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永登縣轄鄉。1951年建通遠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3年復建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400.9平方公里,人口1.9萬。永(登)窯(街)、通(遠)大(有)公路交叉穿鄉境。轄牌路、曉林、上坪、邊嶺、團莊、青嶺、臨平、捷嶺、張坪、澇池10個村委會。
基本概況
鄉鎮總戶數4448戶,鄉鎮總人口17044人,鄉鎮從業人員10112人,人口密度49.6/平方公里。通電的村10個,通郵的村10個,通電話的村9個,通公路的村6個,通自來水的村1個。黨支部13個,黨員467人,其中農民黨員360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43人,病床8張。共有學校15所,其中獨立國中一所,九年制學校一所,完全國小13所,有教師164人,在校學生2198人。2006年,糧食總產量430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13元。全鄉現有幹部38名,其中行政幹部16人,事業幹部14人,招聘6人,借調2名。境內的大沙溝渡槽和盤道嶺隧洞是著名的人文景觀,被評為中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鄉鎮企業有石灰、石料、煤炭、石膏等行業。農業主產小麥,兼產薯類、豆類、油菜子。飼養羊、豬。境內有漢、明代烽火台。
農業發展
全鄉主要農作物有小麥、豌豆、胡麻、洋芋等。鄉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來抓,截止2008年七月底,全鄉共發展占地600畝的日光溫室335座,並種植大接杏600畝、西瓜200畝,雙壟全膜溝播洋芋5500畝、玉米2500畝。有效地帶動了全鄉經濟的發展。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3746.51萬元,糧食總產量6609噸,財政總收人704萬元,財政支出7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1583元。
通遠鄉是永登縣的貧困鄉鎮之一,農業基礎條件薄弱,自然條件先天不足,十年九旱,農業廣種薄收,靠天吃飯。2001年,該鄉的團莊村被省上確定為扶貧示範點,修建起了36座日光溫室,並恢復了上水工程一處,保證了日光溫室的灌溉用水。在團莊村省列示範點的帶動和鄉村幹部的動員引導下,農民結構調整的積極性高漲,紛紛建溫室,種蔬菜。到2008該村的日光溫室已達320座。溫室蔬菜也已從過去的多雜、無規模,變成了專門種植辣椒的基地。這裡的辣椒也因遠離城市無污染,口感好受到客商的青睞。團莊村的日光溫室大棚也已成為貧困山區農業的一大亮點。
基礎建設
2008通遠鄉高度重視鄉村道路建設工作,採取得力措施,成立了以政府鄉長為組長,人大主席、政府副鄉長為副組長,鄉、村、社三級幹部為成員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一室二組(即工程建設現場辦公室、工程建設協調組、工程質量監督組),切實加強組織管理,狠抓質量建設,確保工程建設順利完成。經多方協調,投入資金92.5萬元,硬化、整修道路4條28.3公里。其中,一是投資19萬元,在上坪村建成路基寬4.50米,路面寬3.50米,壓砂厚0.15米的公益林防火四級砂路7.0公里。二是自籌資金6萬元,維修牌樓村至澇池村道路12公里。三是投資49.5萬元,硬化路面寬4米、厚0.2米的臨平村至張坪村道路3.3公里。四是投資18萬元,襯砌團莊村新農村建設水泥路邊溝6.0公里。
學校教育
通遠中心國小創辦於1947年,1970年由完全國小興辦戴帽中學,1977年中國小分辦,1991年建成蘭州市標準化國小,學校地處永登縣通遠鄉中部,永窯公路旁,通遠鄉牌樓上莊社,學校有教學班7個,所屬1—4年級教學班8個,總計教學班14個,本學年初在校學生253人,其中女生12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學校專任教師10人,大專2人,中師、中專8人,國小高級教師2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學校於1948年重新修建,建成磚木結構教室8個,辦公室、會議室、圖書閱覽室、灶房、科技活動室、體育器材室、少先隊活動室、保健室等,總建築面積912平方米,學校占地總面積10600平方米,操場面積4800平方米,建有較規範的200米跑道一條,體育設施教學儀器配套,各室及校園文化建設均有新氣色。
學校長期以來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地辦學方向,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嚴把教育教學質量關,學校注重教學改革,大力推行並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特長發揮,培養學生一技之長,學校在培養學生掌握好所學知識的同時,組織學生成立了舞蹈隊、科技興趣小組、體育活動小組等活動小組,從而促使學生樂學上進,教師敬業奉獻,熱愛教育事業,使學校教學質量不斷登台階上水平,始終走在全鄉前面,起到了帶頭、視窗作用。
創業致富
2007年5月,永登縣通遠鄉人大代表孫有禎整天忙著建他家的第二座蔬菜日光溫室,這是他為了配合鄉人大倡導的“四帶頭四促進”活動,帶頭創業,帶領鄉親們致富的一項內容。全鄉還有52名人大代表也和他一樣,正在積極開展這項活動。
據永登縣通遠鄉人大主席介紹,他們是本著“走活人大代表一步棋,激活人大一盤棋”的思路,決定開展這項活動的,整個活動為期一年。活動要求全鄉人大代表要帶頭學習,提高人大代表的自身素質,爭當學習型代表,促進本單位學習風氣的根本好轉;要帶頭工作,提高人大代表的工作業務能力,爭當實幹型代表,促進本單位各項工作任務、目標落到實處;要帶頭創業,提高人大代表的致富能力,爭當創業型代表,帶頭創辦實業、創辦協會、創辦經濟實體,促進全民創業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要帶頭轉變作風,提高人大代表的責任能力,爭當務實型的代表,促進本單位風氣的根本好轉。
黨建工作
鄉黨支部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六個好”的創建目標要求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積極探索出了一條“支部+協會、基地帶農戶、黨員幫民眾”的農村黨建工作模式和立足貧困山區實際、依靠特色產業脫貧致富、建設新農村的新路子。
一是堅持抓好班子隊伍建設,不斷增強黨員幹部帶領發展的能力。該村通過換屆選舉,真正把一些素質好、能力強、有點子、有文化、民眾擁護的人選進了村級班子。通過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對村幹部的教育管理,提高了村級幹部的整體素質。
二是注重實際,創新思路,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鄉黨支部抓住省列扶貧示範點、建成日光溫室36座、取得試驗成功的機遇,引導民眾大力發展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已建成650畝的日光溫室蔬菜大棚360座,成立了辣椒專業技術協會和蔬菜產銷協會,共有會員153名。2007年,全村設施農業收入達384萬元,人均淨增收入1277元。
三是搶抓機遇,完善基礎設施,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黨支部緊緊抓住團莊村被列為全市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的機遇,從夯實農村基層設施入手,以壯大特色產業為支撐,廣泛發動民眾積極整合資金,完成了總投資達309萬元的道路硬化、輸水管道鋪設、維修改造機井、架設輸電線路、雨水積蓄工程、農村能源建設工程及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等任務。同時,在充分調查研究,尊重民眾意願的基礎上,實施了柏楊社易地搬遷工程,現已完成40戶的搬遷任務。
四是著力改善工作環境,規範民主管理,促進農村和諧發展。多方爭取投資20萬元,建成了330平方米的辦公樓一幢,並配備了電腦、VCD、電視及文化資源共享工程。投資17萬元,建成了占地近6畝的村文化活動中心,配套了籃球、桌球及圖書等設施。黨支部結合“村級組織制度建設規範年”活動,完善了“兩委兩會”議事規則及工作制度,實現了村務民主管理。以創建市級文明村為目標,完善了村規民約,整治了公共環境,實施了生態小康村建設工程,舉辦了全村農民運動會,開展了文藝演出,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新農村建設
通遠鄉團莊村黨支部積極探索和推進“支部+協會”的運行模式,延伸產業鏈,拓寬致富路,創出了一條幹旱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建設新農村的路子。
一是立足村情創新路。村黨支部按照“產業立村”的思路,搶抓省列扶貧示範點的機遇,克服“缺錢、缺水、缺電、缺平地”等四大困難,引導和動員黨員民眾發展蔬菜日光溫室。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平整建棚用地700畝,為基地鋪設了輸水管道,架設了輸電線路。在黨員幹部的示範帶動下,團莊村蔬菜日光溫室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共發展日光溫室蔬菜大棚335座。通過長期的探索實踐,團莊村種植的“隴椒2號”辣椒由於品質好、無污染深受市場青睞,經濟效益明顯,平均每棚收入在8000—10000元之間。2006年,村民僅種植“隴椒2號”辣椒一項,人均年增收1100多元。
二是創新模式促發展。為把蔬菜種植產業做大做強,形成品牌,村黨支部積極探索和推行“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在村黨支部積極努力下,相繼成立了通遠鄉辣椒專業技術協會、團莊蔬菜產銷協會。支委成員與協會班子成員實行“交叉任職”,支部與協會、協會與農戶之間互利雙贏、良性互動。“支部+協會”模式的推行,暢通了農產品的銷售和流通渠道,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隴椒2號”辣椒呈現出產銷兩旺的好勢頭。在推行“支部+協會”模式同時,村黨支部把產業發展與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培”的
通遠鄉力度,搭建“帶”的平台,增強“推”的合力。注重加強對農村黨員隊伍、村社幹部隊伍、致富能人隊伍和致富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四支隊伍”的培養教育,全村先後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9人,發展致富帶頭人黨員3人。多渠道多層次加大培訓教育,通過組織廣大黨員民眾到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觀摩學習,邀請產業致富帶頭人現場指導,有力地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2007年,共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7期,培訓人員400多人(次)。
三是整合資金強基礎。村黨支部從夯實農村基礎設施入手,廣泛發動民眾,積極整合資金,引導和帶領廣大黨員民眾自覺投身到新農村項目建設中。完成道路硬化2.8公里,架設農電線路6000米,新打機井3眼,鋪設上水管道3.6公里,新建水窖252眼、硬化院面25522平方米,新建330平方米的村級辦公陣地1處,新建沼氣池100座,蔬菜種植基地實現“水、電、路”三通,為2008年前建成千畝日光溫室蔬菜基地目標奠定了基礎。
四是建章立制抓規範。結合“村級組織制度建設規範年”活動,對各項制度認真進行修定和完善,建立健全了“兩帳一簿”基礎台帳和《黨員學習制度》、《黨員聯繫民眾制度》、《黨員評議制度》等制度18項125條,從而使村級各項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甘肅鄉鎮
甘肅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鄉鎮也很有特色,讓我們一起去領略甘肅的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