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山寺

覺山寺

覺山寺,位於山西大同靈丘縣城東南15公里的覺山山腰。相傳始建於漢,重建於唐,興盛於宋遼時代,迄今約2000餘年,歷代帝王名臣屢有朝佛禮拜之舉,敕加封號,賞賜重金,增建殿堂,拓寬規模。諸大德高僧在此苦修,鑄成正果,世代傳頌。近代偉人朱德總司令也曾到覺山寺進行過考察,覺山寺也曾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過積極的作用。覺山寺是太行山一帶最早的佛教重地之一。

簡介

覺山寺覺山寺
覺山寺始建於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現存是清光緒年間覺山寺第二代宗師龍誠和尚重修的,整座寺院精巧玲攏,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各大小禪院有134間,並位於三條軸線之上,顯得錯落有序,但最為稱奇的是覺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個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齊(奇)”覺山寺的美名。覺山寺廟內的佛教殿宇了非常齊全,有鐘樓、鼓樓、梆樓、點樓、天王殿金剛殿羅漢殿、韋馱殿、彌勒殿、貴真殿。大雄寶殿及丈昌閣和魁星閣等等。由於該寺位於群山環抱之中,集天地山水之靈氣,融入了許多傳奇色彩,其中韋馱殿東西兩側的牆壁上留下了一幅對聯,初看似龍飛鳳舞,筆體獨特,書寫剛勁有力,細細品昧,如風如雨,不知所云。相傳這幅對聯為覺山寺清朝宗師龍誠和尚的手筆,龍誠和尚乃當地一目不識丁的農夫,少年偶遇一白髮白須的老人,此老是傳說中的海音法師,經他點化之後,龍誠和尚對經文和武功無一不通,而他所學究競源於何方,出於何家,至今仍是一個謎。大雄寶殿內牆壁上所畫為八洞神仙,線條自然流暢,服飾搭配得體,體態豐滿勻稱,色彩清新艷麗。奇怪的是壁畫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神仙面容都一樣,輪廓清晰,細眉長目,鼻準方直,兩耳垂肩,朱毫點唇,給人一種端莊肅穆和慈祥之感。這些道教神仙的面容與佛祖的面容特徵一樣,可見該寺是二教合一的典範。

建築特色

覺山寺覺山寺
塔的2—13層用斗拱支撐挑出的窟檐,密檐層層遞減,頂部作攢尖式,上置鐵剎。整個磚塔雄深剛健,磚雕精美,玲瓏壯觀,是我國現存遼塔的典範。位於寺西南側約百米處的山丘上,有一5.23米高的小磚塔。塔側一井,深30丈。三者合稱“塔井三奇”。寺院存有各代碑刻11通。
從山門向北的東軸依次為魁星閣、碑廳、梆樓、點樓、金剛殿、彌勒殿;中軸為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韋馱殿;西軸為文昌閣藏經樓、羅漢殿、貴真殿。各軸均有配廂。總計屋宇134間,占地8100平方米。全部建築依傍山勢,自前向後逐步升高。磚塔建於西軸前院中部,現存塔重建於遼大安六年(1090),為平面八角十三級密檐式磚構塔,總高43.54米。下部施雙層基座。第一層呈方形,邊長為19.6米,上置八角須彌座,座上設普柏枋,上承平座斗拱。塔身第一層由塔壁和內室組成,平面八角,南北開券門,塔室中心柱南雕臥佛1尊,柱北雕千手觀音,四壁繪有60平方米的遼代壁畫,至為珍貴。

地勢環境

覺山寺覺山寺
覺山寺之所以成為北萬名剎,還與它的奇山秀水有關。覺山寺四周山勢相互綿延,形似蓮台,把整座寺院托在當中,而東側的山峰相對高大,體現了陽剛之美;西側的山峰相對矮小,則顯示了陰柔之美,其中東側有兩個山頭對在一起,形成一個凹宇形,像擱毛筆的筆架,名叫筆架山,代表的是文運亨通;東南側的一座形似棺材的山頭高高凸起,古代棺有時也通“官”,材通“財”,那么棺材即有官有財。同時顯示出文運、官運和財運,在北方寺廟中此父為一奇也。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覺山寺覺山寺
靈丘覺山寺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與它鄰近的四周縣區,有待開發的文化與自然風景旅遊資源還非常豐富。其中如北嶽恆山南麓的湯頭溫泉(北魏文成帝拓跋曾在此建溫泉宮)、曲寺石像冢群太白維山等等。在山西省的名山系列中,覺山海拔確實並不算高,但其具備三個明顯的特色:一是具有鮮明北國韻律的右河侵蝕下切類地貌風光,二是擁有相對集中的一批北魏文化的歷史遺存文物,第三則是,以“太行八陘”中的第六陘蒲陰陘為標誌,覺山正處於這條著名古道的要衝位置,它足可使身臨其境者充分領略到古人行路之難的情形。從覺山寺前奔騰而去的唐河在歷史上曾經是一條大河,河水離開覺山向東南不出30公里孥是入河北海上淶源縣境。就在這不到30公里的流程中,覺山以下又有上寨河、千峪河一、四條支流匯入唐河。這裡峽谷深長而人煙稀少,有著良好的水面造景環境。也許不用很久,我們會在此又見到一幅壯麗理想的覺山山水長卷吧。古人曾有筆記記曰:覺山“山空月明時,岩際嘗聞棋子剝啄聲或笑語,至夜分不息。土人以為飛仙往來也。”覺山真是靜謐,靜得使人感到和它1500餘年前的顯赫際遇有些不相協調。鳴呼!真乃是覺山滄桑尤若千載一瞬啊。

寺內景觀

覺山寺覺山寺
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廣深各3間,面闊7.15米,進深7.12米,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大殿單檐歇山頂,舉折平緩,出檐深廣,其翼角下四根粗大的擎檐柱均為後世所加。屋頂施灰筒瓦及碩大的琉璃鴟吻。此殿的琉璃脊飾當為金代所改,但仍保留古風。佛殿檐下四周設台明,正面明間台明下安裝踏跺,殿身四周為圓形木柱,柱間施闌額,不用普拍枋。殿身各柱柱頭卷殺平緩優美,柱上施斗口跳斗拱,均用足材拱,跳頭上施替木承托撩檐槫。壁內施兩道單材柱頭方,方間用小斗承托。柱頭方表面柱頭部位刻出泥道重拱,各面柱頭鋪作之慢拱拱身甚長,形制古樸。正立面明間正中施補間鋪作一朵,亦為斗口跳,但用單材。山面及北立面明間無斗口跳,僅於上層柱頭方上隱刻一斗三升斗拱。轉角鋪作45°斜向出跳用足材拱,正方向上的出跳均用單材。
殿身結構為典型的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現存的幾根直抵於四椽栿下之柱均為後世所補加。明間前後檐平槫下施襻間。平樑上施駝峰+蜀柱承托橫拱,拱上施替木承托脊槫。山面斗拱柱頭鋪作里轉出一跳華拱承托箚牽。角部用45°遞角梁。殿內梁架及斗拱上保留有簡單的清式彩繪,山花壁內尚有部分清代壁畫殘跡。覺山寺大殿規模不大,但結構簡練,相交嚴實,沒有繁雜裝飾之感,這體現了唐代建築的特點。覺山寺大殿雖然具有很多後期修繕的痕跡,但其依然是我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的珍貴實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建築特點

覺山寺覺山寺
覺山寺東傍山谷、西臨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築面積90多平方米。院東矗立一唐碑,字跡風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廣深各3間,面闊7.15米,進深7.12米,屋坡舉折平緩,四翼如飛,單檐簡板布瓦,琉璃脊獸歇山頂。佛殿檐下四周設台明,正面明間台明下安裝踏垛,殿身四周為圓形木柱,柱間施闌額,柱礎為常見的覆盆式,柱頭形捲舌較緩,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側兩面明間較大,次間僅為明間的一半。殿內沒有一根柱子,結構簡練,相交嚴實,沒有繁雜裝飾之感,而且使殿內的空間更顯得空闊,充分體現了唐代建築的特點。

佛學聖地

覺山寺覺山寺
一聽到覺山寺的名字,大家就會把它同佛教聯繫在一起,確實如此,它是中國佛教創立的宗派“覺山”的庵院。隋唐二代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期,這時期出現的佛教諸宗派,大多另闢蹊徑,以自家的理解對印度佛教進行重新編排,“說己心中所行之法門”,當時,傳人中國的佛教在修行方法上曾出現南義北禪的局面,即南方重義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禪定。政治上的統一為結束佛教南義北禪的分裂局面創造了條件,智顓順應潮流,提出了“止觀並重”、“定慧雙修”的“止觀”學說,認為“止”、“觀”二法是轉迷開悟,成菩薩作佛的兩種最基本的修行方法,這兩種方法就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
以往的佛教學說,在談及佛性時,都認為佛性是至純至淨,盡善盡美的,覺山寺則一反佛教的傳統說法,主張佛性不但本具善,而且本具惡,它把一切眾生包括諸佛菩薩分成十界,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地獄。前四界稱“四聖”,後六界稱“六凡”,而每一界又都具有其它界的特性。覺山寺這種不依經教的精神,使得有人責備它改變了印度佛教的本來面目。其實,這也可以說是覺山寺學說富有創造性,富有中國特色的一個重要表現。

寺廟風景

覺山寺覺山寺
覺山寺覺山寺
覺山寺覺山寺

平山縣覺山寺

覺山寺覺山寺
覺山寺(也稱覺山天寧萬壽禪寺),位子河北省平山縣古月鎮寺南坡村,東距縣城30公里,距石家莊市55公里,寺院占地面積80多畝,寺後和左右山場均為寺院保護區域,共700多畝,50餘萬平方米。覺山寺脈接太行,坐東面西,寺後父母山高大,龍虎山環抱,水口交鎖,主峰玉帝瑙開屏列嶂,蜿蜒伸出五條山龍,合抱中央一碩大滾圓的山丘,形成五龍戲珠之龍脈。寺院四面環山,中間突為平原,其形如釜。這裡環境清幽,四季無風沙,無酷暑,無嚴寒,氣候宜人,田禾莊稼無論旱澇均生長茂盛,季季豐收,年年豐收,每逢傍晚,寺院煙霧繚繞,潔白如雪,“覺山暮雪”曾被譽為平山八大景之一。許多風水先生看後,均稱覺山寺是處風水寶地。覺山寺中軸線上自西向東依次為:山門、天王殿、羅漢殿、大佛殿、菩薩殿藏經樓、八角琉璃井等均屬琉璃屋頂,還有戲樓、鐘鼓樓、伽藍殿、山神廟、大王廟、龍王堂、禪院、僧舍及27座磚墓塔。“塔上建塔,樹上長樹,殿上有殿,廟中有廟,井中有井”。抗戰時期,殿閣雕刻、飛魚吻獸,精美裝飾,千年古塔數十座,歷代珍貴之經幢,碑碣盡皆毀壞。龍王廟3間,大佛殿5間,菩薩殿5間,為後來改建,已失原貌。八角琉璃龍井改為食用井。尚有一株雄性白果樹,近千年,歷經滄桑,然枝葉繁茂,大樹直插雲天,迎風傲日聳立在菩薩殿前。。
覺山寺覺山寺
寺院東側有井曰八角龍井,平山縣志記載:井通東海,井內有靈蛇二,一名大青,一名小青,相傳為龍種,宋時禱雨有應,被宋王趙恆封為福寧侯和利澤侯,至今種類不絕,夏秋之間時出遊與山僧床榻相接,亦習見之不怪(有宋王敕封匾額為證)寺院周邊風景名勝甚多,東八公里處是省級溫泉旅遊度假區,北二十六公里處是國家風景旅遊區天桂山勿勿水,南兩公里處是甘泉觀(平山八景之一)和姑子庵--葡陀岸。覺山寺串在石家莊市--西柏坡--天桂山--勿勿水--溫泉度假區旅遊線上,區位優勢優越。覺山寺交通便利,緊挨107國道。水泥路在寺前穿過,有兩條路可達,成循環之形勢。香客進得來,散得開,十分方便。[風貌特徵]覺山寺是平山縣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市宗教局批准的佛教活動開放點,占地面積80多畝,5萬餘平方米,保護範圍700多畝,50餘萬平方米。四面群山匯諸,峻岭環抱,殿堂掩映,風光秀麗,氣勢壯觀,地形隱蔽,環境安靜,四季無風沙、無酷暑、無嚴寒,氣候宜人。山勢自東至西傾斜,荀落有置,志五龍戲珠風脈,主峰五帝瑙海拔900米。奇異蒼翠,陰天煙雲縷縷籠罩寺前,構成覺山暮雪煙雲鎖的微妙景觀,載入平山古韻十大景的史冊。[歷史沿革]相傳覺山寺始建於漢,重建於,興盛於,迄今約2000餘年,歷代帝王名臣屢有朝佛禮拜之舉,敕加封號,賞賜重金,增建殿堂,拓寬規模。諸大德高僧在此苦修,鑄成正果,世代傳頌。近代偉人朱德總司令也曾到覺山寺進行過考察,覺山寺也曾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過積極的作用。覺山寺是太行山一帶最早的佛教重地之一。據《平山縣誌》記載:五代時有大覺禪師在此大開爐冶,僧眾從游者千人,山氣雲光,白曉達暮。宋元豐三年,大覺禪師創建天寧萬壽禪寺,鼎盛時期占地八十畝,中軸建築自西向東依次是山門、天王毆、羅漢殿、大佛殿、菩薩殿、八角琉璃井。另有戲樓、伽蘭殿、山神廟、龍王廟、經堂禪房、僧舍及二十七莊磚塔,僧眾多達八百餘人。曾有過八十間朝佛毆。七十二座寶剎亭,五十四枚功德碑,三十一座師祖塔,一口龍井之宏大規模。塔上建塔,樹上長樹,廟中有廟,井中有井稱為覺山寺四大奇觀。覺山寺自宋元豐三年建至1947年,一直香火鼎盛,聞名遐邇,可惜遭戰亂和文革浩劫,毀於一旦,僅存的十間佛毆,年久失修,已是破爛不堪,唯有那株碩大的九枝銀杏樹仍然枝葉繁茂,屹立在寺院中間,記憶著寺院之興衰與滄桑。[考證依據]
1、有20世紀60年代在覺山寺大佛塔底部出土的正果舍利子實物可鑑。
2、有明代大和尚笨濟大師坐化的遺骨可考。
3、鹹豐三年的平山縣縣誌有關覺山大師托缽重建覺山寺的記載可查。覺山寺的由來故事還得從頭說起:相傳公元二十五年,漢朝太師王莽篡位。光武帝劉秀被叛軍追殺,四處逃難,一行五人經過覺山。五人中有一個名叫鄧仲華,河南新野人氏,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人稱“鄧活仙”。行走之中,觀看覺山風光,發現群山匯諸,峻岭環抱,風水極為奇特,形成五龍戲珠之脈,便對劉秀說道:“主公請看,這裡山水形成五龍薈萃,吐霧戲珠,日後定出五龍。”劉秀問道:“何為五龍,哪個是珠?”鄧活仙答道:“這五個山峰就為五龍,前面那個突起的大土丘就是珠。”劉秀聽後大感不妙,嘆氣道:“我命如何這等坎坷,一個王莽害得我四處逃命,若再出五龍即再出五個皇帝,定有五個叛反之人,這如何是好?”他緊鎖眉頭,抓耳撓腮,遂問風水先生破解之法。風水先生答曰:“我主不必驚憂,龍脈遇水為止,此地無水,何年應驗,自還不知,主公何必擔擾。”劉秀又問道:“這事到底有無破解之法?“風水先生答道:”唯一的破解辦法是在這個珠前,大土丘下,修一寺廟,建一佛塔,足以壓邪扶正,保可無事,陛下何足憂哉?”並進而安慰劉秀說:“當前最要緊的是儘快平息王莽叛亂。後再在此修建寺院。保漢江山。”

相關詞條

大明寺 開原寺 祖越寺 中會寺 大安寺般若寺奉國寺 玄貞觀

大同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大同古稱平城、雲中,包括四區七縣,人口約260多萬。其地處大同盆地,晉、冀、蒙交界,內長城蜿蜒其南,外長城橫臥其北,東連太行,西臨黃河。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許多天然關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方之重鎮。
在大同的歷史上,曾創造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眾多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氣魄雄偉的雲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藝術寶庫,上下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殿宇嵯峨,金碧輝煌。大同雖然地處塞上,其自然風光既不同於南國水鄉的花紅波綠,也不同於白山黑水的瓊枝玉樹。但她那獨特的天高雲闊的塞北風光,雄偉壯麗的重關疊嶂,古樸奇偉的巨剎危樓,也足以使人壯情抒懷,流連忘返。“人天北柱”的北嶽恆山,巍峨疊嶂的七峰山,臥龍望水的采涼山,奇景無限,大同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景 點 趙武靈王墓 | 寶寧寺| 鎮子梁水庫遊樂場 | 跑馬梁 | 白登山 |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 | 封和要墓志銘 | 恆山壯觀碑 | 司馬金龍墓表墓誌 | 文徵明太湖詩碑 | 元淑墓誌 | 朱熹易繫辭碑 |冊田水庫 | 大同市博物館 | 大同火山群 | 鼓樓 | 觀音堂 | 華嚴寺 | 七峰山 | 采涼山| 塞外長城 | 善化寺 | 雲崗石窟 | 大同清真大寺 | 代王府九龍壁 | 北魏馮太后墓 | 觀音堂三龍壁 | 懷仁旺火 | 皇后之鄉 | 明代藩九墓 | 平城遺址 | 祁皇后墓 | 清李殿林墓 | 清任勇烈墓 | 司馬金龍墓 | 天竺廟五龍壁 | 文嬴湖 | 縣文廟五龍壁 | 縣文廟一龍壁 | 興國寺五龍壁 | 恆山 | 慈雲寺 | 大安寺 | 歸潛堂 | 覺山寺 | 龍山 | 懸空寺 | 應縣木塔 | 石柱山 | 水神堂 | 湯頭溫泉 | 文殊寺 | 永鎮寺 | 雲林寺 | 善化寺 | 珠海寺 | 麻莊漢墓群 | 靈丘古道 | 平型關 | 清栗毓美墓 | 清王萬邦墓 | 唐晉王李克用墓 | 陽高縣古城堡漢墓群 | 桃花山景區 | 曲回寺石佛冢 | 方山永固陵 |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 | 青檀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