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先雲

蔣先雲

蔣先雲(1902—1927),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鄉大坪塘村人。在眾多有名無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戰功赫赫的蔣先雲,他是紅透了黃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國共兩黨合作與交往的橋樑。在承上啟下,出謀定計,溝通信息和促進團結合作,發揮過無可代替的作用。蔣先雲,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相繼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1922年與李立三、劉少奇等領導安源工人大罷工;同年12月領導水口山礦工罷工;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校任政治部秘書,為“黃埔三傑”之一;1925年在周恩來領導下發起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同年參加兩次東征;中山艦事件後退出國民黨;北伐戰爭開始後任總司令部秘書,1927年任湖北省工人糾察總隊隊長,5月28日在河南臨潁英勇犧牲,後被追贈為中將軍銜。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蔣先雲蔣先雲
蔣先雲(1902年—1927年),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優秀黨員、學生運動與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革命烈士、“黃埔三傑”之一;字湘耘,別號巫山 。
1902年8月17日(農曆7月14日)出生,父親蔣繼堃是清末秀才,為人忠厚正直;母親肖玉秀,人稱“大腳婆”,樸實勤勞,性情開朗;蔣先雲兄弟姐妹8人,先雲排行最小,5個哥哥,兩個姐姐;大哥蔣先烈,跟隨孫中山革命,參加同盟會,1913年,在湖北進行反對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的革命活動,就義於武昌;蔣先雲早年入保合國小讀書,1917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五四”期間,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任湘南學生聯合會第一屆總幹事,與夏明翰、黃靜源共同領導組織湘南25個縣學生罷課運動。在校期間組織革命團體“心社”,創辦《嶷麓警鐘》月刊,傳播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是湘南革命組織之開端。
蔣先雲成長為湘南學生運動領袖,深得毛澤東賞識;1921年10月,經毛澤東介紹並經中共湘區委員會審查,與夏明翰、賀恕、蔣嘯青、黃靜源、屈子健一同加入中國共產黨 。
次年,受中共湘區委派至江西安源路礦,與李立三、劉少奇於1922年9月14日共同組織、領導17000餘人參加的安源路礦大罷工,取得完全勝利,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黨支部書記兼文書股長。
後受組織委派,到湖南水口山於1922年12月5日組織領導3000餘人參加的水口山礦工人大罷工,亦取得完全勝利(任俱樂部主任與黨支部書記),鄧中夏評價“其雄壯不亞於安源”,蔣先雲成長為工人運動領袖。
1924年,由毛澤東介紹,在12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優秀青年中,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一期,與陳賡、賀衷寒共稱“黃埔三傑”。
1924年3月19日,蔣先雲從上海回到長沙,與李祗欣(湖南省醴陵縣人,李立三同志的胞妹,中共黨員)喜結良緣。
蔣先雲在黃埔軍校期間任中共黃埔特別支部第一任書記,在校期間,在廖仲愷、周恩來的幫助下,創建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任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主席,在《中國軍人》上發表革命軍事文章8篇,在廣州民國日報上發表多篇反帝與宣傳革命、反對獨裁文章,成為黃埔軍校最有影響力和威望的學生,影響了一大批青年軍人(包括開國元帥徐向前、紅軍高級將領左權),很多有志青年軍人把“青年軍人聯合會”作為他們革命精神的寄託,會員由開始的2000多人迅速發展到20000多人,活動範圍由黃埔軍校延展到在廣東的軍隊和滇、桂、湘所設的軍校,進而遍及全國,成為一代青年軍人中大部分走革命道路的導航站。
蔣先雲深得時任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中共廣東軍委負責人兼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賞識,是蔣介石最得意之學生,被譽為“黃埔奇才”,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做了大量有利於兩黨合作的政治活動,多次調和校內黨爭,多次力勸蔣介石與共產黨合作,期間參加兩次東征陳炯明、平定廣東商團叛亂、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的戰役。
1925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被選派黃埔教導一團一連任黨代表,後調任蔣介石侍從參謀任國民革命軍一師二團二營營長;9月28日,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第七團黨代表,參加第二次東征,攻打惠州城大戰中,組織並帶領敢死隊攻克了號稱南中國的第一天險——惠州城,同年冬,被任命為第一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6月,黃埔同學會成立,蔣介石任會長,曾擴情為秘書,蔣先云為監察委員。
北伐戰爭開始後,蔣先雲任北伐軍總司令部機要秘書,“北伐文告,多出其手”,鏇任補充第五團團長,授陸軍少將軍銜。
北伐軍攻克武昌,占領南昌以後,革命重心逐漸北移,長江中游的武漢三鎮成為國民革命的中心,國民黨決定遷都武昌,蔣介石卻以“政治與軍事發展便利起見”,力主遷都南昌,在“遷都之爭”失敗後,蔣介石徹底背叛革命。
1927年2月8日,蔣先雲接到周恩來的密信,告訴先雲蔣介石已公開反共,叫先雲到武漢工作。2月14日,先雲離開南昌來到武昌。
蔣先雲在武昌,由劉少奇介紹,擔任中共湖北省軍委委員、武裝部長兼湖北省總工會工人糾察總隊總隊長。先雲通過學運、工運到黃埔從軍一系列磨鍊,深感中共必須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裝,今後走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於是,他積極擴大糾察隊,盡最大努力從各種渠道獲得更多武器,按軍隊編制進行訓練,工人糾察隊壯大到5000餘人,3000多條槍,成為中共掌握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面對蔣介石的公開叛變,武漢國民黨中央宣布開除蔣介石黨籍,武漢國民政府宣布罷免蔣介石一切職務,中共中央發表《為蔣介石屠殺民眾宣言》;1927年4月23日,武漢各界成立“反蔣委員會”,公推蔣先云為主席,在武昌閱馬場舉行聲勢浩大的三十萬餘人“討蔣大會”,通過《反蔣宣傳大綱》、《告(黃埔軍校)各期全體同學書》等文告,出版《討蔣特刊》,高呼:“昔日校長,今日校賊!”“蔣賊不除,世無天日!”
1927年4月18日,在武漢的國共兩黨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繼續北伐,4月19日,任命蔣先云為北伐軍第一縱隊第二十六師七十七團黨代表兼團長;5月28日,在河南臨穎作戰時不幸英勇犧牲。
周恩來、徐向前、惲代英、郭沫若、張發奎、高語罕、羅章龍均在不同時期發表悼詞與紀念文章追憶蔣先雲;中共中央刊物《嚮導》198期發表《悼蔣先雲同志》一文;周恩來則在同年6月8日親自主持蔣先雲的追悼大會,國民革命政府追贈其為中將軍銜。
同樣令人悲痛的是,在這一年,蔣先雲之妻李祗欣(1906年1月14日—1927年4月11日)亦病故於武昌紅十字醫院,年僅21歲。

人物年譜

蔣先雲蔣先雲
1902年8月17日(農曆7月14日)蔣先雲出生於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村一個破落的書香之家。
1913年蔣先雲入本村保合國小讀書。
1917年蔣先雲以優異成績越級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1918年夏蔣先雲聯絡湖南省立第三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一班學生夏明翰等秘密組織民眾團體“學友互助會”。主編《嶷麓警鐘》月刊,宣傳新文化運動。
1919年6月17日蔣先雲發起成立以“聯絡感情、交換知識、促進文明、改造社會”為宗旨的湘南學生聯合會,當選為聯合會第一屆總幹事。並與夏明翰、黃靜源等發動和組織了湘南25個縣的學生罷課運動。
1920年8月蔣先雲與蔣嘯青負責創辦了“三師書報販賣部”。用馬克思主義啟迪教育學生。
冬經毛澤東、何叔衡介紹,蔣先雲與黃靜源等在長沙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1年3月蔣先雲發起組織衡陽愛國學生的革命團體“心社”。“心社”章程明確規定以“犧牲個人樂利,圖謀民眾幸福”“改造自己和改造社會”為宗旨。
10月蔣先雲經毛澤東介紹,與夏明翰、黃靜源、蔣嘯青等第一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2年1月蔣先雲受中共湘區委指派到江西安源協助李立三從事工人運動。
5月1日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成立,李立三任俱樂部主任,蔣先雲任黨支部書記兼文書股長。
9月上旬蔣先雲向毛澤東匯報了“五一”遊行情況,俱樂部前段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工人要求罷工的激昂情緒。毛澤東對罷工的組織準備工作作了周密部署。
14日凌晨蔣先雲同劉少奇、李立三領導了震驚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迫使局方在18日答應了工人提出的13條要求,取得了罷工鬥爭的巨大勝利。
11月22日應水口山礦工人代表的邀請,蔣先雲受中共湘區委指派與謝懷德從安源到常寧水口山礦開展工人運動。
27日水口山3000多工人集會慶祝俱樂部成立,蔣先雲任黨支部書記兼俱樂部主任。
12月5日水口山工人大罷工爆發,蔣先雲擔任同礦局談判的全權代表。罷工持續了22天,礦局於26日不得不答應工人提出的18條要求。
1924年3月經中共湘區委推薦,蔣先雲赴廣州報考黃埔軍校。
4月28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入學考試放榜,正取生350名,備取生100名,蔣先雲以名列第一的成績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編入學生第一隊。
8月初蔣先雲任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書記。
11月30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畢業考試,蔣先雲取得第一名。被選派黃埔教導一團一連任黨代表。
1925年2月1日以“聯合軍人,挽救時局”為宗旨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大會,蔣先雲被選為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即主任委員)。
2月上旬蔣先雲跟隨周恩來出師東征,負責政治處宣傳及組織民眾的工作,爭取了地方農民自衛隊的有力支持。3月底取得了第一次東征的重大勝利。
5月蔣先雲調任蔣介石侍從參謀。
6月蔣先雲兼任國民革命軍一師二團二營代理營長。
20日蔣先雲奉命率部回師廣州,參加鎮壓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的戰鬥。
23日蔣先雲奉命率部參加廣州各界人民援助上海“五卅”運動的示威遊行,親歷“沙基慘案”,憤怒地寫下了《6月23日沙基慘案報告》,在《中國軍人》刊物上公開發表,以鐵的事實對帝國主義的罪惡行徑進行了無情的揭露。
9月28日蔣先雲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第七團黨代表。
10月蔣先雲奉命參加第二次東征,在攻打惠州城大戰中,組織並帶領敢死隊攻克了號稱南中國的第一天險——惠州城。
冬蔣先雲被任命為第一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蔣先雲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4月蔣介石許以高官,再三誘令蔣先雲退出共產黨。蔣先雲毅然答道:“我是共產黨員,永做共產黨員,頭可斷,而共產黨籍不可犧牲!”
5月10日第三次全國勞動暨廣東省農民協會、教育代表大會代表千餘人到黃埔軍校參觀。軍校為三會代表舉行盛大歡迎會。會上,蔣介石致歡迎詞,蔣先雲代表軍校同學致答詞。
23日軍校選舉第四屆特別黨部執行委員會及監察委員,蔣介石為主席,蔣先雲、張治中等九人為執行委員。
30日黃埔軍校派出師生參加廣州東校場舉行的紀念“五卅”運動一周年大會。蔣先雲在會上發表演說。
6月16日黃埔軍校校友會舉行成立兩周年紀念大會及東江陣亡烈士墓落成典禮。蔣介石在會上發表演說,蔣先雲作《本校烈士事略》報告。
27日黃埔同學會成立,蔣介石任會長,曾擴情為秘書,蔣先云為監察委員。
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典禮在廣州北校場舉行。蔣先雲任北伐軍總司令部秘書。總司令部頒發的宣言和文告,多系先雲手筆。
蔣先雲被授陸軍少將軍銜。
8月蔣先雲因患目疾回新田診治。期間,他一面養病,一面組織民眾成立農民協會,多次在大坪塘和縣城發表演說,親自點燃了新田南鄉農民革命運動的烈火。
9月蔣先雲離別家鄉回到北伐軍總司令部(時駐長沙)兼任第五補充團團長。
11月蔣先雲隨軍攻克南昌,期間,蔣先雲率警衛團冒死救出蔣介石後,蔣介石又以“第一師中將師長”的高官誘令蔣先雲退出共產黨,遭蔣先雲拒絕。
26日蔣先雲到上海向黨中央總書記陳獨秀匯報工作。
28日撰寫了《給蔣介石的信》,轉述陳獨秀意見,勸說蔣介石認清革命前途,不要懷疑共產黨。要十分信任共產黨。免使國共聯合戰線繼續遭受損失。
1927年2月12日武漢分校在武昌兩湖書院舉行6000餘人參加的開學典禮。鄧演達、宋慶齡、董必武、吳玉章、孫科等出席了大會,蔣介石委派蔣先雲到會致訓詞。
3月蔣先雲毅然與蔣介石不辭而別,離開南昌來到當時革命中心武漢,擔任中共湖北省委軍委委員、武裝部長兼湖北全省總工會工人糾察總隊總隊長。
在武漢期間,蔣介石多次派人和電邀蔣先雲回南昌,封官許願,被先雲嚴詞回絕道:“官可以不作,而命不可不革”。
4月23日武昌閱馬場舉行30萬人參加的討蔣大會,蔣先雲以大會主席的身份作報告、歷訴蔣介石反革命罪行,聲討蔣介石。
5月7日武漢國民政府決定舉行第二次北伐。蔣先雲由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六師七十七團黨代表兼團長。
同日蔣先雲向全國發表《敬告本團官佐》的公開信,闡述他作為一個革命軍人的要求和能堅忍、能犧牲的精神。
中旬蔣先雲率全團官兵,離開武漢開赴河南。
28日北伐軍與奉軍主力決戰於河南臨潁。是日,北伐軍全線出擊,蔣先雲身先士卒,率全團官兵衝鋒在前,奮勇殺敵,最後身負重傷,英勇犧牲。
蔣先雲犧牲後被追謚為中將軍銜。
6月8日周恩來親自在武漢主持蔣先雲烈士追悼大會,惲代英親致悼詞。

人物成就

蔣先雲蔣先雲
領導學運和工運
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革命烈士、“黃埔三傑”之首的蔣先雲烈士是湖南新田大坪塘人,1902年8月17日(農曆7月14日)生於普通農民之家,自幼聰明過人,只因家境貧窮,本已入學無望,幸因親朋戚友給以支持,出錢出米,才得勉強上了村立國民國小讀書。
由於讀書勤奮,所習各科都取得優異成績。被老師認為他“秉賦聰穎”而深為器重。於是很快得以跨過高小而被湖南三師破格收為學生而免費入學。
據載,有一次學校老師以“月”字為題,要學生造句聯對。蔣先雲以舊社會腐敗沒落,行將消逝,而新社會則如旭日東升、大地光明為意境,寫出“殘月西斜,漫灑人間;日出東方,大地紅遍。”的警句造成聯語,博得國文老師十分讚賞,立刻揮筆寫上“寓情於景,寓理於景,含義深厚,超脫異常。傳閱”等贊語。
時值1917年“十月革命”和1919年“五四運動”先後爆發。他與夏明翰、黃靜深等一起受到這革命浪潮的影響也在衡陽開始宣傳馬克思、列寧的革命思想和新文化運動。在衡陽三師,他帶頭髮起組織“學友互助會”,團結新田、宜章等一帶地區的進步同學創辦《嶷麓警鐘》,自任主編。又繼長沙湖南學生聯合會之後,也在衡陽成立“湘南學生聯合會”,受推為聯合會第一屆的總幹事,並在何叔衡指導下率領愛國進步學生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眾性的革命運動。
蔣先雲曾發展和組織了湘南二十五縣的愛國學生開展罷課鬥爭,會同師生們舉行集會遊行,到街頭演講,散發傳單;又親自起草反對賣國的二十一條宣言,倡行抵制日貨。他振臂高呼:“誓死爭回青島!”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等口號;還與夏明翰一起,英勇地沖開軍警阻撓,闖入販賣日貨的奸商店鋪,捉拿走私販賣日貨的奸商示眾和鬥爭,使衡陽日貨為之斂跡,國貨暢銷!
宣傳新文化運動,蔣先雲是不遺餘力的。曾在衡陽三師建立文化書社分社,開設書報販賣部,經常出售宣傳馬克思、列寧思想的書報刊,大量銷售《共產黨宣言》、《嚮導》、《新青年》、《少年中國》、《勞動界》等革命刊物。1921年,他更以毛澤東創建的新民學會為榜樣,發起組織革命的“心社”。
蔣先雲親自起草心社章程,其宗旨是:“犧牲個人利益,圖謀民眾幸福,結合真純同志,謀社會實際改進。”這與長沙新民學會規定要“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宗旨,是一脈相承的;亦可謂南北呼應,而異曲同工,為湘南成立革命組織首創開端。
同年五月,蔣先雲又利用“五一”、“五四”、“五九”等革命紀念節日開展大規模宣傳活動。在“五九”國恥紀念民眾大會上,親自登台作了《怎樣洗雪我們的國恥》的動人報告。聽眾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顯示蔣先雲在學生民眾運動中發揮著先鋒作用。
由於蔣先雲在湘南三師的出色表現,毛澤東在1921年從上海參加成立黨的“一大”之後,回到長沙就趕到衡陽聽取蔣先雲的匯報,決定以衡陽三師為革命學生活動的基地,成立中共湖南三師黨支部。同年,吸收蔣先雲等為湘南地區第一批共產黨員,為湘南地區革命鬥爭揭開嶄新的一頁。
1922年,年僅二十歲的蔣先雲在三師畢業後,他隨即受黨的派遣,到安源會合李立三、劉少奇一起,從事工人運動。他們通過開辦工人夜校、成立工人俱樂部,很快就把礦工民眾組織起來,由李立三與蔣先雲分任俱樂部主任和文書股長。
在工礦民眾中,他們以反對壓迫剝削,保障工人生活利益為號召,發起了一萬七千多路礦工人舉行了一次全國聞名的大罷工,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隨後,蔣先雲又轉往水口山礦,他應水口山工人代表的邀請,向工人傳播安源罷工鬥爭的經驗,幫助他們組織工人團體,開展為捍衛工人生活利益而鬥爭的工人運動。
經過蔣先雲的策劃,水口山工人在1922年11月27日就正式公開成立工人俱樂部。幾天之內,就有成百成千的工人民眾踴躍加入俱樂部活動,並成立水口山中共黨支部。由蔣先雲擔任書記兼俱樂部主任。12月經他親自從事深入思想工作,發動三千水口山地區礦工實行罷工,堅持鬥爭達23天之久。
在鬥爭中工人俱樂部選出“十代表”、“百代表”,而以蔣先云為罷工全權代表。直接同礦主和礦局開展面對面談判。反動當局曾企圖賄賂白銀五百兩,收買兇手行刺蔣先雲。工人聞訊就將蔣先雲秘密保護起來,使他得以轉危為安。
反動礦局此計不成,又以偽軍營部的名義張貼布告,懸賞捉拿蔣先雲。說“凡拿獲解部者,賞洋一千元;來部引導,因而拿獲者、賞洋五百元”等等,以期陰謀必要殺害蔣先雲而後快。但都被一一被識而失敗了。最後反動當局無計可施,只得答應水口山工人罷工條件而使水口山工人贏得完全勝利。
在慶祝罷工勝利的大會上,由全權代表蔣先雲宣布罷工勝利的經過和條件。最後,會上三呼萬歲:“工人萬歲!水口山工人俱樂部萬歲!全世界無產階級萬歲!”並遊行而結束。
由上可見,早在二十出頭的青年時代,蔣先雲在投身學生運動與工人運動中,他就顯示了卓越的才能和享有威望,成為朝氣勃勃的青年革命家。
黃埔軍校時期
正當蔣先雲在湖南衡陽、安源、水口山等地嶄露頭角、名聲廣傳之際,適遇孫中山首倡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合作,由兩黨先驅者們積極醞釀而逐步實現,並決定仿效蘇俄紅軍經驗,建立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材的革命軍官學校。於1924年6月在黃埔港一個四面環水的長洲島開辦。
黃埔軍校的學生和教官是國共兩黨依靠地方黨組織,採取公開與秘密的兩種方式,招收革命先進的軍官和青年來校報考而取錄的。如湖南地區就先後多批招來蔣先雲、陳賡、宋希濂、郭一予等青年經過考試取錄的黃埔一期生。那時從各地招來的學生考試都很嚴格,一般是各地兩黨組織自行初試,送經上海中轉站複試,到廣州再經總複試方正式取錄。以期經過革命培養,成為武裝革命的高素質的軍事骨幹。
由於蔣先雲在衡陽讀書時早在投身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中經受不少政治鍛鍊,受到不少革命的思想薰陶。所以他到軍校學習和考試都得心應手,成績優秀而獨占鰲頭。
據一期同學宋希濂等多人的回憶:當年入學考試和畢業考試,都是蔣先雲連得第一。這就恰如科舉時代的學人士子經歷縣試、省試、京城會試能連中三元而得到金榜題名第一的狀元一樣,校長蔣介石得知蔣先雲的出色表現也特別高興。
據周恩來說:“蔣介石也因此把蔣先雲視為自己最得意的學生。從此,他們二人結下不解情緣,備受重用。當時按照國共兩黨合作的決策:在軍校里是要求師生們一律參加國民黨的。因此在軍校里就有共產黨參加國民黨,也有國民黨參加共產黨,成為跨黨黨員。由於蔣先雲進校前已參加共產黨,也遵照學校的決定參加國民黨,成了跨黨黨員。由此他成了國共兩黨都倚重的驕子,師生敬重的寵兒,一面揚威軍校內外的旗幟。
軍校開學之後,來自各地的共產黨人都朝氣勃勃,成立了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由中共粵區委委任蔣先云為第一任書記,陳賡、楊其綱、王逸常等三人為幹事、直接受軍委書記周恩來領導。他們從此為宣傳孫中山三大政策,馬列思想和發展組織做了開創性工作。
為了壯大軍校革命聲勢,蔣先雲還發起成立包括校內兩黨青年及駐守南粵各地的湘、粵、滇、桂軍中的青年而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號召會員們實行“救國救民救自己!”發出“團結即是力量、聯合即是幸福!”的呼聲;高喊“打倒封建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頓時,廣州地區的兩黨革命軍人與青年都紛紛參加,回響各項革命活動,會員發展到二千餘人。於是,從最初原定稱“青年軍人代表會”也改名為“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隨即召開代表大會選出了領導機構中央執行委員會,公推蔣先云為常務委員(主席),國民黨人賀衷寒為秘書。也出版了會刊《中國軍人》和《青年軍人》,都由蔣先雲擔任編輯和主要撰稿人。刊內的文章作者如湘耘、巫山等,也是他的化名。這個由兩黨成員組成的青軍會,曾為軍校開創和兩次東徵發揮了積極作用。
黃埔一期學生在校的學習和訓練,是採用政治與軍事並重,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方法,實行邊學習邊打仗的快速方法培養成材的。在開學不久,一期學生就走出課堂,參加平定商團的戰鬥。學生剛畢業,多數都派入軍校教導團擔任下級軍官和戰鬥骨幹。使軍校與軍隊實際結成統一的戰鬥整體。那時在軍校里的教官和學生們濟濟一堂,平時在課堂上教學是師生,在戰時走上戰場則是官兵,校長就是司令。
蔣先雲由於得到兩黨領導的器重,所以在軍校和軍隊中都長期擔任各種重要職務。首先是蔣介石調他在自己身邊,任校長秘書,一次東征軍的參謀秘書;又先後是周恩來屬下校政治部,東征前方政治部的秘書,連、營黨代表,二次東征軍的第七團黨代表等。國民黨內,在軍校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後,仍與張治中等九人一起受選為執行委員,參與工作。
由於校里的青軍會與孫文學會兩派鬥爭與糾紛已越演越烈,蔣介石下令取消兩組織之後又以校長的名義在“《廣州民國日報》”署發成立黃埔同學會第一號公布,委出以蔣先雲名列第一。包括賈伯濤、曾擴情等九人為籌備委員。負責促成一個能團結兩黨師生的同學會。
在同學會選舉代表之日,據關鞏《黃埔同學會成立經過》一文所說,“蔣(先雲)同志本以欲赴前方為理由,自己聲明不受選,而免了擔任會中領導職務。但仍推選他為監察委員之一”。這反映了蔣先雲實在成為當年黃埔俊秀群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在此之前,自蔣先雲受任為中共黃埔特別支部首任書記後,在共產黨內則始終受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在軍校和軍隊中從事促進團結,排解兩派糾紛的工作。
1926年7月北伐進軍開始,黃埔軍校經歷掃除軍閥,統一廣東歷次戰鬥,以第一軍為核心骨幹的國民革命軍已擴建成八個軍。在戰鬥中成長的師生不少成了的各級將領和骨幹,以蔣介石為北伐軍總司令。
備受黃埔師生及官兵所景仰的蔣先雲也出任北伐軍總司令部秘書、總司令侍從秘書。軍中頒發的宣言和文告,不少都出自他的手筆。同時,又相繼兼任軍中補充(警衛)團第五團團長,湖北武漢工人糾察隊總隊長,第二次北伐第四軍七十七團團長等職。,不幸的是,自後在革命陣營中形勢逆轉,竟出現了一個武漢政府和南京政府對立,共產黨與國民黨分裂的嚴峻局面,蔣先雲要挽救蔣介石回到革命陣營是難有可能,他唯有毅然奔向武漢走上新的征途。
東征與北伐時期
蔣先雲備受革命重用,享有尊榮,是廣有傳聞的。可是,他還不甘在司令部里的溫室里成長,而要勇於到戎馬倥傯、炮火紛飛的戰場,衝鋒陷陣,屢立功勳!
在第一次東征的淡水之戰,是黃埔出師首戰告捷的揭幕戰。正當校軍進抵淡水城邊,實行扶梯爬牆攻城時,有十名黨代表奉命率隊冒著激烈炮火衝鋒。是時國民黨人蔡光舉最先中彈倒地。近在蔣介石身邊的蔣先雲便搶先奉校長之命上前,在炮火熾烈的戰地為他扶侍治傷。
蔡光舉在傷重臨危時說:“先雲,趕快為我醫治,逆賊正待我們痛殺。”這是黃埔東征軍第一次實行兩黨成員為攻城破敵而安危與共,救死扶傷的實例,蔣先云為此首樹風範,獲得師生們的一致讚揚。
正當東征勝利,正要擴大戰果之時,卻有滇、桂軍閥陰謀叛亂,霸占廣州,後方告急。校軍被迫撤離東江、回師平亂。蔣先雲奉命擔任營長,直趨廣州而來。他率領校軍前鋒走在前頭,並統領城區工人武裝糾察隊,郊區農民軍,最先聯合搶占城東廣九車站,並親自率領尖兵強攻滇軍總指揮部。
當年目擊者說:“那時蔣先雲躍先端著槍、喊著:‘同志們,沖啊!’的口號,率領工農兵大隊人馬、衝倒滇桂軍設定的鐵絲網,終而占領了滇軍總指揮部,為打倒滇桂軍閥立下大功。
平定楊劉之後,又遇廣州人民為聲援上海“五卅慘案”舉行示威遊行。周恩來特別派出蔣先云為校軍營長,率領黨軍第二、四、七連官兵參加東教場民眾大會,然後出動參加民眾遊行。豈料當隊伍走到沙基街時就遇上沙面帝國主義侵略者官兵開槍瘋狂掃射。曹石泉等黃埔官兵與入伍生數十人當場中彈倒地,血肉橫飛。先雲也被槍彈炸傷。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他不顧個人安危而英勇地以救護百姓為己任;也不甘自匿而置遊行民眾於不顧。於是一面嚴令所屬監視敵方行動;一面掩護民眾轉移安全地帶。
蔣先雲自己則忍著傷痛堅守崗位,直至廖夫人(何香凝)何師長(應欽)聞訊趕來,作出指示後才率隊歸營。自始至終,表現英勇果敢堅貞不屈的黃埔精神。
攻克“天險惠州”之戰,是剿滅陳炯明老巢,肅清軍閥殘餘楊坤如,最後統一廣東之戰。是時黃埔黨軍已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命何應欽與周恩來分任軍長和政治部主任,先雲又馬不停蹄,肩負軍事與政治的雙重任務,調任第三師第七團黨代表。10月中旬,強攻“天險”惠州城的戰鬥打響了。
蔣先雲所部第七團,奉命直插城西的小西門和南門城邊,伺機待命爬牆入城巷戰。據校史記載:是日蔣先雲一手舉著盒子槍,一手握著指揮刀、帶著所屬敢死隊冒著敵軍炮火扶梯登城,與守城敵軍士兵開展肉搏戰,因此他多處被刺傷,血流不止,在頰上留下傷疤,為人所見,贏得了“青年軍人楷模”的稱號。
在1926年7月出師北伐的進軍中,黃埔師生以長勝之師,從廣州誓師出發,不到一年就飲馬長江、連克長沙、武漢、南昌、南京、上海、福州而雄據祖國東南各省,擊潰軍閥吳佩孚,孫傳芳數十萬大軍揚威天下、使黃埔軍校的聲威到達新的高峰。
在此期間,為了攻占孫傳芳巢穴南昌,卻經歷最艱辛的“三進兩出”的惡戰。據當年蔣先啟《先雲史略》一文所說:“是時蔣介石親臨南昌前線督戰,但遇到孫傳芳大軍突然包圍了戰地指揮部,蔣介石陷入重圍而危於旦夕之中。只因侍從秘書蔣先雲從容應敵,情急智生,首先自己孤軍拒敵。然後指示警衛團掩護總司令安全脫險”,他因此在這次“救蔣”戰鬥中贏得“突破重圍,火線救主”的戰鬥殊榮,帶動了全軍士氣為之一振。而總司令與秘書在炮火中安危與共,生死相依的同袍之義,也傳為北伐軍中的美談。
就在1927年1月,在兩黨公開決裂之前,蔣介石以北伐軍得勝將軍的威風,率司令部軍政要員從南昌乘軍艦到武漢視察時,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廖仲愷夫人何香凝與進駐武漢的國共兩黨要員都前來碼頭迎候,盛況開前。蔣介石在鳴放禮炮101響聲中徐步登岸。更有蔣先雲身佩指揮刀第一個率軍樂隊為前導;指引大隊司令部人馬沿路接受三十萬市民夾道歡迎,從此總司令與秘書的名聲更廣傳天下了。
國共分裂之際
正當北伐軍節節勝利,黃埔師生聲威大震之時,以國共合作為核心的北伐戰爭理應乘勝前進,擴大戰果。無奈是時革命陣營內部分歧已日形嚴重而公開化,黃埔兩派師生的鬥爭正陷入空前未有的危機。
蔣先雲深知國共兩黨是堅持團結合作還是半途夭折,勢將關係整個北伐戰爭和黃埔軍校的成敗。因此他依靠蔣介石和周恩來的器重和信賴仍舊毅然肩負兩黨兩派賦予的使命;利用他們二人既矛盾又合作的關係,勇於在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革命派與頑固派之間為調和矛盾,消除內斗,挽救革命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因而總能贏得師生們的支持與擁戴。
蔣先雲先後頻頻奔走於廣州、汕頭、南昌和武漢之間,為了溝通誤會,求謀團結,解決糾紛而充當使者和橋樑。對校內校外的頑固派則開展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鬥爭。
早在軍校六月開學不久,戴季陶於七月底就在校里寫下留言。說“此地(黃埔)不可久留”,對校長蔣介石不辭而別。然後從上海來信說:“兵凶戰危,復舟以此,載舟亦以此。操之為難,恐倍於他業”。並去函汪精衛,胡漢民和許崇智等人,勸以勿受“cp”挑撥。“其目的是要搬弄是非,反對兩黨合作,製造兩黨不和。”“還把孫中山說成是我國古代周公孔孟思想的繼承人等等,周恩來面對戴季陶的思想言行就研究設計一幅表現他背著孫中山塑像走入孔廟,而贏得洋人,軍閥財主拍手稱快的諷刺漫畫,”還翻印出來,由蔣先雲組織學生廣為張貼。生動地給戴季陶以辛辣的揭露和批評,以求戴季陶收斂其反共行為。
教授部主任王柏齡,自稱是右派學生的後台。他唆使學生秘密監視和偷聽進步學生開會,竊取共產黨人檔案。身為中共支部書記,對他的破壞團結,傷害兩黨交情的行為忍無可忍,於是就出面向蔣介石當面告發。王柏齡自知理虧,無言以對,只好靠蔣介石陽奉陰違地在師生的唾罵聲中過關而已。
以上戴、王等人在校內挑起的爭端,雖然是以個人對個人的形式反映出來。實際是他們背離了兩黨合作的精神,為黨派紛爭而公開衝突的反映。頑固派在早期鬥爭中無疑是“斗輸”了。但他們不是知難而退而是繼續搞分裂活動。王柏齡拉攏賀衷寒等糾集一批右派學生成立孫文主義學會。
這樣,在軍校里,就先後成立了以蔣先云為主席的青年軍人聯合會,和另一個以賀衷寒為會長的孫文主義學會。他們二人本是最早青軍會的籌備委員之一,分別受推為主席與秘書。是時竟成了互為對立,各樹旗號的學生頭人。
以兩會成立為標幟,軍校首先分裂的序幕就此揭開了,兩派師生之間的鬥爭也驟然升級。民眾性的打鬥與論爭,不時在學生宿舍、課堂、飯堂和社會公共場所爆發起來。
青軍會與孫學會分別有《中國軍人》與《國民革命》等會刊和宣傳品,也各自撰文掀起罵戰!你說我:“赤化”;我說你:“反動”。
文斗不足,又有武鬥隨後,不一而足。據教官李俠公的回憶:曾有兩會成員在大佛寺內開會。是時何應欽先行離場,竟因雙方論爭而拔槍相向,行將火拚!由於熊雄主任及時趕到,才把一場流血事件制止了。在當年維新路頭的中央公園和文明路的廣大操場,都為開會遊行爭論排隊而釀成民眾毆鬥。引起報刊譁然,市民大驚,影響極壞。
面對師生的互相傾軋和紛爭愈演愈烈,蔣介石和周恩來,總是指派蔣先雲先行聯繫及權宜處理。
據一期學生郭一予回憶:時值周恩來在潮汕前線,他獲悉後方兩派師生吵鬧不息,又派出蔣先雲回校調解。他遵行“顧全大局、團結對敵”原則,勸勉同學們各守本份才把矛盾紛爭暫時平息了。
蔣介石為調解兩派糾紛,促進兩黨合作而依靠找蔣先雲處理的事例也很多。
據載,第二次東征剛結束,在惠州城頭,竟有巡夜哨兵為兩派論爭而釀成流血事件。因事關軍事機密不敢對外傳揚。他見事態日形嚴重,乃在汕頭乘夜召見蔣先雲,要他負責“調和內部事務,解決校內國共兩黨之間的問題。”
在快將出師北伐前夕,適逢共產黨人鄧中夏、李立三和蘇兆征三人分率全國勞動大會,省農民大會及教育界大會出席代表數百人前來黃埔參觀和演說。由校長親臨致歡迎詞,也派校秘書蔣先雲致答謝詞。由他講述依靠工農商學兵團結戰鬥才取得統一廣東勝利的經過,還代表全校學生誓言“遵照總理遺囑,服從校長領導,繼承先烈未竟之志。”這都生動有力地營造了黃埔軍校與共產黨人及各界人士團結戰鬥的決心,為工農商學支援出師北伐,發揮積極作用。
無奈駐軍南昌之後,留守後方的師生內訌還在發展,先雲只得奉命從總司令部回校會見方鼎英、曾擴情等人,到軍校里發表著名的《在紀念周中的演說》,全文見載十二月《黃埔日刊》。文里反覆勸勉師生們“不要各自拿出主意與主張而引起糾紛,要一致的聽從校長主持”,“要無條件的團結起來,努力於國民革命”……可謂苦口婆心,無以復加。
1927年2月,在武漢政府和南京政府兩大集團已貌合神離,其矛盾與分裂正日益白熱化時,適逢武漢分校在武昌舉行開學典禮,兩黨要員赴會不少。蔣先雲也受指派為北伐軍總司令代表,到武漢與孫夫人等一道出席典禮。他與到會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各界人士一一會見。利用這個機會,他又面對左、右兩派的上層人士,力陳捨棄兩派紛爭,團結對敵的主張。他以不偏不倚的中和姿態,強調國民革命軍和黃埔軍校中的共產黨人和國民黨人都是革命的精華。若能彼此消除誤會,堅持合作、中國的前途是燦爛的。否則,將不堪構想。
又據當年身在黨中央的張國燾回憶:蔣先雲既向中央和張國燾說明與蔣介石合作的重要性;也向蔣介石進言繼續實行聯俄聯共的政策、切實與共產黨人真誠合作。這是有識之士的最高策略,是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戰爭完全勝利的正確道路。這樣才可以避免歷史上黨派相殘、國人相殺而血染河山的悲劇在中華大地重演。可見蔣先雲作為周恩來所重用的黃埔最早的中共黃埔支部書記及親信,又是蔣介石寵信的秘書,而長期充當兩黨兩派矛盾衝突之間的使者和橋樑亦堪稱不辱使命了。實在可尊可敬,可欽可仰!
公開反蔣與犧牲
儘管蔣先云為黃埔的成長和國共兩黨的團結合作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與黃埔各期師生還一度掀起了“救校長運動”,但革命形勢竟不是按照他善良的心愿發展。
蔣介石終於發動了一場瀰漫全國的白色恐怖大屠殺。著名的黃埔師生如熊雄、孫炳文、肖楚女、楊其綱等等,都在上海“四·一二”、廣州“四·一五”等事件中被逮捕,殺戮於南石頭監獄、虎門集中營等地,受害者之眾,實以千百計。
要爭取蔣介石回到革命陣營已完全無望,蔣先雲只有服從需要鄭重誓言:“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不革!”;“頭可斷,革命氣節不可丟!”在南昌北伐軍總司令部掛冠而別,與蔣介石一刀兩斷,秘密潛回武漢中央駐地。這大大激勵了革命軍中全體將士們的精神,士氣為之大振。
返抵武漢後,他受推為黃埔軍校各期學生的討蔣大會主席,到會的黨、政、軍各界人民團體四十餘個,民眾三十餘萬之眾,在武昌閱馬廠廣場舉行聲討大會,由蔣先雲和中央黨部代表高語罕,國民政府代表彭澤民和總政治代表李鶴林等登台演說,歷述蔣介石種種反共反革命罪行。
大會並宣讀致黃埔全體同學電、討蔣大會通電等,也親自擔任黃埔各期學生討蔣委員會監察委員,以期促進討蔣鬥爭堅持到底。但自後則革命形勢繼續逆轉。
蔣先雲目睹耳聞國共兩黨公開決裂,互相廝殺的鬥爭火花,正以星星之火,燎原於神州大地。本以兩黨合作,生死共赴聞名的革命搖籃黃埔,演成了師生相殺,兄弟相殘的悲劇。蔣先雲黃埔從戎的崇高理想,竟成泡影;為革命奔走效力的心血也為之白流,心情之沉重是可以想像的,也是當年真純革命者們所共有的。而蔣先雲還有國民黨的頑固派和黨內“極左”者責難,諷刺,一時變得好人難做,左右兩邊不討好,正是盡得哥情失嫂意。
那時怪話多多、從天飛來。一邊是說:蔣先雲過去投靠蔣介石是為升官發財;回歸共產黨是偽裝革命;另一邊又說:忠於革命是假、忘恩負義是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據當年代蔣先雲擔任七十七團團長的黃埔一期生孫天放及屬下的第九連連長三期生黃偉斌和張國燾等的記述:他回到武漢時期,經常顯得悵惘若失。不時表現了苦悶、失望,失意和心緒不定之情。他雖然再三向說怪話者解釋,申辯無濟於事。雖經孫天放、黃偉斌多次對他勸慰,但總感到嘖有煩言、疙瘩難解。於是他決志請纓北伐,到河南對奉軍作戰以求革命殉職表明心跡。
據同在陣地上的黃偉斌說:“掩蔽身體,發揚火力,”是應該遵循的軍事原則。他打了不少勝仗,理應這樣做。但他卻騎著白馬飛入炮火前線帶頭衝鋒。要吸引敵軍炮火射向自己。
在這次戰鬥中,蔣先雲身先士卒,策馬飛馳直衝敵陣;第一次,槍傷腿部,本可下火線退休,卻不顧,指揮如故;第二次,炮火傷其馬,人馬倒地,亦不顧;第三次,槍傷其胸,流血不止,仆地不起,猶呼喊追敵不止。終由下級官兵強來救護始退,乃氣絕殉職!這就是蔣先雲最後在河南臨穎作戰“三仆三起”壯烈犧牲,終而取得完全勝利的經過。
1927年6月8日,在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操場,中共中央為蔣先雲烈士舉行追悼大會。武漢國民政府要員,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以及各界人士6萬餘人參加追悼會,周恩來主持追悼會並發表沉痛講話,惲代英致悼詞,羅章龍宣讀悼亡詩……
追悼會後,按照蔣先雲的遺言,本來準備把蔣先雲和夫人李祗欣合葬於武昌陵園,行國禮厚葬。但先雲母親及親友強烈要求將靈柩運回新田安葬。北伐軍第一縱隊司令官張發奎遂派先雲生前副官徐懋祿等8名軍官,協同其兄蔣先澤護送先雲靈柩回湖南省新田縣。
蔣先云為中國民主革命奮鬥終生,做出了卓越貢獻,舉行國葬實不為過。然而,先雲親屬的選擇卻恰恰相反。讓先雲魂歸故里,這實際上與先雲的為人不謀而合。先雲一生以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無產階級革命立場,馬克思主義的眼光,用平淡純真的心態來對待事和人,“托體同山阿”,確確實實是先雲人生的忠實寫照。

人物軼事

蔣先雲蔣先雲
蔣先雲從小才思敏捷、聰明過人;1917年,年僅15歲的他跳級考入湖南衡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即發起成立“學友互助會”,主編《嶽麓警鐘》月刊;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發起成立湖南學生聯合會,並被推選為總幹事,十分活躍,是當時公認的湖南學生運動領袖;1921年初,他又組織成立革命團體“心社”,並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宣傳新文化運動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1921年10月,蔣先雲向剛從上海參加中共“一大”歸來專程趕到衡陽的毛澤東匯報湘南革命活動情況,同年冬由夏曦、夏明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湘南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之一。
1922年春,蔣先雲以優異成績從第三師範畢業,同年夏受中共湘區區委書記、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澤東的指派,到江西安源路礦,協助李立三參與工人俱樂部的領導工作,任文書股長,後來又擔任安源黨支部負責人,與李立三結下深厚情誼,安源罷工勝利後,經李立三介紹,蔣與李的小妹李抵欣戀愛結婚,兩家關係進一步加深。9月中旬,蔣先雲與李立三、劉少奇一起領導發動了14000多人參加的安源路礦大罷工。11月又赴湖南常寧水口山鉛鋅礦,組織工人俱樂部,12月領導發動了3000多人參加的水口山礦工大罷工,並擔任黨支部書記、工人俱樂部主任。當時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鄧中夏曾高度評價說:“水口山鉛鋅礦罷工其雄壯不亞於安源路礦”——蔣先雲時年僅20歲。
1924年春,著名的黃埔軍校第一期開始招生,吸引了全國一大批有志青年踴躍報名。蔣先雲也由中共湖南黨組織選派(當時蔣因組織工人罷工,而正被北洋政府懸賞通緝),經毛澤東、夏曦、袁達時介紹投考黃埔軍校。當時考試要求非常嚴格,報考者要經過初試、複試、總考試三關,先在全國19個省區進行招生初試,然後再到上海、重慶等市進行大地區範圍的複試,合格後方可到廣州參加總考試。時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的毛澤東,負責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作,並負責黃埔軍校在上海地區(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考生複試工作,這也是為什麼黃埔一期湖南學生最多的原因之一吧。
總考試包括國文、數學、歷史、地理等科目,在1200餘名考生中,蔣先雲名列第一。非但如此,從入學開始一直到畢業考試,蔣先雲囊括了所有科目成績的第一名,創造了黃埔軍校史上一項“後無來者”的奇蹟,在校其間他還潛心鑽研古今兵法,“學術兩科,冠於全校”。無怪乎廖仲愷驚嘆他是“軍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這在中外軍校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無獨有偶,也許只有當年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創下的紀錄才可與之比肩。更不可思議的是,蔣先雲不僅成績優異,而且愛好廣泛,社會活動頻繁,是無可爭議的學生領袖,正如他當年的同學回憶時所感嘆:“蔣先雲猶如恆星一般,無論身在何處都不減其光輝,他是天然的領袖,好像天生就是人中龍鳳。”
1924年8月,在中共廣州地委(後又改為廣東區委,又稱兩廣區委)的領導下,第一個黃埔共產黨支部成立,蔣先雲當選為第一任支部書記。在中共黨史上,中共黃埔直屬支部的地位和作用是非比尋常的,在我黨早期為數不多的黨員中,許多黨員都集中到了黃埔軍校,且多是各地區的精英骨幹。蔣先雲能從中脫穎而出,也足見他出類拔萃的領導活動能力和黨組織對他的充分信任。
在當時國共兩黨爭奪優秀青年人才異常激烈的情況下,黃埔黨支部從600百多名在校學生中發展了80多名共產黨員,著名的有周士第、徐向前、張際春、袁仲賢、王爾琢、左權、蔡申熙、孫德清、唐澍等,還有宋希濂、鄭洞國、侯鏡如、李默庵等,可謂人才薈萃。1925年1月,蔣先雲又與李之龍、賀衷寒等發起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原定名為“青年軍人代表會”),並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即主席)。“青軍會”發展迅速,成立僅兩個月會員就達二千多人,一年半後竟增至二萬餘人。可以說蔣先雲功不可沒!後來從黃埔軍校走出了許多共產黨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與蔣先雲等人的宣傳鼓動和思想灌輸分不開的。
蔣介石曾聲言:“將來革命成功後解甲歸田,黃埔軍校這些龍虎之士只有蔣先雲才能指揮。”也並非是聳人聽聞、誇大其詞!
蔣先雲不但才華橫溢、天資超群,而且相貌英武、勇氣過人。1925年初蔣先雲畢業留校後,擔任校長蔣介石的秘書,2月“小蔣”隨“老蔣”參加第一次東征,兩次負傷;6月在廣州平定“楊劉”叛亂中,隻身帶領一個連衝進市中心,占領了滇軍總指揮部,立下奇功;8月又參加第二次東征,已擔任第1軍3師7團黨代表的他在三次負傷的情況下,親率敢死隊一舉攻占了惠州城,再立新功。
蔣先雲雖深得蔣介石的鐘愛和青睞,並被迅速提拔躍升,黃埔眾學子無不羨慕,但他卻信仰篤定、剛正不阿,1926年“中山艦事件”發生後,蔣介石以“中將教育長”的職務誘導他脫離共產黨,而具有雙重黨員身份的蔣先雲卻第一個公開聲明脫離了國民黨。
1926年7月,蔣先雲參加北伐,任北伐軍總部秘書,鏇又任補充第五團團長,轉戰粵、湘、贛、鄂,在攻打孫傳芳老巢南昌時,時蔣介石親臨前線督陣,卻遭敵包圍危在旦夕,小蔣孤軍迎敵掩護老蔣脫險,贏得了“突破重圍,火線救主”的戰鬥殊榮,一時傳為佳話!
蔣介石深愛蔣先雲之才,數次派人力邀蔣先雲,許以其擔任嫡系第1軍第1師師長的要職,但前提是“必須發表退出共產黨的聲明”,蔣先雲卻不為所動,拂袖而去,1926年底毅然離開蔣介石,來到革命中心武漢,在時任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兼湖北省總工會負責人劉少奇的領導下又從事工運,並擔任湖北全省總工會工人糾察隊總隊長,劉、蔣素有舊交,合作得也很好。而老蔣並不善罷甘休,甚至在報紙上別有用心地刊登自己與小蔣兩人的合影,企圖用離間計斷其後路,歸附於他。時任中共中央代表兼中共湖北區委書記的張國燾果然表現出對蔣先雲的不信任了,對蔣進行立案調查並惡語相傷,張國燾甚至對人講過“他(蔣先雲)要不去投靠蔣介石,我不姓張。”的話來!讓蔣先雲非常心寒和苦悶。結果是查也查不出什麼問題,但組織上也不信任重用他。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政變徹底反共,15日武漢召開30萬人聲討蔣介石大會,蔣先雲作為大會主席團成員,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討蔣演說,表明自己與老蔣徹底決裂的心跡。
1927年4月19日,時年25歲的蔣先雲滿懷一腔熱血和革命情懷,又投入到第二次北伐戰爭,並被任命為第11軍26師77團團長兼黨代表;5月28日,蔣先雲率部在河南臨潁與奉系軍閥激戰。初左腳中彈,帶傷跨馬,手舉軍刀,率隊衝鋒。然再次中彈,人馬俱翻,仍高呼不絕:“衝鋒!衝鋒!向前殺去!”並對師長說:“我蔣先雲不捉住張作霖,決不下火線!”最後不顧師長勸阻,又讓士兵護衛重跨戰馬,向前衝鋒,卒被彈片擊中,死在戰場。其時情形感人慘烈之深!是役,我國民革命軍僅2個師兵力,而奉軍有7個多師兵力,還動用了坦克大炮甚至毒氣,少帥張學良撤換軍長1人,殺掉旅長1人、團長3人,最終還是潰敗。戰後《嚮導》報文章稱讚蔣先雲道,“臨陣負傷,三仆三起,仍追敵不稍退,這是何等的勇將!”
蔣先雲,這顆黃埔軍校最耀眼的明星,一個本可以成為共和國元勛的天才將領(或許能成為“中國的麥克阿瑟”),如同燦爛流星划過黑暗夜空一般,就這樣悽美地過早地隕落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選擇了一條殺身成仁似的告別方式,也給我們留下了永久的遺憾和懷念!

人物評價

蔣先雲
曾是紅透了黃埔軍校的一期高才生,“黃埔三傑”之首,他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國共兩黨合作與交往的橋樑;在承上啟下,出謀定計,溝通信息和促進團結合作,發揮過無可代替的作用。
在黃埔從戎的前後,蔣先雲歷來都以姣姣者的驕姿,作出卓越的表現的,從而得到鄉親、同學、戰友和官兵們的讚佩,進入軍校以來更為突出。
蔣先雲短暫而悲壯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從早年學生運動的領袖,工人運動的鬥士,到後來黃埔軍校的奇才,北伐戰爭的名將,幾乎每時每刻,無不光彩奪目!他既算毛澤東的得意門生,又是蔣介石鐘愛的學生,出眾的人品和才華,也使他成為國共兩黨爭相邀寵的人物。
可惜的是,當年的中共主要領導人之一張國燾革命熱情高昂,卻對於國共合作本就持有不同意見,對黃埔諸士也無惻隱之心,且與周恩來矛盾猶深,故對蔣先雲、李之龍這等恃才傲物的黃埔英才素無好感,張國燾後來到鄂豫皖蘇區,對許繼慎、曾中生、蔡申熙等黃埔出生的將領也甚為反感,打擊迫害者居多,很難說是完全處於公心!
“嶢嶢者易折,佼佼者易污”——蔣先雲,一個生活在那個火熱的年代又具有新思想的革命青年,胸懷遠大抱負,追求個人理想,且不被高官厚祿所誘惑,不為權貴勢力所屈服,文韜武略,堪稱全才,真可謂天之嬌子,人中龍鳳;縱然拼個飲血沙場,也換得一世青名!是會讓共和國歷史深深銘記的!也是我們青年人學習的楷模和典範!
蔣介石對蔣先雲甚為看重,在黃埔軍校時他就曾聲言:“將來(我)革命成功後解甲歸田,黃埔軍校這些龍虎之士只有蔣先雲才能指揮”;其後他數次殷切拉攏蔣先雲,許以各種高官厚祿,但蔣先雲不為所動。
黃埔軍校一期同學徐向前,在回憶他們二人在黃埔軍校生活時說:“蔣先雲是我的良師益友,他鬥爭堅決,作戰勇敢,頭腦敏捷,堪為青年軍人的模範。”
郭沫若追述他們在北伐軍總司令部的歲月里,也自認:“蔣先雲比我強。”對他表示深深的敬意。
張國燾當年是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的重要成員,與蔣先雲有很深的友誼。他從中熟知“蔣介石與中共的聯繫,往往都是經由他辦理的”,又說:“他那時曾多次奔走南昌與武漢之間,企圖挽救雙方的破裂,”“成為國共兩黨之間,一道直接協商的橋樑。”
周恩來對他在政治與軍事的本領也極力稱讚,說“蔣先雲是個將才”,長期委以駐職黃埔的重任。
國民黨將軍張發奎在蔣先雲犧牲後為《漢口民國日報》撰文評論“蔣先雲是一位衝鋒陷陣,百戰百勝的將軍”之後,也同聲讚美“此種健兒,天下能有幾人?”之憾。

人物紀念

蔣先雲蔣先雲
1927年6月8日,周恩來在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主持蔣先雲追悼會並發表沉痛講話,惲代英致悼詞,號召“同志們,踏著蔣先雲的道路前進!”
羅章龍為蔣先雲撰寫悼詩:“東南北戰鬥猶艱,戰士升騰武勝關。千古悲風臨穎路,中原忍見將星殘。”
郭沫若在蔣先雲犧牲後曾撰文《蔣先雲的詩》,在文中他這樣說:“先雲戰死了,但他的精神是從此不死了。我本來想做一篇文章來紀念他,但我覺得我們有時間性的文章不足以紀念逾時間性的烈士。足以紀念烈士的,只有他自己生前的行動,生前的言論。”
“青年人是有好勝的習氣的,他當然也不免。”
“先雲是最愛惜士卒的。他率領士卒有一種天才的手腕,無論怎樣的新兵,只要經他訓練一兩禮拜,使人人都變為效命……如此將材,竟而早逝,我們為革命的前途,不能不深致悼念。”
黨中央機關刊物《嚮導》周報第198期也刊登了題為《悼蔣先雲同志》的悼詞。
蔣先雲犧牲後,遺體由其兄蔣麓山和侄兒蔣方正運回家鄉,葬於家族墓地,墓位於大坪塘鄉大坪塘村境內,高1.5米,長4米,坐東朝西,1946年同姓親族為其立石碑;新中國成立後,中共新田縣委、新田縣人民政府把蔣先雲烈士墓列為德育教育基地;2011年蔣先雲故居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0月24日,新田縣在舉行“蔣先雲烈士故居修繕工程開工典禮”活動。[5]
1984年,蔣先雲在黃埔軍校時的同期同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徐向前在其回憶錄里,稱“蔣先雲是我的良師益友,他鬥爭堅決,作戰勇敢,頭腦敏捷,堪為青年軍人的模範”,並題詞:“蔣先雲烈士永垂不朽!”現存於新田博物館;199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肖克同志為蔣先雲故居題詞“蔣先雲烈士紀念館”。

黃埔軍校培養的中共著名將領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1924年至1927年),黃埔共招生六期,加上武漢分校的學生,有近萬人之多。這些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日後成了共產黨軍隊中的骨幹將領。他們為人民解放事業南征北戰光耀史冊,被國民黨方面稱為“赤黃埔系”。
徐向前 | 陳賡 | 左權 | 蔣先雲 | 李之龍 | 王爾琢 | 許繼慎 | 周士第 | 劉疇西 | 蔡申熙 | 趙自選 | 宣俠父 | 黃鰲 | 閻揆要 | 彭乾臣 | 周逸群 | 盧德銘 | 朱雲卿 | 吳光浩 | 林彪 | 劉志丹 | 曾中生 | 段德昌 | 許光達 | 宋時輪 | 張宗遜 | 陶鑄 | 趙尚志 | 黃公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