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王克勤,1920年生,安徽阜陽縣人。1939年7月被國民黨軍隊抓壯丁。1945年10月,在邯鄲戰役中被解放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和人民軍隊的培養下,迅速成長為具有高度政治覺悟、英勇善戰的優秀戰士。當班長後,善於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班裡每補充新戰士,他總是現身說法,啟發新戰士的無產階級覺悟。1946年10月6日,在山東巨野縣徐莊阻擊戰中圓滿完成任務。戰後,全班榮立集體一等功,3人被評為戰鬥英雄,他被提升為排長。1947年7月10日,在魯西南戰役中,他率領全排奮勇登城,負傷後仍堅持指揮戰鬥,因流血過多,於11日凌晨英勇犧牲。為紀念他,他生前所在排被命名為“王克勤排”。
生平戰績
當全軍著名的愛兵愛民模範和殺敵英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某部排長王克勤英勇犧牲的訊息傳到野戰軍總部後,劉伯承司令員激動地說:“蔣介石一個旅也換不來我一個王克勤!”1943年7月18日,劉伯承以自己和政委鄧小平的名義親筆給王克勤所在部隊發去《以極悲痛的心情悼唁本軍著名英雄王克勤同志》的唁電,稱讚他是“戰鬥與訓練,技術與勇敢結合的,為我全軍所學習的新的進步的範例”。
王克勤作戰勇敢,戰績顯著,9次立功,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他一人殲敵232名,俘敵14名,被評為“一級殺敵英雄”、“模範共產黨員”。當班長後,繼承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善於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班裡每補充新戰士,他總是現身說法,啟發新戰士的無產階級覺悟。他用“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的格言,教育大家搞好團結,並組織起兩個互助小組,開展思想、技術、生活三大互助活動,這對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起到很大作用。1946年10月6日,在山東巨野縣徐莊阻擊戰中,他帶領全班發揮戰鬥互助作用,與國民黨軍激戰一天,打退敵數次進攻,殲滅大量敵人,全班無一傷亡,圓滿完成任務。戰後,全班榮立集體一等功,3人被評為戰鬥英雄,他被提升為排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劉、鄧所屬部首先普遍開展了學習王克勤運動,第六縱隊先後授予王克勤“戰鬥英雄”、“三大互助模範”和“模範共產黨員”的稱號。
1946年10月6日,在山東巨野縣徐莊阻擊戰中,他帶領全班發揮戰鬥互助作用,與國民黨軍激戰一天,打退敵數次進攻,殲滅大量敵人,全班無一傷亡,圓滿完成任務。戰後,全班榮立集體一等功,3人被評為戰鬥英雄。他的三互助帶兵經驗被縱隊領導推廣,較好地解決了部隊迅速擴充兵員後如何帶好新兵的問題。同年12月,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稱讚他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造了新的光榮的範例,號召全軍部隊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1947年7月10日,在山東定陶戰役中,率領全排奮勇登城,負傷後仍堅持指揮戰鬥,後因流血過多犧牲。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發唁電,稱讚他是戰鬥與訓練,技術與勇敢結合的,為我全軍所學習的新的進步的範例。山東定陶縣革命烈士陵園修建有他的墓碑。阜陽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有他的事跡。
英雄往事
在連隊榮譽室,指導員龐偉指著一張張發黃的照片講述英雄的往事。王克勤被俘後,經教育自願參加我軍,因作戰勇敢,不久便當上了班長。他針對班裡俘虜兵思想不穩定、解放區入伍的新兵不會打仗的特點,在班裡開展“思想互助,技術互助、生活互助”三大互助活動。互助活動的成效,很快在一次戰鬥中得到驗證。在敵人飛機大炮的進攻面前,王克勤將全班分成兩個戰鬥小組,手把手教新戰士作戰,靈活轉移射擊位置,堅守陣地一天,消滅敵人123名,全班無一傷亡。戰後,全班榮立集體一等功,3人被評為戰鬥英雄,他被提升為排長。次年6月30日,劉鄧大軍主力4個縱隊12萬餘人發動魯西南戰役。7月10日,攻城戰鬥就要打響,四五天沒有好好吃一頓飯的王克勤率領全排戰士出發了。晚上8時零5分,攻城戰鬥開始,王克勤帶領戰士衝出塹壕。此時,城牆上敵人的火力點噴射著火舌,子彈在他們身邊嗖嗖飛過。王克勤不顧一切,第一個跳過護城壕,到了城牆缺口下面。幾個戰士把雲梯架了起來,王克勤率先踏上梯子。就在這時,敵人的一枚槍榴彈在他身邊落下,頓時,一股熱血從王克勤的左肋下湧出。戰士回身來救,王克勤喘著粗氣說:“不用管我,趕快衝上去!”戰士們一股鏇風似的登上城牆…… 王克勤昏迷過去,被後面的同志抬到急救所。由於流血過多,王克勤犧牲了,年僅27歲。
王克勤一戰成名。由下至上,各級積極推廣王克勤的帶兵方法。1946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發表社論《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王克勤的這句名言隨之傳播四方,“互助”的理念在全軍確立起來。時至今日,這種理念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七連,記者看到了官兵們“思想互助”工作開展得紅紅火火。舉例為證。連隊戰士小吳入伍前打工被人欺騙過,入伍後沉默寡言,處處提防別人,眼神里總缺少一種信任,還動不動就沖人吼:“我不高興時你們誰也別管我!”連隊幹部充當起“心理醫生”,耐心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引導他從心理陰影中走出來。慢慢地,這名戰士開始融入集體,性格變得開朗起來,工作也變主動了。 傳統在繼續,精神在升華。連隊注重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和拓展“三大互助”的內涵與外延,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理念深入每位官兵心中。 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只要我們人人發揚互助精神,我們的軍營將更加和諧美好。
戰鬥經驗
王克勤在戰鬥中創造了一套帶兵經驗和團結互助運動。主要內容是:開展思想互助,組織戰士介紹個人家史、個人經歷和我軍戰鬥傳統,提高戰士特別是新戰士的階級覺悟;開展生活互助,根據訓練、行軍和作戰之需,把全班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互助組,以老帶新,以長補短,訓練中互幫互學,生活上互相關照,戰鬥中互相支持;開展技術互助,練兵學技術、戰術,相互高標準嚴要求,戰時靈活利用地形地物,根據敵人攻防方式而改變戰術。王克勤創造的三大互助運動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為我軍提供了建軍經驗,特別對剛參加我軍的大量新兵(相當一部分是從國民黨軍隊解放過來的)的改造與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訴苦運動喚醒“機槍神手” 院子裡,一個大個子雙眼蒙著毛巾,正在擺弄一挺新繳獲的機槍。他把機槍部件一件件拆下來,放在一塊布上,然後再熟練地裝起來。這一幕,正好被縱隊政委杜義德看見。 “我聽說52團有個號稱‘機槍神手’的王克勤,不但槍法好,而且閉著眼睛都能拆卸機關槍,可背後經常嘮叨些泄氣話,說什麼國民黨裝備好,有飛機、大炮,共產黨就幾條破槍,根本別想打敗國民黨。”今年95歲的開國中將杜義德老人回憶說,“我就過來看看他到底長什麼樣。”“解放戰爭初期,大量‘解放戰士’入伍。僅邯鄲戰役過後,6縱一次就補充了2000多人。” 王克勤就是“解放戰士”中的一個。 “仗越打越多、越打越大,部隊兵員的補充也要靠大量的‘解放戰士’,不把他們的工作做好,就很難保證部隊的戰鬥力。爭取、教育王克勤這樣的‘解放戰士’,很有普遍意義。”杜義德回憶說,部隊決定開展控訴地主、惡霸和軍閥的欺壓行為的訴苦運動。在訴苦大會,王克勤一開始不大在乎,還東張西望。當副連長黨建庭訴說父親被地主逼死、母親領著他到處討飯吃的遭遇時,王克勤幾度哽咽、掉淚。散會後,他飯也沒吃就躺下了,一夜輾轉反側不能入睡。 第二天,王克勤走上講台,把積壓在心裡多年的苦水全倒了出來,一下子講了2個多小時。“訴苦運動後,王克勤像變了一個人,開會積極發言,訓練刻苦認真,還耐心教大家正確使用機槍。”杜義德回憶說。
三大互助
王克勤的突出貢獻,是創造了一個以“三大互助”為標誌的王克勤運動。分別以“思想互助、技術互助、生活互助”為內容的王克勤帶兵方法。 由於連續行軍作戰,大量翻身農民和“解放戰士”補入部隊。如何使他們很快形成戰鬥力,這是時任班長的王克勤首先碰到的問題,也是當時全軍都在研究的課題。 為此,他採用民主的方法,在班裡成立了思想互助、技術互助、生活互助等互助組。 新戰士白志學不習慣部隊生活,別人出操他睡覺。王克勤主動和他談心,找人替他寫家信。他膽小、怕打仗,王克勤單獨給他“開小灶”,並鼓勵說:“藝高人膽大。搞好了訓練,自然就不會怯陣。”班裡有一挺日式歪把機槍、一挺蘇式轉盤機槍,為了提高夜間射擊能力,王克勤用白紙糊在碉堡孔上,讓戰士們練瞄準,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新同志,先後教會了12名戰士打機槍。徐莊戰鬥使王克勤出了名,也使“三大互助運動”受到了重視。之後,王克勤運動在全國各個解放戰場普遍開展起來。
他最大的功績是他首創“三大互助” 建立不朽功勳 ,主要內容是:開展思想互助,組織戰士介紹個人家史、個人經歷和我軍戰鬥傳統,提高戰士特別是新戰士的階級覺悟;開展生活互助,根據訓練、行軍和作戰之需,把全班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互助組,以老帶新,以長補短,訓練中互幫互學,生活上互相關照,戰鬥中互相支持;開展技術互助,練兵學技術、戰術,相互高標準嚴要求,戰時靈活利用地形地物,根據敵人攻防方式而改變戰術。“三大互助”使王克勤班迅速增強了凝聚力,提高了戰鬥力,並在不久後進行的山東巨野戰役中得到了檢閱和考驗。生活互助一開始也稱體力互助。部隊天天行軍打仗,甭說是新兵,就是老兵,體力有時也吃不消。王克勤常說的一句話是:“咱窮兄弟在一起幹革命,求解放,應該比親兄弟還要親。”部隊過河時,他把受傷的戰士一個個背過去;部隊夜行軍,他把自己的綁腿解下來擰成一條繩,讓全班戰士牽著繩子走;部隊宿營後,他忙著燒水給戰士們燙腳、挑泡……
戰事敘述
1947年7月10日,在攻打定陶城的戰鬥中,身先士卒的王克勤率領全排首先衝過鹿砦和護城壕,在登城時身負重傷,不幸犧牲。“我到52團的時候,許多人正默默地守在王克勤和其他陣亡戰友的遺體旁邊。”杜義德難掩悲痛。 守在一旁的同志告訴杜義德:“(王克勤)排長醒來就問,定陶打下來了嗎?”“排長還讓我們把他攢下的東西分給大家,說是打完仗會缺東西的……” 新華社播發王克勤犧牲的訊息後,延安軍民相繼組織了一系列悼念活動,《解放日報》專門刊登了悼念歌曲《展開王克勤運動》,歌曲在廣大解放區軍民中廣泛傳唱。
從國民黨軍隊解放過來的王克勤,在加入人民軍隊一年零九個月時間裡,迅速成長為一名有著高度階級覺悟的革命戰士。
解放戰爭初期,由於連續行軍作戰,部隊減員很多,大量翻身農民和“解放戰士”補入部隊。如何使老骨幹、新戰士、解放戰士三支力量擰成一股繩,迅速形成戰鬥力,是當時全軍都在研究的課題,也是身為機槍班班長的王克勤帶兵首先遇到的問題。王克勤對班裡同志說:“中國有句老話,叫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現在,這句話可以改成‘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他在班裡成立了思想、技術、生活互助組,組長大伙兒推選,自由結合編組。思想互助的主要辦法是開展以訴苦活動為中心內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班裡戰士有了思想疙瘩,王克勤總是耐心說服,從不耍態度、發脾氣。新戰士白志學不習慣部隊生活,別人出操他睡覺。王克勤主動和他談心,找人替他寫家信。白志學膽小、怕打仗,王克勤單獨給他“開小灶”,鼓勵他說:“藝高人膽大,搞好了訓練,自然就不會怯陣。”白志學屁股上長了個疥瘡,王克勤親手給他熬藥水;白志學不想吃餅,王克勤就另做麵條給他吃…… 術互助的目的是儘快提高軍事素質。因為戰鬥頻繁,新同志一參軍就得打仗。王克勤說:“沒有不能打仗的兵,就看排長和班長怎樣帶。”他提出勇敢與技術結合,戰鬥與訓練結合的口號,帶領戰士從難從嚴進行軍事訓練。班裡有一挺日式歪把機槍、一挺蘇式轉盤機槍,王克勤像寶貝似地愛護著它們。他對新戰士說:“你平時不愛護它,打仗時它就不愛護你。”為了提高夜間射擊能力,王克勤用白紙糊在碉堡孔上讓戰士們練瞄準。經他言傳身教,全班戰士人人都會兩種機槍的拆卸、組裝和使用。
榮譽
9次立功,被評為“一級殺敵英雄”、“模範共產黨員”、“三大互助模範”稱號。
評價
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稱讚他“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造了新的光榮的範例”,號召全軍部隊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他的“三大互助”帶兵經驗迅速在全軍推廣,對人民軍隊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和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和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