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丸

防風丸用於主治 風痰鬱熱上攻,頭痛噁心,項背拘急,目眩鏇暈,心中煩悶,手足無力,骨節疼痹,言語謇澀,口眼瞤動,神思恍惚,痰涎壅滯,昏憤健忘,虛煩少睡。

基本信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處方】防風(洗)、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60克,硃砂(研,為衣)15克。
【製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每丸3克,以硃砂為衣。
【功能主治】主治風痰鬱熱上攻,頭痛噁心,項背拘急,目眩鏇暈,心中煩悶,手足無力,骨節疼痹,言語謇澀,口眼瞤動,神思恍惚,痰涎壅滯,昏憤健忘,虛煩少睡。
【用法用量】每服1丸,荊芥湯化服,或茶、酒嚼下,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聖濟總錄》卷二十

【處方】防風(去叉)、羌活(去蘆頭)、茯神<去木)、牛膝(酒浸,切,焙)、桂(去粗皮)、人參枳殼(去瓤,麩炒)、五加皮(銼)、芍藥、丹參、薏苡仁、玄參、麥門冬(去心,焙)、生乾地黃(焙)各30克、磁石(煅,醋淬)120克、檳榔(銼)60克、松子仁、大黃(銼,炒)、木香各15克。
【製法】上十九味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熱痹。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腹時用溫酒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

《聖濟總錄》卷一○七

【處方】防風(去叉)1兩,玄參1兩,決明子(炒)1兩,車前子1兩,茯神(去木)1兩,地骨皮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龍齒1兩,甘菊花1兩,苦參1兩,大黃(銼,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臟風熱毒氣攻目,或赤或澀,或昏或痛,翳障不明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後溫漿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

《聖惠》卷三十三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黃芩1兩,茺蔚3分,玄參3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知母3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斑豆瘡入眼,體熱心煩,少得睡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後煎竹葉湯送下。
【摘錄】《聖惠》卷三十三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秦艽3分(去苗),石斛2兩(去根,銼),薏苡仁1兩,白朮1兩,芎1兩,杜仲1兩(削去皺皮,微炙,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大麻仁1兩,萆薢1兩(銼),丹參1兩,桂心1兩,牛膝1兩(去苗),獨活1兩,檳榔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腳氣,疼痛不仁,腳膝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四十五

《聖濟總錄》卷一○三

【處方】防風(去叉)1兩半,決明子1兩半,人參1兩半,車前子1兩半,黃連(去須)1兩,菊花1兩,槐實(炒)1兩,藍實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食後溫漿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

方出《千金》卷三

【處方】防風1兩半,桔梗30銖,人參1兩,菖蒲18銖,半夏18銖,丹參18銖,厚朴18銖,乾薑18銖,紫菀18銖,杜衡18銖,秦艽半兩,白蘞半兩,牛膝半兩,沙參半兩。
【製法】上為末,白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產後勞損,無子,陰中冷汁溢出。子門閉,積年不愈,身體寒冷。
【用法用量】每食後服15丸,日3次。不知,增至20丸,有妊止。服藥後7日,方合陰陽。
【摘錄】方出《千金》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三五二

《千金》卷十三

【處方】防風3兩,桂心3兩,通草3兩,茯神3兩,遠志3兩,甘草3兩,人參3兩,麥門冬3兩,白石英3兩。
【製法】上為末,白蜜為 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調中。主治小腸腑寒,脈虛極則咳,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驚跳不定,乍來乍去。
【用法用量】方中茯神,《三因》作“茯苓”。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脈虛而用桂心,石英、遠志當矣,反用防風為主,兼木通同入手、足太陽,引領人參、茯神等味歸就心與小腸。《千金》奧旨,於此稍露一斑,特為拈出,以開學人心目。
【摘錄】《千金》卷十三

《千金翼》卷十七

【處方】防風2兩,秦艽2兩,石斛2兩,丹參1兩,薏苡仁3合,前胡1兩,橘皮1兩,杜仲(炙)1兩,附子(炮,去皮)1兩,白朮1兩,桂心1兩半,麻仁1升(熬取脂)。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壅氣澀,痰涎不利,言語謇澀,大腸燥結,神昏氣濁,及服補虛防風湯己,腳氣仍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日2次
【摘錄】《千金翼》卷十七

《外台》卷十五引《千金翼》

【處方】防風3分,茯神3分,天門冬4分(去心),芎2分,白芷2分,人參2分。
【製法】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間風熱,旦朝好噴嚏。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15丸,酒送下,日2次。
【注意】忌鯉魚、酢物。
【摘錄】《外台》卷十五引《千金翼》

《聖惠》卷三

【處方】防風半兩(去蘆頭),犀角屑3分,茯神1兩,遠志半兩(去心),人參3分(去蘆頭),白僵蠶3分(微炒),白附子半兩(炮裂),芎半兩,硃砂3分(別研,水飛過),羌活半兩,桂心3分,當歸半兩(銼,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製法】上為細末,入研了硃砂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風筋脈拘攣,不得屈伸,恍惚,或多喜忘,有時恐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忌豬肉、毒魚等。
【摘錄】《聖惠》卷三

《聖惠》卷四

【處方】防風3分(去蘆頭),茯神1兩,人參3分(去蘆頭),麥門冬1分(去心,焙),天麻3分,白鮮皮1兩,薏苡仁3分,小草3分,犀角屑1兩,天竺黃3分,牛黃1分(研入)。
【製法】上為末,加研了牛黃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臟中風,驚悸,言語混濁,煩熱恍惚,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糯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

《聖濟總錄》卷一○七

【處方】防風(去叉)1兩半,山芋1兩半,萎蕤2兩,赤芍藥1兩半,車前子3兩,秦皮(去粗皮)1兩,澤瀉1兩,芎2兩,山梔子仁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白檳榔(煨,銼)1兩,甘菊花(擇)1兩,羚羊角(鎊)1兩。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生翳,目系急,其翳生瞳人上,及瞼腫合,痛如針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臨臥煎苦竹葉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

《普濟方》卷三七三引《鮑氏方》

【處方】全蠍半兩(略炒),白附子(炮)1兩,天麻1兩,白茯苓1兩,僵蠶1兩,甘草1兩,防風1兩。
【製法】上為末,蜜為丸,如雞頭子大,硃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風痰壅盛,驚風已成或未成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至1丸。熱加知母,寒加附子。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三引《鮑氏方》

《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處方】防風(去叉)1兩半,蟬殼1兩半,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1兩半,天麻2兩。
【製法】上為細末,用精羊肉煮熟搗爛,以酒熬為膏,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瘡疥癬,皮膚瘙癢,搔成癮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荊芥酒或茶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永類鈐方》卷二十引《全嬰方》

【處方】天麻1兩,防風1兩,人參1兩,川芎1兩,全蠍1兩半,甘草1兩半,僵蠶1兩半,硃砂1分,雄黃1分,牛膽南星1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風痰熱,神昏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二十引《全嬰方》

《聖濟總錄》卷一○六

【處方】防風(去叉)2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五味子1兩半,茺蔚子2兩,黃芩(去黑心)1兩,桔梗(銼,炒)1兩,車前子2兩,知母2兩,人參1兩,玄參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目風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後米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

《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處方】防風(去蘆頭)1兩,連翹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牡丹皮1兩,白頭翁1兩,黃柏(去粗皮,微炙)1兩,豉(炒令黃)1兩,獨活(去蘆頭)1兩,秦艽(去苗土)1兩,海藻(洗去鹹,焙)3兩。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瘰癧結核,寒熱。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飲送下,早晨、日晚各1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保命集》卷下

【處方】防風半兩,枳殼半兩(去瓤,麩炒),白朮1兩。
【製法】上為細末,燒餅為丸。
【功能主治】痰嗽,胸中氣不清利者。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生薑湯送下。
【摘錄】《保命集》卷下

《聖濟總錄》卷一五○

【處方】防風(去叉)2兩,蒼耳(炒)2兩,苦參2兩,蒺藜子(炒)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風,皮膚痛疹癢痛,或有細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荊芥茶送下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

《聖濟總錄》卷五十

【處方】防風(去叉)1分,芎1分,黃耆(銼)半兩,術半兩,五味子1分,續斷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1分,石硫黃(研)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氣虛,又因傷風冒雨,大腸中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鹽米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

《聖濟總錄》卷五

【處方】防風(去叉)1兩1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酸棗仁(炒)3分,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1分,五味子3分,桂(去粗皮)半兩,石斛(去根,銼)3分,人參3分,山茱萸3分,檳榔(銼)3分,熟乾地黃(焙)半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中風,腰胯重疼,腳膝無力,胸中氣滿,兩脅膨脹。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時煎棗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

《聖濟總錄》卷六

【處方】防風(去叉)1分,白僵蠶(炒)1分,乾蠍(酒炒)1分,白附子(炮)1分,五靈脂(研)1分,丹砂(研)1分,羌活(去蘆頭)1分,天麻1分,天漿子(去殼,入藥末,研)1分,牛黃(研)1錢。
【製法】上為細末,拌勻,糯米煮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中急風,及小兒急驚風。
【用法用量】每次5丸,加至7丸,薄荷酒送下;或口噤,研化灌下。小兒急驚風,每次2-3丸,荊芥、薄荷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

《聖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防風(去叉)2兩,酸棗仁(炒)1兩,檳榔(煨過)1兩半,薏苡仁(炒熟)2兩,獨活(去蘆頭)1兩,甘菊花1兩,芎1兩,藁木(去苗土)2兩,大麻仁(別研如粉)1兩半。
【製法】上8味為末,和大麻仁粉重羅,煉蜜為丸,如
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血不和,為風寒所侵,不得宣洩,蘊結皮膚間,寒熱相搏,痛如針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二

《聖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防風(去叉)2兩,桔梗(銼,炒)2兩,丹砂(研)2兩,天麻1兩,細辛(去苗葉)1兩,獨活(去蘆頭)1兩,秦艽(去苗土)1兩,芎1兩,木香1兩,天南星(用牛膽制者)1兩半,由跋(炮)1兩半,甘草(炙,銼)半兩,茯苓(去黑皮)半兩,藿香葉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風氣,肢節疼痛,四肢少力,頭痛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後、臨臥荊芥湯嚼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二

《聖濟總錄》卷十七

【處方】防風(去叉)1兩,甘草(炙)1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桔梗(去蘆頭,炒)半兩,芎3分,白芷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風頭鏇,眩暈.肩背拘急,發熱惡寒,膠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後荊芥湯嚼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七

《聖濟總錄》卷十九

【處方】防風(去叉)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澤瀉半兩,甘草(炙,鉸)半兩,紫菀(去留)半兩,芍藥半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半兩,栝樓根3分,山茱萸1分,熟乾地黃(焙)1分,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1分,獨活(去蘆頭)1分,山芋1分,黃耆3兩(銼)。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邪氣乘虛,或因房室發動,身體冷痹不仁,手足牽強,舉動艱難,或肌肉瞤動,引腰脊及左右偏急,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溫酒送下,日2次。未愈,更加丸數。此藥宜久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九

《聖惠》卷三十

【處方】防風1兩(去蘆頭),酸棗仁1兩(微炒),蔓荊子半兩,檳榔半兩,晚蠶沙半兩(微炒),薏苡仁2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漢防己1兩,獨活1兩,秦艽1兩(去苗),芎1兩,藁本1兩,牡丹1兩半,甘菊花1兩半,五加皮1兩半,熟乾地黃1兩,大麻仁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胃悶,筋脈拘攣,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日2-3次。
【注意】忌生冷、粘滑。
【摘錄】《聖惠》卷三十

《聖惠》卷十四

【處方】防風1兩半(去蘆頭),茯神1兩半,人參1兩半(去蘆頭),天門1兩半(去心,焙),黃連半兩(去須),豉1合,白朮2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後心虛驚悸,精神昏亂,煩悶,四肢沉重,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四

《張氏醫通》卷十五

【處方】防風(勿見火)。
【製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入胞門,崩漏下血,色清淡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5分,空腹蔥白湯送下。
【摘錄】《張氏醫通》卷十五

《聖濟總錄》卷一○一

【處方】防風(去叉)4兩,黃連(去須)4兩,生乾地黃(焙)4兩,蔓荊實9兩,柑皮(焙)1兩半,萎蕤2兩半,茯神(去木)3兩半,大黃(銼,炒)2兩,甘草(炙,銼)2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禿髮落。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防風膏”,與劑型不符,據《普濟方》改。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一

《醫心方》卷三引《范汪方》

【處方】芎 4分,蜀椒3分,貝母3分,防風2分,當歸2分,白芷2分,皂莢1分,術2分。
【製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風病。
【用法用量】食前頓服1丸。服藥13日,風當出去,當有熱處,隨以水洗之。
【注意】禁食生魚、豬肉、生菜。
【摘錄】《醫心方》卷三引《范汪方》

《得效》卷十一

【處方】天麻1兩,防風1兩,人參1兩,全蠍(去毒)7個,僵蠶(炒斷絲)5錢,粉草5錢,硃砂3錢半,雄黃3錢半,麝香半錢。
【製法】上煉蜜為丸,如小指頭大。
【功能主治】慢驚不省,手足微動,眼上視,昏睡。
【用法用量】用人參湯化服1丸,不拘時候。冬瓜仁湯尤妙。
【摘錄】《得效》卷十一

《聖濟總錄》卷一六七

【處方】防風(去叉)半兩,鍾乳粉半兩,牛黃(研)半兩,白朮半兩,熟乾地黃(焙)3分,甘草(炙)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解顱,腦縫開不合。
【用法用量】每服2丸,溫水化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七

《局方》卷一

【別名】天麻丸
【處方】防風(洗)2兩,川芎2兩,天麻(去苗,酒浸1宿)2兩,甘草(炙)2兩,硃砂(研為衣)半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10丸,以硃砂為衣。
【功能主治】一切風,及痰熱上攻,頭痛噁心,項背拘急,目眩鏇運,心怔煩悶,手足無力,骨節疼痹,言語謇澀,口眼瞤動,神思恍惚,痰涎壅滯,昏憒健忘,虛煩少睡。
【用法用量】天麻丸(《普濟方》卷一○五)。
【摘錄】《局方》卷一

中藥方劑之防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防風神術湯
防葵飲
防風石膏湯
防風敗毒散
防風白朮湯
防己苡仁湯
防己膏
防風獨活湯
防風解溫湯
防己檳榔丸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
防己桂枝湯
防風煮肝散
防己散
防己宣痹湯
防風煮散
防己丸
防喘湯
防儉餅
防風溫膽湯
防風芍藥湯
防葵丸
防葛石膏湯
防風消毒散
防葛二陳湯
防風補煎
防腐湯
防風瀉肝散
防風瀉白散
防眩湯
防風湯
防風藁本湯
防疫丹
防瘧方
防獨神術湯
防風根湯
防溫湯
防毒氣防瘟疫靈藥
防桔湯
防風柴胡湯
防已飲
防風柏子散
防風枳實湯
防風松肌敗毒湯
防己黃耆湯
防風木通湯
防風至寶湯
防風黃芩二物湯
防風散痧湯
防風散
防風必效散
防風鉤藤鉤丸
防風當歸湯
防風當歸散
防風當歸丸
防風葛根石膏湯
防風平胃散
防風乾葛湯
防風導赤散
防風黃芩丸
防風天麻膏
防風天麻散
防風天麻丸
防風荊芥甘草湯
防風荊芥散
防風四苓散
防風四物湯
防風發表湯
防風半夏丸
防風升麻湯
防風加葛根湯
防風茯苓湯
防風黃連湯
防風丸
防風一字散
防風芎歸湯
防風勝金湯
防風勝濕湯
防風羌活湯
防風羌活散
防風羊角湯
防風粥
防風立效散
防風芍藥甘草湯
防風散結湯加減
防風赤芍湯
防己葶藶丸
防己茯苓湯
防風敗毒飲
防風解毒湯
防己枳殼湯
防己地黃湯
防葵方
防葵散
防葛平胃散
防苓湯
防耆分濕湯
防粘連湯
防盜止汗湯
防病牛黃湯
防犀飲
防桂術苓散
防已湯防已茯苓湯
防己黃蓍湯
防風蔓荊子丸
防風蔓荊丸
防風葛根湯
防風散結湯
防風當歸飲子
防風蒼朮湯
防風如神散
防風復元散
防風膏
防風沖和湯
防飢救生四果丹
防附湯
防風秦艽湯
防風百解散
防風牛蒡湯
防風消毒飲
防風浴湯
防風桔梗湯
防風黃耆湯
防風雄黃丸
防風酒
防風通氣湯
防風通聖散加蠍尾方
防風麻黃湯
防風餅
防風通聖三黃丸
防風飲
防己竹瀝湯
防己湯
防己黃芪湯
防己麻黃湯
防風通聖散
防風歸芎湯
防風圓
防風丹
防風飲子
防己飲
防風通聖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