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
《痧脹玉衡》卷下。
別名
金一、一號乾象方
組成
主治
痧因子風者。
用法用量
水2鍾,煎至7分,稍冷服。
加減
頭面腫,加薄荷、甘菊;腹脹,加大腹皮、厚朴;手足腫,加威靈仙、牛膝、倍銀花;內熱,加連翹、知母;痰多,加貝母、瓜蔞仁;寒熱,加柴胡、獨活;吐不止,加童便;小腹脹痛,加青皮;血滯,加茜草、丹參;咽喉腫,加山豆根、射干;食積腹痛,加山楂、卜子;心痛,加玄胡索、蓬術;赤白痢,加檳榔;口渴,加花粉;面黑血瘀,加蘇木、紅花;穢觸,加藿香、薄荷;放痧不出,倍細辛,加蘇木、桃仁、荊芥。
附註
金一(《痧書》卷下)、一號乾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方中、金銀花,《痧書》、《雜病源流犀燭》作
中藥方劑之防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