | 大明山 | 鳳凰湖 | 廣西民族文物苑 | 廣西藥用植物園 | 廣西博物館 | 花山壁畫 | 金花茶公園 | 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 | 靈水 | 龍虎山自然保護區 | 明仕田園 | 那榜田園 | 明秀園 | 南寧南湖公園 | 青秀山風景區 | 小連城 | 崇左文羊岩 | 南寧人民公園 | 南寧西郊動物園 | 蝦泉 | 揚美古鎮 | 伊嶺岩 | 鎮南關起義遺址 | 左江斜塔 | 崑崙關 | 龍州花山岩 | 起鳳山 | 金倫洞 | 德天風景區 | 德天大瀑布 | 板麥石塔 | 友誼關 | 左江石景林 | 花山風景名勝區 | 頂螄山遺址 | 蘆圩古鎮 | 大王灘水利風景區 | 六景泥盆系剖面自然保護區 | 南寧市動物園 | 九龍瀑布群 | 金倫洞 | 友誼關| 花山風景名勝區 | 中越53號界碑 | 喬苗平湖 | 板壁 | 大明山 | 板麥石塔 | 大王灘國家水利風景區 | 大龍湖 |黑水河 | 嘉和城溫泉谷 | 花山岩 | 弄崗自然保護區 | 三里洋渡 | 碩龍邊關地下長城 | 楊美古鎮 | 茉莉花之都 | 邕江大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