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川鎮

什川鎮

什川鎮位於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城南部,東南與榆中縣接壤,西南鄰蘭州市城關區,西連忠和鎮,北接水阜鄉、石洞鎮。東西長32公里,南北寬25公里,總面積405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上車村,距縣城20公里,距蘭州城關區21公里。什川鎮轄9個行政村包括(上車村、長坡村、南莊村、北莊村、上泥灣村、下泥灣村、河口村、打磨溝村、接官亭村),32個村民小組,有4657戶,20771口人,常住人口均為漢族。為了適應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促進新農村建設,什川鎮供銷社發揮地處縣城的優勢,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建設,積極引領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建成農資店19個,綜合服務社5個,組建了下泥灣甜瓜協會、什川下泥灣鮮桃協會、河口無公害蔬菜協會、明星紅砂洋芋協會、高原夏菜產銷協會、莊子坪養豬協會、蔡河西甜瓜協會、什川鎮上車軟兒梨協會、豆家莊無公害瓜菜協會、中堡村紅砂洋芋產銷協會、長坡紅寶石葡萄產銷協會等11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農民經紀人214人,其中獲中級職稱的19人,初級職稱的195人。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什川因明弘治八年(1495)所築堡位於上峽至河口,東山至泥灣的什字交叉處,故稱什字川堡,後人簡稱什川。境內東南為山區,占總面積的90%,什川鎮四面環山,黃河從中游過,形成一個河谷盆地,極象太極圖形。地勢平坦,海拔1500米,黃河兩岸土地肥沃,氣候濕潤,盛產瓜果、蔬菜。

歷史沿革

什川為蘭州東南部,距市區約20公里,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甘肅巡撫在今什字中心修築"什字川堡"而得名。什川歷史悠久,曾是黃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漢代就已經很有名氣,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歷史傳說優美動人。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風光秀麗的萬畝梨園,美麗動人的神化傳說,使之成為蘭州近郊的一處“世外梨園”。大小峽水電工程的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又為什川平添了新的發展契

機。一位歷史名人遊覽什川後賦詩讚美:"一席地兮一帶川,樹木花光四季妍。駝石古、水車園,朝暮人爭峽口船。樓台美如畫 ,魁閣聳山巔。誰言此地無神仙,桃園猶不遠,仿佛在眼前"。把什川的秀麗風光表現的淋漓盡致,使人產生無限遐想和嚮往。原甘肅省委書記李子奇觀賞什川梨花會後讚不絕口即興賦詩:“誰說清明雨紛紛,什川梨園香雪雲。春風過處銀箔降,梨園頓勝聚寶盆”。原省委書記宋照肅於2001年3月25 日來什川視察,觀看全景後讚不絕口的說到:“這兒離蘭州很近,蘭州鬧、什川靜,有鬧有靜的;真是世外桃源-什川鎮”!並囑咐隨行的甘肅日報和甘肅電視台記者“要全方位、多角度、大篇幅的將世外桃源介紹給世人,讓大家都能來看看”。台灣的一位客商曾感嘆:“太美了,來到什川仿佛置身於江南,使人流連忘返”。由此可見,開發什川迎合了眾多人的願望,是什川人民走向富裕的希望。因此,開發旅遊資源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必須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使之在西部大開發的建設中顯示其因有的價值與奉獻。2004年已被國家六部委和省體改委確定為全國、全省重點小城鎮之一。

基本概況

什川鎮什川鎮

什川鎮轄9個行政村包括(上車村、長坡村、南莊村、北莊村、上泥灣村、下泥灣村、河口村、打磨溝村、接官亭村),32個村民小組,有4657戶,20771口人,常住人口均為漢族。總耕地面積21500畝,其中水地15949畝,果園12000畝,人均水地0.8畝。境內東南為山區,占總面積的90%,什川鎮四面環山,黃河從中游過,形成一個河谷盆地,極象太極圖形。地勢平坦,海拔1500米,黃河兩岸土地肥沃,氣候濕潤,盛產瓜果、蔬菜。黃河從榆中縣大河坪向北進入皋蘭縣,在縣境內蜿蜒34公里。黃河小峽段長10.5公里,寬度只有120-140米,比降達10.1‰,水流湍急;進入什川盆地後,河谷開闊,水流平緩;之後折向東北進入大峽,大峽河谷曲折狹窄,寬度只有130-140米,落差達24米,峽谷中水流湍急,多險礁。

氣候環境

什川鎮什川鎮

什川地處內陸,屬溫帶半乾旱氣候。降水稀少,日照充足,冬季寒冷日長,夏季乾燥短暫,春季多風沙。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768.7小時,為蘭州地區之冠。年陽光輻射總量為543.25北焦/米(立方)。年平均氣溫8.4℃,春季平均氣溫10.2℃,夏季為20.9℃,秋季為8.56 ℃,冬季為-6.2℃,日氣溫變化也較低,平均日溫差9.3-11.2℃。最低氣溫36℃,最低氣溫-15.4℃ 。全年無霜期7個月,年降水量266毫米。主導風向和風,平均風速1.8米/秒。平均溫度54%,最高濕度68%。地震裂度8度,土地耐力100kp,最大凍土深層1.09厘米。

機構設定

什川鎮供銷合作社下轄石洞鎮、什川鎮2個服務區,社址地處石洞鎮北辰路3號。全社有職工31人,農資經營網點55個,營業面積2400平方米,擔負著轄區農民農資商品供應和農副產品的購銷經營工作。

為了適應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促進新農村建設,什川鎮供銷社發揮地處縣城的優勢,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建設,積極引領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建成農資店19個,綜合服務社5個,組建了下泥灣甜瓜協會、什川下泥灣鮮桃協會、河口無公害蔬菜協會、明星紅砂洋芋協會、高原夏菜產銷協會、莊子坪養豬協會、蔡河西甜瓜協會、什川鎮上車軟兒梨協會、豆家莊無公害瓜菜協會、中堡村紅砂洋芋產銷協會、長坡紅寶石葡萄產銷協會等11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農民經紀人214人,其中獲中級職稱的19人,初級職稱的195人。2007年幫助農民銷售各類農產品1248噸,總值180.3萬元。初步確立了供銷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地位,對加快新農村建設、落實助農增收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2007年供應化肥3500噸、農膜110噸、農藥30噸。

城鎮建設

原先

什川鎮什川鎮

的什川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城鎮,當地農民主要從事果品生產和販運,由於競爭激烈,以果品為主導的農村經濟受到嚴峻挑戰,有鑒於此,皋蘭縣委、縣政府經過充分論證,做出了利用和開發旅遊資源,將什川梨園第五屆“蘭州·什川之春”旅遊節

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吸引城市居民前來旅遊、休閒、度假、觀光的決策。從2001年開始,什川先後被省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被省建委列入小城鎮建設60個重點鎮之一,被市計委批准為市級旅遊開發區,並被列入蘭州市旅遊業“十五”計畫,作為重點扶持項目。2004年,又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集鎮,什川旅遊業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03年以來,在連續舉辦“蘭州·什川之春”旅遊節的基礎上,基礎設施、人文景點、資源保護、招商引資、景區規劃等工作紮實推進,累計引資已超過1.2億元,先後獲得“甘肅省十大旅遊景區”、“2006年中國西部億萬讀者喜愛的旅遊景點”等殊榮,皋蘭縣也成立了專門機構———什川旅遊開發區管委會。

什川旅遊工作將圍繞提高認識和提升水平展開,積極引導景區旅遊市場從休閒型向觀賞型轉變,切實提升景區的開放開發水平。進一步建立健全景區經營服務各項規章制度,加大對景區規範經營的整治力度,積極借鑑成功經驗,緊密結合自身優勢,扎紮實實做好景區的經營服務工作。

資源物產

物產資源

什川是蘭州地區優質果品的重點產區,其中軟兒梨、冬果梨響譽全國。冬果梨主要產於蘭州郊區及靖遠、河西一帶,其中以什川所產的最佳。冬果梨皮色金黃,皮薄肉細,果味甘甜;軟兒梨又稱“香水梨”,相傳始植於南宋,果品以什川所產的為最佳,果肉綿軟,果汁充盈,可清熱解燥,生津化痰。前人有詩讚嘆:“冰天雪地軟兒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滿樹紅顏人不取,清香偏待化作泥。”現已保護性開發梨園3969畝,對3萬株老犁樹進行了確認、命名、建擋保護。

利用自然條件和地理優勢、加快產業結果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反季節瓜菜種植,已形成以目光溫室、新型二代高架大棚、“三膜一砂”及行棚、弓棚等多種有效種植形式為主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盛產豐田1號、豐田4號、盛開花、鬱金香、香雪兒、銀嶺、蜜世界、黑美人等西甜瓜和龍豆、黑龍長茄、隴椒2號 、美引茄冠等蔬菜。

民間藝術

什川鎮什川鎮

什川鎮

⑴剪紙:剪紙是什川鄉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裝飾藝術,貼在窗格(叫“窗花”)、門欞、牆壁(叫“牆花”)作為裝飾。“八仙過海”、“麒麟送子”、“喜刺繡,雪蹲梅”、“蓮花金魚”、“鴛鴦戲水”、“龍鳳呈祥”等無不惟妙惟肖。

⑵刺繡:衣服、鞋冒、鞋墊、被面、枕頭、荷包上的刺繡,主要有"虎頭帽"、"貓頭帽"、"獅頭帽";"虎頭鞋"、"獅頭鞋";"虎頭枕""貓頭枕"造型美觀,形象逼真。

⑶根雕:什川林木繁多,孕育了一大批製作根雕的民間藝人,根雕造型奇特,既可供遊人欣賞,也可作為商品出售。

⑷黃河奇石:千姿百態的黃河奇石是大自然的傑作,鴛鴦石、半碗月亮石,既美觀,又有收藏價值,同時也是很好的裝飾品。

特色食品

⑴人稱"攀萬丈岩,吃百草尖"的接官亭羊肉,風味獨特、鮮嫩可口。

⑵地方特色飲食:麵茶、長面、拉條子、漿水面、燒鍋子、面片子、果皮子、沙蔥菜、灰豆子、扁豆面、烙酥餅、鍋盔、油鏇、酥靡面甜饃饃。

旅遊資源

⑴梨園:什川堪稱“梨園之鄉”。連片梨園面積達12000餘畝,樹齡大多在三百年以上。梨樹納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精華,至今依然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園內梨樹千姿百態,景象十分壯觀,堪稱“中國一絕”,日本植物學家稱之為“世界植物界的奇蹟”,全球罕見的“活植物標本”,難得的“梨園博物館”。

⑵梨園鼓子:鼓子又稱鼓子曲、鼓子調。明清時流行於皋蘭,逐漸演變為民間曲藝;曲目繁多,流行的曲目主要有《三顧茅廬》、《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等;演唱時以三弦、揚琴、胡琴、琵琶伴奏。

⑶古槐:位於什川南莊什字街西端街道旁。據史志記載,古槐初由魏氏敬太君從娘家敬家坪(榆中)將樹苗攜帶至什川,種植於魏氏家祠門前,至今已有500多年,樹幹周長5.2米,高約15米,枝幹交錯,根深葉茂。

⑷連心樹:合作社時期,翻身的什川農民不忘恩人毛主席。他們精挑細選在這棵樹上採摘了一箱上好的梨送往北京,讓毛主席品嘗翻身農民的勝利果實。毛主席收到梨後,委拖中央辦公廳覆信給什川鎮的農民,並稱味道很好,深表感謝,寄來20元錢。從此什川農民視這棵梨樹為寶樹,倍加呵

護,稱之為"連心樹",供後人觀瞻。

⑸小峽電站:小峽電站距大峽水電站29公里,為河床式發電站。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49米,最大壩高47.7米,壩頂高程1502米正常蓄水位1499米,總庫容4800萬 立方米。

⑹黃河吊橋:什川黃河吊橋建於1971年5月20 日,橋身全長435米,由主橋和引橋組成。橋面寬7米,兩邊設有人行道。橋身用14根各重兩噸的組鋼索凌空懸吊在黃河上空,造型獨特,氣勢宏偉。吊橋曾經轟動全國,並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國人民》雜誌曾用17種文字和圖片向全球撰問介紹。日本《共同社》曾發表題為"中國人民修大橋"的新聞專稿予以讚揚。

⑺魁星閣望佛亭:又名五房始祖亭,此處原為什川八景之一的“魁星閣”舊址,原建築風格、建築規模宏偉氣勢可與五泉山建築群相媲美(被毀),站在此亭可遠眺黃河對岸的 巨型臥佛,臥佛神 態逼真,安詳自然,是黃河兩岸絕無僅有的奇觀。

⑻魚池情趣:位於鳳凰山下,黃河岸 邊,占地400畝的什川魚池,被省垂釣協會定為垂釣基地,是人們垂釣、娛樂、休閒、觀光、水上遊玩的好去處。

⑼魁星閣魏家祠:位於鎮區西南角的魁星閣山上的魏家祠相傳有500年的歷史,蘭州的魏姓居民據說就是從此移居的。

什川鎮什川鎮

⑽明朝古堡遺址:據考證,此處原為邊關古鎮,軍事要衝。明朝肅王朱棣王為了抵禦外患,在此修築城堡,派兵把守,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後來隨著人口外遷,該地逐漸衰落。現今只有這座古城堡依然留在這塊神氣的地方,向人們傾訴著歷史的變遷。

⑾法幢寺:位於魁星閣山腰。寺內三尊玉佛是用專車從緬甸迎奉而來的。佛像面容慈祥,栩栩如生。寺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遊人至此,莫不奉香祈禱。

水資源

黃河從榆中縣大河坪向北進入皋蘭縣,在縣境內蜿蜒34公里。黃河小峽段長10.5公里,寬度只有120-140米,比降達10.1‰,水流湍急;進入什川盆地後,河谷開闊,水流平緩;之後折向東北進入大峽,大峽河谷曲折狹窄,寬度只有130-140米,落差達24米,峽谷中水流湍急,多險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