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翼東

顧翼東

顧翼東(1903.3.4—1996.1.21),江蘇蘇州人,無機化學家。 顧翼東1923年畢業於東吳大學化學系;1925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1935年獲該校博士學位;1942年任交通大學教授;1952年加入九三學社;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顧翼東主要從事中國豐產元素鎢、鉬、鈮、鉭及稀有元素化學的研究,開展有關液-固體系平衡相圖及溶劑萃取的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03年3月4日,顧翼東出生於江蘇省蘇州。

1914年,入蘇州東吳大學附屬中學。

顧翼東 顧翼東

1918年,考入東吳大學化學系。

1923年畢業,畢業東吳大學獲理學士學位,被選為斐陶斐勵學會會員。

1924年,赴美國留學入芝加哥大學化學系。

1925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

1926年,回中國,任蘇州東吳大學化學系教授。

1931年,任東吳大學化學系系主任。

1933年冬, 顧翼東再 次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35年夏,顧翼東獲哲學博士學位,被推選為西格瑪賽 學會正會員,同時還成為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會員。

1938年,任交通大學化學系教授,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華東聯合大學化學系實驗室主任。

1942—1952年,他任東吳大學理學院院長。

1945年,顧翼東進入當時主管鎢礦出口的機關——資源委員會國外貿易事務所化驗分析室主任。

1946年 ,任上海醫學院兼任教授,資源委員會國外貿易事務所化驗室主任。

1950年,任大同大學兼任教授。

1952年,擔任復旦大學教授。

1956年,顧翼東與李方訓、梁樹權代表中國出席在葡萄牙里斯本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學術會議(IUPAC),會上美國企圖製造“兩個中國”,顧翼東等義憤填膺,粉碎了這一陰謀。

1996年1月21日,顧翼東院士在上海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45年,顧翼東主管資源委員會國外貿易事務所化驗分析室時,主要是核定鎢礦出口原料的成分,除核定鎢含量外,還開展了鎢礦中稀有元素鈮、鉭含量的分析。這是顧翼東的工作方向轉入無機化學尤其是稀有元素研究的開始。他最早發表的兩篇有關鎢化學的論文《錳鐵礦中鈮、鉭含量分析》與《黃鎢酸——均相沉澱法》就是在這個時期內完成的,後來他的研究領域擴展到萃取化學和稀土化學。顧翼東在進行鎢礦分析時就發現鎢礦石的鹽酸不溶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鈮和鉭。經過鈮、鉭定量分析後,他提出:出口鎢礦除了含鎢量達標外還應按鈮、鉭含量制定鎢礦價格的新標準,從而保護了鎢礦的價值,為國家資源的充分利用做出了貢獻。

20世紀50年代,顧翼東首先提出了利用絡合、分解而完成均相沉澱製備黃鎢酸的方法,即先使鎢酸鹽在濃鹽酸中形成鎢醯絡離子,加熱除去鹽酸,鎢醯絡離子逐漸分解而形成分散性良好的黃鎢酸沉澱。

顧翼東繼續深入研究鎢化學的基礎反應,得到了活性粉狀白鎢酸。這是國際上很久以來未能研製成功的化合物,顧翼東用了一年多時間,在1981年用“倒滴法”製得活性粉狀白鎢酸。他還深刻地論述了黃鎢酸、白鎢酸以及鎢的多種同多酸之間的相互關係和轉化條件。他的《黃白鎢酸製備法的差異以及粉狀白鎢酸反應研究的進展》與《活性粉狀白鎢酸與十聚、六聚以及其他聚鎢酸鹽的聯繫和套用》兩篇論文是顧翼東對鎢化學研究的總結和發展具有突出創新的觀點。

顧翼東重視生產急需的套用研究,提出了“內在還原法”生產藍色氧化鎢,可以得到均勻、單一、粒度可控的產品,可用作高質量硬質合金及超細鎢絲的材料;從仲鎢酸銨APT轉為偏鎢酸銨AMT的新工藝,所得產品質量優於世界同類產品。

20世紀50年代初,顧翼東即注意到,酸式12-鎢磷酸鈣水合物晶體,能與乙醚反應放熱,成為單一的液相,從而得知醚類在適當條件下,具有給電子性。60年代他在進行溶劑萃取研究時,提出了用多碳亞碸作為金屬元素的萃取劑,與此同時,又合成了兩種低碳亞石風與一系列稀土鹽的加合物,對個別加合物還做了晶體結構測定。在80年代末,他又進行鎢鉬雜多酸鹽與給電子對低碳有機溶劑(二甲基亞碸、四氫呋喃等)之間的反應熱測定。

20世紀70年代初為了解決離子交換淋洗液中乙二胺四乙酸銅及稀土元素的回收,他提出了用氫氧化鈉、甲醛還原的方法,陸續解決了稀土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另外顧翼東還在常溫、常壓下和近中性溶液中製得含四價鐠的鈰鐠雜多核氧化物,從而測得了四價鐠在醋酸溶液中的吸收光譜,是國際上最先的報導。

主要論文
1:顧翼東、錢毅,用苛性納溶解錳鐵鎢礦沙以求其中鈮及鉭含量的分析方法[J],中國化學會會志,1950,17:277。
2:顧翼東、汪善增,自含鎢錯鹽之澄清液中,由錯鹽徐緩分解而使鎢酸沉澱之方法[J],中國化學會會志,1950,17:287。
3:顧翼東、柴夢桃,2-氨基-5-氯嘧啶之製備及性質[J],中國化學會會志,1951,18:201。
4:顧翼東、沈文珠,用胺解法自乙醯磺醯-5-羥基異硫脲製備磺醯胍類化合物的研究[J],中國化學會會志,1951,18:205。
5:顧翼東,金屬離子的液相萃取分離法[J],化學世界,1955,10(9):404~410。
6:顧翼東、鄭企克,關於鎢磷酸製備及鎢磷酸鹽性質研究的初步報告[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56,2(1):188~198。
7:顧翼東、徐如人,黃色鉬酸的沉澱條件及其脫水溫度[J],科學通報,1958,(7):214~215。
8:顧翼東,有機試劑在金屬元素比色分析及沉澱分離中套用的發展[J],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9:楊灩、顧翼東,12-鎢磷酸-乙醚-水的平衡相圖[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60,6(2):305~312。
10:顧翼東、謝高陽、沈民,草酸鐠、草酸銨及其混合物熱分解[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60,6(2):313~319。
11:顧翼東、徐燕、陳淑英,稀有元素有機亞碸化合物的研究(Ⅰ)二甲基亞碸、二苯基亞碸硝酸稀土絡合物的製備[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63,8(4):459~463。
12:顧翼東、黃國芳、楊子超,鈮酸鈉(8Na2O·6Nb2O5·33H2O)的製備及其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解度的測定[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63,8(4):465~471。
13:顧翼東、宋沅、酈珏能,4-苯甲醯3-甲基吡唑酮(5)與有機亞碸類及中性磷試劑[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64,9(3):375~387。
14:顧翼東、謝高陽、鄭鶴鳴,鐠釹分離的研究(Ⅱ)鐠釹碳酸鹽在溶鹽體系中的熱分解[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65,10(4):419~428。
15:顧翼東、宋沅,四價鐠化合物的研究——鈰、鐠雜多核氧化物的製備及四價鐠在不同溶液中的穩定性[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0,1(2):1~13。
16:顧翼東、宋沅,醯代吡唑酮作為金屬元素萃取劑的研究(Ⅱ)——不同基因取代吡唑酮對於鈰(Ⅲ)的萃取及其與二辛基亞碸的協同萃取作用[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1,2(2):139~147。
17:顧翼東、朱思三,粉狀白鎢酸的製備[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2,3(1):137~140。
18:顧翼東、酈珏能,醯代吡唑酮作為金素元素萃取劑的研究(Ⅳ)——不同取代的醯代吡唑酮和有機羧酸對鈰(Ⅲ)的協同萃取作用[J],化學學報,1984,42(12):1287~1292。
19顧翼東、俞煉民、吳介達,內在還原法藍色氧化鎢的製備及性質[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24(2):141~146。
20:顧翼東、宋沅,粉狀白鎢酸的研究(Ⅲ)——從粉狀白鎢酸製備偏鎢酸銨和偏鎢酸有機銨鹽以及他們的性質研究[J],化學學報,1985,43(9):827~831。
21:顧翼東、金松林、孫曉偉,白鎢酸的研究(Ⅶ)——K3W2Cl9的製備及反應[J],無機化學,1985,1(1):161~165。
22:鄭培菊、崔美芳、顧翼東,雙苯甲醯羥胺—鎢酸螯合物的分子結構與晶體結構[J],化學學報,1985,43(4):389~393。
23:顧翼東、劉本耀,解聚法製備有機胂、合鎢聚多酸鹽及聚合法製備相應鉬聚多酸鹽的研究[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6,7(12):1072~1073。
24:朱思三、楊勇、顧翼東,粉狀白鎢酸的研究(Ⅹ)——粉狀白鎢酸的離子交換性能[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7,8(7):580~584。
25:Liu Benyai,Ku Yihtong,Wang Ming,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Type of Heteropolyanion-pentamolybdobis (N-PropylarsoNate) Having Two Types of Crystals under the Same pH Condition in the Same Solution,InorgChem 1988,27(21):3868~3871.
26:Ku Yihtong,Shao Cui Qi,Preparation of Hexa-and Decatungstate Throug h Oxidition of Tungsten Carbids with Hydrogen Peroxide,Chem J of Chinese University,1988,4(4):9
27:朱思三、顧翼東,六聚鎢酸與十聚鎢酸在溶液中的相互轉化[J],高等學校 化學學報,1989,10(2):123~128。
28:劉本耀、秦燕、顧翼東,有機膦、胂、合鎢鉬聚多酸鹽的研究(Ⅳ)——燒基膦合鉬聚多酸鹽的製備[J],無機化學學報(英文版),1990,6(1):1。
29:顧翼東、丁建平,鎢鉬雜多酸及其鹽與二甲基亞碸加合物的製備和性質研究[J],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90,11(2):115~120。
30:Wang Xiu,Liu Benyai,Ku Yihtong,Crystals and Molecular Struc ture of Guonidiam Penta-Molybdobis (N-Amyl phosphorate),Chem J of Chinese Uni versity,1990,6(1):7

人才培養

顧翼東是中國培養第一批化學方面的進修教師、化學碩士生(50年代)和博士生(80年代)的導師。

1952年夏,中國高校進行了院系調整,當時無機化學教師不足,於是他主動教了一年物理化學課後轉教無機化學,繼而又從事稀有元素化學的科研和教學。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23年斐陶斐勵學會會員
1935年美國促進會會員
西格瑪賽學會會員
1980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資料來源: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顧翼東出生於江蘇蘇州一個書香世家。高祖父是著名的金石及圖籍收藏家。父親在蘇州中西學堂肄業,學代數學。外祖父是前清翰林,著名書畫家,愛好幾何學和天文學,有維新思想,對顧翼東的成長頗有影響。

社會任職

1951年,兼任上海輕工業局醫藥研究所顧問。

1953年,任化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該研究所研究員。

1957年,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化學組組員,國家科委化工組試劑小組組員。

1963—1982年,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理事會理事。

1963年,任中國科學院套用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稀有元素化學討論班負責人。

人物評價

先生熱愛祖國、為人師表、德高望重、嚴謹治學,90高齡仍潛心於教學和科研中,表現了拳拳伏櫪之志,是青年學者的榜樣。顧翼東一生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勤奮工作。 (九三學社評)

他對學生循循善誘,嚴格要求,是一位教學有方的良師。 (《名校精英 上海交通大學》評)

同濟大學教授

同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創建於1907年。經過近年的高校整合,目前是一所擁有理、工、醫、文、法、哲、經濟、管理、教育9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