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
《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
土茯苓4兩,茯苓2兩,防己2兩,防風2兩,木瓜1兩,黃耆1兩,當歸1兩,羊蹄(後蹄,以瘡之左右分用),蕺菜100叢(連根用)。
主治:
臁瘡及牛軛瘡。
用法用量:
煮羊蹄、蕺菜,濾湯煎藥,去滓服。外煎蕺菜湯洗去瘀血,後用桑白皮、樗白皮共搗成餅,麻油和敷。
各家論述:
二苓、二防皆所以去濕毒。足脛少肉,則氣血亦薄,故耆、歸以益其氣血,以木瓜行之。在下藥未易達,故羊蹄、蕺菜引之;且以血氣養血氣,又能軟堅去骨中毒,而蕺菜能解毒治腳氣。
中藥方劑之防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