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解毒湯

防風解毒湯

防風解毒湯用於汗散清解。主治毒氣散漫於皮膚,痘後遍身瘡癬如芥如癩,膿水浸淫,皮膚潰爛,日久而不愈者。

《外科正宗》卷二

【處方】防風1錢,荊芥1錢,桔梗1錢,牛蒡子1錢,連翹1錢,甘草1錢,石膏
防風防風
1錢,薄荷1錢,枳殼1錢,川芎1錢,蒼朮1錢,知母1錢。
【功能主治】風毒瘰癧。
【用法用量】水2鍾,入燈心20根,煎至8分,食後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二

《痘疹全書》卷下

【別名】防風敗毒散
【處方】防風、薄荷、荊芥、石膏、知母、桔梗、甘草、牛蒡、連翹、木通、枳殼、淡竹葉。
【功能主治】辛涼透發。主治溫暖時出疹。
【用法用量】防風敗毒散(《麻科活人》卷二)。《赤水玄珠》有燈心,諸藥各等分,水煎服。
【各家論述】《古方選注》:防風、荊芥、薄荷、牛蒡以辛散之;石膏、知母、連翹、淡竹葉辛寒以清之;木通通氣,枳殼疏表,桔梗、甘草載引諸藥以達肺經。仲淳曰:痧疹不宜依證施治.惟當治肺,使痧疹發出,毒解則了無餘蘊矣。
【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麻症集成》卷三

【處方】防風、連翹、薄荷、前胡、木通、荊芥、力子、江枳殼、甘草。
【功能主治】時溫初期,斑疹未明發者。
【摘錄】《麻症集成》卷三
防風解毒湯--《痘科類編》卷三
【處方】防風1錢,地骨皮5分,生黃耆5分,白5分,荊芥穗5分,大力子5分。
【功能主治】汗散清解。主治毒氣散漫於皮膚,痘後遍身瘡癬如芥如癩,膿水浸淫,皮膚潰爛,日久而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1大鐘,煎至5分,溫服。或加升麻5分。
【摘錄】《痘科類編》卷三

中藥方劑之防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防風神術湯
防葵飲
防風石膏湯
防風敗毒散
防風白朮湯
防己苡仁湯
防己膏
防風獨活湯
防風解溫湯
防己檳榔丸
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
防己桂枝湯
防風煮肝散
防己散
防己宣痹湯
防風煮散
防己丸
防喘湯
防儉餅
防風溫膽湯
防風芍藥湯
防葵丸
防葛石膏湯
防風消毒散
防葛二陳湯
防風補煎
防腐湯
防風瀉肝散
防風瀉白散
防眩湯
防風湯
防風藁本湯
防疫丹
防瘧方
防獨神術湯
防風根湯
防溫湯
防毒氣防瘟疫靈藥
防桔湯
防風柴胡湯
防已飲
防風柏子散
防風枳實湯
防風松肌敗毒湯
防己黃耆湯
防風木通湯
防風至寶湯
防風黃芩二物湯
防風散痧湯
防風散
防風必效散
防風鉤藤鉤丸
防風當歸湯
防風當歸散
防風當歸丸
防風葛根石膏湯
防風平胃散
防風乾葛湯
防風導赤散
防風黃芩丸
防風天麻膏
防風天麻散
防風天麻丸
防風荊芥甘草湯
防風荊芥散
防風四苓散
防風四物湯
防風發表湯
防風半夏丸
防風升麻湯
防風加葛根湯
防風茯苓湯
防風黃連湯
防風丸
防風一字散
防風芎歸湯
防風勝金湯
防風勝濕湯
防風羌活湯
防風羌活散
防風羊角湯
防風粥
防風立效散
防風芍藥甘草湯
防風散結湯加減
防風赤芍湯
防己葶藶丸
防己茯苓湯
防風敗毒飲
防風解毒湯
防己枳殼湯
防己地黃湯
防葵方
防葵散
防葛平胃散
防苓湯
防耆分濕湯
防粘連湯
防盜止汗湯
防病牛黃湯
防犀飲
防桂術苓散
防已湯防已茯苓湯
防己黃蓍湯
防風蔓荊子丸
防風蔓荊丸
防風葛根湯
防風散結湯
防風當歸飲子
防風蒼朮湯
防風如神散
防風復元散
防風膏
防風沖和湯
防飢救生四果丹
防附湯
防風秦艽湯
防風百解散
防風牛蒡湯
防風消毒飲
防風浴湯
防風桔梗湯
防風黃耆湯
防風雄黃丸
防風酒
防風通氣湯
防風通聖散加蠍尾方
防風麻黃湯
防風餅
防風通聖三黃丸
防風飲
防己竹瀝湯
防己湯
防己黃芪湯
防己麻黃湯
防風通聖散
防風歸芎湯
防風圓
防風丹
防風飲子
防己飲
防風通聖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