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城鎮

紅城鎮

紅城鎮位於永登縣中南端,全鎮總面積441平方公里,總耕地53860畝,其中老水地9480.59畝,新河地3257.94畝,旱砂地23641.22畝。全鎮轄寧朔、永安、徐家磨、華山、野泉、下河、進化、鳳山、玉山9個村,9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439戶,總人口26706人,其中農業人口25918人,非農業人口788人。2006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418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30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紅城鎮紅城鎮
紅城鎮自然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紅城地處莊浪河川,海拔1836米至1920米之間,年降水量281毫米,年平均氣溫7.2℃,無霜期146天,水資源充沛,四季分明,光能豐富,熱量充裕,是莊浪河川重要的糧食油料、果品、肉禽蛋等副食品重要產地。 蘭新鐵路柳古高速公路、312國道縱貫全境,鎮距蘭州市區僅68公里。通電的村9個,通郵的村9個,通電話的村9個,通公路的村9個,通自來水的村6個,通有線電視的村2個。校總數15所,在校學生總數6428人,專任老師305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97人,病床68張。

紅城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商阜重鎮,文化名鎮。漢武帝時設允街縣,西夏李元昊設卓羅和南監軍司,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0年。林則徐為紅城題匾“善民福地”。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紅城感恩寺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等一批珍貴建築。還有新修復的清明山都是永登旅遊的勝景之地。

產業結構

紅城鎮架豆
紅城鎮位於永登縣莊浪河川中南部,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光照資源豐富,平均海拔1900米,耕地面積5.3萬畝,土壤條件好,污染較低,土壤肥力較高,有較好的灌溉條件,主要品種有優質小麥啤酒大麥玉米油料洋芋,非常適宜種植娃娃菜菜花架豆菜豆花椰菜夏蒜苗香菜等各類高原蔬菜,是全縣重點的高原夏菜基地。通過大力試驗、示範,農戶對新品種、新技術的認識有進一步的提高,高原蔬菜的種植面積達2萬畝,小麥良繁田1000畝,糧經比例達到50:50,糧食產量達到763.7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390元。

人口數量

鄉鎮總戶數6898戶,鄉鎮總人口25927人,鄉鎮從業人員14526人。

基礎建設

紅城鎮紅城鎮國小
小城鎮建設發展初具規模,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在保護、恢復古鎮風貌的同時,大力建設新型農村小城鎮,小城鎮規劃區域5.2平方公里,駐紅單位14個,農村中國小14所,縣屬永登二中紅城中心衛生院座落境內。全鎮金融通訊、郵電網路齊備,影劇院、文化站(省市示範單位)等文體設施齊全。九個村均實現了道路硬化、綠化、亮化。自來水入戶率在100%,電話普及率達89%。小城鎮建設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同步進行,三街二市建設有序,小城鎮建設格局已初具規模。鎮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現有民營股份制企業32家,綜合市場2個,1.5公里商貿街一條,個體工商戶達780戶。

科技興農

紅城鎮紅城鎮

紅城鎮農技站自建站以來,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以推動本鎮農業生產的發展,解決廣大民眾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為目標,進行試驗、示範、技術推廣、開展諮詢服務和科技培訓。2008年主要開展的工作有:

1、引進冬小麥良種武農148,春小麥新品種隴輔2號、寧麥4號花菜新品種雪妃、瑪瑞亞;娃娃菜新品種春玉黃;玉米良種金穗三號、超甜2008酒688桃樹良種1個;1個;1個,總計12個新品種。

2、進行玉米全膜雙壟溝播示範。小麥良種推廣示範,冬小麥栽培技術示範、日光溫室紅提葡萄栽培示範、大接杏栽培、甜玉米栽培、飼用玉米栽培、大棚栽培花椰菜、娃娃菜示範;露地蔬菜栽培示範。建立雙壟全膜玉米示範點2個面積350畝,春小麥良種示範點1個150畝;高原夏菜栽培示範點1個100畝,鳳山試驗示範場地30畝,建立科技示範戶120戶,並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
紅城鎮大棚栽培花椰菜

3、根據農時需要先後舉辦全膜雙壟玉米溝播技術2期,小麥良種寧春4號栽培技術2期,娃娃菜、花椰菜栽培技術4期,蔬菜病蟲害防治6期,沼氣池建設與管理4期,大接杏栽培與管理2期,共20期培訓班,受訓人數1200人。先後組織村社幹部36人到皋蘭水阜鄉、永登縣五勝驛鎮、紅城鎮剪子溝現場參觀學習大棚蔬菜栽培,高原夏菜栽培,雙壟全膜玉米。

4、開展農業技術信息服務。利用農業智慧型化專家系統每月1次收集、發布農業技術,農產品信息。經常開展農業諮詢活動,印發科技宣傳材料2800份。

思想建設

紅城鎮紅城鎮開展討論活動
為深入開展“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加快“科學發展、富民強鎮”步伐,紅城鎮從五個方面展開大討論活動:第一,討論學習、提高認識不放鬆。始終把理論學習、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和解放思想大討論貫穿於整個活動的全過程,進一步強化對活動的各個環節的再學習、再認識、再深化。第二,緊密聯繫實際,透徹查找問題。通過設立徵求意見箱,開通熱線電話,廣泛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對領導幹部的意見和建議,努力提高查找問題的準確度和深度。第三,加強督促指導,保持活動力度不減。結合機關效能建設,繼續加強工作力度,做到不找到突出問題、不找準關鍵問題決不罷休,把關好查找問題階段的各個環節,全面掌握工作進展情況,防止走過場,走形式主義。第四,紮實做好專題調查,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整合力量,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可操作性實施方案。對民眾反映突出、但仍難以解決的問題,進一步深入研究,作出合理的安排,逐步推進。第五,結合實際,充分運用問卷調查,廣泛社會人士及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探索基層工作創新思路,努力使活動有力、有效、有序開展,從而迅速在全鎮範圍內形成“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幹部民眾踴躍參與”的全民解放思想謀發展的態勢。

新農村建設

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紅城鎮鳳山村“兩委”帶領全村民眾,團結一心,務實創新,大力發展全村經濟。特別是2006年被列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以來,村黨支部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鎮政府有關檔案精神,深入開展以“爭創發展型黨支部、爭做服務型村幹部、爭當幫帶型黨員,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內容的“三爭一促”活動,有關情況如下:

紅城鎮紅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圖
一、鳳山村基本情況

鳳山村位於紅城鎮內,地處莊浪河西岸。全村有12個村民小組,共789戶,有農民3385人,非農業人口31人。總面積26平方公里,南北長約5.5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耕地7216畝,其中水地2004.4畝,山旱地5211.6畝。人均耕地2.13畝,其中人均水地0.59畝;有勞動力2173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692人。有黨員53名,2007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390元。

二、謀發展、抓發展,爭創發展型黨支部

自2006年以來,村黨支部以新農村建設要求為目標,研究制定發展規劃,以“抓基礎、修水利、拓道路、治村貌、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建設新農村。一是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建成集村委會、衛生所、文化室於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及廣場,建築面積450平方米,硬化廣場500多平方米;硬化村道3.3公里;建設通村大橋1座;襯砌渠道6.7公里,改善灌溉面積1500畝;完成鳳山國小標準化建設;整治村莊環境,修建垃圾收集點16個,添埋點2個;實施文化站配套建設,配備電腦3台,多媒體設備一套,圖書3000冊,桌球案2台,籃球架一副。二是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農業增產了,農民增收了。為了達到“一村一品”目標,村黨支部結合本村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了“豬—沼—菜(果)”的發展模式,新建蔬菜大棚262座,種植蔬菜120多畝,當年全村增收90萬元;建設沼氣池150口,改、改、改圈150戶;發展經濟林,種植大接杏222畝;農業實用技術培訓450人(次)。

紅城鎮領導幹部深入紅城鎮新農村建設
三、服務發展、服務民眾,爭做服務型村幹部

為了更好地為全村經濟發展服務、為民眾服務,村黨支部把“服務發展、服務民眾,爭做服務型村幹部”作為考核村幹部的一項制度來抓。一是加強村幹部教育培訓。以村文化活動中心為主陣地,採取了集中培訓、以會代訓、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對村幹部進行農村政策法規、市場經濟、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二是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村黨支部深入開展“強化報務,提高效能”教育教育實踐活動,教育村幹部進一步增強民眾觀念,樹立為民服務意識,真心傾聽民眾呼聲,虛心接受民眾批評,誠心為民眾辦事。三是提供優質服務。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幹部經常深入蔬菜大棚,手把手給村民傳授各類蔬菜種植技術,主動聯繫客商前來收購,增加農民收入。

四、帶頭致富、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爭當幫帶型黨員

一是嚴把質量發展黨員。村黨支部始終以“質量”選人,注重對致富能人、技術能手、回鄉青年、轉業軍人的培養,近三年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6名,有6名民眾威信高、思想素質高、文化程度高的優秀分子被吸收為黨員。二是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黨員經常受教育是“質量建黨”的重要內容之一,村黨支部建立了黨員學習制度,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黨員學習活動,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和黨員“冬訓”制度。三是開展黨性實踐活動。結合普通黨員設崗定責活動,採取“一幫一、一對多”等形式,組織致富黨員與困難民眾開展各種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建立村“兩委”委員聯繫黨員、黨員聯繫民眾的“民情聯繫制度”,送致富信息,幫致富門路,引共同發展。

名勝古蹟

感恩寺,俗稱大佛寺,位於永登縣紅城鎮。寺坐北朝南,長133米,寬19.30米。現存山門,碑亭、力士殿、天王殿、菩薩殿、護法殿及大殿。根據《敕賜感恩寺碑記》載:該寺創建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竣工於明弘治八年(1495年)。

紅城鎮紅城感恩寺
1、大門:牌坊狀,三楹四柱,共長10米,每楹上有一懸山頂,下垂斗拱,中間額曰“慈被無疆”,為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十七世土司魯如皋所書。牌坊後連一歇山頂正門。

2、碑亭:歇山頂,面積五十平方米、中有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建立的《敕賜感恩寺碑記》。整個石碑高三米五,碑頭高八十公分,前書“敕賜”,後書“感恩寺碑記”,字旁圖案為盤龍,碑座呈梯形四棱雕體。碑文前面為直書漢字。旁背面為橫書藏文,兩旁配以雲朵圖案,碑身黑色,石質良好書刻工整,至今完好如新。

3、力士殿:懸山頂,面積53平方米,額曰“大明”,殿內立哼哈二將、氣宇軒昂,英武強悍,頗具特色,壁畫其餘兩面,繪有“生死六道輪迴圖”和“菩薩三十二應圖”。

4、天王殿:歇山頂,面積77平方米,殿內供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四大塑像,壁上端原塑八大金剛像,現只余兩尊,壁畫也只有兩面,塑像神情威武堅毅,身軀碩壯雄偉,充分表現出孔武有力金剛怒目的藝術形象。

紅城鎮紅城鎮大佛寺
5、菩薩殿和護法殿。在天王殿北的東西兩側,均為歇山頂,面積各為34平方米。菩薩殿中供大世智觀音普賢三大佛,旁立獅菩薩、象菩薩鷹嘴菩薩等小菩薩。護法殿供多臂護法,牛頭人身,形狀特異,還供有貢布、曲加、黑虎靈官、騾子天王等神像。

6、大雄寶殿:歇山頂,四跺鋪間斗拱,面積約130平方米,頂棚為方格彩畫天花板,中有藻井,結構精巧,氣勢壯觀。殿內中間三世佛端坐於蓮台之上,弟子阿難迦葉立於釋迦牟之側,左右有十臂觀音及八臂觀音,兩旁有八大菩薩及兩個護法夜叉,兩個前柱上端分別塑善財童子及龍女轉道內有五方佛羅漢等78尊小佛像,小佛像上面的牆壁間有唐僧取經的塑像。1963年該寺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眾信教民眾集體從絢甸運來一尊噸許重玉佛置寺內,更吸引了大量遊客和信教民眾。

甘肅鄉鎮

甘肅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鄉鎮也很有特色,讓我們一起去領略甘肅的風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