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有腺豬籠草是沙撈越中部的霍斯山脈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學名來源於拉丁語,“glandis”意為“腺體”,“ferre”意為“具有”。有腺豬籠草陸生於山脊頂部的茂密森林中,其海拔約為1500 m。還未發現關於有腺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植物學史
其因葉柄處的黑斑而得名。起初該物種的發現者——李錢(Ch'ien Lee)誤認為這是一種病變的表現。
2002年,李錢在將有腺豬籠草被列入了一篇關於沙撈越豬籠草的報告中。在其中有腺豬籠草以預留名“Nepenthes sp. 'A' ”的形式表示。
有腺豬籠草編號為“S. 21114”的標本存放於沙撈越標本館(Sarawak Herbarium)。
生態關係
有腺豬籠草陸生於沙撈越中部的霍斯山脈(Hose Mountains)的山脊頂部的茂密森林中,其海拔約為1500 m。
還未發現關於有腺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相關物種
有腺豬籠草的毛被非常的發達,因此其似乎與細毛豬籠草(N. pilos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它們的區別在於,有腺豬籠草不具備類似細毛豬籠草捕蟲籠籠蓋下表面的鉤狀附屬物,並且捕蟲籠更接近寬漏斗形。有限豬籠草的莖、葉片、葉柄和捕蟲籠上都分布著大量的巨大黑色蜜腺。此外,其捕蟲籠為淡綠色,並帶有淺紅色斑點。食肉植物(二)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