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產於西紐幾內亞的紐幾內亞豬籠草的下位籠](/img/4/6f2/nBnauM3XyEDM4UTM5ITN5EDOyMTM3IDO1gzMxADMwAzMxAzLyU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亞歷山大·茲皮里斯(AlexanderZipelius)於1828年在紐幾內亞特里同灣(TritonBay)首先發現了紐幾內亞豬籠草。傑拉德·馬蒂納斯·費斯泰赫(GerardMartinusVersteeg)在1907年6月19日和9月25日收集了兩個標本。此外,克努茲·蓋勒魯普(KnudGjellerup)還在1910年5月10日也收集了一個標本。
赫爾曼·齊普爾(HermannZippel)在1900年曾將紐幾內亞豬籠草命名為Nepenthesleptoptera。但是這個名字並沒有被廣泛的使用,它只出現在存放於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theNationalHerbariumoftheNetherlands)的中編號為HLB.908.154-597的標本上。
約翰·繆爾黑德·麥克法蘭(JohnMuirheadMacfarlane)在研究了編號為Versteeg1746的雌性標本後,在1911年將其命名為紐幾內亞豬籠草。1916年,亨利·尼古拉斯·雷德利(HenryNicholasRidley)描述了紐幾內亞豬籠草的一個雄性植株。在B·H·丹瑟(B.H.Danser)的開創性專著《荷蘭屬印度的豬籠草屬植物(TheNepenthaceaeoftheNetherlandsIndies)》中,認為紐幾內亞豬籠草與巴布亞豬籠草(N.papuana)之間存在近緣關係。
形態特徵
![帶花序的紐幾內亞豬籠草的攀援莖](/img/b/55b/nBnauM3XzYDO5gjMzMTN5EDOyMTM3IDO1gzMxADMwAzMxAzLzU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紐幾內亞豬籠草是一種藤本植物。莖的直徑可達6mm,成圓柱形略有稜角。節間距可長達4cm。葉片紙質帶柄。呈披針形,可長達25cm,寬至4.5cm。葉片末端尖細,基部驟縮。在中脈的兩側各有3~4條縱脈。在中脈附近有明顯的羽狀脈,在葉片的外緣附近有網狀脈。籠蔓直徑可達4mm,約與葉片同長度。
上位籠的籠蔓會形成直徑7~23mm的捲曲。捕蟲籠的下半部通常為漏斗形,有時下五分之三為葫蘆形。在每個捕蟲籠的前部都有一對寬度不寬於8mm的翼。籠口為傾斜。唇外翻,扁平或捲曲為圓柱形,可寬至1.5mm。捕蟲籠內表面的下三分之一覆滿了腺體,平均每平方厘米700~900個。蓋子為圓形,中線向內凹陷,基部為心形。在蓋子的下表面有中心凹陷的圓形蜜腺,靠近中部的蜜腺較大。在蓋子基部的後方有一條不分叉的籠蔓尾,長度不長於3mm。
雄性的花序為長圓柱形的圓錐花序。花梗可長達12cm,寬至4mm。花軸可長達44cm。小花梗無苞片帶一朵花,長度為55mm。被片為圓形至橢圓形,長達4mm。雄蕊包括花葯在內長4mm。雌性的花序為類似於圓花序的總狀花序。花梗可長達15cm,寬至2.5mm。花軸可長達20cm。小花梗無苞片帶1~3朵花,長度為35mm。被片為圓形至橢圓形,長達4mm。雌蕊無柄。
![紐幾內亞豬籠草的上位籠](/img/3/e9f/nBnauM3X2YzM2gzMzkzMxADOyMTM5kjM5ADMxADMwAzMxAzL5M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紐幾內亞豬籠草有很稀疏的毛被。葉片和莖幾乎無毛。籠蔓在發育時有濃密的粗毛,成熟後只有與捕蟲籠銜接的地方存在毛被,其他地方的毛被脫落。捕蟲籠在發育時有茂密且易脫落的星狀毛被,但籠蔓尾上的毛被例外,它的毛被不易脫落。花序上有濃密的白色或褐色的星狀短毛被。花梗、苞片和雌蕊有茂密的星狀至絨毛狀的毛被。
紐幾內亞豬籠草的上位籠的顏色為淡綠色至暗紫色。一般上位籠為黃綠色,唇通帶花序的紐幾內亞豬籠草的攀援莖
常為黑色,蓋子為鮮紅色。乾燥標本為暗褐色。
生態學
![紐幾內亞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img/0/e5a/nBnauM3X0MjM0cTN1QTN5EDOyMTM3IDO1gzMxADMwAzMxAzL0U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紐幾內亞豬籠草分布較廣泛,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小島上都分布。紐幾內亞豬籠草已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瀕危物種名錄(2006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中,等級為無危(LeastConcern)。紐幾內亞豬籠草常生長在河邊的石灘上,山脊和開闊的草地或森林中。它的海拔分布也很寬,可以在海拔900~1400m的地區生長。在野外,紐幾內亞豬籠草常與蘋果豬籠草(N.ampullaria)和大豬籠草(N.maxima)生長在同一區域。
相關物種
![著生於粘土中的紐幾內亞豬籠草](/img/d/d4a/nBnauM3X1gDN2QDN5QTN5EDOyMTM3IDO1gzMxADMwAzMxAzL0U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B·H·丹瑟(B.H.Danser)認為產自蘇拉威西島(Sulawesi)的多摩利豬籠草(N.tomoriana)和產自斯里蘭卡的滴液豬籠草(N.distillatoria)與紐幾內亞豬籠草之間存在近緣關係。他還指出:“紐幾內亞豬籠草與巴布亞豬籠草(N.papuana)的營養組織十分的相似,只因為生殖組織上的一些不同,才促使我認為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物種。”這兩個物種在花上的區別在於,巴布亞豬籠草(N.papuana)的花序為典型的總狀花序,而紐幾內亞豬籠草的更類似於圓錐花序。此外,巴布亞豬籠草(N.papuana)的小花梗通常只有一朵花,而紐幾內亞豬籠草的最多可有4朵花。
而在營養組織上,巴布亞豬籠草(N.papuana)葉片的縱脈明顯但羽狀脈不明顯,而在紐幾內亞豬籠草上卻剛好相反。巴布亞豬籠草(N.papuana)葉片上的毛被比紐幾內亞豬籠草茂密很多。巴布亞豬籠草(N.papuana)上位籠的翼沒有紐幾內亞豬籠草的發達,且間距較近。基於花序結構,有人認為,紐幾內亞豬籠草是相對較原始的豬籠草類群,其中還包括了滴液豬籠草(N.distillatoria)和伯威爾豬籠草(N.pervillei)。
自然雜交種
紐幾內亞豬籠草的分布範圍很寬廣,其中它與蘋果豬籠草(N.ampullaria)和大豬籠草(N.maxima)的自然雜交種已被發現。它們表現為其父母本的中間型。
食肉植物(二)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