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府九龍壁

代王府九龍壁

代王府九龍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區東街路南,是中國現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龍壁中建築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另兩座在北京,一座為北海公園九龍壁,一座為故宮九龍壁,均建於清乾隆年間,較大同九龍壁要晚350至400年)。該九龍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即代王府端禮門前的照壁。

歷史起源

代王府九龍壁代王府九龍壁

代王朱桂朱元璋第十三子,生於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陰曆七月十八日(《大同縣誌》),與蜀王朱椿皆為郭惠妃所生。代王妃為中山王徐達女,仁孝文皇后(朱棣後)之妹。雖然明王朝規定藩王不得干預地方政治,但由於上述特殊關係,同時又握有實力,所以實際上他是大同地區的小皇帝。朱桂家族終明一朝,雖幾經波瀾,但始終地位顯赫,經久不衰。據《明史·朱桂傳》記載,自代王朱桂始,傳至五世四王時,“封郡王者凡二十有三”。

代王府九龍壁代王府九龍壁
明初,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抵禦北元蒙古的犯擾,截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先後將皇子二十五人分藩於全國各地,以監督地方官吏的軍、政、財、文。朱桂於洪武十一年(公元1379年)受封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陰曆四月十三日改封為代王,成為九個塞王之一;次年十月就藩於大同。代王府正是為朱桂所建。據《大同府志》記載:“舊學府在府治東,……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6年),建為府學,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學為代藩府第,改雲中驛為府學,即今學也。”案此,代王府是在原府學的基礎上改造擴建而成的。作為王府前的照壁——九龍壁,也當為此時所建。
1649年,大同總兵姜(王襄)反清兵敗以後,在清軍瘋狂的“屠城”和“斬城”中,曾顯赫一時、權傾雁同的代王府被付之一炬,化為一片瓦礫之地,而王府前的照壁——九龍壁卻免於劫難,有幸被保存下來,成為今天的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

建築結構

代王府九龍壁代王府九龍壁

大同九龍壁為坐南朝北的單面五彩琉璃照壁,長45.50米,高8米,厚2.09米。高出一般民房,顯得十分巍峨壯觀。較之北海公園九龍壁(長25.5米,高4.9米,厚1.42米)要高大近三倍。
此壁的建築結構全部使用黃、綠、藍、紫、黑、白等色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壁體由三部分組成:底部為須彌座,中部為壁身,上部為壁頂。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和明月當空的圖案,並襯有江崖海水,流雲紋飾。須彌座的束腰鑲有兩層琉璃獸:第一層是麒麟、獅、虎、鹿、飛馬等,第二層是小型行龍。這些琉璃獸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須彌座上平托九龍琉璃壁身,由於比例恰到好處,給人以穩重雄健的感覺。壁身之上有仿木結構的琉璃斗拱六十二組,承托琉璃瓦壁頂。壁頂為單檐五脊,正脊兩側是高浮雕的多層花瓣的花朵以及游龍等,脊頂戧獸、脊獸、龍獸俱全,兩端是雕刻手法細膩的龍吻。
整個壁身,下部以青綠色的洶湧波濤、上部以藍色的雲霧和黃色的流雲等為襯底。九條龍之間採用雲霧、流雲、波濤和山崖相隔與相聯。壁面,特別是九條龍的龍體全為高浮雕製作,使每條龍一一突兀於壁上,大大增強了立體感。
從九條龍的布局和形態看,正中心一條是坐龍,為正黃色。在明代,正黃色為主色,象徵著尊貴,為帝王所專用。此龍正對著王府的中軸線,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有神,注視著代王府的端禮門。龍身向上捲曲,龍尾伸向後方,似在端坐靜觀。中心龍兩側的第一對龍,是兩條飛行中的龍,為淡黃色,龍頭向東,龍尾伸向中心龍。這組龍神情瀟灑,大有怡然自得之態。第二對龍為中黃色,頭尾均向西。形態與第一對龍大致相同,形成了基本對稱的圖案。第三對龍為紫色。這是兩條飛舞中的龍,其形態與前者大不相同,其神情兇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勢。第四對龍(兩端的龍),呈黃綠色,恣態飛揚,氣宇軒昂。
壁前建有一長34.9米,寬4.38米,深約0.8米的倒影池,由石柱圍繞,中有一橋相貫,這在國內也不多見。每當陣陣微風吹過,滿池碧水盪起層層漣漪,此時此刻,再看倒映於水中的九條巨龍,真象是翻騰於滄海碧空之間,更是氣勢磅礴,雄偉非凡。
關於這個倒影池的修建,在大同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九龍壁建成後的一天,代王站在端禮門的門樓上,扶欄欣賞。忽然雷雨交加,有兩個霹靂飛向九龍壁,在龍壁前出現了一個大坑,在龍壁後不遠的金泊倉巷內露出兩眼深泉。清冽的泉水中分別騰起一黃一黑兩條巨龍,昂首向龍壁前大坑中噴注清泉。遠看坑中,似有九龍飛舞嬉戲,妙不可言。代王遂令將水坑修成倒影池,將二泉修成二井,其水一甜一苦。從此倒影池便成為九龍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門票價格

門票:5元 /人

交通提示

在大同火車站乘坐4路公共汽車可達。 門票:5元

相臨景點

雲岡石窟

恆山

懸空寺

華嚴寺

大同火山群

應縣木塔

石柱山

慈雲寺

平城遺址

鼓樓

大同市博物館

善化寺

塞外長城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

趙武靈王墓

寶寧寺

鎮子梁水庫遊樂場

跑馬梁

白登山

興國寺五龍壁

覺山寺

縣文廟一龍壁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

七峰山

朱熹易繫辭碑

縣文廟五龍壁

元淑墓誌

龍山

桃花山景區

封和要墓志銘

冊田水庫

司馬金龍墓表墓誌

恆山壯觀碑

司馬金龍墓

觀音堂三龍壁

觀音堂

天竺廟五龍壁

懷仁旺火

清李殿林墓

明代藩九墓

文徵明太湖詩碑

平型關

大同清真寺

湯頭溫泉

大安寺

水神堂

靈丘古道

文嬴湖

雲林寺

清栗毓美墓

方山永固陵

曲回寺石佛冢

青檀自然保護區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

清王萬邦墓

大同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大同古稱平城、雲中,包括四區七縣,人口約260多萬。其地處大同盆地,晉、冀、蒙交界,內長城蜿蜒其南,外長城橫臥其北,東連太行,西臨黃河。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許多天然關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方之重鎮。
在大同的歷史上,曾創造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眾多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氣魄雄偉的雲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藝術寶庫,上下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殿宇嵯峨,金碧輝煌。大同雖然地處塞上,其自然風光既不同於南國水鄉的花紅波綠,也不同於白山黑水的瓊枝玉樹。但她那獨特的天高雲闊的塞北風光,雄偉壯麗的重關疊嶂,古樸奇偉的巨剎危樓,也足以使人壯情抒懷,流連忘返。“人天北柱”的北嶽恆山,巍峨疊嶂的七峰山,臥龍望水的采涼山,奇景無限,大同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景 點 趙武靈王墓 | 寶寧寺| 鎮子梁水庫遊樂場 | 跑馬梁 | 白登山 |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 | 封和要墓志銘 | 恆山壯觀碑 | 司馬金龍墓表墓誌 | 文徵明太湖詩碑 | 元淑墓誌 | 朱熹易繫辭碑 |冊田水庫 | 大同市博物館 | 大同火山群 | 鼓樓 | 觀音堂 | 華嚴寺 | 七峰山 | 采涼山| 塞外長城 | 善化寺 | 雲崗石窟 | 大同清真大寺 | 代王府九龍壁 | 北魏馮太后墓 | 觀音堂三龍壁 | 懷仁旺火 | 皇后之鄉 | 明代藩九墓 | 平城遺址 | 祁皇后墓 | 清李殿林墓 | 清任勇烈墓 | 司馬金龍墓 | 天竺廟五龍壁 | 文嬴湖 | 縣文廟五龍壁 | 縣文廟一龍壁 | 興國寺五龍壁 | 恆山 | 慈雲寺 | 大安寺 | 歸潛堂 | 覺山寺 | 龍山 | 懸空寺 | 應縣木塔 | 石柱山 | 水神堂 | 湯頭溫泉 | 文殊寺 | 永鎮寺 | 雲林寺 | 善化寺 | 珠海寺 | 麻莊漢墓群 | 靈丘古道 | 平型關 | 清栗毓美墓 | 清王萬邦墓 | 唐晉王李克用墓 | 陽高縣古城堡漢墓群 | 桃花山景區 | 曲回寺石佛冢 | 方山永固陵 |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 | 青檀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