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莖豬籠草

菱莖豬籠草

菱莖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rhombicaulis)是蘇門答臘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來源於拉丁文,“rhombicus”意為“菱形的”,“caulis”意為“莖”,指其莖的橫截面呈菱形。

基本信息

植物學史

在1993年首次報導的菱莖豬籠草的下位籠在1993年首次報導的菱莖豬籠草的下位籠

1972年3月29日,倉田重夫在潘丘盧保山海拔1700米至1900米的地區首次採集到了菱莖豬籠草。該物種的名字在1972年的《遺傳》(The Heredity,第26卷,第10號,第44頁)中首次被提及。次年,倉田重夫在《新加坡園藝公報》(The Gardens' Bulletin Singapore)上正式描述了該物種。編號為“Kurata 4300”的原始版本被指定為模式標本,其存放於日本牙科學院(Nippon Dental College,NDC)的植物標本館中。一幅同模標本存放於新加坡國家植物標本館(National herbarium of Singapore,SING)中。

倉田重夫的模式標本圖中顯示,其籠蓋的下表面具有一個小型的尖狀附屬物。但馬修·傑布及馬丁·奇克指出,該特徵並不存在於存放於新加坡的同模標本中。倉田重夫認為,該附屬物可能是一種發育缺陷,不具有重要性。在查爾斯·克拉克與李乾對模式產地的考察結果中似乎證明了這一點,大部分野外的植株無這樣的附屬物,僅少量的植株具有。

在勝彥(Katsuhiko)和正弘近藤(Masahiro Kondo)1983年的著作《彩色世界的食蟲植物》中,將一幅裸瓶豬籠草(N. gymnamphora)的照片標記成了菱莖豬籠草。

1993年,布魯斯·薩蒙推測菱莖豬籠草的下位籠特別適合於捕捉地下的昆蟲。他的觀點發表於第22期的《食蟲植物通訊》中。

1993年,魯道夫·施密德·霍林格(Rudolf Schmid-Höllinger)報導在潘丘盧保山觀察到了菱莖豬籠草的上位籠。他將他的發現發表於次年的《食蟲植物通訊》中。查爾斯·克拉克也在1995年報導發現了一個小型的上位籠。再此之前,有學者認為菱莖豬籠草的上位莖蔓僅僅用於攀附,而不會產生捕蟲籠。但也有學者質疑霍林格發現的上位籠是否是菱莖豬籠草的。

形態特徵

菱莖豬籠草的蓮座狀植株菱莖豬籠草的蓮座狀植株

菱莖豬籠草善攀爬,其莖可長達35米,是豬籠草屬中莖部最長的物種之一。節間距可達20厘米,直徑為1厘米。其橫截面通常為菱形。莖上具有大量呈凹陷狀的腺體。菱莖豬籠草具有延伸的地下莖,會不定期的長出側枝。

菱莖豬籠草的葉片無柄,呈披針形至匙形,可長達25厘米,寬至4厘米。葉片的末端為急尖至略呈盾型,基部包住莖部。在中脈的兩側具有2至3條縱脈。羽狀脈斜發。籠蔓可長達15厘米。

菱莖豬籠草的下位籠的下半部為卵形至葫蘆形,上半部為圓柱形。其可高達12厘米,寬至4厘米。腹面具有一對可寬達3毫米的籠翼。下位籠卵形部分對應的內表面為覆滿了消化腺。其密度為每平方厘米150至300個。籠口為圓形,傾斜。唇為橢圓柱形,不規則的展開,可寬達5毫米。唇內緣具明顯的唇齒,其可長達3毫米。籠蓋為卵形,其下表面可能具有小型的尖狀附屬物。同時,其下表面具有的蜜腺可多達100個。在籠蓋基部的後方具一根可長達5毫米的籠蔓尾,其可能不分叉,或二裂,或三裂。

還沒有任何關於菱莖豬籠草的上位籠可靠的記錄及測量數據。在魯道夫·施密德·霍林格的報導認為,其上位籠的下半部為葫蘆形,上半部拉長成管狀,或在籠口處略呈漏斗形。唇退化,具一些較小的唇齒。籠翼可能退化為一對隆起。籠蓋的下表面具數百個蜜腺,其體型小於下位籠的蜜腺。

菱莖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總花梗和花序軸均可長達20厘米,但雌性植株的花序軸通常較短。每根花梗帶兩朵花,無苞片。花被片為橢圓形,可長達4毫米。

菱莖豬籠草植株的大部分幾乎無毛。僅葉片的邊緣具紅色的短毛。花序可能具有稀疏的細小毛被。

菱莖豬籠草的莖與葉片為綠色。下位籠從通體全綠至紅唇紫斑都有發現。唇可為淡綠色至深紫色,其外緣的顏色通常更深。根據魯道夫·施密德·霍林格描述,其上位籠為黃綠色,並具有淡紅色的斑點,而從攀援莖發出的側芽的捕蟲籠通體具明顯的紅色斑點。

生態關係

菱莖豬籠草的下位籠菱莖豬籠草的下位籠

菱莖豬籠草僅發現於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特別是多巴湖附近的數座山峰上。在許多對菱莖豬籠草的描述中也記錄到其出現於亞齊的本達哈拉山。儘管倉田重夫認為其在多巴湖地區的分別可能更為的普遍,但現僅能保證其存在於潘丘盧保山和盧布克拉亞火山。菱莖豬籠草存在於海拔1600米至2000米的地區。

菱莖豬籠草陸生於茂密且陰暗的山地森林中。其通常存在於低海拔山地森林的陡坡上,但也可能存在於高海拔的山地森林中。其是豬籠草屬中為數不多的喜林下環境的物種。

菱莖豬籠草的下位籠經常嵌入林地上的碎石或落葉中,導致其常常變形。布魯斯·薩蒙指出,若其下位籠在沒有空間限制的地方生長,其體積可為原來的兩倍。他推測該物種可能是為了適應捕捉地表下的昆蟲,但他並沒有證據證明這一假設。

在其原生地,菱莖豬籠草與杏黃豬籠草(N.flava)、卵形豬籠草(N.ovata)、顯目豬籠草(N.spectabilis)和多巴豬籠草(N.tobaica)同域分布。都已記錄到菱莖豬籠草與這些物種的自然雜交種。在潘丘盧保山,裸瓶豬籠草與邁克豬籠草(N.mikei)生長於菱莖豬籠草種群海拔高度100米之上的地區。

由於分布範圍的局限,菱莖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等級為易危。

相關物種

裸瓶豬籠草的中位籠(左)及菱莖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右)裸瓶豬籠草的中位籠(左)及菱莖豬籠草與顯目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的下位籠(右)

菱莖豬籠草與裸瓶豬籠草在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都非常的相似。他們在潘丘盧保山同域分布。此外,菱莖豬籠草還表現出與婆羅洲特有的剛毛豬籠草(N.hirsuta)較為近似。

2001年,查爾斯·克拉克對產自蘇門答臘及西馬來西亞的豬籠草進行了分支系統學分析,利共用了70個形態特徵。但菱莖豬籠草與本斯通豬籠草(N.benstonei)一起還未確定到底是歸入“Montanae”分支還是“Nobiles”分支。

自然雜交種

至少已發現了4種關於菱莖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其中至少有三種自然雜交種的親本(除菱莖豬籠草外)存在於潘丘盧保山。

食肉植物(二)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史麥斯豬籠草
安南豬籠草
庸忽豬籠草
沙禮哈普豬籠草
不純豬籠草
似瓶太陽瓶子草
羅威那豬籠草
民答那峨島豬籠草
麥可豬籠草
兩眼豬籠草
布凱豬籠草
美麗太陽瓶子草
艾俄那太陽瓶子草
邦蘇山豬籠草
曼特琳嘎杭山豬籠草
亞德利安豬籠草
便史東豬籠草
內布利納太陽瓶子草
模傲單角胡麻
果膠豬籠草
迪恩豬籠草
丹舍豬籠草
球狀豬籠草
黃花單角胡麻
阿根豬籠草
納奎友丁豬籠草
泰特太陽瓶子草
柔毛豬籠草
垂花太陽瓶子草
寬唇豬籠草
剛毛豬籠草
圓錐豬籠草
血紅豬籠草
小豬籠草
裸瓶豬籠草
盾葉毛豬籠草
馬來王豬籠草
萊佛士豬籠草
欣佳浪山豬籠草
貝卡利豬籠草
薩蘭加尼豬籠草
上位豬籠草
菱莖豬籠草
岔刺豬籠草
細毛豬籠草
密花豬籠草
有柄豬籠草
伯威爾豬籠草
柯普蘭豬籠草
圓盾豬籠草
陳氏豬籠草
紐幾內亞豬籠草
毛律山豬籠草
有腺豬籠草
奇異豬籠草
驚奇豬籠草
美林豬籠草
大豬籠草
馬索亞拉半島豬籠草
無毛豬籠草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
盾葉豬籠草
風鈴豬籠草
翼狀豬籠草
艾瑪豬籠草
昂嘎桑豬籠草
鞍型豬籠草
熔岩豬籠草
藍姆豬籠草
蘋果豬籠草
印度豬籠草
小太陽瓶子草
賈桂琳豬籠草
泉氏豬籠草
辛布亞島豬籠草
貝里豬籠草
菲律賓豬籠草
巴布亞豬籠草
卵形豬籠草
諾斯豬籠草
姆魯山豬籠草
馬普魯岩山豬籠草
大型平庸豬籠草
愛德華豬籠草
麥克法蘭豬籠草
馬兜鈴豬籠草
滴液豬籠草
白環豬籠草
克羅斯豬籠草
包希豬籠草
卓越豬籠草
無刺豬籠草
寬葉豬籠草
粗毛豬籠草
鉤唇豬籠草
瘦小豬籠草
暗色豬籠草
杏黃豬籠草
法薩豬籠草
疑惑豬籠草
大葉豬籠草
豹斑豬籠草
長葉豬籠草
小舌豬籠草
馬桶豬籠草
胡瑞爾豬籠草
真穗豬籠草
硬葉豬籠草
勞氏豬籠草
二齒豬籠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