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伯剛(1947年-),四川省沐川縣人,中共黨員。1970年畢業於成都工學院(今四川大學),成都地奧集團董事長、總裁,中國科學院新藥開發基金委員會主任,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常務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伯剛同志主持了地奧心血康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先後有3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他主持組織申請了100餘項自主創新專利,6項PCT國際專利,已有30項自主創新專利獲國家授權。獲得了14個新藥證書、11個臨床批文,擁有10個自主創新藥物。發表論文130餘篇,出版專著5部。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20餘名。
1988年8月,李伯剛借款50萬元,套用自己負責研究的“地奧心血康”科研成果,創辦了成都地奧集團。經過20年的發展,地奧集團淨資產已超過40億元,原始投資增值8000倍,現年產值已達16億元,已累計實現產值129億元,銷售收入125億元,給國家和地方上交各種稅費21.7億元。連續十一年利潤總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連續十二年綜合經濟效益居四川同行業第一位。 地奧集團躋身全國百強高新技術企業, 被授予全國創新型企業稱號,被列入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中成藥重點企業,被評為 “實施火炬計畫先進高新技術企業”、 全國第二屆中藥行業優秀企業、四川省優秀企業。“地奧”商標被評為全國馳名商標。
李伯剛負責研究開發的“地奧心血康”,暢銷全國並遠銷海外(2012年進入歐盟),被列為國家基本藥物,居全國名優特新藥類產品銷量首位、心血管病同類藥用量第一位及治療性中藥類銷量第一位。已累計實現產值70億元,銷售收入67億元。近年來,李伯剛又主持研究開發出10餘個高科技新藥。
李伯剛率領全體科技人員和職工,把地奧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純度甾體皂苷和高純度胸腺肽生產企業,創建了世界、國內領先的國家天然藥物工程中心、藥物篩選中心、中藥現代化體系。地奧集團已申請100餘人項自主創新專利,6項PCT國際專利,已有30項自主創新專利獲國家授權。獲得14個新藥證書、11個臨床批文,擁有10個自主創新藥物。地奧集團已成為集天然藥物、藥物合成、基因工程藥物、微生物藥物、藥物製劑研製為一體的大型骨幹製藥企業,是國內實力最強的藥物研製、中試、生產基地之一。
李伯剛主持的科研項目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科學院一、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個人已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5部。先後榮獲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科學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務先進工作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四川省有傑出貢獻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有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全國科技實業家創業獎金獎,“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大發明企業家”,“全國十大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優秀企業家”、何梁何利基金委員會2006年度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等。
主要經歷
1992年依次任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任中科院成都地奧製藥公司總經理。
1996年任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所長。
1991年、1993年、1996年分別任中科院新藥開發基金委員會主任、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常務專家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八五"攻關重大課題專家組成員、國家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1994年、1995年、1996年依次被聘為:《植物雜誌》副主編、《中國醫藥工業雜誌》特邀編委、《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主編。
1994年、1995年先後被聘為:四川聯合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
教育經歷
四川大學本科(1965-1970)
個人榮譽
1990年獲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1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務先進工作者。
1992年被評為四川省有重大貢獻科技工作者,
1993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企業家。
1994年獲第四屆全國科技實業家創業獎金獎(獎盃)。
1995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6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6年還被評為全國十大優秀髮明企業家。
1999年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稱號。
2006年何梁何利基金委員會年度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等。
2013年1月19日榮獲2012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
2013年2月榮獲CCTV2012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武漢市委員會第一、二、三、四屆副主席
李伯剛(1901~1976年)字漢石,又名書渠,筆名須除、戈壁、海士、舒淑貞。祖籍黃陂,出生於湖北天門。1915年進武昌私立勺庭中學讀書。五四運動中,代表勺庭中學參加武漢學生聯合會,任《學生周刊》主編。1919年冬,應惲代英之邀共同籌辦利群書社,主持日常營業工作。1920年11月參與發起成立武昌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任漢口致中公學教員。夏,加入惲代英組織的共存社。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工作,被派往武昌徐家棚開辦粵漢鐵路工人補習學校,啟發工人組織起來,開展工人運動。次年春任粵漢鐵路工人俱樂部秘書、武漢社會主義青年團社會教育委員會委員長及勞工運動委員會委員。夏,任中共武漢地方執行委員會兼區執行委員會宣傳委員。還先後擔任武漢工團聯合會、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教育主任。曾調往漢口英美煙廠工會工作,參加領導該廠工人罷工鬥爭。主編《武漢星期評論》,並任《全民通信》社編輯,報導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訊息,宣傳改造湖北教育。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期間,駐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負責聯絡工作。二七慘案後,遭軍閥政府通緝,一度調往江西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教育部主任,不久因病回漢。曾任中共武漢區執行委員會委員。同年冬,因對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湖北區執行委員會派往參加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某代表的代表資格質疑,並對團中央委員來漢處理的結果不滿而消極,次年1月辭去新當選的團武昌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不久因與幾位退出黨、團組織的人組織讀書會,被團組織指為“不法”而除名,同年夏赴北京,在中學教書。在北京參加反帝大同盟工作,中共黨組織曾準備派其赴蘇聯學習,因武昌團組織表示反對未 能成行。之後逐漸與黨組織脫離關係。脫黨後曾與李漢俊、胡鄂公等組織社會主義研究會。 1926年10月從北京返漢,在湖北省政務委員會教育科工作。1927年春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四師政治部組織科長、代理政治部主任,5月該師師長夏斗寅武裝叛亂,被扣押,6月脫險回漢。七一五事變後,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改組委員會青年部秘書、全國學生聯合會改組委員會常委。同年12月青年部部長李漢俊被桂系軍閥殺害,遂避難上海。1928年曾在李達主編的《現代中國》雜誌社工作。1932年回武昌,先後任湖北省建設廳工業股長、省民政廳救濟股長。1938年在武漢任湖北戰時鄉村工作促進會駐會幹事,與董必武等共產黨人時有聯繫。武漢淪陷後,輾轉鄂北、重慶、鄂西,從事抗日工作,仍與共產黨人來往。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武漢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47年冬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從事地下鬥爭。新中國建立後,歷任武漢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一、二、三屆協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漢市委員會第一、二、三、四屆副主席、武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中共武漢市委統戰部副部長等職。1976年10月在武漢病逝。
中國經濟科技人物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在經濟、科研等各個領域湧現出了大量的名人,這些人對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