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逸[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張雲逸[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生,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9年在廣西右江領導武裝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紅軍時期,歷任紅軍第七軍軍長、中央軍委副參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參謀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員、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抗日軍政大學第8分校校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中共華東後方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為華東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國解放後,歷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任黨的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74年11月19日病逝於北京。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雲逸,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1892年8月10日生於廣東文昌(今屬海南)頭苑區造福鄉上僚村。7歲時開始讀私塾,12歲轉入本鄉啟明高等國小。

1908年考入廣東陸軍國小堂第二期,開始接受進步思想。

1909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先後參加過1910年的廣州新軍起義、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

1912年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1914年畢業後,被國民黨南方支部派到統治海南島的軍閥龍濟光部秘密從事革命活動,歷任排長、連長。

1921年到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部當營長。

1923年從政,任廣東揭陽縣縣長,積極推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綱領。

1924年復入粵軍,在許崇智部任旅長。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4軍第25師參謀長。同年10月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6月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成立警衛團時,力薦盧德銘任團長。大革命失敗後,秘密掩護周士第等共產黨員脫險並支持所部參加南昌起義。後脫離第4軍,經香港前往上海,與中共中央取得聯繫。

土地革命

張雲逸(左)、周恩來、孔石泉在西安 張雲逸(左)、周恩來、孔石泉在西安

1929年7月被派往南寧,在桂軍做兵運工作,任廣西軍官教導總隊副 總隊長兼警備第4大隊大隊長、南寧警備司令,成功地把教導總隊和警備第4大隊這兩支舊式部隊改造成新型人民武裝。同年10月率部前往右江地區,以右江督辦名義積極進行武裝起義準備,消滅企圖阻止起義的警備第3大隊。12月11日,與鄧小平等領導百色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並任軍長。隨後,與政治委員鄧小平率部打退桂系軍閥的反撲,並發動民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右江蘇區。

1930年春為擴大紅軍的政治影響,率部轉戰桂黔邊,攻占榕江城。6月回師右江,經過激烈

戰鬥重占百色,恢復並鞏固了右江蘇區。10月,根據執行“左”傾路線的中共中央關於紅7軍攻打柳州、桂林進而奪取廣州的指示,與鄧小平等率部北上,轉戰桂黔湘邊。因部隊在攻城戰鬥中損失嚴重,

在1931年1月於全州召開的紅7軍前委會議上,同鄧小平等毅然決定放棄執行攻打大城市的冒險計畫,轉向湘粵邊開展游擊戰爭,並適時向中央蘇區轉移。2月,部隊東渡樂昌河時遭敵攔截,被分割為東西兩岸各一部。危急時刻,他沉著冷靜地指揮未過河的部隊突破封鎖,急行到樂昌河上游再渡成功,挺進湘贛蘇區。3月到達湘贛蘇區中心永新城,同湘南獨立師和紅20軍會合。4月任河西總指揮部總指揮,率部攻占永陽鎮。隨後在遂川同先期渡過樂昌河的紅7軍主力會師,改任河西總指揮部參謀長。5月起與總指揮李明瑞率部連克安福、茶陵、安仁、遂川等縣城,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7月渡過贛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所部被編入第3軍團建制,並被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授“轉戰千里”錦旗。在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時,任紅7軍參謀長、軍長。

1932年起歷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等職,參與研究紅軍的戰略戰術,組織參謀人員擬訂作戰計畫。

1933年11月曾作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前往福建,同宣布起義的國民黨第19路軍建立聯繫。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時任紅8軍團參謀長,12月復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協助軍委領導組織偵察、開路設營、部署軍事行動。到陝北後兼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軍委後方辦事處參謀長,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等戰役。

1936年12月任中革軍委委員。

1937年3月任紅軍後方司令部代理司令員。曾奉命前往廣州、香港、桂林、福州等地,在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員中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土地革命圖冊來源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參與領導新四軍的組建和整編。

1938年1月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率部在皖南開展游擊戰爭,取得清水潭、馬家園等戰鬥的勝利。後率部東進,在皖中組建江北游擊縱隊。

1939年5月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和中共前委書記,指揮新四軍第4和第5支隊向皖東發展,挺進淮河以南津浦鐵路東西兩側。

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員。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與劉少奇等一道同國民黨頑軍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反“摩擦”鬥爭。3月,在國民黨頑軍大兵壓境的嚴重情況下,指揮部隊奮起反擊,取得定遠、半塔集戰鬥的勝利,粉碎了頑軍的進攻,為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6月、9月,又相繼粉碎日偽軍夏季和秋季“掃蕩”,鞏固並發展了皖東根據地。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淮南軍區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校長等職,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鞏固津浦路東、堅持津浦路西的指示,領導根據地軍民同日偽軍和國民黨頑軍的軍事進攻、政治破壞、經濟封鎖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度過了華中敵後抗戰最艱苦的歲月。

1943年1月專任新四軍副軍長,協助陳毅指揮鹽阜區反“掃蕩”和山子頭戰役。11月陳毅赴延安後,主持新四軍軍事工作。

1944年夏以新四軍第4師主力執行西進任務,基本收復豫皖蘇邊區根據地。爾後又以第1師主力執行南下任務,開闢蘇浙皖邊抗日根據地。

1945年指揮所部對日偽軍實施戰略大反攻,占領數十座縣城和廣大農村地區,使華中各根據地基本連成一片,為爾後反擊國民黨軍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抗日戰爭圖冊來源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

日本投降後,根據中共中央“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組織領導了新四軍北撤工作,並參與指揮兩淮戰役和津浦路阻擊戰,遲滯國民黨軍北上。

1946年1月任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11月組織膠東、魯中軍區部隊實施平安戰役,殲敵1.5萬餘人,粉碎國民黨軍占領膠東解放區的企圖。

1947年2月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指揮軍區地方武裝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粉碎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8月兼任中共華東後方工作委員會書記,領導華東後方軍民精簡整編、厲行節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前線。平津戰役和渡江戰役中,組織動員上百萬民工用小推車將數億斤糧食和大量作戰物資運往前線,保證了戰役的順利進行。

解放戰爭圖冊來源

建國以後

建國以後 建國以後

1949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兼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領導廣西軍民清剿國民黨股匪、鎮壓反革命勢力、穩定社會秩序、恢復各項建設事業。

1952年後,因體弱多病,相繼辭去領導職務。是中共第七至第十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55)。軍事家。

1955年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病逝。

建國以後圖冊來源

人物軼事

險為烈士

1908年,張雲逸入廣州黃埔陸軍國小,鏇秘密參加同盟會。

1911年初夏離開陸軍國小,投身民主革命。前一年,孫中山與黃興、趙聲等在檳榔嶼議定辛亥廣州起義計畫,會後由黃、趙在香港組成統籌部,派人至新軍、巡防營和會黨中活動,並向海外募集經費。選骨幹800人組成先鋒隊(敢死隊),在廣州設立秘密機關30餘處。時張雲逸年方十九,即踴躍擔任革命軍炸彈隊隊長。因事泄,清兩廣總督張鳴歧嚴加戒備,被迫改變計畫。

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敢死隊攻入兩廣總督衙門,與清軍展開巷戰。起義軍奮戰一晝夜,終因寡不敵眾,死傷過多,被迫退卻。喻培倫、林時爽、方聲洞、李文甫、林覺民、徐廣滔等100多人,英勇犧牲。

當時清軍圍逼,張雲逸身邊炸彈已經打光,人員死傷甚眾,奉命撤出戰鬥,但由於道口均被重兵把守,搜捕極嚴,雖化裝亦無法出城。張乃與幾個同志隱蔽在一民宅中。翌晨,他獨自挎一竹籃上街買菜,其實是探望情況,覓求突圍道路。返回時,見清軍已入所居民宅,搜捕了全部同志,槍殺於路口。張因身材矮小,相貌敦厚,挎一竹籃掩身於路人中,清軍從他身旁嘯呼而過,竟未發覺。

後來,廣州人民收殮烈士遺骸,得72具,葬於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也稱“辛亥廣州起義”,震動全國,不久即爆發了武昌起義。

張雲逸曾幽默地對說:“如果那時我不出去買菜,就將是‘黃花崗七十三烈士’了。”

意外被迎

張雲逸將軍在北伐時曾任第四軍二十五師參謀長,與國民黨軍許多將領有舊。1937年5月,黨中央就派他從延安到香港,在華南進行抗日統一戰線工作。抵港後,他先派人同李宗仁手下的劉仲容聯繫,請他為之先容。6月上旬,即輾轉乘飛機抵南寧。

他原擔心此去李宗仁、白崇禧的態度如不積極,將費一番唇舌。誰知下飛機一看,白崇禧竟親自恭候於前,南寧各界人士揚旗鳴號歡呼於後,旗上大書:“熱烈歡迎共產黨代表蒞桂!”聲勢煊赫,氣氛熱烈,實出意外。

接著,白崇禧前導,請他登車。卻是敞篷汽車。白請他居中站立,自已則畢恭畢敬側身一旁,徑向南寧市中駛去。街道兩旁已預有布置,學校、機關、人民團體列隊揮旗,鞭炮齊鳴,不斷高喊“熱烈歡迎共產黨代表!”的口號。到人群稠密處,白崇禧乾脆請張雲逸下車,攜著他的手,面露笑容,緩步通過,時而舉起相握的手,向歡呼的人群致意。

自從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共產黨一直被追捕殘殺。現在李、白髮動如此盛大的歡迎,張雲逸立即意識到:固然有人心傾向團結抗日的因素,也顯然是李、白在故意張揚其事,是對蔣介石表示的一種姿態,以便討價還價。果然,後來從劉仲容那兒了解到:李、白和陳濟堂曾於前一年(1936年)掀起反蔣、抗日的“六一”運動,遭到蔣介石的圍攻,直到9月才和平解決。從此蔣介石施展故伎,分化桂系,擴展其在桂勢力的活動,益發加劇。對張雲逸此次來桂,李、白專門召開高級會議,決定接受共產黨鞏固國內和平、團結抗戰的主張,並且以此要脅蔣介石。

張雲逸分析了上述情況,兩次致電中央。得中央指示後,坦率向李、白說明:只有以抗日的行動,與蔣介石比進步,才能生存發展,如以軍閥政策與蔣比高低,只有失敗。

談判從6月12日開始,26日就達成了綱領草案七條。不久,七七事變就爆發了。

敦請葉挺

張雲逸將軍是民主革命老戰士,和國民黨不少高級將領有舊,例如薛岳,就是他小時候坐在一張課桌旁多年的同班同學。因此,當國共達成合作抗日協定的時候,黨中央就派陳毅同志和他分頭到南方八省聯絡我黨游擊部隊,下山整編為新四軍。陳毅負責湘鄂贛各省,張雲逸負責閩浙粵諸省。在奔走聯絡過程中,他們都隨時與中央取得聯繫,匯報情況,接受指示。

可就在這之前,張雲逸還為組建新四軍完成了一件特殊的任務。一天,他突然接到中央電令,要他立刻去澳門,邀請葉挺同志出來擔任新四軍軍長。葉挺自從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到潮汕,在三河壩地區遭到失敗以後,就離開部隊,避居澳門,一住10年,但仍一直注視著時局的發展。

張雲逸化裝成華僑闊佬,通過國民黨軍界上層人物的關係,平安到達澳門,並按黨中央告知的地址,順利地找到了葉挺。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他們在廣州就相識。張雲逸的到來,對苦悶的葉挺來說,不啻大旱之遇雲霓。張雲逸詳細向他介紹了十年來的情況,以及大敵當前,黨中央適時實行戰略轉變,與國民黨合作抗日。考慮到軍長必須是國共兩黨均能接受的合適人選,黨中央決定請當時還不是共產黨員的葉挺來擔任。張雲逸隨即出示了黨中央的的敦請葉挺的電報。葉挺接電看後,激動不已,神情昂奮,立即表示決不辜負共產黨對自己的信任。於是馬上束裝就道,接受中央指示,奔赴上海,與周恩來同志會見。從此結束了他10年幽居的歷史,重新開始了叱吒風雲的革命生涯,張雲逸從澳門回來後,繼續執行他聯絡各地黨組織和游擊隊的任務,促成了新四軍的組建。

諍勸 虎城

西安事變的發動者張學良和楊虎城,都因對蔣介石的反動本質及其陰鷙險毒的秉性,認識不足,均思以誠待他,或可感化,結果適遭其害。共產黨有見及此,均曾諄諄勸誡,而不被接受,致成憾事。張學良陪同蔣介石登機去南京,以示“兵諫”之誠意(國民黨說成是“負荊請罪’),事前未和當時在西安的我黨代表周恩來商量,終致囚居終生,這已是眾所周知,而對楊虎城,我黨也曾作過最後諍勸,這卻鮮為人知。

原來楊虎城被蔣介石遣送歐洲“考察”,七七事變後,於當年11月下旬,又滿懷抗日壯志,匆匆返回祖國,奔赴國難,準備請纓殺敵。路過香港時,張雲逸是中共中央駐香港代表,按黨中央指示,特別去拜訪了他,後又設宴款待。張向他轉達了我黨中央歡迎他同我們黨共籌抗日的意見,並具體建議他直接到武漢會見周恩來同志,然後到延安去。張雲逸也向他概述了張學良一片愚忠得到的結果,以及抗戰後蔣介石的一些作為,希望他能引鑒前車,洞察其奸,臨事慎重,不要再蹈覆轍。無奈楊將軍當時對蔣介石的本性,仍然認識不足,以己心度之,以為既然同意合作抗日,何分彼此,如去延安,反授以口實,因而拒絕採納共產黨的建議,率然去見蔣,誰知,蔣介石根本沒有等到他來見他,就先下了手。楊虎城從香港來到長沙、南昌,就落入特務頭子戴笠之手。從此鐵窗冷雨,幽室淒風,長期監禁,直到全國解放前夕,終於全家慘死於蔣介石屠刀之下。

給兒子的信

你能回來嗎?

張雲逸經常給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兒子寫信,開頭都是“吾兒”,但是突然來了一封信,稱“光東同志”,讓張光東很是震驚。“我入黨後,他寫信,把平時的‘吾兒’改成了‘光東同志’。父親說,你入黨了,我們就是同志了。這封信我印象特別深!”

大學畢業後被分到四川山區的研究所去搞計算機,一去就是四年。“畢業分配的事情,父親沒有講過一句話。”

1973年,張光東調回北京工作。“我到301醫院去看他,他看著我半天沒說話,問我,‘你能回來嗎?’那句話一講,我眼淚都快出來了。那時候父親病很重,我們已經沒法去交流了。”

1974年,是張雲逸生命的最後一年。11月初,剛恢復工作的鄧小平到醫院探望他,緊握著他的手說:“我們是老戰友,相識45年啦。”他當時說話已經困難,握著鄧小平的手頷首示意,目送鄧小平緩慢退出病房。11月19日,張雲逸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回想起來,我甚至沒有好好和父親談過心,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性格爽朗和善的張光東直率坦然,他說:“父親那一代老革命家很少講自己的故事,從不表自己的功勞,所以我當時對父親的了解並不深。”

張雲逸去世後,“要籌劃拍父親的文獻片,我和幾十個老同志交流了很多。今天,我再去看父親做過的那些事情,才真正覺得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父親那一代人非常好地完成了那一代人的使命。”

親屬成員

親屬成員 親屬成員

妻子:王氏

夫人:韓碧 ,解放後任廣西保育院第一任院長,1956年分配到總參管理局工作,後來一直擔任張雲逸的生活秘書。

長子:張遠之(妻子王婷,女兒張曉欣) ,國家核產業部四局副局長。

次子:張光東(妻子曹莉冬),原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少將

女兒:張瓊

親屬成員圖冊來源

主要作品

《百色起義與紅七軍的建立》

《紅七軍的誕生》

《關於紅七軍在湘贛邊活動的一些情況》

《華南工作報告》

《參謀工作建設》

《紀念本軍成立兩周年》

《一次重大的失策》

《論皖東武裝磨擦》

《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開闢》

《實行擁政愛民的辦法》

《戰略方針》

《克服浪費厲行節約》

《堅持敵後抗戰現階段中在軍事上必須研究的幾個問題》

《練兵的辦法》(1944年10月)

《紀念葉挺同志》

《以全力發動民眾剿匪反霸結合生產節約救災雙減為創造土改條件而鬥爭》

《關於剿匪與鞏固治安》

《怎樣依靠工人階級》

《為堅決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在半年內肅清全省股匪的任務而鬥爭》

《在接見沿海七省軍區參謀長等同志時的談話》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的講話》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的監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半塔烈士紀念碑記》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監委召開的各地委監察組長、各市委監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

《在中央監委機關黨委會議上的講話》

《在廣東省第九次黨的監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共煙臺地委三級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關於敵軍情況致朱、毛、羅、曠電》

《關於渡河部署致毛(澤東)、彭(德懷)、林(彪)、聶(榮臻)請示電》

《關於綏德等地敵情及我蘇區情況致毛(澤東)周(恩來)電》

人物評價

在新四軍時期和張雲逸搭檔的陳毅元帥曾評價張雲逸說:“雲逸既是一個好主角,也是一個好配角。當主角時能集思廣益,從善如流;當配角時則主動配合,精誠合作。” “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

毛澤東曾說過:共產黨能對國民黨將領說話的人不多,張雲逸是其一。

毛澤東稱其“老成持重,威望頗高”。

新華社:“張雲逸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幾十年來,他在毛主席、黨中央的領導下,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忠於黨,忠於人民,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決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積極工作,艱苦樸素,密切聯繫民眾,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為革命事業貢獻了一生。”(1974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

海角天涯赤子情,戎機革命領天兵。

膽孤江畔縛熊鱉,氣壯大山向日行。

鐵血鄧張融一體,槍林南北震威名。

怒濤滾滾天邊去,奮勇紅軍鼓角聲。

後世紀念

紀念館

張雲逸紀念館 張雲逸紀念館

張雲逸將軍紀念館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文建路51號,在文昌市文昌中學南面,

1992年為紀念張雲逸將軍誕辰100周年而建。 紀念館坐東朝西,占地面積7962平方米。高8米,寬12米,頂分雙層,飾碧綠色琉璃瓦。門媚正中鐫刻著聶榮臻題的“張雲逸紀念館”6個金色大字。大門和陳列室中間是張雲逸全身銅像,總高8米。傳神的形象盡現其大將風采。基座上面鐫刻著彭真題寫的“張雲逸大將”金字。銅像後面陳列室展出史料照片、圖表、繪畫、書稿、實物,系統地介紹了張雲逸光輝戰鬥的一生。整個紀念館自成一體,布局嚴謹,館內綠草如白,花木扶疏,環境幽雅。

故居

張雲逸故居 張雲逸故居

張雲逸故居位於海南省文昌市頭苑上僚村。

影視

中國網路電視台-紀實台《張雲逸大將傳奇》

中央電視台《中國將帥(34):張雲逸》

書籍

《張雲逸大將》

書籍畫傳郵票 書籍畫傳郵票

《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共和國將軍:張雲逸》

畫傳

《張雲逸大將畫傳》

郵票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紀念郵票—張雲逸

活動

海南省舉行系列活動紀念開國大將張雲逸

張雲逸大將生平圖片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