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阿乾鎮,早在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即置阿乾堡。後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為阿乾縣,元初仍為阿乾縣,又為司侯司。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廢縣、司並人蘭州。明為蘭州阿乾里。明洪武年間(1268年至1398年)開採煤炭,隨即制陶、冶鐵、鐵器加工業相繼發展,商貿興起。阿乾鎮為遠近馳名的集鎮。基本概況
阿乾鎮轄12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9000人,其中:農業人口10320人。轄區內有蘭阿煤礦、甘肅恆源物業公司、甘肅石門煤業公司、興榮公司、公安派出所、法庭、地稅、工商、金融、郵電、教育、商貿等省、市、區企事業單位20個,區域單位以工礦企業、商業企業為主,分布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0.4公里的城區中心地段,有鄉鎮企業20個,其中:煤炭企業14個,有中、國小10所,醫院2個,個體診所16個。蘭阿鐵路專用線與蘭海、蘭新、蘭青鐵路通衢,省道101線縱貫全鎮。阿乾鎮森林茂密、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正在開發建設的雲頂風景旅遊景區,已初具規模,為加快旅遊型小城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農業以種植百合、洋芋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鄉鎮企業以煤炭為主導產業。2007年,農業增加值達到1970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85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95元。農業產業化
阿乾地區的農業為傳統農業,基礎非常薄弱,鎮黨委、鎮政府主要圍繞農業增值、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目標開展工作,形成了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的生產格局。
一是穩定種植業面積:每年糧食種植面積7500畝,蔬菜種植面積10000畝,油料種植面積450畝,其餘耕地飼草、中藥材、高原夏菜886畝。阿乾鎮全鎮百合面積已達到5000畝,洋芋面積達到5000畝,形成了以百合、洋芋為主導優勢特色產業,百合、洋芋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53%,百合產量2007年達1750噸,收入達1050萬元,洋芋產量達10650噸,收入達639萬元,該兩項的收入,人均達1637元,已成了全鎮的主導產業。二是加快養殖業發展:通過公司帶動、專業戶啟動、農民聯動的辦法,促進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完成了以“雄世綜合養殖場”為主的規模化養殖。以庭院養殖為主體的“萬隻羊”養殖工程養殖戶發展到610戶,羊只存欄數達到10180隻,養豬戶發展到1356戶,存欄豬累計達到10020頭。
工業發展
阿乾地區是一個煤炭資源型城鎮,煤炭開明朝洪武年間,大規模機械化開採采始於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開始,探明儲量為5760多萬噸,已開採原煤4278萬噸,煤炭資源已嚴重枯竭,作為支持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阿乾煤礦已於2000年10月依法宣告破產。破產後又進行了重組現改為蘭阿煤礦,根據地質調查資料,阿乾鎮煤炭資源現有地質儲量464萬噸,開採量為348萬噸。按照蘭阿煤礦的年開採量30萬噸/年計算,有儲量僅能維持10年;再加之各級政府整頓和強化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中央實行了“關井壓產”政策,全鎮原有的153個鄉鎮煤礦,逐漸下降到14個,而且還處於殘采階段。另外,7家地面企業也已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從整體來看,阿乾鎮的工業基礎地位已十分脆弱。旅遊資源
阿乾鎮旅遊開發以自然資源開發為主,以森林景觀為特色,以雲頂山法顯寺恢復重建項目為依託,把旅遊業作為阿乾鎮一個新的經濟成長點來培育,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力爭在中遠期將旅遊業培育為阿乾鎮的支柱產業,阿乾鎮的旅遊建設,主要依託三條溝的綠色資源優勢進行開發,其中大溝以“農家樂”、“阿哥寨”項目建設為龍頭,發展以休閒娛樂為主的特色旅遊;爛泥溝以雲頂山法顯寺恢復重建為依託,修建人文景觀;將軍溝則以野炊野營為主的森林生態自然景觀開發為主。
一、大溝“農家樂”、“阿哥寨”旅遊建設
大溝“阿哥寨”旅遊項目建設投資100萬元修建一座550平方米的小二樓,建築風格以木石結構為基調,突出原始、古樸的民族風格,該項目已完工並投入使用。並以阿哥寨建設為龍頭,進一步帶動阿乾鎮休閒娛樂設施大型民俗村的發展。二、爛泥溝雲頂風景區旅遊建設
已投資1350萬元,完成了念佛堂、觀音塔、接引殿、地藏殿、蓮池殿、海慧殿及山門等項目建設。其他建設項目將通過逐年實施完成,規劃資金6560萬元。
三、將軍溝自然景觀建設項目
該項目主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觀光林為主,林中不設固定建築,提供遊人休息的場所,同時布置景觀的行道樹及各種樹種,並在樹幹上掛上標籤,註明樹名及科類,供遊人在瀏覽之餘豐富知識。
阿乾鎮旅遊業緊緊圍繞發展旅遊經濟這箇中心,著力開展招商引資,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加快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工作,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很大突破。2008年,引進資金390萬元,將完成雲頂風景區法顯寺紀念堂、寂靜園等項目建設。
組織建設
2008年10月30日七里河區阿乾鎮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後,採取“三法”結合的方式,掀起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新熱潮。
“集中學習法”。堅持把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列入全鎮重要議事日程,制定了周密的學習計畫,採取集中學與個人自學相結合,每周一次集中學習,個人自學每天保證不低於1小時。“原文通讀法”。要求機關幹部對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原原本本地學,深刻領會和把握精神實質,熟練掌握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論,積極思考和謀劃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舉措。
“學用結合法”。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對繼續深化農村改革涉及農經工作的新要求,把學習實踐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與“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結合起來,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與創建“六型”機關結合起來、與具體工作結合起來,推動各項工作,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新農村建設
阿乾鎮突出五個關鍵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深化“三爭一促”活動,大力推行“支部+協會+農戶”農村黨組織設定新模式,提高村級組織帶領民眾致富增收的能力。二是突出主導產業。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發展高原夏菜、百合、洋芋等特色優勢產業,扶持發展壯大設施農業,建立農民穩定增收的可靠來源。
三是完善基礎設施。著力抓好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衛生等公益設施建設,全面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縮小城鄉差距。
四是建設生態家園。實施新農宅建設和舊村改造工程,深入開展民眾性環境集中整治活動,改善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樹立健康、文明、和諧的新風尚。
五是提高民眾素質。突出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注重農民技術培訓,使每村主要勞動力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示範村建設
七里河區阿乾鎮馬場村2008年被蘭州市上確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以來,鎮黨委、鎮政府對試點村各項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在保證完成道路硬化、人飲入戶、農家樂小康住宅建設和村文化室改造等重點建設項目的同時,動員廣大幹部民眾,積極投身於村莊綠化美化和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008年9月6日至8日,阿乾鎮黨委、鎮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領鎮機關全體幹部、轄區各村幹部、各社區綜治員和馬場村民眾約200多人,冒著寒風秋雨,在馬場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植樹綠化活動。在爛泥溝至馬場主幹道兩側,幹部們自帶鐵杴、鋤頭和水桶,按照鎮上種樹的分工區域和植樹數量,不辭辛、克服種種困難為馬場村播下了點點生機。在幹部的帶領下,村上的民眾也主動加入到植樹的隊伍中,共同為村莊增添綠意。經過3天的辛勤勞動,共種植側柏、刺槐等樹種3000多棵。阿乾鎮黨委、鎮政府2008年以來,為了把轄區各行政村建成一個山川秀美的新農村,已先後投資10多萬元,發動幹部民眾近1000人,開展大規模的植樹活動3次,共植樹5000多株,使當地鐵冶、馬場等後山地區的村莊面貌有了明顯改變,綠色覆蓋率有了進一步提升,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