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榆中縣青城鎮
![青城鎮](/img/8/f4a/nBnauM3X2AzNwYjNwkTN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5U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青城鎮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境內,距蘭州市區110公里,距白銀市30公里,距榆中縣城90公里,距離定西120公里,距離靖遠60公里。青城鎮地處榆中縣最北端,黃河之濱,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水資源便利,但人均占有耕地僅有0.6畝。青城周邊的旅遊區有:什川風景旅遊區,距青城50公里;水川黃河沿線風景區,即位於青城黃河北岸;景泰黃河石林風景區,距青城120公里等。
二、農業產業化為了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富農工程,在鎮政府大力引導的基礎上,主要從抓科技隊伍建設著手,把農村的鄉土人才即
![青城鎮](/img/6/b8d/nBnauM3XyQTM1EDNxMTO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zk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土專家”、“田秀才”組織起來,成立了青城鎮農民科技協會,以協會為載體,建設農業示範基地,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培育支柱產業,從提高廣大農民素質著手,每年舉辦各類培訓班6期,培訓農民2000人(次),發放各類科技宣傳資料5000份。引導農民走勤勞、科技致富的產業化之路。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青城鎮日光溫室面積達到3830畝,種植戶3200戶,戶均1.16畝,種植蔬菜品種主要以茄子、西葫蘆為主,茄子種植面積2900畝,品種以美引茄冠、荷蘭瑞克斯王公司的布利塔茄王、日本大黑圓茄等品種,畝產2萬公斤,總產量達到5600萬公斤;西葫蘆種植面積930畝,品種以法國冬玉為主,畝產1.5萬公斤,總產量達1395萬公斤。日光溫室畝均收入1萬元,僅此一項,年純收入3730萬元,人均1400元,成為青城鎮農業生產的支柱產業,且日光溫室生產的茄子、西葫蘆外形美觀、品質優良、營養豐富。茄子、西葫蘆在2004年被農業部質量安全中心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品除供應白銀、蘭州市場外,還遠銷新疆、青海、陝西、河南、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三、科技興農![青城鎮](/img/d/4bb/nBnauM3XzYzN4kTNzIjN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yY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四、文化建設
![青城鎮](/img/8/766/nBnauM3X2UjMwAjMwYjN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2Y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青城鎮過去沒有一個正式的文化活動場所,2003年,鎮黨委、政府 多方籌措資金30.6萬元,建起了全縣第一個高檔次、多功能的宣傳文化活動大樓,設有圖書室、閱覽室、農業科技培訓室、文藝活動室、棋牌室、演唱室、健身房等,共有各類圖書3000多冊。與此同時,鎮上還成立了由字畫、黃河奇石、地方小曲、剪紙刺繡、古玩收藏、攝影、棋藝、秧歌等協會組成的青城鎮民俗文化協會,組建了業餘劇團、文藝演唱隊、籃球隊、健身秧歌隊,在春節、國慶、五一、元旦等節假日和農閒時節組織太平鼓、鐵芯子、旱船、秧歌、農民體育運動會、卡拉OK演唱會等民眾性的文化活動進行表演,活躍了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旅遊觀光青城歷史悠久,地理條件優越,歷代文人墨客薈萃,商賈雲集,創造了燦爛的青城文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遺蹟。全鎮擁有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家祠堂,有3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城隍廟、青城書院、
![青城鎮](/img/6/4d4/nBnauM3X3IjM2gzM0kDO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5g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六、城鎮規劃
榆中縣青城鎮總體規劃正式出台。據悉,規劃立足青城現有的景觀風貌特徵,將其設計成“一核、一環、一帶、兩軸、五區”的城鎮景觀特徵。
“一核”指以水文化廣場為鎮區的景觀中心;“一環”指古鎮區外圍20米的景觀綠化;“一帶”指黃河濱水景觀帶;“兩軸”即沿后街的歷史人文景觀橫軸和沿教場路由菩薩殿、青城書院、水煙文化廣場、丹霞地貌群等組成的景觀交融的縱軸。五區”指古民居建築為特色的古民居文化區;城隍廟、民俗博物館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展示區;民間戲曲雜藝文化區;百年梨園休閒娛樂景觀區;高科技農業景觀區。
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鎮
![青城鎮](/img/4/b75/nBnauM3X1QjM1YDN1ETN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xU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都江堰市青城鎮,地處世界文化遺產地一一青城山,全鎮幅員面積21.3平方公里,總人口1.68萬人,失地農民3098人.現有五里、石橋、太田、靖智、香花、萬安、芒城、飛龍、桃花9個行政村、一個場鎮居民委員會,集鎮面積1.8平方公里,中心村2個。年平均氣溫18℃,境內融山、水、田、園、林、壩為一體,水、電、路、氣、訊和光纖電視等設施齊備,最適宜於旅遊、度假、娛樂和高科技開發。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23661萬元,比2002年增長12.80%;國內生產總值達15880萬元,比2002年增20.49%;實現,工業增加值5454萬元,比2002年增長)4.58%:國稅入庫505萬元,比2002年增長29.95%,地稅入庫1.56萬元, 比2002年增長63.52%;財政收入達751萬元,比2002年增長9.96%;糧食總產量達5391噸,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28元,綜合目標考核和黨建目標考核均列全市第一名。
二、為民服務
都江堰市青城鎮的農民遇到急事再也不怕找不到村幹部了,該鎮開全市先河,在全鎮推行了村幹部坐班制。據了解,在推行坐班制前,村幹部時常“揣著公章到處跑”,遇到突發事件,村民很難及時找到村幹部。
2006年,該鎮為每個村的村幹部修建了辦公地點,大幅提高了他們的工資,這樣也就具備了推行村幹部坐班制的前提條件。據了解,對坐班制,鎮政府規定,每個村每天必須有一名村幹部在村辦公地點坐班,其他幹部也要定期走訪民眾,了解民眾的困難和問題,並及時加以解決。
三、旅遊開發
![青城鎮](/img/c/0eb/nBnauM3X3UzM1ATOzYzN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2c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四、新農村建設
為加強和改進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提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五左農家,學習在農家、幫扶在農家、服務在農家,致富在農家、滿意在農家”活動;以石橋村為代表的黨員電教工作受到了成都市的好評。認真做好扶貧開發工作,2003年對口幫扶農村貧困戶77戶,落實扶貧資金20餘萬元。投資10.5萬元實施“安身工程”7戶,繼續深化了村民自治,狠了政務公開和村務,社務公開工作,代表都江堰市順利通過了成都市對青城鎮“村民自治模範鎮”的檢查驗收。
有服役人員36人、民兵3027人,2003年全年打擊犯罪人員11人,治安拘留8人。為加大“處法”工作力度,開展了“創安”細胞工程工作,金鎮有安全文明村9個,涉及77戶村民小組。下發“創安”資料900餘份。重視基礎工作,全鎮建立治保會10個,有專職治保巡邏隊1個,兼職治安巡邏隊9個,專兼職巡邏隊員62人,有護廠組3個,護校組5個,守樓護院92個。堅持重點部位和拆遷安置區的巡邏、守卡,狠抓民調工作,全年民間糾紛147起,調處147起,調處率達100%,調解成功139起,成功率為95%。
山東省高青縣青城鎮
![青城鎮](/img/c/cd0/nBnauM3XxQDM4MDM5MTN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zU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青城鎮位於高青縣西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3公里,濱臨黃河,歷為縣府、縣衙駐地和商貿重鎮。東西最大橫距1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公里,面積78平方公里。轄111個行政村,3.5萬人,屬全省中心鎮。青城鎮商貿發達,是高青縣西部商業中心,被稱為“高青縣第二縣城”,自古有“北惠民,南淄川,青城大集趕三天”之說。
二、歷史沿革
青城鎮歷史悠久,唐朝時為青平鎮,1233年(金天興二年)始置青城縣,為縣治。1333年(元元統元年)築城池。1595年(明萬曆二十三年)增設瓮城。1736年(清乾隆元年)在城中建文昌閣。1950年,四門被拆除,城牆被附近民眾取土拆除。1950~1952年,為高青縣委、縣政府駐地。著名歷史人物有明代工部尚書楊夢袞、監察御史於華袞(又名於二堂),早期傑出的工人運動領袖史文彬等。
1956年,為齊東縣青城區,轄15個鄉。1958年9月,為青城人民公社,同年11月析入鄒平縣。1961年,為高青縣青城區,轄青城、木李、楊坊、碼頭、杜集、成家庵、徐霞、新徐、鄭廟、義和10個公社。1963年,將鄭廟、義和公社劃歸田鎮區。1978年為青城公社,轄青城、成庵、杜集、木李、楊坊、碼頭、徐霞、新徐8個管理區,217個村,65214人。1984年7月,撤青城公社,設立青城鎮,轄成庵、徐霞、青城3個管理區,75個村。1987年2月,原楊坊鄉的碼頭管區劃歸青城鎮,轄4個管區,111個行政村。2004年,轄城中、城西、成庵、徐霞、大孫、碼頭6個管區,111個行政村,33401人,耕地面積4124公頃。
三、產業結構
![青城鎮](/img/8/d8b/nBnauM3X1MzM5UzN3czN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3c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城區內建有兩處大型私營經濟工業園,已有多家企業進園經營。魯星麵粉有限公司建有全市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較高的麵粉生產線,日產麵粉200噸;青園地毯有限公司,年產地毯100萬平方英尺。2002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4.7億元。以瓜菜、果桑、畜牧、食用菌為主的效益農業成效顯著,建成1.2萬畝的精品瓜菜標準化基地,擁有“青苑”牌西瓜、“魯峰”牌麵粉、“雙贏”牌金針姑三個綠色無公害品牌,青城的農產品已打入京、津地區的超市。聞名全省的青城西瓜大市場,日交易量高達200萬公斤。鎮內建有畜牧小區15個,奶牛、肉牛、生豬、雞鴨等畜種得到了全面發展。全鎮奶牛存欄2500頭,肉牛存欄3萬頭,生豬年出欄4萬頭,家禽存欄60萬隻。食用菌栽培面積20萬平方,水產養殖面積200餘畝。
四、科技興農
![青城鎮](/img/a/2f4/nBnauM3X1YDN1UDMzEDO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xg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五、三秋生產
為搞好2008年的三秋生產,高青縣青城鎮黨委政府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層層召開會議進行了動員部署。一是切實抓好第三代美國白蛾的防治工作,防止其危害各類成熟和即將成熟的農作物,確保顆粒歸倉。二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堅決杜絕秸稈焚燒現象,大力推廣玉米收穫和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三是大力發展保護性耕作機械化,以大於村保護性耕作機械化示範基地為陣地,搞好宣講培訓和作業演示,力爭保護性耕作機械化實施面積達到30%以上。四是突出抓好小麥良種、肥料、農藥等物資準備,積極引導農民擴大優質小麥面積,多儲備有機肥和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五是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制定《2008年秋收秋種秋管技術指導意見》,以明白紙的形式印發到農戶,並以現場操作演示的形式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把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六、計生工作
![青城鎮](/img/3/33b/ml2ZuM3X1MDMxYTOykzN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5c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高青縣青城鎮在各級計生協會中深入開展“八榮八恥”教育,協會會員踴躍參加,會員紛紛表示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樹婚育新風活動中起模範帶頭作用。高青縣青城鎮村級計生協會在當前進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協會會員在村兩委和計生協會帶領下,大力改善公益設施、整頓村容村貌、移風易俗、發展經濟;積極性空前高漲。
七、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1992年9月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新型鄉鎮”;1993年12月被市愛衛會命名為“市級衛生鄉鎮”;1994年對廣青路和慶淄路城區段進行了拓寬改造;1995年10月實現村村通柏油路;1996年11月被市政府列為市級城鄉一體化試點鄉鎮;2000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為“全省中心鎮”;2000年12月在全縣率先建成電話鎮;2001年10月實現“三網合一”,2002年10月建成青城鎮供水公司,實現了城區集中供水。目前,城區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建成面積1.7平方公里,鎮駐地人口達到1.5萬人。餐飲服務、客貨運輸、中介服務、娛樂休閒等第三產業形成規模,文化、教育、衛生、通訊、商貿、金融等社會事業配套齊全,小城鎮建設已初具現代化格局。青城鎮以一流的環境、優惠的政策、熱情的服務誠招中外朋友前來投資合作,共同創造青城美好的未來。
山西省和順縣青城鎮
![青城鎮](/img/4/674/nBnauM3XzAzM1ATO4ADN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wQ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青城鎮位於山西和順縣境東部,北鄰昔陽,東鄰河北省邢台市,由原來的青城鎮、土嶺鄉組成。轄25個行政村,人口11000,是和順縣的重要產糧區,尤其是早市山藥和青城黃牛著名。
二、主導產業
為了把和順縣農民主導養牛產業這塊蛋糕做大、做強,和順縣信用聯社同縣扶貧局與農民養牛戶三方一致達成共識,貸款戶還息、政府直補現金、聯社加大支持服務力度的辦法,為推進和順農民養牛業發展做出了新舉措。
青城鎮百備村是和順縣養牛園區之一,近兩年來由於受市場行情牛價下跌的影響,農民養牛積極性一落千丈,當時農村信用社支持的養牛貸款也難以歸還,利息償還也成了困難。和順信用聯社新的領導班子到位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急養牛戶所急、想養牛戶所想,他們深入農戶,走訪養牛戶了解情況,宣傳信用社支持新農村建設、發展養牛業政策,並同政府扶貧局共商支持農民養牛業發展大計。經過不懈努力,百備村90戶養牛戶自願到信用社償還利息14萬餘元,隨後扶貧局把扶貧現金直補到養牛戶手中,信用社全程提供服務,並廣泛徵求農民意見,對農民春耕、備耕急需資金給予及時支持。三位一體的舉措,達到政府、信用社、農戶三方共贏的目的。
三、沼氣建設
1、深入宣傳發動。針對多數民眾對建設沼氣認識較少、積極性差的問題,青城鎮一是聘請縣農業局技術人員挨村搞宣講;二是組織民眾集中收看沼氣富民工程光碟;三是組織民眾現場參觀沼氣建設和運作情況,使全鎮80%的農戶對沼氣工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全鎮形成了發展沼氣建設康莊家園的良好氛圍,沼氣建設已逐步變為全民積極參與的自覺行動。
2、堅持農民自願。沼氣建設利國利民,從建設到管理利用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性,只有農民自願,才能管好、用好使民眾持久受益。按照“一戶一個懂技術,全管理的明白人”的要求,通過深入的宣傳和培訓教育,認識到位、積極性高的農民自願報名,全鎮15個村、720戶農民報名參與沼氣工程建設。解決了政府熱、民眾冷,實際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青城鎮](/img/9/80c/ml2ZuM3XygTN1IzNyUDO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1g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4、統一購料。沼氣建設國補資金實行報帳制,為解決資金到位遲,施工進度不能遲緩的問題,統一借貸資金,集中購料,按量分配,既保證了材料的質量,又能夠及時滿足建設用料,為沼氣工程高質量迅速推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專業隊施工。全鎮組建專業化隊伍,分環節實行專業化施工。16名持證沼氣技術全部上崗,為如快進度,還抽調10名受過培訓的泥瓦匠人,跟班幫工,專業隊伍總人數達到26人,從實地規劃,開挖地坑,現場砌築,規範安裝,配料發酵,安全管理等各個環節全程介入,熱情服務指導。
6、技術承包。推廣戶用沼氣,質量是生命線,一戶沼氣失敗,將挫傷一大批民眾的積極性。青城鎮採取三包責任制,嚴把技術關。一是嚴格縣農業局技術員包鄉責任制,沼氣建設每推進一戶,縣技術員都及時指導驗收到戶;二是嚴格鎮技術員包片責任制,鎮技術員定村指導,總體把關;三是嚴格技工包戶責任制,施工技工技術承包到戶,負責全程指導服務,施工質量與其工資嚴格掛鈎兌現。
2007年4月份以來,青城鎮落實沼氣建設資金50萬元,完成首批沼氣示範戶87戶,全鎮沼氣工程建設呈現出民眾參與熱情高、建設進度快、施工質量高的良好局面。
四、新農村建設
![青城鎮](/img/7/749/nBnauM3XyMTN3gjNzcDO4Az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3g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甘肅鄉鎮
甘肅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鄉鎮也很有特色,讓我們一起去領略甘肅的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