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長

謝子長

謝子長(1897—1935) 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號浩如,化名冬陽,陝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棗樹坪人。陝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謝子長謝子長

青少年時先後就讀於安定縣立高等國小西安省立第一中學和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1922年秋赴山西,考入閻錫山辦的太原山西陸軍學兵團學習軍事。1924年回到家鄉安定辦縣民團,任團總。1925年夏赴京、津探求革命真理。同年冬經白超然、白志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光輝歷程

謝子長謝子長

謝子長,1897年生,陝西安定(今子長)縣人。1919年起,先後在西安省立第一中學、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讀書。後在家鄉創辦國小。1922年考入閻錫山辦的太原學兵團學軍事。1924年回安定縣辦民團,任團總。同年赴天津北京,參加反帝鬥爭。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根據黨的指示,利用民團團總身份進行革命活動,被選為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主席團成員和農民協會促成會委員。組織和領導農民協會打擊封建官僚,懲辦土豪劣紳,被民眾譽為“謝青天”。

1927年10月與唐澍等組織領導清澗起義,任西北革命軍游擊支隊營長、副指揮。1928年5月參與領導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革命軍第3大隊大隊長。後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委員、陝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總指揮,在陝北、寧夏甘肅等地做兵運工作。

1931年9月,閻紅彥吳岱峰率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大隊突破黃河天險進入陝甘,謝子長奉中共陝甘省委之命以陝甘省委軍委書記的名義來到晉西遊擊大隊駐地三甲塬,排除阻力,按照陝甘省委的指示,與吳岱峰、閻紅彥一起將晉西遊擊大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總隊,對外暫稱西北反帝同盟軍,(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謝子長任總指揮,率部轉戰陝甘邊,創建革命根據地。

1933年夏被派往察綏抗日同盟軍第18師,負責中共組織的工作,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同年11月回到陝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恢復和建立了陝北紅軍游擊隊5個支隊,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據地。

1934年後,任陝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紅26軍42師政治委員、中共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指揮部隊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北蘇區的“圍剿”。 謝子長在長期征戰中,多次負傷。因戰傷惡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縣燈盞灣逝世,時年38歲。毛澤東曾兩次為謝子長墓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並親筆寫了碑文。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決定將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在瓦窯堡修建了子長烈士陵園 ,並舉行了隆重的公葬儀式。

英雄事跡

延安時期的謝子長延安時期的謝子長

1926年初,受中共北方區執委會派遣回到陝北,與中共和共青團綏德地方組織取得聯繫後,回安定繼續辦民團,仍任團總。不久,在友人、中共黨員李象九推薦下,縣民團編為陝北軍閥井岳秀部石謙團第十二連,謝任連長,以公開的身份在安定一帶進行革命活動,並秘密在石謙團建立了中共第二特別支部,謝任第二特支書記,發展了一批中共黨員。

在此期間, 他還積極協助中共上級組織建立中共安定縣特別支部(書記馮景翼);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培訓了一批農民運動的骨幹。他領導縣農民協會開展對土豪劣紳和高利貸者的鬥爭,拘禁和審判了大土豪宋運昌、李耀輝等,趕走了全縣最大的高利貸者王玉書和馬子厚,當眾燒毀了文契、賬簿,宣布欠債作廢,廢除苛捐雜稅,民眾親切地稱他為“謝青天”。

1927年4月,李大釗等被奉系軍閥張作霖絞殺的訊息傳到陝北,謝義憤填膺,和馮景翼一起領導安定縣農民協會召開大會,追悼李大釗,聲討帝國主義、奉系軍閥和蔣介石鎮壓革命的罪行, 決心武裝農民,繼續開展反對土豪劣紳的鬥爭。8月,白色恐怖籠罩陝北,軍閥井岳秀企圖消滅由共產黨掌握的石謙旅,形勢十分緊張。

這時,中共陝西省委派軍委書記魏野疇和唐澍等秘密到清澗,指示李象九、謝子長要續留在石謙部隊中開展黨的秘密工作, 做好武裝反抗新老軍閥的準備。8月22日,石謙旅長被井岳秀暗殺。石旅的中共組織準備以此為契機,發動武裝起義。10月12日(一說14日或10日),清澗起義在“為石旅長報仇”的口號聲中爆發。之前,謝提筆書聯:“大地民方醒,中原鹿正肥。”起義後,中共組織決定謝等率部南下。

起義部隊在謝等率領下南進,在延川會合了石旅的另一個連,途經延長縣城時,殲敵兩個連和一個營部,謝親自處決了敵營長祁梅卿。15日,清澗、延川起義的部隊趕到宜川城下,與石旅駐宜川的第九、第十連會師,守敵大部投降。由於起義領導人對起義後的行動方針意見不一,指揮失當,加之敵我力量懸殊,起義部隊在宜川被優勢之敵包圍,突圍時遭受重大損失。謝帶領一部分人馬衝出重圍,退往韓城

此時,回西安請示匯報的唐澍攜中共陝西省委指示在韓城西莊鎮找到部隊。12月,根據省委指示,由唐、謝、白明善等五人組成軍事委員會,並將部隊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支隊, 唐、謝分任總副指揮。1928年1月,部隊向陝甘邊轉移,因途中貿然攻打宜川城和數次遭敵襲擊損失過重,加之給養困難,同月中旬起義失敗。

此後, 謝被派往洛南許權中的暫編第三旅,任營特派員兼副營長。5月奉中共陝西省委指示,與唐澍劉志丹、許權中、高克林等一起領導了渭(南)華(縣)起義。謝在新成立的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任委員兼第三大隊大隊長,率部英勇奮戰,殲敵甚多,並領導暴動的農民打土豪分財物,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由於代理陝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派三師之眾“圍剿”,起義又遭失敗。謝離開部隊抵達西安。不久,奉命秘密回陝北開展革命武裝鬥爭,1929年2月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

同月,中共陝北特委在綏德西川張家岔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作出關於在陝北開展軍事運動的決議。會後,謝受命到宜川鳳凰山做爭取改造梁占魁土匪部隊的工作。1930年1月又去甘肅、 寧夏蘇雨生、譚世麟部進行兵運活動,爭取民團、哥老會,在敵人力量薄弱的陝、甘、寧邊界地區活動。

同年10月初參加中共陝北特委第三次擴大會議。 會議貫徹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擴大會議精神,合併黨、團、工會、農會組織,成立中共陝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 謝任總指揮,至1931年1月行動委員會撤銷。同年10月, 陝北游擊支隊與南梁游擊隊在陝甘邊界會合,1932年1月建立西北反帝同盟軍,中共陝西省委派謝任總指揮。他組織黨員幹部學習古田會議決議,開辦軍政幹部訓練班,使大家明確紅軍的政治任務,糾正部隊中的軍閥主義和極端民主化等不良傾向,為在陝甘邊建立和擴大紅軍、開展游擊戰爭奠定了基礎。

1932年2月, 根據中共陝西省委的指示,西北反帝同盟軍在甘肅正寧縣三嘉塬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設總指揮部,謝仍任總指揮,率部在旬邑縣職田鎮、陽坡頭、旬邑縣城、耀縣、宜君等地同國民黨軍作戰,連戰皆捷,殲敵近千人,繳槍600餘枝;還領導農民民眾斗地主,成立農民協會,進行分糧抗捐鬥爭。4月,中共陝西省委常委杜衡來到陝甘游擊隊,指責謝是“逃跑主義”、“右傾機會主義”,並撤銷了謝任總指揮的陝甘游擊隊總指揮部,強令他離開部隊,到甘肅搞兵運工作。5、6月間,謝和焦維熾等人領導了靖遠兵變,成立了陝甘邊工農紅軍游擊隊第三支隊,謝任總指揮。

由於民眾發動不充分,加之思想麻痹輕敵,遭敵突然襲擊,起義失敗後奉命回陝。8月末,中共陝西省委又派謝回陝甘游擊隊任總指揮。9月,謝率部南下耀縣,採取避實擊虛、以退為進的戰術,在照金地區殲敵400餘人,繳槍300餘枝,擊斃國民黨富平、同官(今銅川)、耀縣三縣民團總指揮黨謝芳,生擒耀縣團總蔡子發,扭轉了游擊隊的困難處境,鼓舞了紅軍與民眾的鬥志。

12月,中共中央任命的紅二十六軍政委杜衡到陝甘邊,宣布將陝甘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並在宜君楊家店子(今屬旬邑)進行整編。杜衡誣衊謝子長和劉志丹犯了“右傾機會主義”、“土匪路線”等錯誤,撤銷了他們兩人的領導職務,並擅自決定給謝以留黨察看處分(後中共上海中央局撤銷了這個錯誤決定),強令謝離開部隊,到中共上海中央局受訓。

1933年夏,謝被派往北方,在張家口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第十八師,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並做黨的工作。抗日同盟軍失敗後,謝又到北平和天津地區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1月,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派謝回陝任駐西北軍事特派員(一說為駐陝西或駐陝北軍事特派員)。

謝於1934年初回到安定,立即著手恢復陝北游擊隊第一支隊,積極開展武裝鬥爭,還協助中共地方組織創建根據地,擴大了中共和紅軍的政治影響。7月8日,根據中共陝北特委的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在安定縣楊道峁成立,謝任總指揮,郭洪濤任政委。為了粉碎井岳秀部對陝北根據地發動的第一次“圍剿”,謝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區的閻家窪子與陝甘邊區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劉志丹率領的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會合, 兼任該師政委。

8月15日率紅四十二師第三團和陝北游擊隊第一、二、五支隊由南梁抵達安定地區。17日起,先後取得了安定景武家塌、 綏德張家圪台戰鬥的勝利。8月26日率部奔襲清澗河口。在27日的激烈戰鬥中,謝親臨前線指揮,不幸胸部中彈,鮮血滲透了他的夾襖,仍繼續指揮戰鬥,直到勝利。

戰後他不顧重傷在身,揮師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擊潰井岳秀的一個營,徹底粉碎了國民黨新軍閥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1935年2月初, 中共陝北特委和陝甘邊特委在赤源縣周家嶮(今屬子長)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以統一領導陝北、陝甘兩塊根據地的黨和紅軍。

謝因傷重未出席會議,仍被推舉為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委員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說劉志丹為軍委主席) 。由於傷勢繼續惡化,2月21日在安定縣燈盞灣與世長辭。毛澤東先後兩次為謝子長墓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並親筆寫了碑文。為紀念這位西北紅軍和西北蘇區的主要創建人,陝甘寧邊區政府於1942年5月批准,將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

陵園情況

謝子長將軍雕像謝子長將軍雕像

陵園坐落在(陝北)延安子長縣瓦窯堡東北部的走馬梁山腳下。陵園四周環繞著白色的磚砌圍牆,占地10o0多平方米。20多米寬的鐵柵欄大門上,鑲著象徵革命的紅五星和鐮刀斧頭。門頂橫立著“謝子長烈士紀念館”8個鮮亮的大字。大門兩側,有磚雕藍底黃字對聯:全心全意樹立革命旗幟,矢忠智勇堪稱人民英雄。 “革命烈士紀念塔”在門內,有10多米高。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鑲十塊青色碑石。塔頂是虎殿式建築,精巧秀美。塔頂和塔身之間有幾何圖紋,潔淨樸素。塔後是寬敞的院子,院中有筆直的磚道。磚道兩側是陳列室

陳列室後邊,松柏成林,百花放香,雅靜肅穆。再向後,有7米高的台子。陵園的主要部分——紀念堂靈墓,就建在高台上。紀念堂碧瓦紅柱,古色古香,內立4塊碑石,上面鐫刻著毛澤東給謝子長烈士的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等。 謝子長墓在紀念堂後邊。靈堂高大,棺木上覆蓋著紅色棉被,靈堂掛有謝子長畫像。

謝子長有一個模範的革命家庭;父親謝彪鵬出錢出物支持兒孫們參加革命活動。大哥謝德惠,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安定縣地下黨負責人之一。謝子長犧牲後,為避免敵人下毒手,他帶全家進居外邊,後因患病無錢醫治而死。二哥謝占元,被敵人押進監獄進行嚴刑拷打,最後慘遭殺害。二侄兒謝福成,在甘泉縣下寺灣戰鬥中英勇犧牲。三侄兒謝紹安,在榆林魚河堡通過敵人封鎖線時陣亡。全家先後有9人被敵人迫害致死(其中有5名共產黨員)。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
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