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徐向前(1901.11.8-1990.9.21)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參加了北伐,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廣州起義。1929年受命開創鄂豫邊區根據地。1932年底開創川陝根據地。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任紅軍前敵總指揮。抗日戰爭中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副師長,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出任過總參謀長、國防部長等職。
土地革命時期
1928年1月元旦,隨紅四師到達海豐。6月中旬,升任紅四師師長。
1929年1月,根據東江特委決定,和黨代表劉校閣各帶一部分人員,分頭撤出海陸豐,抵九龍後,看到了中共“六大”檔案。3月,在秘密“交通”安排下,由九龍到上海。6月11日,受中央派遣到鄂東北,任紅三十一師副師長。7月,指揮紅三十一師粉碎敵“羅李會剿”。8月下旬,指揮紅三十一師與紅三十二師,共同粉碎敵“鄂豫會剿”。10月中旬,指揮紅三十一師與紅三十二師、二十三師共同粉碎敵“徐夏會剿”。11月20日,在中共鄂豫邊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鄂豫邊特委委員。與戴克敏、曹學楷提出《軍事問題決議案》。12月下旬,當選為鄂豫邊革命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主席。
1930年2月25日中央決定建立鄂豫皖邊特委,為特委委員,郭述申為特委書記。4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副軍長兼一師師長。
1931年1月中旬根據黨中央指示,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任軍參謀長。1月下旬參與指揮磨角樓圍攻戰。2月上旬參與指揮新集圍攻戰。此戰首次採用坑道爆破。 3月上旬參與指揮雙橋鎮戰役,俘敵師長岳維峻以下5000餘人。5月12日張國燾傳達中央決定,撤銷中共鄂豫皖邊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任十三師師長。7月中旬任紅四軍軍長。政治委員曾中生。8月1日率紅四軍攻克英山。8月20日與曾中生、劉士奇聯名向中央軍委報告紅四軍的情況和行動方向,反對張國燾攻打安慶的錯誤方針。9月下旬率紅四軍回到白雀園。對張國燾藉口“肅反”,肆意逮捕師長許繼慎、周維炯等很有意見。不久,愛人程訓宣被捕(1929年結婚,1932年被無辜殺害)。1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於黃安七里坪成立,任總指揮,政治委員陳昌浩。隨後指揮黃安戰役,歷時43天,解放黃安。11月25日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2年1月指揮商潢戰役,攻克商城。3月至5月指揮蘇家埠戰役,殲敵3萬餘人,活捉敵皖西“剿共”總指揮厲式鼎。6月指揮潢光戰役。7月初在夏店中央分局討論紅軍行動方針的會上,力主休整待敵,反對張國燾“不停頓地進攻”的意見。10月10日參加鄂豫皖分局黃柴畈緊急會議。10月12日夜,率方面軍主力越過平漢路,向西轉移。月底,分局向中央作了報告。11月上旬與張國燾、陳昌浩聯名致電黨中央,報告未能粉碎敵人“圍剿”、被迫脫離蘇區的原因。12月25日率部進抵四川通江。
1933年2月至5月指揮紅軍粉碎川敵的“三路圍攻”。6月底主持召開木門軍事會議。7月部隊整編。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四方面軍總指揮。8月12日至月底指揮儀南戰役。9月22日至10月初指揮營渠戰役。10月17日指揮宣達戰役。11月下旬與方面軍其他領導人決定,採取收緊陣地、節節抗擊、待機反攻、重點突破的方針,分為東西兩線,抗擊敵“六路圍攻”。擔任主要作戰方向的東線總指揮。
1934年2月10日至15日指揮馬鞍山反擊戰。10月1日在萬源前線主持召開方面軍總部的軍事會議,討論作戰方針。會後,指揮著名的萬源保衛戰。11月出席毛裕鎮方面軍政工會議,作軍事工作報告。11月主持召開清江渡軍事工作會議,提出依託老區,收縮戰線,發展新區,使川陝根據地發展為川陝甘根據地的戰略計畫,經會議討論通過。
1935年1月22日指揮廣昭戰役。2月3日指揮陝南戰役。3月上、中旬,制定強渡嘉陵江戰役計畫。28日夜,下達渡江命令;4月21日,戰役勝利結束。6月12日,一、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在達維會師。代表紅四方面軍致信中央,對中央紅軍表示熱烈歡迎。6月26日中央政治局於兩河口開會,28日作出《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接著,軍委制定松潘戰役計畫。7月6日率部經黑水、蘆花北進,迂迴松潘。
7月中旬在維谷河畔會見彭德懷。在蘆花,見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央領導人。被授予一枚中華蘇維埃五星金質獎章。7月20日中央對軍隊組織系統作了調整,任紅軍前敵指揮部總指揮(兼)。7月21日出席中央政治局蘆花會議。8月初,於毛兒蓋參加軍委召開的會議,參與制定夏洮戰役計畫。8月20日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作出《中央關於目前戰略方針之補充決定》。
8月29日至31日指揮包座戰鬥,打開北上通道。9月初分別與毛澤東、周恩來、陳昌浩等電促張國燾率左路軍北上。9月8日張國燾電令右路軍南下。當即同陳昌浩研究,立即報告中央。晚,在三軍團開會,以恩來、洛甫、博古、向前、昌浩、澤東、稼祥七人名義致電朱德、張國燾,促其北上。9月9日中央致電朱德、張國燾,令其率左路軍北上。晚上24時,張國燾電復徐向前、陳昌浩並轉中央,堅持南下。
9月9日晚上,毛澤東到徐向前住處徵詢意見,徐向前表示,兩軍既然已經會合,就不宜再分開,四方面軍如分成兩半恐怕不好,如能爭取張國燾率左路軍一道北上更好。9月10日晨,在中共中央率一、三軍團單獨北上後的嚴峻時刻,為維護紅軍的團結做出重大貢獻。10月5日出席了張國燾在卓木碉召開的高級幹部會議。會後明確表示,反對另立中央。10月8日指揮部隊發起綏崇丹懋戰役,20日結束。10月24日指揮部隊發起天蘆名雅邛大戰役。
1936年1月下旬出席任家壩會議,討論中央發來的“十二月決議要點。”會上,制定《康道爐戰役計畫》,準備北上。3月15日率部進占道孚、爐霍、甘 孜。部隊整編為5個軍。仍任方面軍總指揮。6月初,紅二、四方面軍在甘 孜地區會合。7月27日,黨中央批准,二、四方面軍組成西北局,張國燾任書記,任弼時任副書記,徐向前任委員。8月西北局制定岷洮西戰役計畫。9月22日出席漳縣會議。10月9日率部抵達會寧,三大紅軍主力會師。10月11日中央發布《十月份作戰綱領》。10月25日至30日奉中央軍委命令,執行寧夏戰役計畫,率九軍、三十軍、五軍西渡黃河。11月6日制定《平大古涼戰役計畫》。11月8日中央軍委決定放棄寧夏戰役計畫,提出《作戰新計畫》。令河西部隊改稱西路軍,任總指揮。10日,成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任副主席。12月7日任中央軍委委員。
4.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3月14日根據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會議決定,離開部隊與陳昌浩返陝北。4月30日晚,到達鎮原援西軍指揮部。5月下旬由鎮原到西安。6月中旬由西安乘飛機抵延安。7月8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等就出師抗日問題,聯名通電蔣介石。8月22日至25日出席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被選為中央軍委委員。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一二九師副師長。9月上旬隨周恩來到太原等地,與閻錫山談判八路軍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問題。11月7日參與指揮廣陽、沾尚店、戶封地區對日軍的伏擊戰。12月22日至26日參與指揮粉碎日軍“六路圍攻”的作戰。
1938年3月30日指揮響堂鋪戰鬥。4月中旬參與指揮粉碎敵“九路圍攻”的作戰。4月26日率“路東縱隊”到冀南。5月21日在《民眾》雜誌上發表《開展河北的游擊戰爭》一文,提出在平原地區建立“人山”堅持游擊戰爭的思想。6月在威縣會見抗日民主人士范築先。7月下旬在南宮縣會見美國駐華武官伊萬斯·福代斯·卡爾遜。11月9日任北方局山東分局委員。
1939年6月2日離開冀南同朱瑞去山東,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朱瑞為政治委員。8月9日任山東軍政委員會委員。
1940年2月22日在山東全省憲政促進成立大會上,被選為執行委員。3月16日指揮孫祖戰鬥。6月6日至12月27日為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從山東到延安。
1941年7月寫出《敵寇在華北戰略戰術的演變及其特點》一文。10月發起成立延安黃埔同學會,當選為主席。
1942年5月13日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副司令員兼參謀長。9月15日中央軍委決定將聯防司令部和留守兵團司令部合併為聯防司令部,仍任副司令員。10月出席西北局高幹會議。
1943年3月任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兼任中央處理委員會主任。6月中旬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寫了《要正確認識黨中央關於〈正確對待原四方面軍幹部的決定>》的文章。8月擔任抗大總學習委員會書記,領導整風學習
1944年6月中旬批准頒發《抗大總校第八期標準教育計畫》。7月下旬患肋膜炎,住柳樹店和平醫院治療。
1945年4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5.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11月按照中共中央轉移傷病員的決定,疏散至綏德。向中央請求到太行前線工作。
1947年6月13日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9月組織指揮八縱隊,第二次攻打運城。10月出席晉冀魯豫中央局召開的土地會議。11月部署第三次攻打運城。
1948年3月7日發起指揮臨汾戰役。5月17日指揮部隊攻克臨汾。同日就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6月19日發起指揮晉中戰役,7月20日,戰役勝利結束。7月28日任太原前線前敵委員會書記,率部進攻太原。8月19日當選華北人民政府委員。9月抵河北平山西柏坡,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1949年1月1日兼任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隨營學校校長和政委。3月1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3月17日任太原前線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總前委書記。4月24日攻克太原城。任太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5月18日因病呈請中央準免兼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職務。6月到青島治病。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0月19日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總參謀長。
1950年6月抵北京,出席中共中央七屆三中全會。
1951年5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兵工代表團團長,率代表團赴蘇聯談判。11月率代表團回國。
1952年至1953年因患病,先後在北京、武漢、杭州等地醫治療養。
1954年2月6日至10日出席中共七屆四中全會。6月19日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9月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委員,並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成立黨的軍事委員會的決定,任軍委委員。12月12日出席軍委擴大會議。
1955年9月23日,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9月主管空軍和國土防空軍的工作。
1956年8月22日參加中共七屆七中全會。9月參加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1月10日至15日參加中共八屆二中全會。
1957年6月參加第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被選為主席團成員。
1958年5月參加中央軍委擴大會議。11月出席在武昌舉行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
1959年4月參加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委員,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8月參加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的八屆八中全會。10月14日中央軍委常委會議決定,劉伯承、徐向前分工管理戰略問題研究,分任戰略問題研究組正、副組長。
1961年1月出席中共中央八屆九中全會。春,到無錫視察部隊。6月至7月參加中央軍委擴大會議。
1962年10月至11月多次聽取戰略研究小組成員的匯報,並對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問題作了重要指示。12月參加擴大的軍委辦公會議,聽取各軍區匯報,總結1962年工作,部署1963年工作。
1963年2月參加中央工作會議,討論1963年國民經濟計畫及城市社會主義教育等問題。6月至9月,賀龍、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羅瑞卿等分別接見參加各總部、各軍兵種專業會議和共青團代表等各種會議的全體人員。9月參加中央工作會議,討論農村工作和1964年國民經濟計畫問題。
1964年任軍委戰略委員會領導小組副組長,分管民兵工作。8月任軍委人民武裝委員會主任。10月24日第四十九次軍委常委會通過決議:同意徐向前關於整頓民兵工作的意見。
1965年1月參加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選為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5月31日在軍委作戰會議上作關於民兵工作的發言。7月15日在全國民兵工作會議上講話。11月到浙江視察民兵工作。12月到廣東視察民兵工作。本月參加中央上海會議,增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
1966年6月2日,與賀龍、聶榮臻陪同周總理接見我出國作戰的高炮部隊代表。8月參加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9月參加中央工作會議,討論“文化大革命”有關問題。11月13、29日,兩次參加接見軍隊院校來京師生。
1967年1月12日任全軍文化革命小組組長。1月19日在京西賓館軍委碰頭會上,江青一夥突然襲擊,批判肖華。20日會上,他和葉劍英為肖華問題發火,即所謂“大鬧京西賓館”。1月24日,闖林彪住處,商擬穩定軍隊九條意見,請葉劍英、聶榮臻討論通過。晚,送到釣魚台,由中央文革討論通過,改為七條。1月28日七條意見改為八條。陪林彪到中南海毛澤東主席處,毛主席簽署八條命令。2月9日在中央政治局碰頭會上,同陳伯達為劉志堅問題發生爭執。11日,又和葉劍英等與陳伯達、康生、張春橋一夥展開激烈鬥爭,被誣為“二月逆流”。3月29日全軍文革由肖華主持,只任掛名組長。4月2日至6日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被錯誤批判。4月16、17日,兩次被抄家。7月,被林彪、江青一夥誣為武漢“七二○”事件的“黑後台”。7月19日再次被抄家。7月30日在周總理的精心安排下,出席“八一”建軍節招待會。9月給毛主席寫報告,請求免除全軍文革組長的職務。
1968年3月24日參加人民大會堂關於“楊、余、傅事件”大會,被安排在民眾席上。10月13日至31日出席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被錯誤批判。
1969年1月3日毛澤東主席對徐向前辦公室黨支部批示:“所有與二月逆流有關的老同志及其家屬都不要批判,要把關係搞好。”1月30日至10月18日被指定到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廠“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4月參加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10月20日被林彪的“一號命令”“疏散”到河南開封。
20世紀70年代
1970年8月18日至9月6日到廬山參加中共九屆二中全會。
1971年4月8日從開封回到北京。接著參加中央批陳整風匯報會。1972年5月5日至28日陪同西哈努克親王到東北三省訪問。7月陪同西哈努克親王到濟南、青島訪問。
1973年3月參加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5月15日至21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特使身份,出訪斯里蘭卡。7月7日至14日率軍事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
1974年9月至11月多次參加接見外賓的活動。先後會見了瑞典共產黨中央黨校代表團,陪同朱德等會見並設宴招待南斯拉夫議會代表團,參加接待來訪的丹麥首相保羅·哈特林,出席羅馬尼亞建軍30周年、阿爾及利亞國慶20周年、阿爾巴尼亞國慶30周年招待會等。
1975年正月,參加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選為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5月至6月出席中央軍委擴大會議。
1976年1月15日參加周恩來追悼會。7月11日參加朱德追悼會。9月19日參加毛澤東追悼會。10月24日出席首都軍民慶祝粉碎“四人幫”反黨集團大會。
1977年2月參加中央軍委擴大會議。8月參加中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共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
1978年2月參加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1月被任命為軍委武裝力量委員會主任。12月參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9年2月17日至3月5日參與決策和指揮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4月5日至27日參加中共中央工作會議。6月18日至7月1日參加第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建軍52周年招待會。9月25日至28日參加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9月30日在第四屆全國運動會閉幕式上致閉幕詞。10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在《紅旗》雜誌發表《為實現國防現代化而努力奮鬥》一文。
20世紀80年代
1980年3月4日至11日主持召開軍委常委擴大會,討論軍隊編制體制和壓縮軍隊定額等問題。4月5日在全軍後勤部長會議上講話。5月17日參加劉少奇追悼會。7月31日主持建軍53周年招待會。8月30日至9月10日參加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會議期間提出辭呈,辭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不久,又辭去國防部長職務。12月16日至25日參加中共中央工作會議。
1981年5月18日至29日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稿。6月27日至29日參加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7月1日出席中國共產黨建黨60周年紀念大會。
1982年8月6日出席中共十一屆七中全會。9月1日至12日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11月26日出席五屆人大五次會議。
1983年6月18日接見出席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部分解放軍代表。6月22日參加中央領導人接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第六屆全國政協會議的代表。10月出席中共十二屆二中全會。
1984年5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黃埔軍校校友茶話會。6月16日下午,出席黃埔軍校同學會第一次理事會議,當選為會長。7月27日在《解放軍報》上發表《紅四方面軍的戰鬥作風》一文。同月,回憶錄《歷史的回顧》(上冊)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發行。中、下兩冊分別於1985年10月、1987年7月出版。8月在解放軍政治學院出版的《思想戰線》雜誌第八期發表《重視知識、尊重人才,加速我軍建設》一文,新華社發通稿,《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及一些省、市報紙於1日轉載。10月1日,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典禮。10月20日,出席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11月8日,83歲壽辰,中共中央書記處致電祝賀。
1985年5月30日,致信中共中央總書記並政治局各常委,提出辭去政治局委員和軍委副主席的職務。6月11日,出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黃埔軍校同學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9月16日,出席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9月18日,出席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
1986年9月,在《紅旗》雜誌發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50周年文章《紅軍不怕遠征難》。10月16日參加劉伯承追悼會。10月29日參加葉劍英追悼會。
1987年2月17日致信軍事科學院外軍部蘇聯軍事百科全書編輯室,對《蘇聯軍事百科全書》一書翻譯出版表示祝賀。8月1日,“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傳記片《徐向前》發行放映。11月1日,出席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
1988年2月2日辭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職務,改任名譽會長。2月8日在黃埔軍校同學會春節聯歡茶話會上致書面賀詞。
7月29日為裝甲兵工程學院題寫校訓:“以校為家的主人翁精神,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堅持不懈的實幹精神”;題寫校風:“信念求實獻身”。7月31日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0月12日為太原解放40周年題詞:“慶祝太原解放四十周年”。11月18日覆信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對中共黨史上有關問題提出意見。11月15日為《陳再道回憶錄》作序。
1989年2月17日致信中央常委,對國民經濟建設的方針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5月21日晚,中國科技大學7名學生到徐向前住地,請求徐帥關注局勢的發展,徐向前發表關於局勢的意見。6月23、24日,中共中央召開四中全會,會上印發徐向前在政治局擴大會上的書面發言。6月29日接見中央電視台《血沃中原》劇組。
9月5日寄語《中國青年》:“讓青年在鬥爭中百鍊成鋼”。9月8日李先念來談軍委領導班子調整問題。10月6日為空軍成立40周年題詞:“發揚優良傳統,建設現代化的人民空軍”。10月30日至11月3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11月6日至9日中央召開十三屆五中全會。會前就五中全會檔案《中共中央關於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討論稿後,致信李鵬並江澤民,對經濟建設的方針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12月21日至23日,《徐向前傳》書稿討論會在北京舉行。
20世紀90年代
1990年1月5日,王震看望徐向前,就東歐形勢問題交換意見。1月20日,同聶榮臻發表春節談話,向海內外黃埔師生致節日問候,闡述實現祖國統一的方針,期望兩岸黃埔師生反對台獨、反對分裂,共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1月28日,應海軍政治部請求題:“向雷鋒式的好乾部劉德全同志學習。”5月4日,為炮兵成立四十周年題詞:“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全面加強炮兵建設”。5月10日,會見台灣黃埔校友鄧文儀等,寄望“兩岸黃埔師生攜起手來,為實現祖國統一而奮鬥”。6月27日,病重住301醫院。9月21日,病逝於北京。
人物性格
徐向前的職業是一位軍人。可見過他的人,通常認為他是一個知識分子類型的人,常常用“教書先生”或“國小校長”這樣的詞來形容他。徐向前的外在形象和性格特徵,很難使人與他所建立的豐功偉業聯繫到一起。也許這種性格與職業的反差,正是徐向前作為元帥所獨具的個性魅力之所在。
徐向前的家庭出身和教養,養成了他謙虛、誠懇、謹慎、嚴易近人的性格特點,所以他更象或者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一位誨人不倦的教書先生。
有學者評論,徐向前是革命家和軍事家,但不是政治家,他缺乏政治家特有的敏銳、膽識和韜略。徐向前的確在一些政治問題上表現出“滯後”反應,但這種“滯後”反應說到底只是他求同存異的一種策略,是他與人為善、避免矛盾的長者風度的一種表現。
徐向前做事嚴肅認真,以致嚴厲逼人,令人生畏,卻又十分幽默風趣,含蓄,和藹、平易近人。他有城府,精明、寡言,也很坦率、外露,讓人覺得簡單得一目了解。他的多元化的性格,充分展示了他人格的力量。
人物生平
徐向前,字子敬,1901年11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的永安村。它位於滹沱河北岸,原名薄家村。他的父親徐懋準是清末秀才,母親趙金鑾,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婦。徐向前在母親身邊長大,伴隨著母親勞動,母親也就成為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徐向前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勤勞善良,平素經常積德行善,她那賢惠、助鄰的行為深深地影響著小象謙。兒時,他幼小的心靈雖然還理解不了那些難以捉摸的深奧的事理,但他從人與人的關係中認識母親,開始朦朦朧朧地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愛護、和睦相處。父親的行為同樣給徐向前以很大影響。他以父親為榜樣,模仿著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
少年時的徐向前讀了3年多的私塾,《詩經》還未讀完,就有了不讀“五經”的學校。1914年,他被送到東冶鎮陀陽高等國小校去讀書。他非常喜愛這所學校,在那裡,開始接受新事物。因家境不濟,兩年後徐向前又回到本村讀私塾。即便如此,徐向前的學業也未能繼續,一年後徐向前便結束了少年時期的學校生活。這對於一個渴望讀書的少年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輟學在家的徐向前在無奈之中過早地承擔起了成人的重擔。16歲至18歲,徐向前在河北省阜平縣書店裡當學徒,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份社會職業。兩年艱辛的學徒生涯,磨鍊了他頑強的意志和善於忍耐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他還閱讀了大量的中國古典小說,萌生了為國捐軀的雄心壯志,激發了學軍習武的濃厚興趣。
1919年3月,徐向前考入了山西國民師範第一期速成班學習,可以說這是他一生中“時來運轉”的第一步。給他帶來這次機遇的是中國歷史的大變革即辛亥革命後開始興辦貧民教育,也是與他一河之隔的“五台老鄉”閻錫山提倡“民智”,大辦教育時無意中把他網了進來。他在這裡不僅接受了較為系統的智力教育,而且受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從國民師範畢業後,徐向前本想一心一意當好教師,但是,世道同他作對,使他不能如願。
家族背景
五台徐氏,文有繼畲,武有向前。五台徐氏是明初移民的產物,至第五世分為十股,徐繼畲本支為二股。子孫繁衍漸多,散居滹沱河兩岸建安、東冶、永安等十餘村,到繼畲已經是第十五世。最初累世力耕而食,到明末,這個家族已殷實到足以使部分成員讀書深造的程度。七世之後,才有人從文從武,漸成清門望族。
據1934年徐永信等續修鉛印的《五台徐氏宗譜》,徐繼畲系第二股第十五世。徐向前元帥系第三股第十九世,譜名叫象謙,此名一直用到大革命失敗後才改為“向前”,但修譜者並不知曉,父親“懋淮,字次江,庠生。氏梁、氏趙,子二:受謙,象謙。”“受謙上尉科員,氏朱,字大亨”。“象謙字止敬,氏朱”。該譜卷七名秩譜中記載:“象謙,黃浦(應為埔)軍官學校”。其時,33歲的徐向前正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在川陝根據地與圍剿紅軍的國民黨軍隊進行殊死鬥爭。可見徐繼畲、徐向前是同族同譜,前者是後者的族高祖。徐帥晚年,多次聽取徐繼畲研究的情況匯報,為徐繼畲紀念館、徐繼畲研究會、徐繼畲全集等先後題字。筆者從北京圖書館發現龍夫威英文版《徐繼畲及其瀛環志略》後,徐帥很感興趣,讓秘書郭春福將軍借出閱讀。徐帥也是有世界影響的人物。他1990年逝世後,紐約時報於次日即發表了N.N.克里斯托夫寫的特稿《88歲的長征老兵徐向前逝世》。
黃埔軍校時期
1924年,在黑暗中求索的徐向前終於探出一條光明的大道來——成為孫中山創辦的黃埔軍校的第一批優秀學生,在革命征程上邁出了第一步。在黃埔軍校學習時期,徐向前接受了正規軍事訓練。按學程規定,一個月入伍教育,六個月正式教育,七個月後畢業。課程按典範論、各種條令外還有戰術、兵器、築城、地形和交通通信五大教程。七個月的學習,為徐向前後來在海陸豐、鄂豫皖、川陝以及以後戰爭中發揮軍事才能打下了堅實基礎。
黃埔軍校開學不久,徐向前參加了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鬥。畢業留校期間,他和同學們一道參加了第一次東征。在東征中,徐向前第一次率兵作戰,看到學生軍中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不怕流血犧牲的英勇獻身精神以及彭湃同志領導的海陸豐農民支援東征軍的革命盛況,使他深受鼓舞。
1925年,徐向前告別了黃埔軍校,開始了他新的軍旅生涯。7月,他和白龍亭、趙榮忠、孔少林等來到了駐河南安陽的國民革命軍第2軍第6混成旅。在這支軍隊里,他目睹了軍閥貪污、吃空名額、軍紀敗壞的情況,感到非常失望。1926年,他追隨著廣州國民革命軍來到武漢。他從漢口走到武昌,看到標語滿目、歌聲震天,好一派革命的景象,又重新點燃了他內心革命的火焰。在這裡,他擔任了學兵團的一名指導員,不久又被任命為武漢軍校總隊政治大隊第一隊少校隊長。他常常利用工作之餘與活躍份子聚在一起,談理想,談志向,談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區別等。他先後閱讀了列寧的《二月革命》、《遠方來信》,布哈林的《共產主義ABC》,還有瞿秋白、魯迅的文章。徐向前從讀書、交談和爭論中,思想發生了飛躍,他終於認識到:三民主義救不了中國,國民黨多是一些官僚政客,昏庸無能,只有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共產主義才適合中國的國情。1927年3月,在國共合作面臨分裂的嚴重關頭,徐向前選定了自己的奮鬥方向,由樊炳星、楊得魁兩同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徐向前經歷了大革命的風風雨雨與廣州起義失敗的磨鍊後,在政治上愈加成熟、堅定。1929年6月,徐向前受黨中央派遣,到鄂東北任紅一軍31師副師長。紅31師轄四個大隊,300來人,幹部大多數是青年農民。領導這樣一個部隊,徐向前很注意發揮土生土長的“大老粗”的長處,從行軍打仗到軍民關係,處處以身作則,平易近人,和民眾打成一片。這樣,徐向前很快受到指戰員的愛戴。
徐向前剛到任不久,就遇上了敵人的三次圍剿。他總結了東江游擊戰的經驗,率領這支弱小隊伍同敵人周鏇,避強擊弱,避實擊虛,多打小仗,積小勝為大勝,使“羅李會剿”、“鄂豫會剿”、“徐夏會剿”相繼被粉碎,紅31師在一次次戰鬥中得到鍛鍊,逐漸成長壯大起來。通過三次反圍剿,基本上奠定了他的游擊戰術。1929年11月,在中共鄂豫邊第一次黨代會上,徐向前總結了海陸豐武裝鬥爭失敗的教訓和鄂豫邊鬥爭的經驗,和戴克敏、曹學楷等同志一道提出了《中共鄂豫邊關於軍事問題的決議案》。決議案規定了建軍和集中作戰、分散游擊、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等七項游擊戰術原則,對鄂豫邊紅軍的發展壯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30年春,徐向前升任紅1軍副軍長兼紅1師師長,他抓住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的有利時機,率紅1師三次出擊平漢路,連克雲夢、光山、羅田等縣城,取得了三戰三捷三擴編的重大勝利。徐向前的威名從此在紅軍內部和敵人當中廣泛傳開。當地民眾曾編了歌謠,慶祝這些勝利:“平漢游擊五十天,三戰三捷三擴編,紅軍聲勢震武漢,革命烽火遍地燃。”
1931年初,紅1軍與紅15軍合編組成紅4軍,徐向前任軍參謀長,協助軍長曠繼勛指揮部隊接連挫敗國民黨軍對蘇區進行的第一、第二次“圍剿”,7月任紅四軍軍長。接著,徐向前與軍政委曾中生率部南下,一個月內連克英山、羅田、浠水、廣濟四城,殲敵七個多團。
1931年8月,蔣介石在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周圍增兵的同時,又策劃對鄂豫皖區發動新的“圍剿”。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公然侵占中國東北三省。在這國難當頭之際,蔣介石不顧民族利益,一面繼續與日本帝國主義妥協,一面聚集兵力蓄謀發動武裝進攻,圍攻革命新區。鄂豫皖人民在日軍侵占國土之際,仍然面臨著國民黨反動派大規模的“圍剿”。
為了統一指揮,加強紅軍建設,準備大規模的作戰行動,中共中央決定由紅1軍和紅15軍組建紅四方面軍,下轄四個師、12個團,計3萬餘人。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兼紅4軍軍長。1931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正式成立。那一天,當宣布徐向前任總指揮時,全場掌聲雷動,一片歡騰。年僅30歲的徐總指揮,穿著平整的灰布軍裝,檢閱了部隊,顯得雄壯威武。徐總指揮檢閱後發表了簡短有力的講話,指出:紅四方面軍的成立,是鄂豫皖蘇區紅軍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標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鄂豫皖蘇區人民和廣大紅軍指戰員四年英勇鬥爭的勝利成果。他號召全體指戰員,要團結一心,戒驕戒躁,為徹底粉碎敵人的“圍剿”而努力奮鬥。紅四方面軍的成立,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自然也是徐向前革命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從此,他的名字和紅四方面軍緊密聯繫在一起。不久,徐向前組織指揮了黃安戰役、商潢戰役、蘇家埠戰役、潢光戰役,殲敵正規軍近四十個團,紅軍發展到4萬餘人。
鄂豫皖紅軍力量的大發展,嚴重威脅敵人的腹心統治地區——武漢、南京等地,引起國民黨陣營的極大恐慌。蔣介石於1932年親自出馬,調集二十四個師30餘萬兵力,部署第四次“圍剿”,企圖一鼓蕩平鄂豫皖根據地。此時,張國燾等人積極推行王明的“左”的路線,拒不採納徐向前同志關於休整部隊、作好反“圍剿”準備的建議,而是強令紅軍南下圍攻麻城,進逼武漢。徐向前和紅軍被張國燾捆住了手腳,不能進行擅長的運動戰,而去強行攻堅。這樣就使紅軍陷入被動地位。紅四方面軍在兩個月作戰中,行程3000里,幾乎無日不戰。紅軍多次陷入險境,徐向前臨危不懼,指揮果斷,常常使紅軍化險為夷,轉危為安。1932年寒冬,紅四方面軍1.4萬餘人在徐向前總指揮的率領下,渡漢水,攀烏道,越秦嶺,戰寒風,翻越人跡罕至的大巴山,直下通江縣城,開創川陝革命根據地。
1932年2月中旬,蔣介石委任川軍副軍長田頌堯、總指揮孫震糾集三十八個團近6萬兵力,分三個縱隊,向川陝根據地發動了三路圍攻。在作戰的第一個月中,紅四方面軍收縮陣地,國民黨軍雖占巴中、南江兩地,卻付出了近8000人傷亡的代價,士氣大挫。紅四方面軍達到了遲滯和消耗敵人的目的。敵人經過一個月的休整、補充,不久又發動全線進攻。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的指揮下,集中兵力,誘敵深入,放棄通江,退到通江以北地區。敵人竟以為紅四方面軍“潰不成軍”,再次展開全線進攻。紅四方面軍再次完成了收緊陣地的任務。此時,紅四方面軍集中主力部隊,在老林中開闢道路迂迴敵之側後,出其不意,一舉在余家灣擊潰敵人主力。經過戰勝敵人三路圍攻的勝利戰鬥,民眾的革命熱情空前高漲,到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紅軍也得到了大大地補充,地方武裝也隨之建立起來了。
收緊陣地的戰法是徐向前的一個創新。它是一種有陣地依託的誘敵深入,是節節抗擊的誘敵深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作戰方針,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軍事辯證法。
粉碎了敵人三路圍剿後,紅四方面軍在木門召開軍事會議,總結了粉碎圍攻的經驗教訓,並提出整編隊伍,加強隊伍,提高戰鬥素質,為粉碎敵人的新圍攻和發展川陝根據地作好準備。會後,紅四方面軍擴編為四個軍。徐向前任總指揮。
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底,紅四方面軍連續發起了三次進攻戰役,即儀南戰役、營渠戰役、宣達戰役,又一次粉碎了敵20餘萬人的六路圍攻,取得了殲敵8萬餘人的輝煌戰績。田頌堯等部受到了沉重打擊,川陝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1934年,中央紅軍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開始了戰略轉移。訊息傳到紅四方面軍,領導人都深為震動。徐向前縱觀全國紅軍的處境,感到中國革命又處在一個嚴重困難的關頭。他期望中央紅軍行動順利,也為紅四方面軍的前景擔憂。川陝蘇區雖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但經過十個月的戰爭消耗,徐向前和他指揮的紅軍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兵員、物力、財力短缺,大巴山下到處是荒蕪的土地,傷寒、痢疾等疾病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在這樣嚴峻形勢下,徐向前果斷提出下一步的行動計畫,即依託老區,發展新區,以打擊胡宗南部為主要任務,奪取甘南成縣、康縣等地區,將川陝根據地發展為陝川甘根據地。徐向前提出更改戰略計畫,著眼於:川、陝、甘邊的胡宗南部戰鬥力較強,但同四川軍閥和陝南西北軍均有矛盾,處境孤立。該部又是蔣介石的“川陝會剿”的嫡系主力部隊;甘南等地位於漢水和白龍江流域,人口較多,也較富庶,利於紅軍擺脫眼前的物資和兵員問題;依託老區,向川陝甘邊發展,進退自由,迴旋餘地大,不致造成後方作戰的危險。
於是,紅四方面軍趁胡宗南部剛入川,立足未穩,先取廣昭,發動了廣昭戰役。同時,紅四方面軍為了配合中央紅軍的作戰,在嚴重關頭,徐向前率部隊強渡嘉陵江,衝破了“川陝會剿”的敵軍攔截,在川西懋功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
兩軍會師後,徐向前忙於打開北進的通道,這時黨內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張國燾不滿中央的北進方針,強令四方面軍南下。經勸說無效,黨中央率紅1、3軍團單獨北進,徐向前不忍目睹四方面軍一分為二,遂率右路軍隨張國燾踏上生死未卜的南下之路。在南下的歲月里,徐向前與朱德等同志同張國燾的錯誤路線進行了有理、有節的鬥爭,最後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張國燾不得不同意北上。1936年6月,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地區會合後共同北上。10月9日,徐向前率部抵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勝利會師。此次會師,標誌著勝利結束了長征,在中國革命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為實現打通蘇聯道路之目的,奉中央軍委的命令,徐向前率紅軍第9軍、30軍、5軍強渡黃河,直取寧夏,後因蘇聯物援受阻,中央決定放棄取寧夏計畫,命河西部隊組成西路軍,徐向前任總指揮,伺機進取新疆,接應蘇聯外援。不久,西路軍於河西走廊遭反動軍閥“馬家軍”重圍,徐向前指揮西路軍孤軍奮戰四個月,終因彈盡糧絕,兵敗祁連山下。此次西征是一次無後方依託的孤軍征戰。徐向前率西路軍於河西走廊上上演了一部悲壯之歌。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了。徐向前為“七七事變”的槍聲所震動。盧溝橋的一聲槍響,民族仇恨超越了階級對立,他積極擁護中共中央確定的國共合作、建立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日的方針,決定放下舊仇,共雪民族之大恥。在8月召開的洛川會議上,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徐向前任129師副師長。會後,毛澤東對徐向前說:“你是山西人,和閻錫山是同鄉,下一步,你和周恩來同志去太原,做做閻錫山的工作。”這樣,徐向前隨同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人來到了太原。徐向前和周恩來一樣,夜以繼日地工作,會見各界人士,深入民眾,利用一切機會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在周恩來領導下,同閻錫山的談判進展順利。閻錫山同意成立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動員會,並答應為八路軍建立晉察冀抗日前線提供方便。從此,徐向前與劉伯承、鄧小平一道,大刀闊斧地展開了創建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工作。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取得了顯著成績: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迅速發展了抗日武裝,積極開展游擊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在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的領導下,129師先後取得了鳳凰山戰鬥、長生口伏擊戰、神頭嶺戰鬥、反六路圍攻、響堂鋪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的勝利,累計殲敵近7000人。戰後,日寇被趕出了晉東南,以太行山區為中心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了。
1938年4月,毛澤東給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發了電報,要他們在河北平原開展游擊戰爭。徐向前接受了任務,告別了劉伯承、鄧小平,率部隊挺進冀南,來到了一馬平川的河北大平原。徐向前從戎十餘載,多在山區轉戰,對山地的作戰指揮可說已駕輕就熟。來到大平原後,沒有了大山的依託,游擊戰爭怎么展開是擺在徐向前和戰士前面的一個新課題。徐向前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親自調查冀南的民情、民俗,找幹部、民眾談話,並與宋任窮、劉志堅等領導人研究如何開展平原游擊戰爭問題。最終他與幹部的思想不謀而合:人民民眾才是最高的山,最大的森林,要堅持抗戰,要生存發展,就要依靠人民民眾,在平原上造“人山”。徐向前寫了《開展河北的游擊戰爭》一文,闡述了建立“人山”的思想。這是一篇開展平原游擊戰爭的精闢論著,處處閃爍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光輝。它不僅對冀南有直接的指導作用,也為全黨提供了堅持和發展平原游擊戰爭的重要經驗。
徐向前在冀南一年多的時間裡,與宋任窮、劉志堅、楊秀峰等同志親密合作,打開了冀南的抗日局面,妥善處理了許多複雜問題。根據地發展到西起平漢路、東至運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廣大地區,人口逾800萬。
1939年6月初,徐向前奉命赴山東,任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第1縱隊司令員,統一指揮山東和蘇北、皖北八路軍各部隊,堅持抗日游擊戰爭。在此期間,他聯合抗日民族力量,並與國民黨頑固派展開摩擦與反摩擦鬥爭,廣泛建立地方政權,有力地抗擊了日寇對山東的新“掃蕩”。
解放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不久,蔣介石就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發動了內戰。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徐向前調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不久又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在此期間,他克服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晉冀魯豫軍區兵力不足的困難,一面與太岳軍區司令員王新亭一道組建新的兵團,一面指揮部隊參戰,藉此訓練部隊作戰能力。為更好地完成解放山西的任務,徐向前率部先攻破運城,拔除了閻錫山的晉南屏障。二打素有“臥牛城”之稱的臨汾。臨汾戰役付出較大的傷亡代價,但取得了寶貴的攻城經驗。徐向前當時以“傷亡大、勝利大、鍛鍊大”之語評價臨汾戰役。第三仗是晉中決戰。在此戰中,徐向前成功運用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創造了以寡敵眾,以少勝多的範例,也是運動戰的典範之作。
1949年4月,時任華北野戰軍第1兵團司令員的徐向前率部向太原發動總攻,此役共消滅敵人13.8萬餘人,盤踞山西達38年之久的閻錫山政權宣告滅亡。
徐向前從太原走出,又回到太原,為家鄉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新中國成立後
建國後,徐向前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徐向前深深體會到了中央、毛主席對他的信任和關懷。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卻又被病魔纏身,不能赴命,心急如焚。此後,他帶著疾病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道,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鬥爭歲月。1954年,他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年,他被授予元帥軍銜。
1967年1月24日夜,毛家灣的林彪住宅突然來了位闖入者。林彪雖然不高興,但一看是徐向前來了,就以元帥見元帥的禮節歡迎徐向前。徐向前元帥說了軍政機關被造反派衝擊的事,請做為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和國防部長的林彪來制止這類事。林彪也怕軍隊太亂沒法向毛主席交代,就商量制訂《軍委八條》,制止造反派的激進行為。毛主席做了部分有益的修改後批准了。
同年2月11日至16日,葉劍英、徐向前、譚震林、陳毅和李先念等老帥老將在中南海懷仁堂當面怒斥林、江反革命集團亂黨亂軍的做法。徐向前質問道:“軍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支柱。你們這樣亂下去,還要不要這個支柱?!”雖然他們的行為被四人幫誣為“二月逆流”,毛主席也很生氣,但究竟保護了他們。但是,徐向前仍然兩次被抄家。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毛主席說二月逆流是老帥不滿林彪發牢騷,等於為徐向前元帥平反。
1979年,徐向前決策了對越自衛反擊戰。1988年,他為支持鄧小平使幹部年輕化的政策,主動辭去了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等職。
1990年9月21日凌晨4時21分,徐向前元帥與世長辭。從此,中國人民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政治家,軍旅中隕落了一顆璀璨的將帥之星。
婚姻家庭
徐向前的父親徐懋準是清末秀才,母親趙徐金鑾,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婦。
長兄徐受謙,大姐徐先月,二姐徐春月,妹妹徐占月
第一任妻子:朱香嬋(1919年——1924年)
第二任妻子:程訓宣(1929年——1931年)
第三任妻子:王靖(1939年——1945年)
第四任妻子:黃杰(1946年——2007年)
大女兒徐松枝:1922年生,生母朱香蟬。
二女兒徐魯溪:1941年出生,生母王婧。
兒子徐小岩:1947年2月出生,生母黃書蓮。
小女兒徐小濤:生母黃書蓮。
人物軼事
生活中的徐向前心靈手巧、愛好廣泛,通攝影、喜戲曲、會樂器、能縫補、善手工、愛讀書、好書法。徐向前平常話不多,生活簡樸,不講究吃穿,一生說山西話,愛吃山西飯,平生沒有官氣,給人的印象比較“土氣”,人稱“布衣元帥”。
徐向前少言寡語,看似木訥,但卻是一個很有情趣的人。徐向前愛養動物。長征時,年輕的徐向前騎馬挎槍,威風凜凜,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馬背上還有一隻猴子。這隻猴子在長征中陪他走了很久,也給戰士們增添了不少的樂趣。
徐向前喜歡聽和唱晉劇、粵劇、河北梆子,與粵劇名家紅線女和晉劇鬚生果子紅是朋友。自己還會彈揚琴、拉二胡,對攝影藝術也很在行,不僅自己拍攝照片,而且自己還動手布置暗房,配顯影液、定影液,很多早期珍貴的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攝、放大、洗印的。
徐向前手巧,戰爭年代他曾自己縫補衣服,還會織毛衣,自己動手織了件毛背心,而且一穿就是30年,最後成了徐家壓箱底的寶物。他去世後,這件毛背心才捐給了博物館。
社會評價
徐向前同志是中共第七屆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是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對共產主義具有堅定的信念,對黨、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百折不撓,義無反顧,鞠躬盡瘁。他堅持馬克思主義與革命實踐相結合,好學不倦,實事求是,具有無產階級的革命膽略和政治遠見。他襟懷寬廣,光明磊落,顧全大局,維護團結,嚴守黨的紀律,是黨性堅強的模範。他謙虛謹慎,聯繫民眾,作風民主。他心裡總是裝著人民民眾,“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廉潔奉公,艱苦樸素,嚴格教育子女。徐向前同志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徐向前同志在病重期間,仍然關心著黨、國家和軍隊的建設事業,希望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團結奮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他表示,身後不搞遺體告別,不開追悼會,表現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博大胸懷。
元帥後代
兒子:徐小岩,中將軍銜,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和加拿大新斯克舍技術大學,曾任解放軍總參謀部通信部部長,2005年7月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2006年1月任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大女兒:徐松枝(又名徐志明),曾任解放軍某醫院醫生,已退休。
二女兒:徐魯溪,計算機專家,建國後到中科院物理所讀研究生,原國家信息中心主任,後創辦北京佳威頤信息系統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小女兒:徐小濤,畢業於北京醫學院,曾任解放軍304醫院小兒科、實驗室醫生。1993年隨丈夫到美國,從事會計工作。
榮譽及著作
1935年,參加中共中央在毛兒蓋召開的軍事工作會議,會議期間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的金質紅星獎章。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十一中全會補選)、第十一、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戰爭時期和建國以後,撰寫過多種軍事論著。主要著作收入《徐向前軍事文選》(1993);並有回憶錄《歷史的回顧》,於1984年起出版。
紀念場館
1、 徐向前故居(山西五台)
徐向前故居位於山西省五台縣東冶鎮永安村,始建於清道光初年。這是一幢典型的晉北四合院式的建築,院內正面為主房,兩側是廂房。1901年,徐向前元帥就出生在這裡。上下兩層是徐帥青少年時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故居內陳列有徐帥生平事跡展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先念等為徐帥的題辭,莊重肅穆,樸實無華。主要展品有徐向前元帥童年時學習用的小木桌,1955年毛澤東向徐向前授勳時的元帥禮服,還有徐向前的羊毛衫、軍裝等衣物。和他生前最喜歡的兩首古詩──《石灰吟》和《龜雖壽》原件也存放在這裡。被列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徐向前元帥銅像(山西太原)
1994年9月6日,徐向前元帥銅像在牛駝寨太原解放紀念館落成。江澤民、劉華清題詞,秦基偉、洪學智、陳錫聯專程到太原參加揭幕儀式。
太原解放紀念館位於太原東山的牛駝寨,是解放太原的主戰場之一。牛駝寨地勢陡峭,溝壑縱橫。自古以來就是兵家攻守太原的軍事要塞,有“太原門戶”之稱。在解放太原戰役中,徐向前等指揮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一舉攻克牛駝寨等東山四大要塞。
紀念館建於1988年,是牛駝寨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擴建後的太原解放紀念館和牛駝寨烈士陵園以東西走向橫貫主線,全部占地面積9.3萬餘平方米,分為紀念碑區、展覽區、陵墓區三部分。
牛駝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園於1959年修建。陵園建成之後,經過四次大的擴建修葺。紀念碑區由凱鏇門、太原解放紀念碑主碑、副碑等建築組成,徐向前元帥手書“太原解放紀念碑”鎏金大字裝點豐碑。向東穿過牌樓便是進入展覽區,毛澤東同志題寫的“死難烈士萬歲”的烈士紀念碑矗立於廣場。南北展室渾然一體。
3、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位於安徽省六安市蘇埠鎮東約3.5公里的朱家大院,朱家大院是一個有10餘戶居民的村莊,占地面積約20畝。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曾設在這個村莊的一所普通民房內。這所民房原有房屋18間,呈四合院形式,現存11間。1932 年3月22日至5月8日,徐向前在這裡指揮紅四方面軍及六霍地方武裝,進行了持續48天的蘇家埠戰役,殲敵三萬人,為鞏固和擴大鄂豫皖蘇區作出了重大貢獻。
4、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四川通江)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位於四川省通江縣城文廟,背抵列寧公園,面臨通江河,由大成殿,東西兩廡以及載門、欞星門、萬仞宮牆、泮池等組成。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副總指揮王樹聲、政治委員陳昌浩等領導在這裡指揮紅四方面軍歷經數百戰,並取得了勝利,創建了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
總指揮部舊址保存完好,1982年,紅軍入川五十周年之際,劈為川陝革命根據地軍史陳列館。館名由題寫。1988年1月,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江澤民總書記題寫了館標。
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位於通江縣城學宮,與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緊密相連。舊址學宮與通江文廟(總指揮部舊址)同年代修建,其後屢有維修,全系木結構,一進四院,保存完好,1988年1月,經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木門會議舊址(四川旺蒼)
木門會議舊址位於四川省旺蒼縣木門鎮木門寺。1933年6月28日,紅四方面軍入川後的第一個重要軍事會議在這裡召開。
木門會議是1933年6月28日在木門寺召開的。參加木門會議的有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王樹聲、李先念等一百餘人,徐向前、陳昌浩主持了會議。
徐向前元帥後來回憶:“木門會議對建立川陝根據地和建軍、作戰等很有意義,也是一個很好的會議,我那時忙於在前方打仗,很少出席後方的會議,這個會議很重要,我騎馬趕到木門主持會議,就作戰建軍問題發了言。”
1935年,紅四方面軍北上長征撤離廣元後,木門寺曾遭到川軍的嚴重破壞。1984年3月,旺蒼縣政府作出決定,將木門寺列為革命文物保持單位,並進行維修。修葺一新的木門寺,門前一對石獅,大門上有徐向前親筆題寫的“木門會議會址”六個大字,正殿五間,陳列有當年紅軍留下的革命文物,正殿大門上掛有徐向前、李先念的題詞。徐向前1980年題的詞是:“繼承革命先烈們艱苦奮鬥、克服困難的精神和英勇犧牲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大無畏氣概。”李先念1985年5月的題詞是:“繼承和發揚紅軍光榮傳統,把革命老根據地建設好。”
相關書籍
《徐向前(元帥智慧)》 郭勝偉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5-07出版)
《徐向前元帥回憶錄》 徐向前 解放軍出版社 (2005-08出版)
《徐向前的非常之路》 張麟著 人民出版社 徐向前元帥軍事藝術 解放軍出版社 (2007-04出版)
《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傳記叢書-徐向前元帥》 張麟 解放軍文藝 (2007-02出版)
《星火燎原-未刊稿》 徐向前 粟裕 等 解放軍 (2007-08出版)
《徐向前元帥軍事藝術》 牛力 汪維余 邱桂金
相關詞條
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中國歷任國防部長
彭德懷 | 湖南湘潭人,1954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1任部長(1954—1959在任)。 |
---|---|
林彪 | 湖北黃岡人,1959年9月任國防部部長(1959—1971在任)。 |
葉劍英 | 廣東梅縣人,1975年任國防部部長(1975—1978在任)。 |
徐向前 | 山西五台人,1978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1978—1981在任)。 |
耿飈 | 湖南醴陵人,1981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1981—1982在任)。 |
張愛萍 | 四川達縣人,1982年11月任國防部長(1982—1988在任)。 |
秦基偉 | 湖北紅安人,1988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1988—1993在任)。 |
遲浩田 | 山東招遠人,1993年3月任國防部長(1993—2003在任)。 |
曹剛川 | 河南舞鋼人,2003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2003—2008)。 |
梁光烈 | 四川三台人,2008年任國防部長(2008年-2013年)。 |
常萬全 | 河南南陽人,2013年任國防部長(2013年-至今)。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總參謀長
姓名 | 任職時間 |
周恩來(兼) | 1947.8-1949.10 |
徐向前 | 1949.10-1954.10 |
聶榮臻(代) | 1950.初-1954.10 |
粟裕 | 1954.10-1958.10 |
黃克誠 | 1958.10-1959.09 |
羅瑞卿 | 1959.09-1965.12 |
楊成武(代) | 1965.12-1968.03 |
黃永勝 | 1968.03-1971.09 |
葉劍英(兼) | 1971.09-1975.01 |
鄧小平(兼) | 1975.01-1976.04 |
鄧小平(兼) | 1977.07-1980.03 |
楊得志 | 1980.03-1987.11 |
遲浩田 | 1987.11-1992.11 |
張萬年 | 1992.11-1995.09 |
傅全有 | 1995.09-2002.11 |
梁光烈 | 2002.11-2007.9 |
陳炳德 | 2007.9-2012.10 |
房峰輝 | 2012.10- |
黃埔軍校培養的中共著名將領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概述 | 1989年11月30日,解放軍報刊登一篇文章——《中央軍委確定33位軍事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名列其中》,引人關注。文章寫道:“在史詩般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湧現出多少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軍事家?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軍事家”的評語,載入最近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人物分冊》。 ”1994年8月經中央軍委審議,又確定增補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3人為軍事家。 |
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5位) | 毛澤東| 周恩來| 鄧小平| 楊尚昆| 李先念 |
十大元帥和十大將(20位) | 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粟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賡| 譚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許光達 |
新中國成立前獻身的高級將領(11位) | 葉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誌敏| 劉志丹 |
1955年授銜名單
大元帥 | 空缺 |
元帥 | 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
大將 | 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
上將 | 王平[開國上將];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韋國清;烏蘭夫;鄧華;葉飛;甘泗淇;呂正操;朱良才;劉震;劉亞樓;許世友;蘇振華;李達;李濤;李天佑;李志民;李克農;李聚奎;楊勇[開國上將];楊至成;楊成武;肖華;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張愛萍;陳士榘;陳再道;陳伯鈞;陳明仁;陳奇涵;陳錫聯;周桓;周士第;周純全;趙爾陸;洪學智;鍾期光;賀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閻紅彥;董其武;彭紹輝;韓先楚;傅鍾;傅秋濤;賴傳珠;黃永勝;謝富治;楊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