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鎮[甘肅省]

石洞鎮為一地名,在我國甘肅省蘭州市、貴州省黔東南州、四川省瀘州市以及四川省遂寧市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石洞鎮[甘肅省]石洞鎮
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城鎮有:1、甘肅省皋蘭縣石洞鎮;2、貴州省天柱縣石洞鎮;3、四川省瀘州市石洞鎮;4、四川省遂寧市石洞鎮。

甘肅省皋蘭縣石洞鎮

石洞鎮[甘肅省]石洞鎮
1、基本概況

皋蘭縣石洞鎮位於蘭州白銀兩大城市之間,相距各40公里。全鎮轄10個行政村,3個社區,38個自然村,54個村民小組,農戶6199戶,農村人口25476人,城鎮人口21052人。有中國小27所,衛生院所26所。地勢山川相間,平均海拔1700米,年均降水量263.41毫米。土地面積 40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058畝,其中水地33071畝,農民人均1.3畝。境內水利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程控電話實現了村村通;國道109線、包蘭鐵道、白蘭高速公路縱貫全境。

2、經濟建設
2004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26元,鎮級財政收入達到192.7萬元。全鎮農業結構調整、科技興農步伐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無公害紅砂洋芋暖棚養旱地西瓜基地蔬菜“四大生產園區”;鄉鎮企業得到較快發展,全鎮各類所有制企業達到86家,固定資產達到8000多萬元,從業人員4300多人;非公有制經濟增勢強勁,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的非公有制經濟達到83家。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緊緊依託白蘭高速公路縣城連線道建設三產經濟開發帶,石洞寺經濟旅遊開發區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一系列小城鎮重點建設項目順利實施。

3、新農村建設

石洞鎮[甘肅省]石洞鎮開設政務網建設

2008年6月以來,在甘肅省皋蘭縣石洞鎮新農村綜合信息化服務站網路大廳里,每當歡快的電腦啟動音樂響起,新建的皋蘭政務網就隨時出現在電腦顯示螢幕上,皋蘭縣也藉此與外界實現了無形的“聯通”。如今,這個由皋蘭縣政府和縣新農村辦公室聯袂搭建的信息化網路平台,已日益發展成服務轄區“三農”工作的好幫手。

建立新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試點,是現代政府管理理念信息技術服務相融合的一大產物。國家信息產業部贈予皋蘭縣100台電腦,旨在力推轄區新農村信息化服務工程建設,這種以“農信通”特色農產品銷售為龍頭,輔以農業信息發布的全新惠農服務舉措,深受農民民眾的歡迎。新開通的皋蘭政務網,已與轄區陽窪窯豆家莊砂崗等11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及所有行政村實現了網路聯通,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政府與部門、鄉鎮與村社信息服務的暢通。為力求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長期因信息閉塞造成農產品“賣難”、“濫市”和“增產不增收”等諸多問題,皋蘭縣政府將政務網建設作為20008年為民興辦的實事之一。

4、情系奧運

2008年1月21日,在距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天之際,由蘭州市體育局、蘭州市新農村辦公室主辦,市全民健身指導中心、各縣區體育(文體)局承辦的“迎奧運倒計時200天‘送體育下村鎮’全民健身進農村系列活動”在皋蘭縣石洞鎮舉行隆重的啟動儀式。

石洞鎮[甘肅省]拔河賽
啟動儀式上,蘭州市體育局局長劉立川指出:農村體育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村民眾身體健康的大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農村體育健身活動,大力宣傳奧運精神,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引導和激發廣大農村民眾關注奧運、參與奧運的熱情,倡導“新體育、新農村、新生活”的良好風尚,樹立“生活奔小康、身體要健康”的生活理念,不斷掀起“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活動的新高潮,為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本次活動以“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以組織全民健身優秀項目下村鎮為主要內容,結合廣大農村民眾的生產、生活特點,組織農村民眾進行了籃球友誼賽、桌球挑戰賽、拔河投沙包、播種與收穫等20多項民眾趣味體育比賽;現場設立了奧運知識展奧運冠軍風采展、全民健身集錦等宣傳展板40多塊,並進行了奧運知識有獎問答活動,在活動現場發放健身手冊2000餘本,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營造了廣大農村“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的濃郁氛圍。

貴州省天柱縣石洞鎮

(圖)石洞鎮貴州省天柱縣石洞鎮六十丈洞風景畫
石洞鎮[甘肅省]石洞鎮
1、基本概況

石洞鎮地處天柱縣西南邊陲,距縣城37km,地處東經108051′28〞至109005′28〞,北緯26051′36〞至600之間,東接天柱縣高釀鎮,西鄰劍河縣南明鎮,南界錦屏縣平秋鎮,北抵天柱縣鳳城鎮,邊緣線長,系三縣交界之地。方圓187.28km2。素有“天柱西藏”之稱。

2、歷史沿革

石洞舊稱高銀漢,與北面九龍山遙相呼應。史話古遠。明代屬歸化鄉三圖,清代屬循禮里。民國三年受轄於第六區(高釀區),二十一年為九龍鄉。二十九年為石洞聯保。三十年為漢寨聯保。三十一年為南和鄉。三十三年易名為漢寨鄉。1953年建石洞鄉,為高釀公社石洞管理區。1961年建石洞公社。1969年水洞、都嶺公社併入。1970年水洞、都嶺公社拆出恢復原建制。1984年改社為鎮。1992年石洞鎮、水洞、都嶺、黃橋三公社並為石洞鎮至今。

3、地理環境

石洞鎮[甘肅省]石洞鎮
石洞鎮處於山高、路遠、偏僻一隅。最高海拔1031.62m,最低海拔624.48m,平均海拔702m,“俯視”全縣。地貌多變,山勢複雜,山谷幽深莫測。四面皆山,中部為丘陵蜿蜒,偶有澗壩。系“八山一水半分田”之鎮。年最低氣溫-6.3℃,最高氣溫32℃,日均氣溫14.5℃,無霜期247天,年積溫5292.5℃,年降水量1498mm,屬溫和濕潤型一年兩熟農業氣候。系天柱縣秋割最晚之鎮。

主要土壤為矽鋁的黃紅壤紅砂壤黑砂壤以及水稻土。全鎮土地面積有198.6平方公里,耕地1914.45公頃,占10.22%;園地0.16公頃,占0.08%;林地12769.18公頃,占68.18%;牧草地1859.99公頃,占9.93%;居民工礦用地710.97公頃,占3.8%。交通用地46.57公頃,占0.25%,水域用地94.92公頃,占0.5%,未利用土地1332.05公頃,占7.11%。勞力外出多,棄荒田土不少。

4、新農村建設

為保證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國慶節前,石洞鎮結合實際,落實多項措施,突出“兩抓”、“兩整”重點確保“國慶”和春運前的道路交通及農村消防安全。

一、抓宣傳。在全鎮製作懸掛道路交通和農村消防安全宣傳橫幅16條,在集鎮、公路沿線和各村寨張貼宣傳標語98條,製作設定村級公路禁止通行牌33塊,大力營造氛圍。

石洞鎮[甘肅省]交通安全檢查
二、抓教育。通過召開道路交通和農村消防集中整治動員大會、客貨運車輛車主及駕駛員學習培訓會等方式,教育培訓村乾93人,車主駕駛員37人。同時,通過上路邊巡查邊教育的方式,達到了教育培訓面廣、人多,警鐘長鳴

三、整交通。鎮政府牽頭,組織公安派出所、安監站等部門人員成立兩個道路巡查專項整治工作組,從9月28日開始,分別對都嶺至黃橋、石洞至水洞兩條交通主幹線實行每日巡查制度,嚴厲打擊和整治客運車輛超員超載、機車無證駕駛非法農用車上路載客等違法行為。截止目前,已查扣處罰違法機車23輛,查處農用車5輛,對2輛客運車超員超載進行了處罰。

四、整消防。以管片領導牽頭,駐村幹部和村乾組成農村消防專項整治行動小組,重點對30戶以上自然村寨的農村消防條件和設施進行全面檢查,要求必須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點”,並把檢查情況及結果以表格形式書面體現,形成一戶一檔,對檢查出來不符合農村消防安全要求的,當即下發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到期不整改的,鎮政府將實行強制整改,並依照該村村規民約進行處罰。

四川省瀘州市石洞鎮

石洞鎮[甘肅省]石洞鎮政府
1、基本概況

石洞鎮位於長江北岸,沱江以東,距瀘州市中心10公里,離瀘州火車站3公里。瀘(州)隆(昌)、瀘(州)榮(昌)公路在此交匯,瀘(縣)富(順)公路橫貫全境,隆黃鐵路穿境而過,由北到南的四條大小溪河縱貫全境。全鎮面積51.4平方公里,轄21個農業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31萬,工農業總產值16,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35元,財政收入795.96萬元。該鎮曾先後被授予全國“基層民兵預備役建設先進單位”、“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鎮”、“村鎮建設先進單位”;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勞務開發先進鎮”、“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2、基礎設施

龍馬潭區石洞鎮是瀘州市北大門的衛星城鎮。區位優勢突出,距瀘州市中心10千米,至瀘州火車站3千米,屬規劃建設中的龍馬大道尾端,219省道、瀘(州)榮(昌)公路在此交匯,隆黃鐵路縱貫全境。交通便利,市內公車20

石洞鎮[甘肅省]石洞鎮農業產業化
路、248路(空調車)每3分鐘相互從龍透關石洞花博園對發。基礎設施完善,水、電、天然氣、通訊暢通。

3、產業結構

石洞鎮是龍馬潭區主產糧食果蔬禽畜、魚類的農業大鎮。轄區內以萬畝生態農業科技園區“花博園”為主戰場的“招商農業”,引來了八方投資業主。該鎮是長江上游生態林優質苗木基地。

轄區內酒類企業年產散酒一萬噸以上。以玉蟬王氏三溪等為龍頭酒類生產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該鎮為改變稅源單一的被動格局,以科技為先導,大力招商引資,實施工業強鎮。投資1,500萬元的尖東實業有限公司建成投產,投資3,000萬元占地50餘畝的瀘州大鵬玻璃廠的投產運行,以及華明酒業有限公司的引進投產,將極大地提升該鎮工業化速度,同時也為該鎮小康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小城鎮建設

石洞鎮[甘肅省]石洞鎮街道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小城鎮建設”、“農業產業化”、“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全鎮三個經濟成長點來抓,取得了較好成效。在農業產業化方面,以“花博園”為龍頭帶動全鎮調整結構面積達12000畝,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小城鎮建設用地2.8平方公里,投資規模1.55億元,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益性事業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形成了以食品建築運輸業為四大支柱產業。

新區建設用地190畝,投資1.5億元,新建社會公益事業基礎設施和房屋面積達40萬平方米。其中有投資近千萬元的郵電大樓、400多萬元的紅十字醫院以及綜合功能齊全的新區農貿市場瀘州北郊水廠至石洞鎮的自來水工程相繼投入使用;高標準、多功能、規範化的鎮中學綜合教學樓和國小教學樓已投入使用;民用天然氣滿足人們需要,使該鎮小城鎮建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四川省遂寧市石洞鎮

1、基本概況

石洞鎮[甘肅省]竹編製品
石洞鎮位於遂寧市安居區境內,全鎮470戶,1500多人,這裡土地肥沃深厚、鬆軟濕潤,極宜慈竹生長,由於竹源豐富,石洞人家家戶戶善織竹器,世代相傳,歷史悠久。被稱為“竹編之鄉”。石洞鎮榮獲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突出貢獻獎,是安居區和遂寧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域獲得的最高獎,是國家對該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最高表彰。

2、產業結構

早期,該鎮多編織涼蓆籮筐簸箕提籃等農用工具和生活用品,以製作精細、選料講究、美觀耐用而著稱。鎮上的編織高手,既能製作各種形狀難度大的竹器,還可一次編出載重不差的容器,竹編手藝早已遠近聞名。竹器編織雖是石洞鎮的傳統作業,但過去只是農民幫補生計的手段。隨著生產的發展,石洞農民與時俱進,除去傳統的竹藝編制外,還把竹編融進市場經濟,根據市場的變化和需求,不斷設計和製作新品種,不斷引進先進技術,變換新工藝,調整產品結構,用竹子編織出富有藝術品位和家鄉特色旅遊商品工藝品,並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如今,竹編已成為石洞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財源,不少農民因此告別了舊居,建起了新樓房,石洞鎮的竹編工藝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並且,有的竹編工藝還享譽國內外,如《竹編觀音》《清明上河圖》《松鶴圖》等竹編精品在2007年11月舉辦的第九屆兩部國際“三品”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銀獎。

3、名勝古蹟

石洞鎮高灘村梵慧寺殘址有始建於唐代的摩崖造像,在長達400多米的崖壁上,有20龕上千尊佛像。梵慧寺摩崖造像彭高泉莊文彬劉書林遂寧梵慧寺摩崖造像是遂寧保存較好、特色顯著的唐代造像。梵慧寺位於遂寧城南60公里處,南距安岳臥佛溝不足30公里。造像共汁二十龕,上千尊,另有題記二則。龕形以平頂為主,平頂敞口長方形或正

石洞鎮[甘肅省]“竹”福奧運
方形,深淺不一,大小不等,最大的3號龕高4米、寬2.4米,小的不足0.4米。3號龕:阿彌陀佛頭像。鏨刻於一巨大岩石之上,圓雕,高4米,寬2.4米,屬罕見的造像形式,曲眉修目,高內髻,面相豐潤。4、奧運情結 

2008年7月4日下午,安居區靈廣竹藝坊的幾位農民竹編藝人正在用薄如蟬翼的竹絲編北京奧運福娃。安居區石洞鎮是竹編之鄉,村民擅長用竹子編制各種生活器具和藝術作品。2008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該區靈廣竹藝坊編制的奧運福娃因其精緻、乖巧、新穎而成為廣大市民、遊客青睞的奧運禮品。

2008年7月7日下午,國家二級演員、市川劇團變臉大師劉世虎在舞台上表演川劇絕活——變臉奧運福娃、奧運徽標、中國國旗在他臉上一一變化。 這是劉世以川劇變臉的藝術形式來為北京奧運會助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