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補心丹

天王補心丹

天王補心丹是常用中成藥。其方劑來源於元朝的《世醫得效方》一書。此方由生地、人參、元參、天冬、麥冬、丹參、當歸、黨參、茯苓、石菖蒲、遠志、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硃砂及桔梗共16味中藥組成。具有補心安神、滋陰清熱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心腎不足、陰虧血少所致的虛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夢遺健忘、不耐思慮、大便乾燥或口舌生瘡等病症。近年來,經臨床實驗與研究證實,本方還有許多新用途。

基本信息

簡介

天王補心丹天王補心丹

處方出處:《校注婦人良方
組成:生地黃(酒洗)120克,人參(去蘆)、丹參(微炒)、玄參(微炒)、白茯苓(去皮)、遠志(去心)、桔梗各15g,五味子、當歸身(酒洗)、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柏子仁(炒)、酸棗仁各30g。

用法:上藥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10丸,金箔為衣。每次1丸,食後、臨臥煎燈心、棗湯化下。

功用: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清熱化痰。

主治:失眠,驚悸,咽乾口燥。

天王補心丹

拼音名:TianwangBuxinWan
處方:丹參25g當歸50g石菖蒲25g黨參25g茯苓25g五味子50g麥冬50g天冬50g地黃200g玄參25g遠志(制)25g酸棗仁(炒)50g柏子仁50g桔梗25g甘草25g硃砂10g》

製法:以上十六味,硃砂水飛成極細粉;其餘丹參等十五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20~30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50~7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水蜜丸、褐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香,味甜、微苦。

處方來源:《校注婦人良方》

方劑主治:陰虧內熱,心神不寧證。虛煩少寐,心悸神疲,夢遺健忘,大便乾結,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數。

方劑功效:滋陰清熱,補心安神。

現代運用:常用於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病屬心腎陰虧,神志不安者。

歌訣:補心丹用柏棗仁,二冬生地當歸身;三參桔梗硃砂味,遠志茯苓養心神。

配伍特點

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為主,兼可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使用注意

方中補藥較多,脾胃虛弱,納食欠佳,大便不實者不宜長期服用。

鑑別

天王補心丹試驗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石細胞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較厚,紋孔稀疏。石細胞黃棕色或無色,類長方形、類圓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約至94μm。石細胞長方形或長條形,直徑50~110μm,紋孔極細密。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孔溝細密,胞腔含暗棕色物。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4~50μm,直徑約3μm。木栓細胞紅棕色,多角形,壁薄。聯結乳管直徑14~25μm,含淡黃色顆粒狀物。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油細胞圓形,含黃色或黃棕色油狀物。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內種皮細胞棕黃色,表面觀長方形或類方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

(2)取本品1g(或大蜜丸半丸),搗碎,平鋪於坩堝中,上蓋一長柄漏斗,徐徐加熱,至粉末微焦時停止加熱,放冷,取下漏斗,用水5ml沖洗內壁,洗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淡藍綠色螢光。

(3)取本品1g(或大蜜丸半丸),用水淘洗,得少量朱紅色沉澱,取出,用鹽酸濕潤,在光潔銅片上輕輕摩擦,銅片表面即顯銀白色光澤,加熱烘烤後,銀白色即消失。

(4)取本品水蜜丸18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27g,剪碎。分別加水100ml,超聲處理30分鐘,用鹽酸調節PH值至2,濾過,濾液用乙醚振搖提取3次,每次60ml,合併乙醚液,揮去乙醚,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原兒茶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3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仿-丙酮-甲酸(8:1:0.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再置碘蒸氣中顯色,顯相同的褐色斑點。

功效

天王補心丹是常用中成藥。其方劑來源於元朝的《世醫得效方》一書。此方由生地、人參、元參、天冬、麥冬、丹參、當歸、黨參、茯苓、石菖蒲、遠志、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硃砂及桔梗共16味中藥組成。

天王補心丹具有補心安神、滋陰清熱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心腎不足、陰虧血少所致的虛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夢遺健忘、不耐思慮、大便乾燥或口舌生瘡等病症。近年來,經臨床實驗與研究證實,本方還有許多新用途。現介紹如下:

1.可用於治療陽痿

陽痿又稱“陰痿”,“陰器不用”,是男性性功能障礙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用天王補心丹治療陽痿的服藥方法是:每次服2丸(18克),早晚各服1次,用溫開水送下。20天為1個療程,連續服至症狀消失後停藥。經臨床觀察,用藥1-3個療程後的總有效率為96.6%。

2.可用於治療神經性皮炎及老年性皮膚瘙癢症

神經性皮炎及老年性皮膚瘙癢症都是有皮膚瘙癢感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的疾病。因皮膚瘙癢會使患者搔抓皮膚,使皮膚出現抓痕、血痂、苔蘚化、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等繼發性皮膚損害。用天王補心丹治療神經性皮炎的服藥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經臨床觀察,連續服藥10-15天后的總有效率可達96.4%。用天王補心丹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症的服藥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溫開水送服。3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至症狀消失後停藥。經臨床觀察用藥1-4個療程後的總有效率為100%。

3.可用於治療頑固性咳嗽

用天王補心丹治療頑固性咳嗽的服藥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溫開送服。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後病症即可好轉或痊癒。本方適用於陰虛火旺型咳嗽。而陰寒內盛型咳嗽者應禁用。

4.可用於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

用天王補心丹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的服藥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溫開水送服。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後病情即可好轉或痊癒。

5.可用於治療更年期綜合症

用天王補心丹治療更年期綜合症的服藥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半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後病情即可好轉或痊癒。

新用法

天王補心丹天王補心丹
天王補心丹新用

天王補心丹是一種常用的著名中成藥,傳統套用於心不足、陰血虧少所致的虛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夢遺健忘,不耐思慮,大便乾燥等。近年來發現,天王補心丹經中醫辨證後使用,對下列幾種疾病也有較好療效。

1.高血壓病方法是口服天王補心丹,每次1丸,每日3次,30天為1個療程。其治療機理是配方中丹參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的作用,麥冬能提高機體耐氧能力,玄參的降壓作用較為明顯,丹參、當歸亦有一定降壓效能,故對高血壓病的治療有效。

2.冠心病方法是口服天王補心丹合劑,每次15毫升,每日2次。經用藥15~20天后,心慌、氣短、胸悶等自覺症狀消失,心電圖顯著改善。實驗證明,該方對由異丙腎上腺素所致的實驗性心肌梗塞具有滿意的對抗作用,不僅能防止由藥物所致的缺血性心電圖改變和心肌損害,而且對缺血性心肌的生化代謝也有良好的影響。說明補心丹“補心氣、養心血”的作用確有其特定的藥理學依據。

3.陽痿內服天王補心丹,每次2丸,早、晚各服1次,20天為1個療程。經用藥1~3個療程可獲良效。

病機

心腎兩虛,陰虛血少,虛火內擾。

辯證要點

心悸失眠,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方解

天王補心丹天王補心丹
本方證是由陰虧血少,心腎之陰不足所致。虛煩少寐,心悸神疲,皆由陰虛血少,陰虛陽亢而生。夢遺健忘,是由心動則神搖於,精遺於下。血燥津枯,故大便不利,舌為心之外候,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瘡。本方重用生地,一滋腎水以補陰,水盛則能制火,一入血分以養血,血不燥則津自潤,是為主藥。玄參、天冬、麥冬有甘寒滋潤以清虛火之效,丹參、當歸用作補血、養血之助。以上皆為滋陰、補血而設。方中人參、茯苓益氣寧心,酸棗仁、五味子酸以收斂心氣而安心神,柏子仁、遠志、硃砂養心安神。以上皆為補心氣,寧心安神而設。兩相配伍,一補陰血不足之本,一治虛煩少寐之標,標本並圖,陰血不虛,則所生諸症,乃可自愈。方中桔便,一般為載藥上行。

補脾益氣

由於本藥方中加有

天王補心丹甘草
成分甘草,使其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甘草別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國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屬於補益藥(亦稱補虛藥)中的補氣藥。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緩急解毒,調和百藥。臨床套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1.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後者,常與黨參白朮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用於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可單用,內服或外敷,或配伍套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用於氣喘咳嗽。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套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乾薑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套用。
4.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5.用於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甘草性味甘,平。人心、肺、脾、胃經。本品生者(生甘草、粉甘草)入藥,能瀉火解毒、潤肺祛痰止咳,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以及藥物、食物中毒,咳嗽哮喘等症;炙後入藥,能益氣補中、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用於治療心氣不足、心悸怔忡、脈結代、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以及腹中痙攣急疼痛等症。甘草的藥性緩和,可升、可降,可以與補藥、瀉藥、寒藥、溫藥、涼藥等各類藥物配合使用,並有調和藥性的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別錄》記載:“溫中下氣,傷髒咳嗽,溫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日華子本草》記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壯筋骨,解冷熱。”

滋陰養血

天王補心丹成分當歸,其別名乾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扑損傷。
對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作用

中藥中藥

當歸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早有報導。日本學者報導日本太和當歸(An-gelicaacutilobaKitagalia)揮髮油有鎮靜、催眠、鎮痛、麻醉等作用。
考證
1.陶弘景:今隴西叨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枝,氣香,名馬尾當歸。四川北部當歸,多根枝而細。歷陽所出,色白而氣味薄,不相似,呼為草當歸,闕少時乃用之。
2.《唐本草》:當歸苗有二種,於內一種似大葉芎窮,一種似細葉芎窮,惟莖葉卑下於芎窮也。今出當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勝,細葉者名蠶頭當歸,大葉者名馬尾當歸,今用多是馬尾當歸,蠶頭者不如,此不復用,陶稱歷陽者是蠶頭當歸也。
3.《綱目》:當歸,今陝、蜀、秦州、汶州諸處,人多栽蒔為貨,以秦歸頭圓、尾多色紫、氣香肥潤者名馬尾歸,最勝他處。

各家論述
1.《註解傷寒論》:脈者血之府,諸血皆屬心,凡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故張仲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用當歸之苦溫以助心血。
2.《主治秘訣》云:當歸,其用有三:心經本藥一也,和血二也,治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須以酒浸,可以潰堅,凡血受病須用之。痛不可忍者,以黃連、當歸根浸煎服。又云: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
3.李杲: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4.《湯液本草》:當歸,入手少陰,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頭能破血,身能養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參、芪皆能補血;在牽牛、大黃,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當知。從桂、附、茱萸則熱;從大黃、芒硝則寒。惟酒蒸當歸,又治頭痛,以其諸頭痛皆屬木,故以血藥主之。
5.《韓氏醫通》:當歸主血分之病,川產力剛可攻,秦產力柔宜補。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獨以薑汁浸透,導血歸源之理,熟地黃亦然。血虛以人參、石脂為佐,血熱配以生地黃、薑黃、條芩,不絕生化之源;血積配以大黃,婦人形肥,血化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藥。要之,血藥不容舍當歸,故古方四物湯以為君,芍藥為臣,地黃分生熟為佐,川芎為使,可謂典要雲。
6.《本草彙編》:當歸治頭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調末服,取其濁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極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當歸血藥,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氣,按當歸其味辛散,乃血中氣藥也,況咳逆上氣,有陰虛陽無所附者,故用血藥補陰,則血和而氣降矣。
7.《本草匯言》: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諸病虛冷者,陽無所附也,宜用之。溫瘧寒熱,不在皮膚外肌肉內,而洗在 皮膚中,觀夫皮膚之中,營氣之所會也,溫瘧延久,營氣中虛,寒熱交爭,汗出洗洗,用血藥養營,則營和而與衛調矣,營衛和調,何溫瘧之不可止乎。
8.《本草正》: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聖藥也。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 無所不宜。佐之以攻則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攣、癱瘓、燥、澀等證。營虛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劑,大能散表衛熱,而表不斂者,佐以大黃之類,又能固表。惟其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當避之。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乃不可少。若血滯而為痢者,正所當用,其要在動、滑兩字;若婦人經期血滯,臨產催生,及產後兒枕作痛,具當以此為君。
9.《本草正義》:歸身主守,補固有功,歸尾主通,逐瘀自驗,而歸頭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帶等之陰隨陽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氣火升浮者,助以溫升,豈不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當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誤謂其無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氣火衝激,擾動血絡,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實居多數,當歸之氣味俱厚,行則有餘,守則不足。

藥理作用

心肌梗塞的保護作用 《中西醫結合研究資料(山西省中醫研究所)》(1975;5:8):補心丹加味(人參15g、麥冬、五味子各30g、玄參、炮附子、遠志、公丁香、甘草各15g、丹參、茯神、棗仁、天冬、柏子仁、紅花、當歸各30g、生地120g、蒲黃18g)對健康雄性小鼠實驗性心肌梗塞確有保護作用。實驗結果表明:本方對由異丙腎上腺素所致的實驗性心肌梗塞有滿意的拮抗作用,不僅能防止缺血性心電圖改變和心肌病理學損害,而且對缺血心肌的生化代謝有良好影響,如通過對心肌琥珀酸脫氫酶、三磷酸腺苷酶活化作用來改善細胞線粒體呼吸和電子傳遞系統,促使線粒體能量轉換,並使心肌興奮一收縮耦在線上制正常化。實驗顯著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提高了動物的存活率。此外,本方還能改善動物的非特異性防禦功能和應激狀態。實驗提示,本方加味適宜治療心絞痛、心肌梗塞伴有心臟泵和電衰竭者,尤其適宜治療“梗塞前綜合徵”。

用藥禁忌

方內天、麥門冬、玄參、生地雖能降火,生血化痰,然其性沉寒,損傷脾胃,克伐生氣,若人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者,不宜用;忌胡荽、大蒜、蘿蔔,魚腥、燒酒。

臨床套用

1.狂症(精神病):本方加味用於狂症(精神病)恢復期善後調理,如虛弱患者,亦可先用本方,再用吐、下諸法,後再以本方善後。共治62例,均愈。復發者,再用此法亦獲效。

2.失眠:用本方加味改制成合劑,組成為酸棗仁三兩、柏子仁一兩、朱茯苓一兩、遠志肉五錢、桂圓肉一兩、大生地三兩、麥冬二兩、五味子一兩五錢、當歸一兩、阿膠一兩、磁石十兩、潼刺蒺藜各二兩、黨參一兩,治療失眠患者76例,有效74例,無效2例。例如:王某某,失眠症已八年,常通宵失眠,治療時,每夜亦僅能入睡二小時左右,且多夢寐。用合劑三瓶即好,夢亦消失。

3.期前收縮:鄒某某,女,20歲。四月前因風濕性心肌炎、心律紊亂治療二月多,症狀緩解出院。近來病情加重,心悸心慌,胸背悶脹,針刺樣痛;精神疲乏,失眠多夢、煩躁少氣,自汗盜汗,勞累尤甚,渴不欲飲,食後腹脹,大便乾結。投復脈湯半月未效。診見,舌尖紫黑瘀點,舌苔少,脈弦細而結,心電圖提示:“多發性室性期前收縮”,血沉39毫米,抗“O”大於800單位,診斷:“風濕性心臟病,心律不齊。”證屬心臟氣陰兩虛,脈絡瘀阻之心悸,擬天王補心丹加減:黃耆15g,黨參12g,丹參12g,酸棗仁10g,玄參12g,麥冬12g,遠志6g,五味子6g,當歸10g,生地黃16g,茯苓12g,乳沒各6g,(包煎)桔梗5g,硃砂2g,(沖服)前後六診,共服藥32劑。藥後病除,血沉正常,抗“O”小於600單位,余無不適,以前方調理半月,日益康復,堅持工作。

4.慢性結膜炎:張某某,男,39歲,因患急性結膜炎未徹底治療,並在燈光下堅持工作至深夜,20餘天來,目紅乾澀畏光,視物不清,有異物感,逐漸加重,不腫不痛,無分泌物;午後心煩,夜多惡夢,經用青、鏈黴素及清心,涼肝、行氣、活血、補腎陰等法治療乏效。來診時,舌紅無苔,脈象弦數,擬滋陰安神,兼以柔肝法,用天王補心丹加味煎服,10劑後,諸症悉除,續服丸劑善後。

5.慢性蕁麻疹:楊某某,女,36歲。10年前因胸痛,咳嗽,痰中帶血,經X線檢查為肺結核病。隨即全身發風疹疙瘩,時隱時現,時輕時重,搔癢甚劇。自發皮疹後即患失眠症。有時初睡即不能安睡,有時睡而易醒,甚則整夜夢幻連綿。後肺結核病經治療而愈,冬季遇風仍發風疹疙瘩,且以夜間為甚,天氣轉暖即愈。1962年11月底,前述皮疹又發,搔癢甚,有灼熱感,影響睡眠,頭額昏暈,眼花,耳鳴。檢查:面色無華,二頰稍泛紅暈,體倦神疲,內眥暗陷,全身散發黃豆大小之風疹,或紅或白;皮膚劃痕症強陽性;X線透視右上肺有鈣化點;舌尖紅苔薄白,脈細帶數,尺脈無力,此由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致心火亢盛,消耗營陰,陰虧血少則生風,故發癮疹。按養心法治之:太子參三錢,天門冬三錢,麥門冬三錢,茯苓三錢,朱茯神三錢,當歸三錢,丹參三錢,酸棗仁五錢,五味子一錢半,遠志肉三錢,大生地四錢,桔梗二錢,炙甘草一錢,服四劑後,皮疹即少發,睡眠時間亦延長,皮疹劃痕症明顯減輕。原方加熟地三錢,杞子三錢,又服五劑,皮疹未見再發。此後日服天王補心丹四錢,連服二周,藥後除夜間時有夢擾外,頭額昏暈,耳鳴等症消失,一冬未見癮疹再發。

6.一青年學生患失眠症,用本方加炒棗仁、龍眼肉、蓮子肉水煎服。八日後出現全身紅疹,如針尖,其癢難忍,微熱口渴。停藥一周后消退。數月後又服上方,二天后復出紅疹,經用桑葉蟬衣、地膚子、茯苓、甘草、枇杷葉煎服後消失。推測可能是方中硃砂所致。

製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硃砂為衣。

各家論述

1.《醫方考》:人參養心氣,當歸養心血,天、麥門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以解心熱,柏子仁、遠志所以養心神,五味、棗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補虛,桔梗能利膈,諸藥專於補心,勞心之人宜常服也。

2.《攝生秘剖》:是九以生地為君者,取其下入足少,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況地黃為血分要藥,又能入手少陰也。棗仁、遠志、柏仁,養心神者也;當歸、丹參、玄參生心血者也;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參、苓補其氣虛;以桔梗為使者,欲載藥入心,不使之速下也。

3.《古今名醫方論》引柯琴: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則火為患,故補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補心丹用生地黃為君者,取其下足少陰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補心之陽,補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猶心之有神也,清氣分無如柏子仁,補血無如酸棗仁,其神存耳;參、苓之甘以補心氣,五味酸以收心氣,二冬之寒以清氣分之火,心氣和而神自歸矣;當歸之甘以生心血,玄參之鹹以補心血,丹參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假桔梗為舟楫,遠志為嚮導,和諸藥入心而安神明。以此養心則壽,何有健忘,怔忡,津液乾涸,舌上生瘡,大便不利之虞哉!

4.《醫方集解》:此手少陰藥也。生地、玄參北方之藥,補水所以制火,取其既濟之義也;丹參、當歸所以生心血,血生於氣;人參、茯苓所以益心氣,人參合麥冬、五味又為生脈散,蓋心主脈,肺為心之華蓋而朝百脈,百脈皆朝於肺,補肺生脈,脈即血也,所以便天氣下降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萬物乃生;天冬苦入心而寒瀉火,與麥冬同為滋水潤燥之劑;遠志、棗仁、柏仁所以養心神,而棗仁、五味酸以收之,又以斂心氣之耗散也;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載藥上浮而歸於心,故以為使;硃砂色赤入心,寒瀉熱而重寧神。

5.《古方選注》:補心者,補心之用也。心藏神,而神之所用者,魂、魄、意、智、精與志也。補其用而心能任物矣。《本神篇》曰:隨神往來者謂之魂,當歸、柏子仁、丹參流動之藥,以悅其魂;心之所憶謂之意,人參、茯神調中之藥,以存其意;因思慮而處物謂之智,以棗仁靜招乎動而益其智;並精出入者謂之魄,以天冬、麥冬、五味子寧靜之藥而安其魄;生之來謂之精,以生地、元參填下之藥定其精;意之所存謂之志,以遠志、桔梗動生於靜而通其志。若是,則神之陽動而生魂,之生而為意,意交於外而智生焉;神之陰靜而生魄,魄之生而為精,精定於中而志生焉,神之為用不窮矣,故曰補心。

經典中藥

中藥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套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