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陳樹湘,1905年1月30日生於長沙縣福臨鎮一個貧苦的佃農家庭。從小給地主當童工。1914年因家鄉遭大旱,隨父流落到長沙市小吳門外陳家壠,以種菜為業。
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開始接受新思想。1919年參加新民學會發動的長沙反日愛國運動。
1921年,毛澤東、楊開慧定居長沙清水塘,從事建黨活動。陳樹湘因為常去長沙清水塘挑水送菜,因而結識了毛澤東、何叔衡等一批湖南早期革命活動家。
1922年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革命歲月
1926年7月,同長沙近郊一批農協骨幹隨北伐軍參加了攻打長沙的戰鬥,並奪取潰兵槍枝10餘支,組建了一支農民自衛武裝。1927年,馬日事變後,潛至武昌葉挺部新兵營當兵。後調任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第四連排長。
1927年9月,隨部在江西修水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並隨部隊上井岡山。紅四軍成立後,歷任紅四軍三十一團七連連長、特務連連長、特務營黨代表和二縱隊四支隊政委等職。曾參加井岡山根據地歷次反“會剿”戰鬥和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
1930年1月至1933年6月,先後任紅軍(長)汀連(城)獨立團團長,福建省軍區獨立七師、獨立九師師長,紅十九軍五十六師(亦說為五十四師)師長,紅三十四師一○一團團長等職。
1933年7月,在寧化與清流交界的泉上一役中,率部在霧閣地區設伏,全殲敵援兵一個團。接著,在配合紅四師攻占清流縣城一戰中,又在馬屋擊潰敵一增援團。
1934年3月,被任命為紅三十四師長,以保衛閩西北區根據地。在第五次反“圍剿”戰中,指揮全師在泰寧一線多次擊退3萬餘眾中國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完成了牽制敵軍的重任。在泰寧與建寧交界的梅口防禦戰中,率部連續作戰7天6夜,大量殲滅敵軍,阻滯了敵軍的攻勢。後又奉命接連在建寧、石城、興國等地阻擊敵軍 。
1934年10月18日,奉命移師於都,掩護中共軍委兩支縱隊和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於都河。此後,率全師作為後衛部隊開始參加長征。
1934年10月下旬,在安息和古陂反擊尾追的粵軍第一軍,保證中共中央機關和大部隊順利通過信豐河。
1934年11月25日,中革軍委命令34師擔任全軍總後衛時,曾經特別指出“萬一被截斷,返回湖南發展游擊戰爭”。在延壽、嶺秀一帶節節抗擊湘粵兩省追敵,掩護大部隊從道縣與江華間安全渡過瀟水。
1934年11月30日,紅34師和紅八、紅九軍團,在灌陽水車會合後,緊接著在突破敵軍第四道封鎖線搶渡湘江的戰鬥中,率全師6000紅軍將士,同十幾倍於己的敵軍鏖戰4天5夜 。
1934年12月1日下午,西進的軍委縱隊全部渡江之後,34師脫離軍團建制直接由軍委指揮接到了最後一個命令“立即向湘江渡口轉移,並且迅速渡江”向東折返,從三面頂住強敵的攻勢。當掩護到最後一支部隊紅八軍團渡過湘江時,所部已銳減到不足1000人,而且遭到空中敵機的轟炸,被敵阻截在湘江東岸。在與大部隊失去聯繫後,率餘部突出重圍,沿湘江東岸北進。
1934年12月初,根據中央軍委電報指示,將餘部分為兩支隊伍,向民眾基礎較好的湘南轉移。
慷慨就義
1934年12月,率其中一部從江永橋頭鋪馬山搶渡牯子江時,突遭江華縣保全團伏擊,腹部中彈負傷。強忍傷痛被戰士抬至道縣駟馬橋後,又遭道縣反動武裝襲擊。為了讓部隊安全轉移,毅然推開抬護的警衛戰士,帶傷與敵激戰。最後,彈盡被俘。在被敵人押往道縣保全司令部的途中,憤然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絞斷,慷慨就義。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年僅29歲。英雄事跡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及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縱隊、中央機關86000餘人,被迫離開江西瑞金,開始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接連突破敵人在贛、粵、湘邊設定的三道封鎖線,於1934年11月初,進入湘南。1934年11月18日,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在團長耿飈和政委楊成武的率領下,長途奔襲,占領道縣城。隨後,紅軍主力,相繼進入道縣境域。拉開了搶渡湘江的序幕 。1934年11月25日,天氣格外晴好。中革軍委在道縣豪福村向全軍發布了搶渡湘江的戰鬥命令。
1934年11月26日,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參謀長劉伯承,在道縣仙子腳單獨召集正在瀟水西岸葫蘆岩至岑江渡一線阻止敵人過瀟水的紅34師團以上幹部會議。董振堂表情嚴峻地說:“同志們,蔣介石在得知我軍有強渡湘江,到湘西與我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意圖後,匆忙任命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調集劉建緒、薛岳、周渾元、李雲傑、李韞珩五路中央軍,又重金收買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和廣東的陳濟棠,加上湘南王何鍵,共26個師30萬人,在瀟水至湘江這個盆地上,布下一個袋形陣地,形成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在湘江以東地區,徹底消滅我軍!我軍現已處在敵人袋形陣地之中,危在旦夕!”會議要求,在黨和紅軍生存亡的緊要關頭,紅34師在掩護八、九師團順利通過蘇江、泡江後,為全軍後衛,在廣西水車一帶阻擊敵軍,掩護主力紅軍搶渡湘江。劉伯承先拍拍師長陳樹湘的肩膀,再取下眼鏡,擦了一下雙眼,又用衣角擦了擦眼鏡戴上,充滿深情地叮囑:“你們既要完成軍委賦予的光榮任務,又要有萬一被敵人截斷後,孤軍作戰的準備!”劉伯承說完,陳樹湘帶領全師與會幹部莊嚴宣誓:“請軍團首長轉告朱總司令、周總政委,34師堅決完成軍委交給的任務,為軍團爭光!”散會後,陳樹湘在路上就布置了阻擊任務。
1934年11月28日,天氣異常陰冷。陳樹湘指揮紅34師在湘江東岸、廣西水車一帶山上剛建立起陣地,敵人就潮水般地尾隨蜂擁而至。周渾元部,是蔣介石嫡系,更是紅34師的老對手。早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就吃過陳樹湘的敗戰。這次,他認為紅軍兵敗如山倒,決心一洗往日的恥辱,在蔣介石面前邀功請賞。陳樹湘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毫無懼色。他鎮定自若地指揮紅34師將士沉著應戰,奮力抵抗。水車阻擊戰空前激烈。經過三天三夜的艱苦戰鬥,打退了周渾元部及大批其他敵人的一次又一次衝鋒。終於掩護了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於1934年12月1日渡過湘江,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這時,湘江沿岸各個渡口已完全被敵人封鎖,紅34師已被敵人截斷在湘江東岸,無法渡江追趕主力 。
1934年12月2日,陳樹湘率部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寶蓋山,欲從鳳凰嘴強行徒涉湘江,遭桂敵43、44兩師猛烈阻擊。師政委及師政治部主任光榮獻身,徒涉未果。面對無法渡江追趕主力的現實,陳樹湘果斷決定,退進都龐嶺,暫時立足,等待時機。部隊剛到洪水青,遭到了廣西民團的伏擊。經過一天激戰,直到黃昏,才把敵人擊退。這時,紅34師接到軍團部電令,指示他們退回湘南打游擊。陳樹湘立即組織會議,宣布:第一,尋找敵兵薄弱的地方突圍,到湘南開展游擊戰爭;第二,萬一突圍不成,誓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敵人新的進攻又開始了。陳樹湘命令100團掩護,他和參謀長王光道率101、102兩團,突出了重圍。
1934年12月9日,紅34師餘部200多人,展轉到達都龐嶺道縣境內的空樹岩村,在村里進行了短暫地休整,開大會、寫標語,宣傳紅軍、宣傳革命,動員青年參加紅軍。第二天,大批廣西民團從灌陽方向追來。陳樹湘為保存實力,避開敵人,沿都龐嶺山麓向南退卻。在道縣清塘鎮小坪村附近,遭到道縣保全團團長唐季候的截擊。經過半日激戰,將敵人打退後,沿江華、永明(江永)、道縣三縣邊界繼續前進。
1934年12月12日,紅34師經江永的上江墟,道縣的田廣洞、立福洞,銅山嶺山脈來到江華橋頭鋪附近的牯子江渡口。陳樹湘見渡口霧氣蒸騰,死一般寂靜,就命令部隊作好戰鬥準備,搶渡牯子江。當渡船行到河心時,埋伏在對岸的江華民團開槍了。陳樹湘立刻命令一個班用機槍還擊。他站在船頭上,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指揮部隊快速搶渡。江華民團頭子發現陳樹湘是紅軍指揮員後,命令一個槍手,瞄準了陳樹湘。一槍打來,擊中陳師長腹部,身負重傷。陳樹湘忍痛指揮部隊搶渡牯子江後,到下了。戰士們用擔架抬著流血不止,臉色慘白的陳師長,由江華界牌向道縣四馬橋方向退卻。
1934年12月14日,當紅34師餘部100餘人,來到道縣四馬橋附近的早禾田時,遭到道縣保全團一營的伏擊。激烈的槍聲,驚醒了昏迷多時的陳樹湘。他強忍巨痛,在兩個戰士的扶持下,指揮戰鬥。在打退道縣保全兵後,陳樹湘再次昏迷。戰士們看著師長痛苦的神情,心中有如油煎般難受。突然,一個戰士大吼一聲:“跟敵人拼了,為師長報仇!”說完,拿起槍就要往山上沖。其他戰士也積極回響。
陳樹湘被一陣喧譁驚醒,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拼盡全力大喊:“回來,不準胡來!”
戰士們聽到師長的命令,趕緊圍在師長身邊。淚,掛在戰士們的腮邊,但誰也沒有哭出聲來。陳樹湘在戰士的幫助下,坐了起來,環視著身邊這些可愛的戰士,吃力地說:“怎么能跟敵人拼了呢?同志們啊,我們是毛主席親自創建的革命隊伍,是為窮苦大眾打江山的。從秋收起義到井崗山、五次反‘圍剿’,那樣艱苦的環境,我們都不怕,難道會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嗎?”陳樹湘舔了舔乾裂的嘴唇,語重心長地說:“敵人的目的,就是要消滅我們,恨不得我們跟他們拼。看來,原路返回已不可能了。大家作好突圍的準備,衝出去,到前面牛欄洞匯合。然後,到九嶷山區打游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陳樹湘說到這裡,伸出慘白而冰涼的手,與參謀長王光道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良久,陳樹湘對王參謀長說:“老王,你是老同志、老黨員,我把這支隊伍交給你,你一定要將他們帶出去!”王參謀長硬咽著說:“師長,我們一起走!”陳樹湘勉強笑笑,說:“環境這么惡劣,我這個樣子,能衝出去嗎?你帶隊突圍,我掩護。衝出一個算一個,決不能讓敵人的陰謀得逞!”
部隊且戰且走,來到銀坑寨,再次擊退道縣保全一營的進攻後。陳樹湘用綁腿死死地紮緊傷口,毅然決然地掙扎著站起來,端起一挺機槍,帶著兩個警衛員和一個機修員,占領銀坑寨附近的洪都廟。敵人新的進攻開始了!江華、道縣、寧遠三縣的保全團,從四周蜂擁而上。陳樹湘他們依據洪都廟的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掩護同志們突出了重圍。陳樹湘他們的子彈打光了,機修員犧牲了。敵人叫嘯著撲向洪都廟……
敵人抓到一名紅軍師長,高興得發狂。在四馬橋坐鎮指揮的道縣保全團一營營長何湘,命令將陳樹湘抬到一間布鋪里,為他找醫送飯。企圖從陳樹湘口中得到紅軍的情報。陳樹湘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毫不動搖,拒醫絕食,堅持鬥爭。何湘無奈,只好於1934年12月18日拂曉,將陳樹湘抬往道縣縣城,向上司邀功。上午8時許,當行至道縣蚣壩鎮石馬神村附近的將軍塘自然村後時,陳樹湘乘敵不備,咬緊牙關,忍著巨痛,用手從傷口伸入腹部,摳出腸子,使盡全力,大叫一聲,絞斷腸子,壯烈犧牲。時年29歲。實踐了他“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豪邁誓言!陳樹湘犧牲後,敵人將他的頭割下,送到長沙懸於城門示眾。民眾將陳樹湘的無頭遺體與一同犧牲的警衛員,葬於現道縣城內,瀟水之濱,上關大橋西頭北側,中心糧庫後面,二中左後方的飛霞山上,人稱“雙巴祖”。解放後,每逢清明,常有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去掃墓祭奠。
人物評價
斷腸,通常作為一種形象的說法,被人們用來形容極度痛苦。然而,對於陳樹湘來說,這不只是一個文學辭彙,而是一種崇高的抉擇。是什麼促使他選擇如此慘烈的方式慷慨赴死?當總參謀長劉伯承和五軍團長董振堂把紅軍長征途中最危險的“斷後”重任交與自己時,作為一名紅軍師長,陳樹湘深深地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他早已做好了為革命赴湯蹈火的準備。湘江之戰,他和戰友們與數十倍於己之敵鏖戰4天4夜,直到中央紅軍主力突圍渡過湘江,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使命既已完成,堂堂紅軍師長尊嚴,豈容敵人玷污?行至石馬神關帝廟,他踐行了自己“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錚錚誓言……後世紀念
陳樹湘石像在烈士墓旁瀟水邊落成2014年10月,在閩西古田召開的解放軍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向全體與會代表講述了“為蘇維埃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中國工農紅軍第34師師長陳樹湘“斷腸銘志”的壯烈故事。
2014年12月,是人民英模陳樹湘烈士英勇犧牲80周年的日子。
2014年12月29日,瀟水河岸江霧濛濛,仿佛老天的淚眼朦朧。上午十時,祭拜陳樹湘烈士英靈、為陳樹湘烈士立像,為紅34師無名烈士立碑的活動在湖南道縣瀟水河畔舉行。
中共道縣縣委、縣政府,解放軍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神經內科分會和北京醫學會,湖南紅色記憶基金會共同舉辦了這次活動。
紅軍總司令、朱德元帥外孫劉武大校,紅34師第一任師長周子昆烈士之子周林,毛澤民烈士外孫曹耘山,曾任紅五師師長的李天佑上將之子李亞濱大校,帶領一批紅軍後代和當地民眾100多人參加活動。
專程從北京前來的“紅軍傳人組合”在現場為烈士獻上散文詩和《長征》、《千山萬水外》兩首歌曲,高亢、壯烈而又淒婉的歌聲在瀟水河上迴蕩,在場者無不為之動容。
在向烈士敬獻鮮花的人流中,一位年輕人在烈士墓前突然跪下,嘶啞的嗓音中迸出:“陳爺爺,我是韓偉的孫子小小。爺爺,我來看你了!”看到未留下子嗣的陳樹湘烈士有了後人,許多人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在祭拜的人群中還有一位身穿上尉軍服的年輕人,只見他輕輕地在烈士墓前放上了兩幅照片。照片上,陳樹湘烈士的銅像在一群年輕士兵中間。他們是誰?是陳師長的親人嗎?原來這是紅軍時陳樹湘烈士擔任紅1軍團特務大隊大隊長時親手帶過的那個大隊,傳承至今就是瀋陽軍區某摩步旅“紅三連”。這個連隊的官兵們把陳樹湘烈士當成了親人、四時祭祀,新兵入伍都會在他的像前宣誓,要像他那樣“為蘇維埃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祭奠的花籃挽帶上有一幅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書寫著:陳樹湘老師長永垂不朽,2013年已103歲的開國老將軍、曾擔任過紅34師100團政委的張力雄老紅軍敬獻的。陳樹湘烈士生前戰鬥過的紅軍老部隊、濟南軍區某摩步旅“開國大典紅一師”,道縣縣委、縣政府,一批紅軍後代也向烈士敬獻了花籃。
在花籃叢中還有一尊花籃,一群身著陸、海、空三軍文職軍人制服的醫學專家集體獻給敬愛的烈士,他們組成了“陳樹湘烈士親友團”,這是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神經內科的專家們,是一批教授、博導、主任醫師。是什麼使他們聚在一起的?他們的領隊、全軍主任委員,身著“文職將軍”服的張微微教授說,我們是一群紅軍的傳人,紅軍的精神我們不弘揚誰弘揚!紅軍的血脈我們不傳承誰傳承!張教授也是紅軍後代,她的老父親在長征中曾從這片土地上走過。她帶領的這個團隊幾年來重走紅軍路,已先後在韶山、井岡山、閩西、遵義、漢中、延安諸多紅色老區,為民眾義診近萬人次。今天他們來到了瀟水旁,在陳樹湘烈士的歸宿地為廣大民眾義診,不僅送醫,還帶來了部分藥品,免費為接診的病人治療。
陳師長和紅34師的一像、一碑、一牌由陳樹湘烈士生死戰友、紅34師倖存者韓偉老將軍兒子京京、兒媳微微、孫子小小捐建。
塑像由著名雕塑家劉林教授原作,一座由“將軍紅”花崗岩石和漢白玉鑲嵌的紅34師石制軍旗永遠飄揚在陳樹湘烈士墓旁。旗座上刻寫著:你們的姓名無人知曉,你們的功勳永世長存—為掩護黨中央、中革軍委和主力紅軍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紅34師六千閩西紅軍將士永垂不朽。
長征時紅34師隸屬於紅5軍團,曾擔任過紅5軍團參謀長的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將軍寫來了挽帳:英雄姓名無人知曉,烈士功勳與世長存。
紅軍後代赴道縣祭拜陳樹湘烈士
2013年端午節剛過,烈日炎炎,薰風拂面。陳樹湘烈士的生死戰友韓偉將軍的子女韓京京(兒子)和張微微(兒媳)於2013年6月14日來到湖南道縣祭拜陳樹湘烈士的英靈。他們不顧旅途勞累,一下車就來到了瀟水河畔,祭掃陳樹湘烈士墓地。在陳樹湘烈士墓前,韓京京深情地呼喊:“大爹爹,我們來看您了!”並在墓地敬獻鮮花,緬懷革命先烈。在祭拜的過程中,韓京京、張微微流下了熱淚。陪同前往的史志辦原主任李世榮講述了陳樹湘師長壯烈犧牲以及民眾掩埋其遺體的經過和場景。
韓偉與陳樹湘相識於秋收起義。當時二人同在秋收起義第一團三營九連,陳樹湘任二排長,韓偉任三排長。在後來的三灣改編,井岡山鬥爭,以及轉戰贛南和閩西,建立中央蘇區和五次反圍剿的鬥爭中,兩人始終並肩戰鬥。他們曾經在一個營分任兩個連長,也曾在一個師分任兩個團長,還曾在一個軍分任兩個師長。長征前夕,紅19軍縮編為紅34師,兩個師長中只能由1個人來擔任34師師長職務,那時兩人曾相互推讓。
1934年11月26日,紅軍長征過道縣,紅三十四師擔任全軍後衛的任務,阻擊尾追之敵。湘江戰役決戰後,在最後突出敵人重圍時,34師陳樹湘師長命令100團韓偉團長帶師主力突圍,自己做最後的掩護。這時候,兩位老戰友發生了第一次爭執:韓偉堅決不從,說:“你是師長,只要你還活著,這個師就還在!你帶師的主力突圍,我帶100團作最後的掩護!”兩個生死的老戰友就這樣揮淚訣別。由師長陳樹湘率師部及一O一團,一O二團約400人,沿長征原路向永安關方向轉移折回道縣。團長韓偉率一OO團作最後的掩護,向八工田、柳木青一帶突圍,後惡戰所剩30餘人,分路突圍,韓偉等6人跳下山崖,他和另外2人跳崖後倖存。12月10日,陳樹湘經江華牯子江時腹部受傷。12月11日,為掩護餘部突圍,師長陳樹湘在道縣四馬橋附近的馮都廟被俘。12月18日,陳樹湘被押解進縣城,途經蚣壩石馬神時,陳樹湘師長壯烈犧牲,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野蠻兇殘的劊子手們割下了他的頭顱,並殺害了他的兩名警衛。夜晚,根據地的鄉親們在瀟水河畔掩埋了陳樹湘師長和兩名紅軍戰士的遺體。
解放後,韓偉將軍無時不在懷念著他的生死戰友。1992年韓偉將軍去世前,囑咐他的兒子韓京京和兒媳張微微要將他的骨灰送回他與陳樹湘師長共同帶出的紅34師6千將士的故鄉閩西去。
從此,韓京京與張微微開始了尋訪陳樹湘烈士的足跡。他們從湖南長沙縣福臨鎮,陳樹湘師長的出生地開始,尋訪到長沙小吳門外清水塘,陳樹湘少年和青年時期曾經學習、戰鬥、參加革命的地方及秋收起義的文家市和井岡山、閩西。一路走來,他們一直沒有能夠查訪到陳樹湘烈士的遺蹟所在。經過多年的察訪他們得知,陳樹湘烈士已經沒有親人了,唯一留下的一幅畫像還是根據韓偉將軍生前口述畫出來的。
2013年,當韓京京得知陳樹湘烈士的遺骸埋葬在湖南省道縣瀟水邊的堤坡上時,兩人在端午節商量好,一定要到陳樹湘師長墓前祭拜。這天,他們在陳樹湘烈士墓前久久肅穆,行禮,為烈士英靈灑下北京紅星二鍋頭酒,擺放了千里迢迢從龍巖帶來的閩西點心。
由於陳樹湘烈士無子嗣,而韓偉是陳樹湘血戰湘江後存活的極少數戰友之一,韓偉之子韓京京尊稱陳樹湘為“大爹爹”。作為革命後代,韓京京表示,一定要繼承革命烈士的遺志,弘揚烈士的革命精神。2014年12月18日,是陳樹湘烈士犧牲80周年紀念日。屆時他們會為陳樹湘烈士塑像,並組織紅軍後代來道縣聯誼,同時為道縣人民組織一次義診。臨行,韓京京、張微微一行向道縣民政局老區辦捐款人民幣2000元整,作為祭掃守護陳樹湘烈士墓地的費用,還來到了道縣壽雁鎮豪福村走訪了湘江戰役豪福紅軍指揮部舊址。陪同韓京京、張微微一行踏訪的有道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道縣黨史聯絡組長李牛華及中共道縣縣委辦、道縣民政局老區辦、道縣史志辦等同志。下午3時許,韓京京、張微微一行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道縣。
專題片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1934年11月26日,在湖南道縣仙子腳的一間平房內,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參謀長劉伯承正在召開阻擊敵人過瀟水的紅34師團以上幹部緊急會議。劉伯承把掩護全軍渡江的任務交給了一位青年幹部,能讓劉伯承如此放心的把這樣艱巨的任務交給的青年幹部到底是誰呢?(《信念》20110626信仰的力量--陳樹湘)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和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和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