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和要墓志銘

封和要墓志銘

全名為屯騎校尉建威將軍洛州刺史昌國子封史君墓志銘。1980年出土於大同市西8公里的小站村附近。墓碑高0.42米,寬0.32米。楷書十二行,每行十二字,共141宇。石上刻以淺(上其下石)子格,格長寬為2.7厘米至2.9厘米。刻於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公元504年),石質極好,書刻俱精,銘文完好如初。無書刻人姓名。 墓主人封和 ,是北魏代郡平城(今大同市)人,生於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38年),主要活動於文成、獻文、孝文、宣武帝時。

基本信息

封和要墓志銘封和要墓志銘 全名為屯騎校尉建威將軍洛州刺史昌國子封史君墓志銘。1980年出土於大同市西8公里的小站村附近。墓碑高0.42米,寬0.32米。楷書十二行,每行十二字,共141宇。石上刻以淺(上其下石)子格,格長寬為2.7厘米至2.9厘米。刻於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公元504年),石質極好,書刻俱精,銘文完好如初。無書刻人姓名。墓主人封和,是北魏代郡平城(今大同市)人,生於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38年),主要活動於文成、獻文、孝文、宣武帝時。封和墓志銘的出土,為研究北魏歷史提供了一些新的史料,並訂正了許多史書上把武周山寫作武州山的誤訛。封和墓志銘的書法,屬於魏碑中方重端莊、意態奇逸的一類。與同時期洛陽龍門石窟始平公造像記等風格相近,但卻不似該記那樣重滿呆滯;與洛陽北邙新出土的《任城王妃李氏墓誌》更接近,但比李氏墓誌略顯雄勁。此石書法以方筆為主,特別是橫畫和撇筆始終結實飽滿,筆筆雄強如鐵,形成了氣勢雄渾、骨力強健的面貌。在結字上具計魏碑中謹嚴一派書風所具有的結構緊密、中宮收縮、右高左低、撇捺開張等共同特點。同時也有十分鮮明的個性。最主要的是在結字上善變化,不刻板。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
交通提示
  • 乘計程車或公共巴士可達
相臨景點

大同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大同古稱平城、雲中,包括四區七縣,人口約260多萬。其地處大同盆地,晉、冀、蒙交界,內長城蜿蜒其南,外長城橫臥其北,東連太行,西臨黃河。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許多天然關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方之重鎮。
在大同的歷史上,曾創造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眾多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氣魄雄偉的雲崗石窟,是世界文明的藝術寶庫,上下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殿宇嵯峨,金碧輝煌。大同雖然地處塞上,其自然風光既不同於南國水鄉的花紅波綠,也不同於白山黑水的瓊枝玉樹。但她那獨特的天高雲闊的塞北風光,雄偉壯麗的重關疊嶂,古樸奇偉的巨剎危樓,也足以使人壯情抒懷,流連忘返。“人天北柱”的北嶽恆山,巍峨疊嶂的七峰山,臥龍望水的采涼山,奇景無限,大同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景 點 趙武靈王墓 | 寶寧寺| 鎮子梁水庫遊樂場 | 跑馬梁 | 白登山 |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 | 封和要墓志銘 | 恆山壯觀碑 | 司馬金龍墓表墓誌 | 文徵明太湖詩碑 | 元淑墓誌 | 朱熹易繫辭碑 |冊田水庫 | 大同市博物館 | 大同火山群 | 鼓樓 | 觀音堂 | 華嚴寺 | 七峰山 | 采涼山| 塞外長城 | 善化寺 | 雲崗石窟 | 大同清真大寺 | 代王府九龍壁 | 北魏馮太后墓 | 觀音堂三龍壁 | 懷仁旺火 | 皇后之鄉 | 明代藩九墓 | 平城遺址 | 祁皇后墓 | 清李殿林墓 | 清任勇烈墓 | 司馬金龍墓 | 天竺廟五龍壁 | 文嬴湖 | 縣文廟五龍壁 | 縣文廟一龍壁 | 興國寺五龍壁 | 恆山 | 慈雲寺 | 大安寺 | 歸潛堂 | 覺山寺 | 龍山 | 懸空寺 | 應縣木塔 | 石柱山 | 水神堂 | 湯頭溫泉 | 文殊寺 | 永鎮寺 | 雲林寺 | 善化寺 | 珠海寺 | 麻莊漢墓群 | 靈丘古道 | 平型關 | 清栗毓美墓 | 清王萬邦墓 | 唐晉王李克用墓 | 陽高縣古城堡漢墓群 | 桃花山景區 | 曲回寺石佛冢 | 方山永固陵 |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 | 青檀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