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
《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
防風(去叉)2兩半,蔓荊實1兩半(去皮),羚羊角1兩半(鎊),玄參1兩半,山梔子仁1兩半,萎蕤3兩,大麻仁3兩(研),芍藥3兩,朴消(研)3兩,黃連1兩(去須),枳殼(去瓤,麩炒)1兩,菊花3分,麥門冬(去心,焙)2兩。
主治
風熱目赤,昏澀磣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稍加至30丸,食後臨臥溫漿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中藥方劑之防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