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開國上將]

許世友[開國上將]
許世友[開國上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1955年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時57分,許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

1905年2月28日,許世友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少年時,他因家貧給武術師傅當雜役,後到少林寺學習武術。

從戎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1928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成立後,許世友歷任班長、排長、營長、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

1932年率部隨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投入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3年7月任紅九軍副軍長兼二十五師師長,後任紅四軍副軍長、軍長,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員。在徐向前領導下,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創建和川陝蘇區的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他曾七次參加敢死隊,再次擔任敢死隊隊長,四次負傷,表現了為革命奮不顧身的英勇精神。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時,他指揮三個團保衛四川省萬源城,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氣概,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垮了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敵人。

1935年8月下旬,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率紅軍右路軍長征北上走出草地時,國民黨軍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師在甘南包座“堵剿”,他奉命率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和紅三十軍一道,與敵鏖戰兩天兩夜,將該敵全殲,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門戶。

1936年7月,第三次過草地,他指揮騎兵部隊擔任前衛,沿途進行了頻繁的戰鬥,為紅四方面軍渡過艱險、北上甘南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到達陝北後,他進紅軍大學深造,投入了清算張國燾罪行的鬥爭。

揮師

抗日戰爭時期

許世友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副部長。隨朱德總司令出師太行山,投身抗日鬥爭。

1938年10月,他擔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副旅長,參加了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同年年底,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進軍冀南。

1939年2月上旬,他和旅長陳賡在威縣以南香城固地區,以預伏的方式,誘殲日軍一個加強步兵中隊,斃敵大隊長以下二百餘人,生俘八人,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史稱香城固戰鬥。

1940年9月,他調任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同日、偽、頑在渤海之濱和清河兩岸,展開了激烈鬥爭。一九四一年春,他指揮膠東地區八路軍和地方武裝,橫掃敵偽。

1942年2月,他任山東縱隊參謀長。10月起,任膠東軍區司令員,領導膠東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發展壯大人民武裝,粉碎日、偽軍頻繁的“掃蕩”和蠶食,打得敵人心驚膽寒。

1945年春他率部討伐國民黨投降派趙保原、克萬第、戰左村,席捲五龍河兩岸,清除了膠東抗日的障礙。

解放戰爭 時期

許世友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東線兵團(後稱山東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黨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委員。

1947年上半年,他在陳毅、粟裕領導下,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膠東保衛戰等重大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殲滅了國民黨反動“五大主力”的王牌軍隊74師。

1948年9月,他和譚震林、王建安一道,按照中央軍委和華東野戰軍指揮部的部署,指揮部隊經八晝夜激戰,攻克山東省會濟南城,殲滅國民黨軍十萬餘人,基本上解放了山東省,使華東、華北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軍區司令員。1954年2月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

1955年3月任南京軍區司令員。1959年9月,許世友任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二書記。

蒙難

1966年11月,遭到南京的造反派的批鬥,抄了許世友的家,扎爛了他的上將禮服。

1967年8月,南京借批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的“東風”,正在籌備批鬥許世友,被周恩來力保。

復出

軍事家許世友練武 軍事家許世友練武

1 967年國慶節,許世友被毛澤東請上天安門城樓,談了半個小時,並公開見報。之後許世友住進中南海40多天。

1968年1月28日,周恩來為許世友上台大造輿論。

1968年3月20日,中央批准了南京軍區黨委關於江蘇省成立革命委員會的報告,同意許世友擔任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0年8月,在廬山召開的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不願當國家主席,他首先向許世友吐露自己的想法,並要求許世友出面做其他人的思想工作。

1971年夏季,毛澤東把許世友從南京叫到南昌,給他講劃分正確路線與錯誤路線的三項基本原則。

1971年九月中旬,毛澤東半夜電召許世友來滬。奉命迅速逮捕了林彪在華東的幾個死黨。

1973年底,許世友任廣州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

1974年1月,任廣州軍區司令員。 參與指揮了西沙自衛反擊戰。

1980年任中央軍委常務委員。

1982年年9月,在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許世友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副主任。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缺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

病逝

1985年9月初,南京軍區總醫院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特別醫療小組進駐中山陵8號,對許世友實施系統性的監護治療。

1985年10月22日16時57分,許世友因病救治無效逝世,享年81歲。

主要榮譽

1953年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5年,許世友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主要著述

《我在山東十六年》、《我在紅軍十年》、《許世友回憶錄》等書籍。

人物評價

人民日報:許世友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馬列主義,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善於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指揮過一系列的重要戰役、戰鬥,組織過大兵團作戰,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是我軍從戰士逐級成長起來的難得的優秀軍事指揮員之一。

毛澤東:“許世友是員戰將,打紅了膠東半邊天,了不起,了不起!”

鄧小平:“許世友在60年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

人物軼事

庭院成了“村莊”

他住的南京中山陵八號,院子裡的草坪被全部挖掉,改為種植小麥、高梁、玉米、紅薯的試驗田和菜園子。後又在靠馬路的圍牆下修了一排豬圈,加上原有的三四畝水面,既餵豬,又養魚。

許世友在他自己營造的“村莊”里,就像個兢兢業業的“村長”,每天一大早起來安排農活。他的工作人員,種地的種地,種菜的種菜,餵豬的餵豬,養魚的養魚,分工明確,要求具體。

他自己負責飼養十幾隻兔子,當了一名“兔司令”。

“活著盡忠,死後盡孝”

許世友的母親 許世友的母親

“我死後不火化”。許司令語出驚人,“中央關於領導工作人員實行火葬的倡議書,我沒有簽字。我死後和母親埋在一起。我從小離開家,沒有在母親身邊盡孝道,死後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給了大兒子許光50元錢,要他給我買口棺材,死了往裡一裝就行了。”許世友幼年喪父,從小跟母親相依為命。參軍以後,幾十年戎馬倥傯,為國盡忠,顧不上對母親盡孝,他內心常存歉疚之情。1952年,他任山東軍區司令員時,請假探家一次,見了母親,長跪不起,眾人百般勸慰才把他扶起來。1959年,他為看地形又一次路過家門,見 74歲的老母親還在打柴、餵豬,不禁淚流滿面。母親病危時,他因公務纏身,未及趕回去給老人送終,引為終生憾事。當時他發下誓願:自己死後,一定來為母親守墳。緣於這筆“感情債”,許司令才沒有在領導幹部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籤名。許光收到父親寄來的50元錢,他又添了點錢,買了幾棵松樹,做了一口棺材。這棺材最後沒用上,許世友下葬的棺木是用尤太忠將軍特為精選的楠木做成的。對許世友還鄉土葬一事,鄧小平的批示是:“下不為例。”

家庭成員

妻子

許世友共有三任妻子:朱錫民、雷明珍、田明蘭。

子女

共有七個子女,包括三個兒子、四個女兒。

許光,長子,元配朱錫明所生。

許建軍,次子,為原南京空軍司令部團級參謀。

許援朝(1951- ),三子,南京軍區裝備部少將,副部長,江蘇省軍區司令員。

許麗,長女,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退休幹部。

許桑園,次女,從事導演工作。

許華,三女。

許金建,四女,南京高教研究會秘書長。

後世紀念

墓地

將軍雕像 將軍雕像

許世友之墓,位於河南省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距縣城31公里。墓地在一個半山腰處,背靠著兩座山相接的鞍部。墓包高200厘米.直徑350厘米。整個墳墓前方後圓,簡樸莊重,長1150厘米,寬850厘米,占地面積約98平方米。墓地居高臨下,視野開闊。許世友要為母親盡孝看墳,選擇此處是再好也沒有了。

電影《 許世友出拳

編劇:許寶琦

導演:欒逢勤

主演:趙福余、蘭嵐、張琰琰、李朝友

紀念館

2014年10月24日許世友將軍膠東紀念館開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